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

建極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晴。

朔望大朝會上,有人提議誅殺僞帝鄭仁旻,因爲這廝極不老實,在瀘水惺惺作態,哭訴一番,引起雲南動亂。

有人甚至把趙嵯政降而復叛之事也栽到他頭上。

通海都督府更有人打起僞帝的名義作亂,引得燕王邵明義親自指揮龍虎軍平叛。

邵樹德聽到時也很惱火。

也就鄭仁旻沒老婆,不然給你顏色看看。不過他還有老媽,哪怕再老再醜,高低也得把你媽的肚子弄大。

朝會結束之後,他在東內苑接見了長和國君臣。

率先上前拜見的是高氏、趙氏、楊氏、董氏、段氏等西洱河大蠻。

其實,單純論實力的話,這些所謂的蠻部首領未必就能在南詔、長和排位多靠前。鄯闡府、通海都督府、銀生鎮的一些蠻部首領,能動員的丁壯數量其實是要超過他們的。

即便單個實力不如,聯合起來,靠人數也能輕鬆壓死你。

但南詔、長和畢竟是有法度的國家,不是草臺班子。西洱河諸部在大理附近生活,經常被首領徵兵徵糧,久而久之,很多人就進了體制。

他們其實是以部落爲後援,用體制內的官位來發揮影響力,撬動整個國家的力量,那就不是其他部落首領能比的了。

“諸卿都是中原大族苗裔,既已入京,以後便好生做事,勿要多想。”邵樹德先讓人給他們送了一份賞賜物品的清單,然後說道:“西洱河諸部,仍居舊地,聽候朝廷調令。”

“臣遵旨。”衆人齊聲應道。

五大族一共來了十多人,都安排了官位。

最高的是前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出任刑部郎中,其弟楊詔擔任光祿丞。

職級最低的董伽羅則是殿中侍御史。

全部都是京官,全家都搬過來了。以後老老實實爲朝廷工作,雖然因爲出身問題,他們這輩子可能升不到哪去,但爲下一代打好基礎,卻也不難。

自唐以來,並不歧視蕃人。

匈奴劉氏出身的劉崇望能當宰相,鮮卑段氏出身段文昌能當宰相,龜茲白氏出身的白敏中能當宰相,他們這些白蠻後裔當然也可以。

更何況,他們並不是蠻人,而是“正兒八經”的中原望族後裔新鮮出爐的簇新族譜擺在那裡呢。

臨走之前,燕王親自踐行,給他們在大理好好宣傳了一番,現在所有人都知道這五大家原來是漢人大族出身——不管他們信不信。

來到京城後,聖人還賞賜了諸般物品。禮單上的錢帛、金銀器也就罷了,鯨油蠟燭、鯨皮靴、貂鼠裘衣卻是稀罕物,甚至每個人還賞了一輛四輪馬車……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聖人也不虧。

拋開皇宮內的各種工藝品、金銀器不談,光從兩京、弄棟府庫裡搬出來的紲布就有五十多萬匹,長和國鑄的銅錢也有二十多萬緡,柘蠶綢十五萬匹。

紲布在中原是高價貨,即便這會價格註定要暴跌了,但至少比一匹絹值錢吧?柘蠶綢可能中原人不太喜歡,但折價發賣也不是問題。總之,這把賺大了,發完軍賞還多有剩餘,可運回國中,充實府庫。

怪不得都喜歡滅國呢,這種一次性的鉅額收入拿得就是爽。

“陛下,臣等亦有禮物獻上。”見聖人沒什麼話說了,楊幹貞上前稟報道。

邵樹德看向韓全誨。

韓全誨用眼神示意了下,小黃門立刻將禮物呈現上來。

一般的禮品也就罷了,邵樹德的目光投注在“活物”上:幾匹馬兒。

“陛下,此爲巴滇駿馬。”楊幹貞介紹道:“魏晉時期,雲南馬數入中原。竹林七賢之王戎就好乘巴滇馬,東晉明帝亦曾乘巴滇馬,往探王敦軍營之虛實。”

“諸葛亮平定南中(今曲靖、昭通),‘賦出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邵樹德說道:“巴滇馬給了蜀漢不少幫助啊。”

