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錢、人

“錢大郎罪當流放,爲何只有這幾州可去?”京兆尹孫揆看着下屬遞上來的表單,很是鬱悶,發牢騷道。

表單是法曹參軍事自己編寫的,此時聞言,便道:“明公,此乃慣例。今歲之流放犯人,盡數發往階、廓、甘三州。”

階州就是安史之亂前的武州,漢時武都郡。此時人煙稀少,蕭條無比。

廓州是邵大帥徵青唐時所獲,蕃人衆多。

甘州如今有些模樣了,因爲本來就有不少農耕的漢人、吐蕃、羌人,編戶速度很快。

往河隴之地流放犯人,是當年邵大帥入京叩闕的成果之一。

不光關中往河隴之地流放,天下諸道有遠流者,一樣往河隴之地送,如果家屬願意跟隨的,悉聽尊便。

今年流放地是這三州,去年則安排到了涼、成、岷三州。

明年的話,就是鄯州、蘭州,外加嶺南、黔中。

宣宗那會,吳越也是流放目的地之一。當時邊境抓獲的吐蕃人、回鶻人、党項人,要麼流放嶺南,要麼流放吳越。但隨着吳越開發程度加深,現在再送流放犯人去那邊生活,似乎有點便宜他們了,因此慢慢取消了。

整個大唐雖然藩鎮割據,但司法體系仍然是全國性的。地方州縣有人犯了罪,當流放,要不要判?如果要判,那麼就按朝廷的指導意見來,留在本鎮以內,那還叫流放嗎?

教育體系其實也差不多。

天下諸道,州學、縣學學子,以及廣大沒有入官學,但參加完地方上的考試後,獲得身份的鄉貢舉子,下一步就得往長安聚集,參加每年一次的“國考”。

地方藩帥、刺史也非常認可進士身份,學歷是值錢的,促成了大量人才聚集長安。

這些人裡面,很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回到家鄉了,還有很多年老致仕後纔回鄉。上好的人才不爲地方藩鎮服務,爲一個空殼子朝廷服務,甚至還可能被某些藩鎮拐走,想想就挺讓人泄氣。

但沒辦法,士人的價值觀就這樣。人家是長腳的,你也沒法攔。當年謝瞳奉朱溫之名至成都行在,奉表降順,天子讓他當陵州刺史,謝瞳就高高興興地當了,都沒隨朱溫去宣武鎮,可見一斑。

除非來一個人,把朝廷折騰得快散架了,然後還要狠狠地摔在地上踩幾腳,威嚴盡喪,可能纔會讓進士學歷貶值,讓士人們不再趨之若鶩吧。

但就目前而言,似乎還看不到這種希望。

去長安的士人,做官的途徑還真不少,除了朝官之外,京兆府二十多縣的縣尉就是搶手貨。另外,離長安不遠的渭北、華州、涇原、邠寧、鳳翔、朔方乃至隴右秦州等地,也是不少人的次要選擇。

“惜乎,這些流放犯人,最終都落入邵賊彀中。”孫揆不情不願地簽字用印,長嘆一聲。

“明公,靈武郡王對朝廷還是挺恭順的,今歲又獻大量牛羊財貨,貢賦不絕。如今朝廷,可不就喜歡上供的藩帥麼?宰相判三司,整日被人催要錢糧,煩不勝煩,又怎麼可能在這種小事上面得罪人家呢?”司法參軍事其實是魏州人,考中進士後留在長安,屬於最近十年內搬到長安的新士人家庭。

他的俸祿,可就指望着諸鎮上供呢,京兆府周圍一共有十個藩鎮,其中九個是靈武郡王的勢力範圍,何苦得罪人家呢?

只要邵樹德不稱帝篡位或者試圖控制朝廷,那麼大家就可以繼續合作。他不相信能打下偌大基業的邵樹德會如此不智,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他除了時不時索要些錢糧之外,根本不插手京兆府的事務,將這一百五十多萬百姓丟給南衙北司,顯然是有底線的。

“田參軍可識此物?”長吁短嘆一會後,孫揆從袖裡摸出一物,置於案上,問道。

田參軍瞟了一眼,道:“此乃銀票,據聞可兌換銀圓。按票上所述,可至同州坊市內一衙門取銀,此衙曰‘清算銀行’,可取五十枚。”

“此爲萬年縣一商徒所有,欠了榷酒錢若干,情急之下,拿此物來抵賬。”孫揆說道:“他欠了朝廷的錢,但朝廷只得到了一張紙,要想將紙變成錢,還得去一趟同州,豈不是說邵賊把錢拿走保管了?”

田參軍一想還真是。若關中商徒人人都這麼做,靈武郡王還有必要佔領京兆府嗎?

名聲不用壞,卻還盡得好處,天下還有這種好事?

“田參軍,若朝廷用此物給你發俸祿,你要嗎?”

田參軍搖了搖頭,道:“下僚家中負擔甚重,可用不了這等只能看不能吃之物。另者,幾百緡錢呢,下僚也用不了這麼多,除非購置宅院、別業。”

“可我聽聞有人要。”孫揆面色凝重地說道:“京中有人獻禮,大車銅錢、絹帛太扎眼,便隨身攜帶銀圓票,私下隱蔽行賄。此人名叫拓跋思敬,田參軍可有印象?”

