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改革

“內務府對天家來說,至關緊要,必須得是親近私人,方可掌權。你們說說,府監選何人爲好?少監、府丞、主簿之類的佐官,又何人爲宜?”

交泰殿內,一家人吃罷早飯,邵樹德看着張惠、儲氏、餘廬睹姑、種氏、阿史德氏、蕭重袞六人,問道。

他沒有宗族,兒子們的年齡、閱歷、資歷也都不足以支持這個職務,更何況內務監根本不可能交給任何一個兒子。

那麼只能是元從中的元從,或者從妻族內挑選了——最好是妻族,因爲內務府管轄範圍內的六宮奴部不宜與朝廷發生太深的聯繫。

“惠娘,你先說說。”邵樹德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張惠,問道。

在他眼中,張惠有大智慧,性情善良,又能包容自己,無論哪方面的包容。

“妾沒有人選。”張惠答道,說罷還看了看儲氏。

邵樹德一見,想到昨晚的某些事,臉色頓時不是很好看,只聽他訓斥道:“你們倆姐妹可真是會互幫互助啊,把我耍得團團轉,可知錯?”

“陛下恕罪。”儲氏慌忙低頭,但嘴角隱有笑意。

邵樹德臉上掛不住,傷自尊了。

他臨幸二女,想要張惠給他再生個孩子的,但儲氏卻“姐妹情深”,替張惠擋槍,施展手段,當場讓他繳械,有些尷尬。

張惠算是躲過一劫,這時也不敢說話,但邵樹德也從她的眼底看出了笑意。

自己的虛實居然已經被她們看穿了……

邵樹德悶悶不樂,道:“下不爲例。再說說內務府的人選。”

餘廬睹姑張了張嘴,下意識想推薦誰,但一想到跟她過來的都是新降之人,根本不受信任,就又泄氣了,轉而用危險的眼神看着女兒重袞。

其實母女倆的關係原本很好。初降之時,抱在一起惴惴不安。但自從餘廬睹姑懷上了孩子後,最近看到女兒開始塗脂抹粉,在聖人面前晃悠,她的心情就變得很惡劣。

張惠、儲氏面面相覷,也沒什麼人選。

阿史德氏、蕭重袞是邊緣人,更不敢隨意插嘴。

種氏雖然受寵,但她不傻。祖、父雙雙任刺史,弟弟當了銀鞍直隊正,還有什麼好說的?做人不能太貪心。

“罷了,朕自己選。”邵樹德說完,看了一眼儲氏,問道:“伱父現在是登封縣令吧?”

“是。”儲氏心中一動,回道。

“年齒幾何?”邵樹德問道。

“過完年五十一。”儲氏答道。

“讓他去當內務府丞吧。”

邵樹德這話其實不是詢問,而是決定了。說完,又撫了撫儲氏的臉,道:“你過完年也三十四了,跟了我這麼多年。儲家會有富貴的,我們的孩子也都會富貴平安一世。”

儲氏的眼圈也紅了。

跟了聖人這麼多年,先後生下四個孩子,至今寵幸不衰。儲家原本只是河南府一小土豪,連張全義這等小軍閥過來了,也得巴結不已,不惜送上嫡女給人家做續絃(張全義第一任妻子姜氏)。

如今是什麼光景?父親將任內務府丞,是天家的親近之人。兩個弟弟都入了銀鞍直,大弟儲慎平更是指揮使。

儲氏深吸一口氣。只能好好服侍官家,才能報答這份恩情了。

“既然你們都沒人選,那就讓理蕃院主事野利經臣去幹吧。”邵樹德說道。

野利經臣六十多歲了,其實幹不了幾年,也就過渡一下罷了。

他離職後,理蕃院主事由李延齡來擔任。老李年紀更大,快七十了,這兩年在汴州只把着大方向,小事都放手讓裴迪等人幹,提前進入半休養狀態。

理蕃院這個職務,還是自己人用着放心,非老李莫屬。

而河南道巡撫使則由封渭接任。

洛陽宮城已經全部完工了,封渭出任一道巡撫,也是應有之意。

內務府還有一個少監,一個主管民政、錢糧,一個主管武庫、訓練。前者打算交給朔方軍時代的老人趙植,後者其實無所謂,弄一個降將即可,邵樹德屬意慶州刺史張筠。

張筠、郭紹賓二人,以前掌着堅銳軍。堅銳軍在兗州、淄青戰場消耗完畢後,他二人調任地方刺史。

郭紹賓心情很不爽,終日借酒澆愁,有時候喝多了,還會對朝廷口出怨言。邵樹德聽聞後,一笑置之。

張筠的心態轉變得比較好。邵樹德觀察了幾年,發現他在慶州還算勤懇,是真的在當刺史,而不是像郭紹賓那樣擺爛混日子。於是決定給他個機會,出任內務府少監,負責六宮侍衛親軍的定期訓練,並培養一批人才出來。

