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意外情況

淶水縣的地形是西高東地,正好處於太行山和冀中平原的結合部,西部多山巒,中部是丘陵起伏,而東部則地勢漸漸平坦,到了涿縣則是一望無際的遼闊平原。

五萬隋軍在淶水縣只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五萬大軍又迅速向東推進,中午時分,大軍在距離涿縣約十里處紮下大營,大營前搭建了一座高達三丈的眺望塔,高塔上,楊元慶正遠眺着遠處的敵營。

薛萬徹的軍隊並沒有駐紮在縣城內,而是在縣城左面豎起營柵,圍成一座方型大營,從大營的規模來看,應該只有兩萬餘人。

旁邊秦瓊道:“涿縣城池高大,城牆寬厚,據我們的斥候探報,裡面也修建了十幾座大倉庫,糧食存儲豐富,很適合守城拒戰,薛萬徹卻沒有在城中駐軍,這倒有點奇怪了。”

“並不奇怪!”

楊元慶淡淡道:“我和他們兄弟的關係都不錯,兄長萬鈞善守,兄弟萬徹善攻,前太子昭曾戲稱他們兄弟是攻守兼備,薛萬徹將大營駐紮在城外,很明顯是想和我們對岸,區區兩萬人居然想和我五萬大軍對攻,他的憑恃是什麼?”

“重甲鐵騎!”秦瓊脫口而出。

另一邊謝映登有些奇怪道:“五千重甲騎兵是羅藝的壓箱底寶貝,他居然沒有把他們帶回幽州,這倒真的奇怪了。”

楊元慶搖搖頭,“其實並不奇怪。羅藝並不想把主戰場放到幽州,他只有涿郡、漁陽和安樂三郡,最主要還是涿郡,他是想把我們拒擋在涿縣一線,所以沒有把重甲騎兵撤走,只是我們推進太快,羅藝的援軍還來不及出動。這也是薛萬徹迫不得已,一旦他入城,就會形成圍城打援之勢。他的重騎兵也發揮不出優勢。”

說到這,楊元慶又沉思片刻令道:“王將軍何在?”

王君廓就站在楊元慶身後不遠處,他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卑職在!”

“你可率一萬步兵前去敵營挑戰,多用弓弩壓制敵軍!”

“卑職遵命!”

楊元慶又令道:“謝將軍可率五千騎兵掩護步兵,若實力不濟,立刻撤回,不可戀戰。”

謝映登也躬身道:“遵令!”

兩員大將領令而去,楊元慶笑了笑,又對秦瓊道:“幽州軍不要涿縣,我們要,叔寶可帶一萬人趁夜間奪取涿縣。”……

‘咚!咚!咚!’的戰鼓聲在隋軍大營內敲響了,營門開啓。一隊隊弩兵、弓兵、長矛兵、刀盾兵依次列隊出營,隨即,五千騎兵從另一側奔出,兵分兩路,護衛在步兵兩側。

楊元慶則在高臺上注視着敵軍大營的動靜。敵軍大營在十里外,天氣晴朗,視線格外清晰。

幽州軍大營內的兵力有兩萬人,但人數卻有二萬五千人,這是因爲五千重甲騎兵每人配有一名馬伕,專門有一匹馬馱運騎兵的甲具。

隨着隋軍出營挑戰。幽州軍營門打開,薛萬徹親率兩萬大軍傾巢而出,一萬步兵,五千重甲騎兵和五千輕騎兵,都是幽州的精銳之軍,他的軍隊便在大營前一里外排列好了陣型,五千重甲騎兵位於隊伍前方,士兵們盔甲已穿戴完成,他們站在戰馬旁等待命令,五千輕騎兵則在重甲騎兵之側,他們的任務是掩護和配合重甲騎兵作戰。

而一萬步兵則在騎兵之後,等重甲騎兵沖垮敵軍陣型後,他們將掩殺而上,三軍多次配合作戰,屢屢大敗竇建德之軍,有着豐富的經驗。

兩支軍隊相距一里對峙着,薛萬徹見隋軍已經排列好陣型,弩兵在前,弓兵居中,後面是長槍兵,兩側有騎兵護衛,他不由冷笑一聲,這種陣型對一般騎兵有用,但對重甲騎兵,卻沒有任何意義!

“重騎兵上馬!”

