第44章 再讓一城

羅士信心急如焚,一路奔跑進軍衙,已經二十天了,突厥軍始終不肯進攻,而河口城的攻防戰卻極爲慘烈,隋軍陣亡超過兩萬人,雖然城池還沒有被攻破,可如果再和突厥軍對峙下去,所有的人就害怕哪一天城破的消息傳來。

羅士信並不完全代表自己,他是楊元慶的師弟,幾十名將領找到他,請他去勸主帥停止對峙,打破僵局。

軍衙士兵沒有阻攔他,直接讓羅士信進了衙門,院子裡,楊元慶正在練劍,劍光閃閃,風雨不透,十幾名親兵站在兩邊。

羅士信走到院子旁,忽然劍光一閃,一劍光寒向他刺來,羅士信側身閃過,拔刀向他劈去,兩邊親衛一陣驚呼,羅士信這才意識到不妥,身子向後一縱,跳出戰圈。

楊元慶收了劍笑道:“怎麼不打?”

“你是總管,我可不敢以下犯上。”羅士信瞥了一眼正向他怒目而視的親兵道。

楊元慶微微一笑,將劍遞給親兵,走到石桌旁,端起茶慢慢喝了一口,他的不慌不忙讓羅士信頗爲焦急,連忙上前道:“將士們都很擔心河口城,已經二十天過去了,大家都怕城破。”

“那也沒有辦法,突厥人將我們堵在大利城,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救援。”楊元慶淡淡笑道。

“可是....”

羅士信脹紅臉道:“可以打破這僵局,不能再對峙下去。”

“打破?”

楊元慶瞥了他一眼,笑問:“你說說看。怎麼打破?”

羅士信低下頭,嘟囔道:“你是總管。怎麼還反問我。”

楊元慶笑着拍了拍這個師弟的肩膀,“我要去眺望塔,你跟我一起來吧!”

兩人翻身上馬,一起向眺望塔而去,羅士信雖然沒有楊元慶那種統帥全局的能力,但他並不愚笨,他也明白楊元慶心裡都有數。楊元慶的不慌不忙正說明他胸有成竹,羅士信也不急了。

“師兄,聽說豐州有五虎將的說法?”

楊元慶笑着點點頭,“從前隋軍有十大將軍的說法,豐州軍也不能免俗,不過這是將士們自己評選。和我無關。也和官府無關,五虎第一將是裴行儼,武藝超羣,號稱槊錘雙絕,箭法可在豐州排第三,所以公認他第一;第二將是蘇定方,刀法絕倫。箭術可排第二,只是力量上稍微遜一點,所以他在裴行儼之後;第三將卻是楊巍,號稱拼命三郎,武藝受過師父指點,錘法精奇,天生神力,不過論武藝他比不上楊思恩。但他的人緣遠比一天到晚陰沉着臉的楊思恩好,大家都喜歡他。推他爲第三;楊思恩是第四,號稱陌刀第一將。所向披靡;第五是高子開,高熲的侄孫,名門之後,武藝高強,箭法可排豐州第四。”

“那師兄你呢?”羅士信奇怪地問道。

楊元慶哈哈一笑,旁邊一名親衛忍不住插口道:“總管是帥,不是將。”

羅士信臉驀地紅了,他狠狠瞪了一眼親兵,半晌又吶吶道:“不知秦大哥能排第幾?”

楊元慶着實喜歡這個師弟,質樸直爽,卻又有那麼一點小心眼,明明是想知道自己能排第幾,卻把秦瓊搬出來,楊元慶便逗他道:“這是將士們自己的排名,我也從不過問,假如秦瓊能有機會顯示他高超的武藝,說不定就會改稱六虎將,秦瓊或許能進前三吧!牛進達也不錯,可以爭一爭。”

說完,楊元慶揚手抽一鞭戰馬,向前方的穹窿山奔去,羅士信臉脹得比豬肝還要紫紅,那一年在齊郡他和裴行儼比過一次武,現在他的武藝又有精進,連師父都不是他的對手,爲什麼師兄偏偏不提自己,不行!他一定要找裴行儼再比一場去。

“我忘記告訴你了。”

楊元慶遠遠喊道:“這個排名是根據殺敵本事來排名,豐州軍最反感內鬥。”

.......