這種馬身形矮小,其實不太受他喜愛。

但自然界任何一種動植物都是有用處的。他想起了後世保加利亞一種名叫“拉斯切克”的馬,這種馬其他方面沒什麼,但擅長山地行走,在東南歐山區走起來十分穩健,遠勝其他馬匹,於是成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標配馬匹之一。

這些馬種,已經經過了環境的自然選擇,其本身攜帶的基因資源是有用的。

“交給司農寺,看看能不能培育一下。”邵樹德吩咐道。

“遵旨。”韓全誨讓人將馬領走。

“此馬爲何名?”邵樹德問道。

“越賧馬,產自永昌鎮。南詔以來,滇池、永昌爲兩大產馬地,尤以後者爲主。”楊幹貞介紹道:“滇池、永昌兩地之馬爲野放,不置槽櫪。國中有令,永昌每年揀選越賧馬駒數百至大理,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就。如此餵養之法下的馬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里。”

越賧馬就是騰衝馬。

邵樹德聽了有些感慨,南詔養馬還挺科學的嘛,也捨得花本錢。

他曾翻閱唐朝典籍,得知南詔多馬,故騎馬之風盛行。府兵馬軍士卒自備馬匹、甲冑,農閒間隙於村寨之中練習騎馬技擊。

又有“望苴子蠻”,“男女勇捷,不鞍而騎,善用矛劍,馳突如神”——“不鞍而騎”,對騎術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唐德宗貞元十年(794),異牟尋進貢唐朝“方土所貴之物”,越賧馬“統備甲馬”。

甲馬是南詔對全身披甲的戰馬的稱呼,騎士披上甲冑後,就是具裝甲騎,而南詔確實曾有一定數量的具裝甲騎。

正版鐸鞘、具裝甲騎都進獻給唐朝,比西域那些國家出手闊綽多了,南詔還是有錢!

“朕徵發望苴子蠻兩千,人都來京了嗎?”邵樹德問道。

“都來了,駐於中渭橋。”韓全誨稟道。

望苴子蠻是南詔最能打的部隊,每次都充作先鋒,當死兵用。鄭仁旻蒐羅在身邊充當衛隊,實在是瞎搞。

平滅長和國後,邵樹德徵發望苴子蠻兩千人入京,準備西征時用,如今已經到位。

這就是大國天子的本錢。

他記得後世滿清征討緬甸,調集北京八旗兵、關外八旗兵、索倫兵、蒙古兵、福建藤牌兵、四川綠營、雲南兵、地方土司兵等,幾乎是大雜燴。

他征討西域,有洛陽禁軍,有靺鞨、女真、契丹、回鶻兵,有奴部侍衛親軍,有內藩部落兵,有磧北部落兵,有河隴蕃漢丁壯,現在還有云南蠻兵。

李世民都能從印度河搖人來打高句麗,我自然也能讓東北、雲南野人去打西域。

這纔是真正的天下共主。

“望苴子蠻編入奉國軍,自成一都。有司厚給酒肉、賞賜,都要上陣了,這方面不要虧欠。”邵樹德吩咐道。

“遵旨。”韓全誨應道——這事由樞密院管,他只是個傳話的。

邵樹德又隨意看了看其他禮物。

其實都不是很值錢,地方土特產罷了,比如在中原比較暢銷的紅藤杖。

白居易《紅藤杖》詩中曾有“火山生處遠,瀘水洗來新”之句,已經說明了這種紅藤杖的產地:永昌。

保山、騰衝一帶,竹木繁多。有紫色藤竹,其實爲一種藤條,去皮後通體紫紅經火烤,將其靠根部的一頭彎成杖頭,上面再雕以圖案花飾,儼然一件工藝品。

又有桐華布,是一種產自高黎貢山的灌木類木本木棉,織成布後行銷中原。

銀生、拓南等地“蕃蠻不養蠶,惟收婆羅樹子破其殼,中白如柳絮紉如絲,紡爲方幅,裁之爲籠段。”

其實就是木棉布。

高黎貢山下的怒江河谷一帶,有蠻人採摘攀枝花織布,但絨短,主要做枕心墊褥,這次也進獻了一批。

另外還有荔枝幹、椰子幹、檳榔等物事,都是小物件了——雲南是有椰子的,諸葛亮征討南蠻時,見到椰子樹,令軍士砍伐,“不令小邦有些異物,多食動氣也。”

邵樹德想吃椰子的話,其實是可以辦到的。

這玩意保存時間比荔枝長多了。唐玄宗要七百里加急才能送到京城,但椰子連五百里加急都不需要。

只不過他暫時不想這麼做罷了,不過以後有機會可以嘗試一下,大不了被大臣們噴一噴罷了。偶爾一兩次,還扛得住。

最後還有一些禮物,與小工藝品擺在一起,顯然不是很貴重。

邵樹德看了卻若有所思,因爲這是翡翠飾品,應該出自南詔麗水鎮。

難道又要帶貨?人爲將其價值炒起來?