內務府終究還是要靠自己人。前期可以靠朝廷支援錢糧、人才,以後斷奶了,就得自己扛起了。反正邵樹德是不好意思讓朝廷出錢養着自己的私人部曲。

從今往後,侍衛親軍的調動也不需要走樞密院的流程。

這就相當於美國總統的海軍陸戰隊,無需國會批准,總統即可下令調動。對皇帝而言,用起來是非常爽的,是他對抗朝堂勢力的底牌之一——邵樹德可能不需要,但他的繼承者們未必不需要。

內務府的粗架構搭完後,還需要確定各個職能部門,這就需要慢慢完善了,也不急於一時。

談完內務府的事,邵樹德心情不錯,又看向種氏,道:“若非令尊已去柳城,明歲三月科考,朕就讓他來主持了。”

“陛下,家父寸功未立,恐不能擔此重任。”種氏睜着大眼睛,目光堅定地說道。

得,祖孫三代一個脾氣。邵樹德本來也是隨口一說,種氏倒當真了。

他哈哈一笑,道:“朕知矣,知矣。從現在開始,你就好好養胎,朕行事有分寸。”

種氏前幾日突然噁心犯吐,邵樹德急召太醫診斷。果然,在撒了那麼多種之後,種氏懷孕了。邵樹德大喜之下,厚賞太醫——太醫署的官員們現在分外希望天子在宮中造人,最好像漢中山靖王劉勝一樣,光兒子就一百二十多個,女兒無算,那樣他們收賞錢會收到手軟,洛陽宅邸隨便買。

“科舉之事,還是由禮部侍郎封冠卿來吧。”邵樹德嘆息一聲。

月初洛陽來報,太師封彥卿薨。

邵樹德對此感到惋惜。老頭雖然是個官迷,但對他是忠誠的,也做了不少事。建國之前,更是有勸進之功,可惜了。

封冠卿是封彥卿的八弟,之前一直在尚書六部之間當個中級官僚,去年剛剛升任禮部侍郎。明年科舉由他來主持,也是邵樹德對封家之人的感念和補償。

封家,其實也是妻族了,還是挺老牌的那種,有殊遇是應該的,誰讓自己當年搶了那一對封氏姐妹呢。

******

邵樹德當天下午就找來了封冠卿,一起來的還有禮部尚書裴禹昌、中書侍郎陳誠、門下侍郎蕭蘧、秘書監盧嗣業。

“建極五年進士科考,朕打算推一些新東西。”邵樹德說道。

“陛下請明示。”禮部尚書裴禹昌說道。

“簡而言之,兩件事:其一,內容謄抄;其二,考卷糊名。”邵樹德說道:“諸卿有何感想?”

大夏開國三年多,建極元年那會進士科考已過,也就是前唐最後一屆考試。二年、三年沿用前唐舊制,各自錄取了八十到一百人不等。

建極四年就有了一些改變了,由留守洛陽的中書侍郎宋樂主持,降低了詩賦的比重,提高了策論部分的重要性,算是一樁不大不小的改革。

明年科舉看樣子還要改。至於謄抄、糊名是什麼,僕固承恩很快拿來了一些帖子,上面寫滿了操作要點。衆人一看,這才明白。

謄抄考卷內容是因爲自唐以來,非常推崇書法,很多朝廷大員自身的書法就別具一格。他們的門生自然也會學習,這在考試時很容易看得出來。

糊名就是遮住考生姓名,不讓閱卷之人看到。

這兩項都是爲了防止舞弊的。

前唐的進士考試,基本放任不管,完全就是行卷天堂——當然高官世家也沒完全壟斷,不然貧寒之人一個都考不上,也不會有“五老榜”出現了。

如今加上這兩項改革,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作弊,至少也是堵住了不少門路。

而等這項改革完成,並觀察一兩年反應後,邵樹德還會對科舉考試進一步改革——他所做的,全都是漸進式改革,走一步看一步,貴在持之以恆,比激進式改革更契合社會實際情況,反彈也小。

