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

夏州以北,烏延水畔,曾經是拓跋氏別部的牧場。邵樹德北征草原第一戰,破的就是這個部落,俘獲牛羊丁口逾萬。

一晃數年過去了,如今這個水草豐美的牧場,已經成了邵樹德的私人獵場,各類動物極多。

邵大帥酷愛射獵,經常邀軍府衙將、蕃部頭人會獵,是夏州比較流行的一種社交方式——武夫們的社交方式。

有時候文官們也參與,但不多,主要是出身世家那些人。比如剛剛來投的蘭陵蕭氏一員名蕭茂者,就善騎射,非常搶眼。

蕭茂沒有進士功名,僅僅是國子監貢生,讓邵大帥心裡微微不爽。不是針對蕭茂本人,而是針對蕭氏的態度。派個支房中的支房來助我,這情分可要大打折扣。

不過蕭茂本人才能不錯,懂的雜學不少,年歲也不大,三十多的樣子,被直接任命爲了營建司判官。

其人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恃才傲物,有些看不起同僚。畢竟祖上顯貴嘛,可追溯到蕭珣這一支,其天祖蕭衡娶了玄宗之女新昌公主爲妻,家族世代有人做官,不乏宰相、皇親國戚。比如高祖蕭升娶了郜國公主,其兄蕭復爲宰相,蕭升與郜國公主之女蕭氏又當了德宗太子之妃。

可惜啊,本來正是崛起之時,都以爲蕭氏又要出一位皇后了,沒想到因爲太子(唐順宗)生病,被賜死來厭災。不過也不能說運氣不好,因爲順宗被太監俱文珍等逼迫退位,然後暴崩。蕭妃若沒死,成了蕭皇后,蕭家也未必能脫得了干係。

蕭茂這一支,如今是混得不如蕭遘自在了,人家可是楚國公呢。

“蕭判官倒是好騎術,不知箭術比起我北地男兒來怎麼樣。”將作司孔目官陳棲策馬過來,笑眯眯地說道。

蕭茂看了他一眼。這人是典藏司判官陳宜燊的親戚,夏州本地士子,無心考學,便到幕府謀了個差事。也就是當時實在缺人,他又在衆驅使官裡幹得不錯,這才被提拔當了孔目官。

蕭茂看得出來他對自己若有若無的敵意。

夏州幕府的文職僚佐,最初一批基本都是連寒門都算不上的小地主家庭出身,比如那個陳宜燊。他們多出身本地及鄰近的鄜坊、麟勝豐等地,在蕭茂看來既無才學,也無風度,唯一可取的便是勤勉及忠心了。

“陳孔目官今日獵獲幾何?”蕭茂問道。

“獵獲了一頭沙狐。”陳棲提起獵物,笑道。

“恭喜陳孔目官了,此物狡詐,獵之不易。”蕭茂今日尚未有斬獲,臉上有點掛不住。

“許是關中禁捕之令嚴苛,蕭判官手生了吧。”陳棲笑道:“到了北地,可得多練練。大帥就喜歡騎射雙絕的健兒,哪怕咱們是幕府僚佐。還有,僧尼在定難七州可不受歡迎,蕭判官可別學他們。”

蕭茂聞言臉色立刻落了下來,但陳棲已經策馬遠去,不給他發作的機會。

僧尼?呵呵。這話是意有所指啊。

蕭氏一門,出家爲僧尼者可太多了。光蕭瑀一門,就有四女一子出家,所謂一門四比丘尼也。蕭氏,幾乎滿門崇佛,代代不絕。

至於所謂的關中禁捕之令,也確有其事,即每月十齋日及三長齋月禁止捕釣屠宰。雖然執行得不怎麼樣,但佛門高僧經常忽悠得許多皇帝下旨重申。

玄宗朝有規定,如“每年正、七、十月三元日,十三至十五日,禁斷宰殺漁獵”;“春秋二社日不得宰殺”;“每月十齋日不得宰殺”。

肅宗時加碼:“三長齋月並十齋日,並宜禁屠斷,永爲常式”。

其後德宗、文宗、宣宗時都不斷下旨重申。而且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派人捉拿判刑,搞得和宗教警察一樣。

而所謂的十齋日指十個行持八關齋戒的日子,即每月的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十天,行持八關: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香花曼莊嚴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臥高廣大牀、不食非時食。

三長齋月,即一、五、九月。

一個月也就三十天,結果十天不能幹這幹那,還有整整三個月全都不能幹這些事,普通人忍得住嗎?

本來節日就是大夥休閒玩樂的時間,喝酒吃肉不是應該的嗎?即便是平民百姓,也會想辦法弄點肉吃吃,結果你禁了?開玩笑!可想而知執行力度如何。但不管怎樣,抓的人多了,最後還是有點效果,搞得我們民族很多節日食品變成了素食,但以前可不是這樣。

蕭茂感覺自己受到了點孤立。許是因爲自己的爲人處世,許是因爲一來就被委以重任,參與懷遠新城的督造,但更大可能還是因爲自己的家世。

世家與寒門的爭鬥,在定難軍這裡也免不了嗎?