薛萬徹一聲令下,幽州軍中鼓聲敲響,馬伕立刻上前協助重甲士兵上馬,並將人馬聯繫爲一體。

五千重甲騎兵霍地舉起馬槊,槊刺如林,聲勢極爲強大,連站在眺望塔上觀戰的楊元慶也不由暗暗讚歎,不愧是大隋舉傾國之力打造的具裝甲騎,那五千支馬槊就不知要耗去多少萬工匠的心血,他若不能得到這支重甲騎兵,真是天理不容了。

隨着鼓聲密集,五千重甲鐵騎一聲吶喊,驟然發動了,他們百人一排,右手執馬槊,左手執馬盾,馬蹄奔騰、聲勢浩大,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向一里外的隋軍掩殺而去。

王君廓也緊張起來,他感覺到了這支重甲鐵騎的強大,他的一萬步兵根本不是對手,“弓弩手準備!”他厲聲大喊,目光凌厲地注視着衝近。

“射!”

兩千弩兵率先發射了,他們依然是使用七石大黃弩,兩人一組,一千支弩箭如疾風驟雨般向一百五十步外的重甲騎兵射去,只聽見一片叮叮噹噹聲響,只有十幾匹鐵甲戰馬被射翻倒地,其餘重甲騎兵並沒有損傷。

弩兵們迅速合力上弦,一名士兵端弩,一名士兵放箭,這一次用的是兩尺四寸的透甲鐵箭,箭頭如拉長的紡錘,呈流線形,用上好的精鐵打成,銳利無比,可以射穿任何鎧甲,隨着一陣梆子敲響,一千支鐵弩箭儼如一片黑雲般向百步外的重甲騎兵射去。

重甲騎兵手也彷彿感覺到了這一輪箭陣的強大,他們同時舉起了盾牌,只聽一片喀嚓聲,盾牌被鐵箭洞穿,紛紛碎裂,但盾牌也卸去了鐵箭一半的強勁力道,一千支鐵箭沒有對人造成太大損失,但戰馬卻承受不住鐵箭強大的穿透力,第一排七十餘匹戰馬被鐵箭射穿了馬鎧,慘嘶倒地,後面不少鐵騎被絆倒,重甲鐵騎出現了一片輕微的混亂。

這時,兩邊護衛的五千幽州輕騎衝殺而出,向隋軍的弓弩軍衝去,謝映登一聲喝令,隋軍兩翼的騎兵也驟然殺出,戰刀劈砍,長矛相擊,兩支騎兵隊混戰在一處。

幽州輕騎的殺出是爲了掩護重甲騎兵整頓隊伍,片刻,隨着一陣號角聲吹響,幽州輕騎迅速向兩邊撤離,重甲鐵騎如排山倒海之勢向隋軍騎兵和步兵衝去。

‘當!當!當!’隋軍大營內響起了撤軍的鐘聲,一萬五千隋軍潮水般撤退,隋軍在後面掩護步兵撤退,從四面八方向重甲騎兵發動攻勢,這時五千幽州騎兵又掩殺而上,雙方在曠野裡展開廝殺,隋軍騎兵不敵對方輕重騎兵的聯合絞殺,被殺得節節敗退。

謝映登見步兵已經撤遠,他大吼一聲,“撤!”

五千騎兵迅速撤離戰場,護衛着隋軍步兵向大營敗逃,幽州輕重騎兵銜尾追趕,追出三裡後便漸漸停了下來,重甲騎兵紛紛下馬,他們牽着戰馬,在五千幽州輕騎的護衛下返回了大營。

楊元慶站在眺望塔上,目光緊緊地注視着重甲騎兵,眼睛漸漸眯了起來,他知道怎麼對付重甲騎兵了。

就在這時,幾名斥候騎兵從南面奔來,楊元慶望着他們匆忙的身影,心中感到一絲不妙,片刻,一名士兵飛跑上眺望塔,單膝跪下稟報,“啓稟總管,竇建德十萬大軍從河間郡進入涿郡,已經過了巨馬河,正向涿縣方向殺來,距離我們只有五十里。”

這個消息讓楊元慶吃了一驚,竇德建什麼時候又和羅藝結盟了,他看了看遠處的涿縣,眉頭皺成一團,這個意外的情報着實在他的計劃之外,楊元慶心中很是無奈,只得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拔營西撤,返回淶水縣。”

由於竇建德十萬大軍的意外殺來,迫使楊元慶不得不放棄攻打涿縣,率領大軍向西撤離。

幽州軍大營內,薛萬徹尚沒有得到竇建德大軍殺來的情報,他不解地望着隋軍西撤,心中充滿了困惑。

“將軍,我們或許可以追殺敵軍,如果能一戰擊潰隋軍,我將立下前所未有的大功!”一旁,大將尉遲寶異常興奮的建議道。

薛萬徹搖了搖頭,他看了一眼尉遲寶,“你沒有注意隋軍大營的的戰旗嗎?竟然是金邊赤鷹旗。”

金邊赤鷹旗是隋軍的王旗,只有楊元慶在時,它纔會出現,尉遲寶愕然,“楊元慶在大營內?”