“陛下,臣沒有意見。”陳誠第一個看完,立刻說道。

“陛下,臣也沒有意見。”盧嗣業緊隨其後表態。

裴禹昌、封冠卿稍慢,但也表態支持,至於他們心中怎麼想的,就沒人知道了。

蕭蘧本想說些什麼,當接觸到邵樹德審視的目光時,心中沒來由地一慌,立刻說道:“陛下,此乃德政,天下士人聞之,定然稱頌。臣——贊同。”

邵樹德哈哈大笑,道:“朕就知道諸卿都會贊同。唉,爲了讓天下士人不說朕的壞話,可是使勁渾身解數了。”

衆人陪着尬笑。

前唐末年,一年不過取十餘進士,至多二十餘。也就是聖人施加壓力,放開口子,先增加到三十,然後五十、八十、一百。錄取名額多了,人人稱頌。

詩賦、策論比重的改革,倒沒什麼,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嚴格來說,微微有利於世家大族,普通士子想靠一詩成名,高中金榜多半不可能了,減少了偶然性。

明年開始推行的謄抄、糊名制改革纔是重頭戲,這個是真的讓小門小戶的讀書人得到了好處,而世家大族則利益受損。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他們一般都是勳貴,有蔭官名額,族中子弟未必需要去科舉,還是有做官門路的,就是沒以前多了。

世家大族的支脈偏房子弟,是真的要努力了。

要麼好好讀書,憑實力考中進士。

要麼在讀完經學、國子監之類的學府後,直接去邊塞當官,那裡對學歷要求沒那麼高。

要麼乾脆當武夫,建功立業。武夫得爵位,可比文官容易太多了,一旦成功得爵,還有蔭官名額,福佑後人。

總之,這已是既成事實。邵聖的意志不容違逆,大夥也只能接受了。

“明年科舉定在三月,禮部封侍郎主持。”邵樹德又道。

“臣遵旨。”封冠卿一臉淡然地應下,又問道:“陛下,不知在何處考試?”

“自然是在北都了。”邵樹德理所當然地說道。

蕭蘧心中暗暗思索,看來之前的判斷是對的,聖人在北平府上朝、辦公、施政,已經漸入佳境,至少在明年四月以前不會走了。

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十一章 震動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五十五章 可亡矣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六章 夏、皋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992章 部署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一章 關津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六十章 變化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五章 朱瑄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六十八章 逮住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十三章 消息第1142章 遼陽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十四章 驅走第五章 州情(二)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1127章 演練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1133章 山城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十五章 趙植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十五章 渭州第十二章 報告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1147章 收手吧!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1134章 挺進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七章 三北第三章 議帥第1312章 交代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112章 大至第五章 朱瑄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一章 世界名畫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二章 三月第1005章 合作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一章 家人第一章 紅利第1314章 收服第585章 諸葛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1048章 一天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五十章 肥肉
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十一章 震動第六十五章 他真會篡位?第二十六章 投靠第五十五章 可亡矣第三十二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一)第三十一章 爾等富貴第三十章 會州(四)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六章 夏、皋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一章 會州(五)第六十四章 揚子宮之二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十二章 出征前之二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四十七章 對峙第992章 部署第二十一章 舊人、新人第二十一章 戰宥州(五)第三十七章 粘住第一章 關津第1030章 決心已下第六十章 變化第七十七章 “糧道”第八十三章 追憶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七十九章 加速第五章 朱瑄第二十三章 人類的戰爭啊!第1292章 父子與選舉第六十八章 逮住第四十四章 巡邊(三)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58章 內部爆破第八十一章 新秩序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1332章 方略問對第十三章 消息第1142章 遼陽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第十四章 驅走第五章 州情(二)第1092章 各項準備第二十九章 退敵(二)第九十章 同學少年第1127章 演練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1133章 山城第十九章 戰宥州(三)第十四章 大戰略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十五章 趙植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六十四章 碼頭第十五章 渭州第十二章 報告第三十二章 收尾第三十一章 反噬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1147章 收手吧!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1134章 挺進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四十章 休閒(二)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七章 三北第三章 議帥第1312章 交代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1112章 大至第五章 朱瑄第二十一章 效節第一章 世界名畫第八十二章 覆滅(爲盟主正經的小肥皂加更)第三十二章 堅定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四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二章 三月第1005章 合作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一章 家人第一章 紅利第1314章 收服第585章 諸葛第九十章 圍追堵截第三十九章 拜倒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第1048章 一天第四章 康佛金(給盟主小哲夫加更)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五十章 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