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

“新羅那邊,你們有沒有什麼章程?”宰相們來後,邵樹德沒有廢話,直截了當地問道。

“陛下,駐軍本沒什麼。”趙光逢說道:“新羅雖小,但若僅僅屯駐個數千人,料能支應。只是,大軍一旦駐紮下來,再想抽身就沒那麼簡單了。”

“怎麼,趙卿覺得,即便王師駐紮新羅,百濟、泰封仍然會殺過來?”邵樹德問道。

“臣覺得不無可能。”趙光逢說道。

“蕭卿,你呢?怎麼看?”邵樹德看向蕭蘧,問道。

“陛下,前唐之時,屬國衆多,但真正駐軍的——”蕭蘧開始了吟唱。

邵樹德打斷了,問道:“朕記得在百濟駐軍過。”

“是。”蕭蘧很快話鋒一轉,道:“唐高宗時期,高句麗、百濟聯兵攻新羅,下三十餘城。新羅求援,唐軍攻滅高句麗、百濟,置都督府,擇地駐軍。後,高句麗遺民叛亂,新羅人恩將仇報,暗中支持……”

“停。”邵樹德擺了擺手,道:“唐軍在百濟駐軍多久?”

他不想聽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

新羅被高句麗、百濟聯合侵略,唐軍來幫忙,滅掉了高句麗和百濟。但新羅想吞併這兩者的地盤,於是暗中支持亡國遺民搞破壞,襲擊唐駐軍。

新羅人素無信義,這是肯定的。

他們就像個綠茶一樣,可憐的時候哀哀哭泣,一旦得勢了,絕對會把你一腳蹬開。

邵樹德對他們沒啥好感,他更不是什麼唸經入腦的好人,相反,他面善心黑,純純大惡人一個。

目前這個新羅偏安政權嚇得要死,因爲三國中就它實力最弱,還是原本的半島正統,另外兩國都是靠反對它起家的,一旦亂戰,必然沒什麼好果子吃。無論泰封還是百濟中哪一個得勢,新羅遺老遺少們的日子多半都不會好過,甚至要面臨滅頂之災。

所以,他們請求大夏駐軍,幫他們嚇退潛在的敵人。

但邵樹德完全可以預料,這幫人定然會和二百多年前的祖宗們一樣,時機成熟了就反水,顧頭不顧腚,先把好處吃下,然後卑辭厚禮,請求中原朝廷原諒他們。

別的時候或許可以這麼玩一玩,效果可能還不錯。但邵賊這種人是沒有底線的,你一旦請他過去了,事情就不會那麼簡單,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如今唯一的障礙,就是能不能下定決心。

“陛下,唐軍在百濟駐軍共十六年。”蕭蘧說道:“自顯慶五年(660)始,儀鳳元年(676)結束。”

“爲何撤走?”邵樹德問道。

“西域多事,吐蕃又起,故撤軍。”

“還有別的原因吧?”

“陛下明鑑。唐高宗派駐百濟的大軍,以府兵爲主,長征健兒較少。新羅又賊心不死,百濟還動亂不休,故不得不撤退。”

說白了,府兵可以出征打仗,可以短時間外駐,但若要他們長期駐守某地,就強人所難了。

唐代府兵大多位於關中,這些地方到朝鮮半島多遠?長期駐守現實嗎?府兵是沒有軍餉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要自備器械、馬匹,爲朝廷義務打仗。長期駐紮在外,經濟上的開銷極大,更別說唐高宗時關中府兵已經沒多少地了,生活並不算多富足。

與府兵相比,募兵是有軍餉的。他們是職業軍人,吃的就是打仗這碗飯,可以長期在外征戰、駐守,定期輪換就是了。

另外,唐代在西邊的軍事壓力確實大。河隴一帶,反覆鏖戰,且戰事還不怎麼順利。招募到的長征健兒,主要也分佈在於闐、龜茲、疏勒等地屯田。

至於爲何沒招募長征健兒去百濟屯田,除了西邊更重要之外,也與百濟窮困有關。

西域綠洲的農田質量不錯,產量相當高,且還有商路之利。與這些相比,百濟黯然失色。

“唐高宗堅持了十六年,最後不得不放棄百濟,收縮疆域。”邵樹德說道:“你們覺得朕能堅持幾年?”