薛萬徹嘆息一聲,“應該是這樣,既然楊元慶在大營內,他就不會給我們追擊的機會。”

薛萬徹又舉起隋軍的強弩鐵箭,仔細地觀察,這支鐵箭竟然能穿透重甲騎兵的鐵鎧,使他心中生出一種難以抑制的焦慮。

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至,躬身稟報道:“啓稟薛將軍,三萬援軍已經過了良鄉縣,正向涿縣疾速而來。”

薛萬徹一顆心驀地放下,難道楊元慶是因爲獲得自己援軍到來的情報而西撤嗎?可想想又有點不對,自己援軍到來也是五萬對五萬,楊元慶沒有撤軍的必要,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這時,又一名騎兵飛奔而至,急報道:“薛將軍,竇建德約十萬大軍正向我們這邊殺來,已不足五十里。”

薛萬徹大吃一驚,難怪隋軍撤退,可是他也沒有這個合作計劃,竇建德來者不善,不容他多想,薛萬徹立刻下令道:“軍隊迅速進城!”

幽州軍迅速拔營,向涿縣城內內轉移,而這時,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已經殺到了涿縣正南面四十里外,卻意外地停止了前進。()

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69章 殺機四伏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章 營州之變第1章 江南隱憂第64章 宮外之音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6章 宿將抉擇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4章 長孫求救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章 啓用暗線第19章 壯士秦瓊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9章 齊府隱憂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3章 棒打長孫第1章 落魄高才第11章 仇恨深化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7章 收網抓魚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章 敏秋心事第7章 羅藝告密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章 以小欺老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40章 敏秋賑災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5章 元慶回京第15章 打進楔子第74章 意外發生第5章 初到幽州第34章 楊諒投降第3章 烽燧血戰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8章 垂死掙扎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章 落魄高才第35章 狡雄世充第41章 兵困雁門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5章 意外收穫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8章 皇后之勸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9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50章 波詭雲譎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章 意外來客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37章 欲加之罪第91章 突厥慶功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4章 貌忠實奸第9章 兵臨洛陽第78章 戰略撤退第50章 縣衙對質第7章 生死之約第19章 夜攻河內第54章 齊王之危第11章 霹靂出擊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9章 離別之酒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5章 寸步不讓第65章 緊急情報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章 誰是兇手第43章 催風助火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章 公主承諾第22章 遼東亂戰第92章 李靖初戰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3章 棒打長孫第137章 嚴厲警告
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69章 殺機四伏第40章 軒然大波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章 營州之變第1章 江南隱憂第64章 宮外之音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2章 撲朔迷離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6章 宿將抉擇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4章 長孫求救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章 啓用暗線第19章 壯士秦瓊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9章 齊府隱憂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3章 棒打長孫第1章 落魄高才第11章 仇恨深化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7章 收網抓魚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章 敏秋心事第7章 羅藝告密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章 以小欺老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40章 敏秋賑災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5章 元慶回京第15章 打進楔子第74章 意外發生第5章 初到幽州第34章 楊諒投降第3章 烽燧血戰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8章 垂死掙扎第65章 北市買珠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章 落魄高才第35章 狡雄世充第41章 兵困雁門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7章 路遇李淵第59章 兄弟分權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5章 意外收穫第33章 第一回合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8章 皇后之勸第46章 落井下石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9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50章 波詭雲譎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8章 楊廣之怒第5章 意外來客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37章 欲加之罪第91章 突厥慶功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4章 貌忠實奸第9章 兵臨洛陽第78章 戰略撤退第50章 縣衙對質第7章 生死之約第19章 夜攻河內第54章 齊王之危第11章 霹靂出擊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9章 離別之酒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5章 寸步不讓第65章 緊急情報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章 誰是兇手第43章 催風助火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章 公主承諾第22章 遼東亂戰第92章 李靖初戰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3章 棒打長孫第137章 嚴厲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