邵樹德決定好好思考一下,儘可能制定一個相對周全的計劃。反正帶了那麼多貨了,也不差翡翠這一樁東西。

楊氏、段氏、董氏等五大家離去後,邵樹德看向已被凍得嘴脣發青的鄭仁旻。

“賞貂鼠皮裘一件。”他揮了揮手,吩咐道。

“謝……謝陛下賞賜。”鄭仁旻低下頭,艱難地說道。

邵樹德看了他很久,突然笑了,道:“就伱這樣,還想娶吾虎女?”

鄭仁旻面紅耳赤,道:“求陛下饒恕。”

其實,他現在很危險。

古來滅國之後,爲了保持地方穩定,會拉攏當地大族,授予官爵,穩定人心。但國君的下場一般都不怎麼好,是死是活,全看戰勝者的心情了。

簡而言之,滅國後的統戰對象是大臣們,而不是國君。

“渡瀘水之時,你可給朕找了不少麻煩啊……”邵樹德說道:“至雅州之時,是不是還做了幾首詩?詩中怨氣十足,你讓朕很難辦啊。”

“求陛下饒命。”鄭仁旻泣道。

“罷了,我連前唐遜帝都沒殺,懶得理你了。”邵樹德說道:“與大諲撰一樣,授你中散大夫之職,賜宅邸一座,與大諲撰作伴吧。”

中散大夫是正五品散官,非職事官,就是領一份俸祿罷了。

但說實話,還是很厚道了,鄭仁旻至此一顆心才落回肚裡,磕頭道:“臣謝陛下隆恩。”

“在京期間,本分點。”邵樹德揮了揮手讓他退下。

()

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六十章 落幕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1282章 他改變了天下第1182章 青州港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隨便侃侃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1123章 謀算第五章 朱瑄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南詔農業地理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六十章 變化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1170章 康福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二章 三月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十五章 趙植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六十章 史館第四章 團伙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1168章 品茗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978章 督戰官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五十二章 撤!
第六章 後路無憂矣第七章 麟州行(一)第四十八章 操作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二十三章 廣成澤第二十四章 善後(三)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章 兩路(四)第二十一章 退兵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六十章 落幕第十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四)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1282章 他改變了天下第1182章 青州港第四十一章 休閒(三)隨便侃侃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1263章 一南一北第十五章 北方與錨定物第十四章 興師已定雲霄志(二)第四十二章 對此欣登歲第1123章 謀算第五章 朱瑄第十九章 入長安(四)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四十六章 不斷加碼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八十二章 阻攔第九十五章 試點第四十五章 出巡前夕第1126章 星夜來告第1073章 夜談準備第1014章 巡撫使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1189章 士氣如虹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南詔農業地理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第1136章 渤海君臣第八十章 定扶余第1141章 無處下口第六十章 變化第四十三章 以後的事情第三十四章 練武與動兵第十六章 權宜之計第八十三章 經濟聯繫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1170章 康福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四十一章 試探與複雜第二章 三月第六十五章 處置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二十九章 幹掉他們!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三十章 第二發第四十六章 粗安第三十章 祭天大會(二)第六十六章 進展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五章 調兵與內情第六十九章 前戲(月票加更2)第四十九章 必勝第四十五章 不朽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四十一章 風雨夜襲第954章 西行之汴州第七十六章 瞎子聾子第十五章 趙植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1291章 考驗與出使第九章 麟州行(三)第六十章 史館第四章 團伙第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十章 穿白袍者朱延壽!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1168章 品茗第五十八章 開端第二十二章 鏖戰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二十五章 軍屯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三十四章 天下(昨日兩盟主,先給熊貓大佬加更)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變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1143章 遼陽與建安第978章 督戰官第951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五十二章 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