大利城的眺望塔有兩座,一座在後面的石山頂上,一座在外城,外城的眺望塔已經被摧毀,只剩下石山頂上一座。

楊元慶帶着羅士信從棧道上了山頂,這座眺望塔其實也是烽火臺和警報臺,駐紮十名士兵,本身並不高,只有三層,用青石砌成,天氣晴朗時,從這裡可以遠遠看到黃河。

兩人上了塔頂,視野豁然開朗,突厥大營清晰地擺在他們眼前,一部分部署在外城內,而大部分突厥軍則部署在大利城外。

楊元慶用馬鞭一指兩座突厥大營,對羅士信道:“看見敵軍的兵力了嗎?最多隻有十三四萬,這二十天他們攻打河口城,又死了近四萬,那麼突厥軍加起來已不到二十萬,對我來說,這些軍隊還是太多,我一定要把他們壓到十五萬以下,讓他們的三十萬鐵騎損失一半,這樣纔會將他們殺痛,讓他們長記性,更重要是,烏圖部的實力就和他們恢復了平衡,烏圖部便能替我牽制住突厥,使他們無法大舉南下,這樣我纔沒有後顧之憂。”

羅士信默默點頭,他明白了楊元慶的意思,這種大局思路不是他能具備,羅士信低低嘆息一聲,“可是我們也損失慘重。”

“這個是沒有辦法。”

楊元慶也無奈道:“殺敵三千,自損八百,這還是取勝的情況下,更何況我們還遠遠談不上取勝,只是沒有敗而已,突厥三十萬大軍入侵豐州,沒有傷亡是不可能,大利城死傷六千餘人,永豐城包括民團軍,一共陣亡一萬二千人,而河口城陣亡已超兩萬,這加起來就已經快四萬人了,和突厥軍的陣亡對比是一比三,已經很不錯了,如果不是打攻防戰,我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

說到這裡,楊元慶的眼睛變得明亮起來,雙眸中充滿了信心,他注視着遠方天空飛來的一隻小黑點,小黑點越來越近,幾名親兵都喊了起來,“總管,是信鷹!”

一隻蒼勁的雄鷹開始在大利城上空盤旋,楊元慶笑着對羅士信道:“你不是期待打破僵局嗎?你期待的一刻來了。”

.........

楊元慶仔細看了一遍裴仁基發來的鷹信,李靖率領一萬騎兵和四千陌刀軍已從靈武趕來支援河口城,突厥大營被燒,被迫退兵十里,隋軍和突厥軍在河口城的決戰即將展開。

楊元慶當即下令,“傳我的命令,大軍撤回內城,把中城讓給敵軍!”

儘管有無數將士想不通總管爲什麼要再讓一城,但軍令如山,守中城的隋軍還是緩緩從吊橋撤離回內城,五十座重型投石機再次被摧毀,連同中城通向外城牆的吊橋也一併被拆毀。

下午近晚,隋軍的異常舉動被突厥軍發現了,外城主將蒙達立刻派人去主營通知始畢可汗,咄吉聞訊匆匆趕來。

數百突厥軍簇擁着可汗在數百步外查看隋軍情況,咄吉眉頭皺成一團,他在思量着楊元慶這樣做的用意。

二王子俟利弗設道:“可汗,我認爲隋軍的目的是想把我們拖在大利城,不讓我們去支援河口城。”

咄吉緩緩點頭,“你說得沒錯,楊元慶是讓小利來引誘我們,是想把我們拖在大利城,而他們有鷹信,消息要比我們快,如果我沒有猜錯,河口城那邊應該發生了重大變故,我懷疑是靈武郡的援軍到了。”

說到這裡,咄吉目光也憂慮起來,河口城的突厥軍經過二十天的攻城,早已筋疲力盡,如果隋軍援軍和守城軍聯合進攻突厥軍,咄苾的軍隊頂得住嗎?