衆人一時有些沉默。

陛下,你還能活幾年?更該問的是這個吧?

“陛下,前唐不得不從百濟撤軍……”趙光逢作爲加了榮銜、地位最高的宰相,不得不正面迴應。

“唐在西邊有吐蕃、突厥威脅,在東北有越來越不聽話的契丹。朕已經打算與波斯議和。”邵樹德提醒道:“從今往後,安西道太平無事矣。”

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但邵樹德這麼說了,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沒什麼問題。

“陛下,新羅素無信義,或有反覆。”趙光逢說道。

“你們就這麼不想朕在外面用兵?”邵樹德無奈道。

他這話其實說到本質了。

已經打下了這麼大一片國土,好好治理還來不及呢,爲什麼把錢揮霍到國外?

“朕並沒有想滅掉新羅、百濟、泰封。”邵樹德說道:“前唐怎麼在西域諸國做的,國朝效仿即可。有些事,慢慢來,不着急。”

趙光逢、蕭蘧對視一眼,暗暗鬆了口氣。

如果只是單純駐軍,那還可以接受。但如果陷入戰爭之中,幾千人肯定是不夠的,最後必然要從國內調兵,屆時花費會急劇增加,好一番騷動。

他們已經知道,不可能完全說服聖人,派駐軍隊這事看樣子已經板上釘釘,那麼只要心別太大,別想着把三個國家一起逼反,那麼事情就有迴旋的餘地。

作爲宰相,他們當然有很多手段來影響泰封、百濟、新羅三國,至少可以稍稍穩住些他們,不讓局勢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前唐在西域駐軍,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正面的例子。

以于闐爲例,唐廷並沒有想着滅掉這個國家。駐軍歸駐軍,于闐國王仍然可以治理國家,只不過要拿出一部分錢糧來養唐軍罷了。另外就是接受一批唐國派來的佐貳官員,幫助他們提高治理國家的水平。

準確來說,唐朝駐軍、官員與于闐國王一起,共治該國,整體合作還是比較愉快的。

哪怕安史之亂爆發,唐廷在西域的統治被慢慢瓦解,龜茲的龍家人還是寧願東遷至河西,也不願意投靠吐蕃。于闐國雖然成了吐蕃附庸,但當贊普被刺殺,國內大亂之後,第一個跳反,並派使者入長安覲見,表示恭順。

吐蕃其實沒怎麼壓榨于闐,甚至可能還讓于闐撈了一點好處,國土擴大了,但這種虛情假意的結合,當大難來臨之時,還是迅速分崩離析了。于闐一腳踹了吐蕃,又回頭去找大唐“真愛”,讓吐蕃人無法可說。

如果聖人打算用這類水磨工夫的辦法,通過駐軍慢慢滲透新羅國政,那他們還能勉強接受,並想方設法拉攏新羅官員、軍將、豪族,一步步鵲巢鳩佔,如於闐、龜茲故事。

“沒話說了?”邵樹德有些好笑地看着幾人,問道。

“陛下已有成算,臣贊成。”趙光逢說道。

“數十年來,陛下縱橫四海,從無差池,臣附議。”蕭蘧說道。

“臣附議。”王雍也說道。

邵樹德的目光挨個掃過諸位宰相,不出意外,每個人都沒有異議。

他很滿意,也有些空落落的,居然犯賤似的想起了宋樂,那個會犯顏直諫的君子。他也想起了陳誠,這位會拐彎抹角,用各種隱喻或小手段,勸諫他的老狐狸。

整個朝堂怎麼這麼聽話?他暗中喟嘆。這不是明清,皇帝還沒法直接管六部九寺,那些官員是向宰相負責,不是向皇帝負責,皇帝要插手朝政,還得分化政事堂,搞一些馬屁精進來。

當然,如果宰相們跟他頂撞,爭得不可開交,邵樹德又要生氣了,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跟太子有什麼勾連,因爲太子是不能插手朝政的,這是絕對的禁忌,除非獲得天子允許。

這個年紀的君王,就是這樣地扯淡。

“既無異議,那就這樣定下吧。”邵樹德說道:“新羅人想要多少駐軍?”