“蕭判官,爲何不上去爭搶獵物,你看那些兒郎們搶得多歡。”邵樹德在親兵的簇擁下馳了過來,笑問道。

“有些累了。”蕭茂答道。

“可得保重身體。懷遠新城的督造,某寄予厚望,還得蕭判官多出力呢。”邵樹德翻身下馬,吩咐道:“炙肉,讓蕭判官補補身子。”

看着軍士們將血淋淋的野鹿、黃羊拖過來,蕭茂的臉色有些發白。

“新建豐安、新泉二軍後,某便要養軍四萬餘人。蕭判官可知如今七州共有多少戶口?”邵樹德突然問道。

“不知。”蕭茂答道。

“從討黃巢開始,某便竭盡全力從各處移民,至今七年矣。每年數千戶,從不間斷,去年更是一次遷移了五千民戶、近四千匠戶。同時編農耕党項入戶冊,武力脅迫有之,錢帛誘惑有之,甚至爲此還屠滅了敢違命之部落。手段用盡,至今七州二十六縣,方有戶近十萬,口四十六萬餘。此外七州之地,有橫山党項二十萬,平夏党項二十萬,河西党項近十萬,會州吐蕃數萬。”邵樹德說道。

“百萬之民養四萬餘軍,方今天下之中,並不爲過。”蕭茂想了想後,說道。

“不能這麼算。蕃部一人,其能繳納的貢賦,抵不得一漢民。而且党項叛服無常,橫山党項、平夏党項尚好些,河西党項尚未歸心,納貢甚少,吾空有百萬之民,卻無關東百萬之民所能貢獻的財貨。”

其實,若不是自己連續七年持之以恆地移民,同時對弱小的農耕党項編戶齊民、移風易俗的話,七州漢民最多隻有二十萬,等於憑空少了二十六萬人以上。

定難七州,蕃民真的太多了!光貞觀五年,一次就遷移內附胡人三十餘萬口安置,幾年後,又是二十萬口,也不知道怎麼養活的。中唐以後,党項人大舉內附,漸漸成了河曲地區上下兩千裡地帶的優勢民族。

現在自己的地盤和西夏還差不少,麟、勝、豐三州沒拿下,河隴之地也缺了不少。西夏頂峰時據說人口超過三百萬,自己是不信的,但兩百萬以上應該還是有的。如果刨除自己死命弄來的關中、關東漢民數量,離西夏完全體的人口還差一百多萬,這便要着落在天德軍、振武軍以及河隴舊地了,任重而道遠。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兩百餘萬人口的質量,與關東諸州卻也不好比,主要體現在貢賦上面。單是從軍事角度而言,問題似乎不大,蕃漢壯丁數十萬,打仗也比較勇猛,兵源是足夠的。主要是能提供的財貨較少,工農業水平低下,內部民族複雜,部落體制落後,管治起來非常麻煩。

“向蕭判官說這些,不是訴苦,主要還是爲了讓汝知曉,營建懷遠新城,需動用大量財貨及蕃漢民衆,而鎮內又不富裕,委實不容易。”邵樹德說道:“在這件事上,蕭判官要吃重了。旁人的些許風言風語,不必在意。只要懷遠新城營建完畢,便是大功,某當不吝重賞。”

“大帥如此推心置腹,某敢不盡心竭力!”蕭茂起身拜道:“此番定與諸曹司通力協作,將懷遠新城營造得首屈一指,不墮大帥之威名。”

“好,蕭判官如此說,某便放心了。”邵樹德喊親兵弄了一條黃羊腿過來,親自割肉炙烤,道:“到了北地,便要習慣吃肉、吃奶。肉者無甜於骨上肉,這種黃羊,奔跑迅捷,腿骨之肉,極是鮮美。待烤好後,蕭判官可嘗一嘗。吾,今日乃佛家三齋月之一,蕭判官可食得黃羊肉?”

“自是可以。”蕭茂說道:“豈敢讓大帥親自炙肉。”

“讓你吃便吃。”邵樹德熟練地翻烤着肉,說道:“咱們定難軍,不拘俗禮,把事情辦成即可。這麼一個爛攤子,蕃漢民衆那麼多,若是整天窮講究,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蕭茂聞言輕笑。他曾聽聞靈武郡王甫至靈州,便詢問一頭犍牛每年產糞幾多的事情,這確實是個重實務的將帥。而且不殘民,禮賢下士,這就很難得了。

剛纔打獵時,他看到有些粗魯的草原漢子、蕃部頭人,在靈武郡王面前賣弄騎術、箭法,搶走獵物。靈武郡王但大笑而已,且不吝賞賜,頗有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的豪邁之感。

或許也只有這種雄主,才能統御這麼多蕃漢民衆吧。

“聽聞汝之從父在河中爲永樂令,最近說了什麼沒有?”