咄吉立刻對俟利弗設道:“你可率本部三萬騎兵火速去援助咄苾,就算攻不下河口城,也要保證他的軍隊全身退回。”

“我知道了,這就去!”

俟利弗設轉身而去,在轉身的一剎那,他的眼睛裡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異色,他猛抽一鞭戰馬向大營而去。

旁邊的蒙達異常興奮道:“可汗,隋軍只有一道防禦了,我們可以全面進攻,奪下內城。”

“不行!”

咄吉斷然否定,“中城太狹窄,容易被隋軍火攻,當年一萬多薛延陀軍就是被隋軍燒死在中城。”

“那該怎麼辦?”蒙達急了起來,他就怕殺不了楊元慶,最後大軍撤回草原。

咄吉目光盯着月牙形的中城,他知道內城要比中城矮半丈,他冷冷笑了一聲,他要讓楊元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想到這,他立刻對蒙達令道:“你調一萬人上中城,給我晝夜不停向內城牆射箭,把隋軍給我壓制住,其餘三萬人用拆城的石塊鋪設一條上城的緩坡,讓我們的投石機能上城,天亮前必須完成。”

咄吉臉上露出一絲陰毒的冷笑,他想象着明天百架投石機將內城牆砸塌的盛況,楊元慶以爲再讓一城就能拖住自己嗎?他以爲自己真不打算攻城嗎?他大錯特錯了,他會爲他自作聰明的決定而萬分悔恨!

突厥軍開始發動了攻勢,一萬突厥軍上城佔領城頭,開始向內城放箭,鋪天蓋地的箭雨使隋軍無法在城頭立足,只得撤下,與此同時,三萬突厥軍用一塊塊拆毀房舍的石塊堆砌上城的緩坡。

夜幕漸漸降臨了。

.........

【已經十一號了,】

第4章 露出破綻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5章 搶人事件第48章 欲迎還拒第41章 屈突中計第4章 江淮伏威第6章 借兵突厥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2章 秀才造反第9章 底線突破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章 秦母教子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7章 京城家信第6章 王府夜話第5章 可汗金箭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5章 再戰大利第22章 井陘遇警第3章 南華之會第9章 利益之爭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7章 雄信之災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0章 將帥交心第71章 北市試錢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35章 軟硬兼施第9章 生死之鬥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章 狡雄尋窟第34章 推波助瀾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69章 殺機四伏第56章 下婿催妝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5章 敦煌布棋第95章 隱患爆發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1章 雙雄火併第8章 違規賣酒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4章 裴矩之策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1章 初使西域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2章 最後抉擇第77章 楊氏希望第87章 建成態度第2章 一言九鼎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8章 吳興沈氏第9章 底線突破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9章 嚴厲警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9章 李氏父子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章 秦母教子第68章 西域來客第76章 魏鄭和談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4章 卿卿我我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2章 河東紳商
第4章 露出破綻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5章 搶人事件第48章 欲迎還拒第41章 屈突中計第4章 江淮伏威第6章 借兵突厥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2章 秀才造反第9章 底線突破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章 秦母教子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7章 京城家信第6章 王府夜話第5章 可汗金箭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5章 再戰大利第22章 井陘遇警第3章 南華之會第9章 利益之爭第26章 一條記錄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7章 雄信之災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0章 將帥交心第71章 北市試錢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35章 軟硬兼施第9章 生死之鬥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章 狡雄尋窟第34章 推波助瀾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69章 殺機四伏第56章 下婿催妝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5章 敦煌布棋第95章 隱患爆發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以毒攻毒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1章 雙雄火併第8章 違規賣酒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4章 裴矩之策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1章 初使西域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不惹小人第12章 最後抉擇第77章 楊氏希望第87章 建成態度第2章 一言九鼎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8章 吳興沈氏第9章 底線突破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9章 嚴厲警告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9章 李氏父子第51章 致命一擊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章 秦母教子第68章 西域來客第76章 魏鄭和談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4章 卿卿我我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46章 王庭之變第22章 河東紳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