“他們想要三千騎軍。”趙光逢答道。

“想得美。”邵樹德嗤笑一聲,道:“三千騎軍可以,再加六千步軍。”

兵越多,能發揮的影響力就越大,這是很明顯的事情。新羅人只想大夏派朝鮮半島較爲稀少的騎兵爲他們助陣,這又怎麼可能?那不是純爲你當炮灰了麼?畢竟,騎兵無法佔領州郡,註定只能淪爲新羅人的打手。

“此事,你們來處理。”邵樹德又道:“朕一會就召見南衙樞密院的人,確定好哪支部隊過去。平海軍那邊,也該準備船隻了。”

“臣遵旨。”衆人紛紛應道。

邵樹德下意識擡頭看了眼輿圖。

朝鮮半島這個地方,從歷史結果來說,竟然滑不溜手,從來沒讓中原王朝得手。

西域諸國都被唐廷一步步蠶食、控制了。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可能最終會變得與正州無異,只不過唐廷還沒來得及施展這最後一步,自己就崩了罷了。

但新羅通過不斷挑事,直接逼走了在百濟的唐駐軍,同時令安東都護府收縮。老實說,若非渤海國在東北崛起,並且擊敗過新羅,大同江以北的土地可能也沒了,畢竟泰封的弓裔就對平壤虎視眈眈,覺得這是一個定都的好地方呢。

渤海國被滅後,契丹與高麗打了幾仗,互有勝負,但大同江以北的土地卻丟了很大一部分。

等到元朝末年,高麗人甚至想北伐,最後雖然因爲兵變沒能成行,但卻得到了朱元璋的“厚愛”,大同江以北、鴨綠江以南最後一片土地也歸他們了,並且成了“不徵之國”,可以放心大膽地消化。

從整個一千年的角度來看,朝鮮人的操作真的十分成功,國土直接翻倍,還得到了中原王朝的確認,法理上也妥了,可以心安理得佔下去。

邵樹德想看看,如果大夏在新羅駐軍,會掀起怎樣的波瀾。

“明年三月東巡,你們也做好準備。”邵樹德最後說道。

第十三章 回信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1183章 長白山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986章 梳子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三章 合作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999章 思考第三十章 閒聊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十五章 渭州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1095章 封賞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989章 試驗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1208章 明朗第十八章 耐心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943章 不死心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五十八章 誓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1083章 一言堂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1084章 框架第1276章 改革第1050章 豪氣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十一章 使者第三十章 閒聊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十七章 道路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十三章 南京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1065章 又來了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960章 火熱第一章 打工皇帝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十七章 督戰第五章 大江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四十五章 慘第1046章 計劃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267章 甜頭第1183章 長白山第四十章 會蕭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十一章 使者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1153章 領教第1238章 規劃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四十章 大魚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七章 親朋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586章 後備
第十三章 回信第七章 選擇方向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四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1183章 長白山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986章 梳子第六十一章 深遠第二十九章 此知兵者所解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三章 合作第三十二章 正月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五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999章 思考第三十章 閒聊第四十七章 恩與威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十五章 渭州第1236章 眼花繚亂第十八章 點將與進兵第1095章 封賞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第989章 試驗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1208章 明朗第十八章 耐心第九章 臘日與座駕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943章 不死心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第五十八章 誓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七十五章 佈告中外之六第1083章 一言堂第三十五章 跑馬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1084章 框架第1276章 改革第1050章 豪氣第1145章 告訴阿保機*吧第五十三章 錢、人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四十五章 父子與選擇第十一章 使者第三十章 閒聊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三十二章 錢財第二十六章 好時代第1320章 南下與僧侶第十七章 道路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四十三章 征服者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十三章 南京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第1065章 又來了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960章 火熱第一章 打工皇帝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七章 搶時間第十七章 督戰第五章 大江第五十六章 冒險第五十五章 計劃與變化第四十五章 慘第1046章 計劃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267章 甜頭第1183章 長白山第四十章 會蕭第1000章 不勞相送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第1342章 己之不可勝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十一章 使者第一章 統一思想第1153章 領教第1238章 規劃第四十二章 大膽!第四十章 大魚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七章 親朋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二十三章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三)第586章 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