“河中王帥在各縣徵集絹帛,得十萬匹,進獻朝廷。”

“哼,楊復恭此輩,貪得無厭。王帥的十萬匹絹,聖人和百官能得幾匹?某亦遣人進獻良馬千匹,也不知便宜了誰。”邵樹德說道。

誅殺田令孜之後,朝廷威勢有所復振,向長安上供的州縣慢慢多了起來,甚至就連遠在涼州的河西鎮都進獻了牛羊馬駝數千頭。

不過楊復恭吃相太差,又搞出了第二次移鎮風波,朝廷面上有些不好看。再讓他折騰下去,也不知道會弄出什麼事情。

“蕭相最近可還順遂?”

“楊復恭跋扈,目中無人,唯西門氏能稍與之抗衡。楊氏假子六百人,外放州郡者數十,京中爲將者又不知凡幾,從父被擠兌得厲害,一些門生故舊也轉投了楊復恭,勢單力孤,日子着實難過。”

邵樹德將烤好的肉遞給蕭茂,蕭茂連忙致謝。

“蕭相不如明哲保身,任那楊復恭折騰。否則,萬一被貶出京,悔之晚矣。”

其實,邵樹德不太看好蕭遘的前途。但又覺得京中沒有朝官制衡的話,也不是很妥當。他現在最需要的便是長安保持穩定,給自己爭取時間。

楊復恭這廝,可別太過分!自己是否該讓西門氏給他帶個話了?

不過蕭遘這個人,其實也不是什麼宰相之才。幕府推官黃滔曾對自己講過一件趣事,那就是一個叫裴筠的士子,向蕭遘之女求婚,待問過生辰八字之後,幾天內便中了進士。這事被屢次落第的羅隱知道後,當場寫詩開噴:“細看月輪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

國朝的進士科考,簡直就是兒戲,完全淪爲了世家高門的玩具。科考是好事,但不能被世家給把持了,而只要堅持住這條底線,似乎世家的消亡也就不可避免。黃巢、朱溫的刀子其實不能從根子上消滅世家,但科考可以。

鎮內已經有天水趙氏、河中封氏、西河宋氏、蘭陵蕭氏來投了,世家的勢力有所增強,雖然他們都還算不得頂級世家。

世家帶來的不僅僅是管理及內政人才,還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及各種人口資源。比如自己急需的農業人口、商業人才、各色工匠等等,他們本身就掌握了不少。若是能夠配合,貢獻一部分出來,對自己的大業將極有幫助。

明年就要西征蘭州,打下那片地之後,自己統治區內的蕃民數量會更多,急需大量漢民人口來平衡,這可不就要這些高門世家配合了麼?

所以,該有的平衡要把握好。在創業階段,需要與他們深度合作,但也要注意不能被他們壟斷了仕途,這其中的度,可不好把握啊,不比打仗輕鬆。

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十章 京師(一)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1041章 風向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1151章 果斷第1243章 北口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四十章 軍心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八章 東行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1204章 選擇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五十章 大計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963章 南北衙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977章 追襲第五章 州情(二)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1190章 戰術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1014章 巡撫使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313章 奔喪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三十章 歸屬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三章 面聖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三十五章 破賊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六十四章 劍川與曲州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六章 接見第1298章 提前準備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1297章 巡視第1243章 北口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十一章 聯絡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九章 西使城第八十章 分裂第十章 大場面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1105章 定計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八章 荔枝道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211章 止損第三十章 憂慮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十五章 百態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995章 鉗形攻勢
第三十五章 扎西德第五十六章 將才第十章 京師(一)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1041章 風向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1151章 果斷第1243章 北口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四十章 軍心第1015章 該放手了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八章 東行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十一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三)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947章 岌岌可危第六十三章 二子第1204章 選擇第1255章 送上門的功勞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五十章 大計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八十八章 歉疚第963章 南北衙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977章 追襲第五章 州情(二)第四十六章 黃昏第十二章 功莫大焉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1190章 戰術第四十一章 “我不把精力放在軍事上”第1014章 巡撫使第二十章 一了百了第1313章 奔喪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五十三章 擊其尾(爲招牌砂鍋飯盟主加更)第二十六章 紅利(三)第十九章 騰籠換鳥第1012章 價碼與擁護第三十章 歸屬第二十九章 下注第四十八章 赤山浦第七十四章 一舉失敗第十三章 面聖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四十七章 自爆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三十五章 破賊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十一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九章 廢藩置縣第六十四章 劍川與曲州第四十五章 行路第六十九章 江西的作用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第七章 河陽與柔州第十一章 援晉(爲秦立力的大力贊助書友加更一章)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六章 接見第1298章 提前準備第五十九章 戰於野第1297章 巡視第1243章 北口第八十章 別失八里第十三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十一章 聯絡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一章 前進基地第六十七章 奔襲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九章 西使城第八十章 分裂第十章 大場面第二十一章 削弱第十二章 拓跋與野利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十三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一)第三十五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四)第二十七章 會州(一)第六十五章 授劍與交待第六十七章 梳理第1105章 定計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八章 荔枝道第五十二章 漫漫撤退路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1211章 止損第三十章 憂慮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三十三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二)第十五章 百態第1086章 財賦整理第1224章 以禮來降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995章 鉗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