“夏州坊間有傳聞,拓跋思敬獻女求榮,故做得好大買賣。”

孫揆看了他一眼。

京中朝官、京兆府地方官,看起來對靈夏之事都很關注,連這種關北逸聞都能知曉,看來是下過一番功夫的,至少和北方來客有過接觸。

“邵樹德欲在華州、邠州、涇州再開坊市,專以銀圓票交易。若京兆府商徒都被吸引過去,日後還怎麼收稅?”孫揆嘆道:“京中坊市,榷稅已然少了很多。再少下去,還如何編練神策軍?聖人想要十萬可戰之軍,而今纔有三四萬人,頗爲不足。軍士賞賜與百官俸祿,或只能得其一,唉!”

京兆府的商稅,向來是朝廷重要的財政收入。不僅有本地商人的貢獻,同時還有外鎮商人提供的稅款。

長安是政治中心,商旅絡繹不絕。歷史上韓建將聖人抓到華州,爲其修繕宮殿,百官跟着過去,各鎮商人、士子也紛紛跑去,幾年時間竟然攢下了九百萬緡的錢財,也不知真假。或有誇大之處,但應也差不了太多。

邵樹德不想像韓建那樣囚禁聖人,壞了名聲,那麼通過吸引各地商人到同、華、邠、涇四州坊市交易,也能分潤很大一筆錢。而這錢,以前都是朝廷的。

“榷稅減少,或是商路阻塞所致。”田參軍說道:“陝虢、河南府連番大戰,難以進京,唯有藍田武關道、商山上津道還通着,商徒減少,榷稅自然會少。”

孫揆點了點頭,部分認可這種說法,良久後又道:“金商李詳已經臥牀不起,一如當年興元府之諸葛爽,此鎮,大概又要落入邵賊手中了。萬一他有不臣之心,聖人乘輿播越,自此何之?”

……

興道坊內,邵樹德曾經住過的宅院已經換了住客。鄭延昌成功拜相之後,便帶着家人住進了這座宅子。谷

一道坊牆之隔的開化坊杜府內,杜讓能一家人正在收拾東西。

他還沒被正式罷相,因此朝廷提供的這座大宅還可以繼續住着。

此宅,爲建中年間吏部尚書沈傳師花費三百萬錢購得,大概佔據了開化坊四分之一的面積。鹹通四年,其子沈詢任昭義節度使時,軍士作亂,全家滅門,宅子無人繼承,便被朝廷收走。

旁邊就是薦福寺,原隋煬帝在藩舊宅,後傳蕭瑀、襄城公主、中宗,最後無人願住,遂改爲寺廟。

杜讓能站在閣樓之上,看着正在做晚課的寺內僧衆,久久不語。

今日,他在麟德殿內面見聖人,談了關東諸藩鎮的事情。

李克用興兵攻成德,大勝,斬首萬餘。幽州李匡威起兵救援,克用乃退,不過還是“大掠而還”。

聖人對李克用很感興趣,覺得此人有忠義之心,晉兵又如此善戰,或爲“朝廷之福”。似乎早就忘了當初差點就發兵攻打李克用,圖謀河東的事情。

杜讓能只能詳細解釋瞭如今河東、河中兩鎮之間微妙的關係,聖人聽後不悅。

崔昭緯在一旁添油加醋,言杜曉已任靈寶令,又提到了邵樹德大肆抽調各州州兵,招募羌胡之衆組建鎮國軍,守禦潼關的事情,聖人心情更不好,對杜讓能已徹底失去了信任。

崔昭緯還是很得意的。

事實上如果不能打消聖人對杜讓能僅有的最後一絲信任,他還有一個殺手鐗,那就是聖人追封的賢妃裴氏不但沒死,還被邵樹德擄回府中,日夜淫辱,因姦成孕,已經誕下孩兒。聖人若知曉,杜讓能將一點機會都沒有。

還好事情不用走到這一步。杜讓能主動退了一步,請出外就鎮,遠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算是徹底認輸。

京兆杜氏,崔昭緯也不想過分得罪。杜讓能既然願走,那是再好不過了。

不光要把杜讓能擠走,劉崇魯也得弄走!

聽聞徐彥若出鎮廣州之後,運氣太差,也不知道得了什麼病,遷延數月之後,竟然一命嗚呼了。打發劉崇龜前往廣州,接替徐彥若,是他下一階段要操作的事情。

把這兩人搞走,朝中就只剩韋昭度、鄭延昌兩個對手了,到時候再琢磨琢磨如何對付此二人。

杜讓能對崔昭緯的想法洞若觀火,但他懶得再說什麼了。

剛剛在書房內,他給聖人寫了一份表章,歷數艱難以來國勢的變化,並提出了“鎮之以靜、徐徐圖之”的方略。寫到最後,幾要落淚。

但這多半無用。

崔昭緯拉攏了西門昭,數次與聖人密謀除北司諸中官,極得信任,恰是風頭正勁的時候,是不可能被扳倒的。

眼看着長安將成爲風暴中心,這時候再不走,怕是就來不及了。

可笑崔昭緯還想將劉崇龜趕走,事實上你不趕,他也要走了,如此糊塗之人也能弄權,這大唐的國運可真是……

“阿爺,劉相遣人傳來口信,他喜啖荔枝,欲往廣州逍遙,便先行一步了。”長子杜光義登上了閣樓,說道。

“趙邸官那邊怎麼說?”杜讓能問道。

趙邸官就是趙光胤,朔方進奏院的進奏官。

“趙邸官言絕無問題,北司那邊不會使壞,出鎮涼州,已是板上釘釘之事。”杜光義答道。

“京城這個爛攤子,我也管不着了。韋正紀從蜀中回京,怕是玩不過崔昭緯,鄭光遠多半也不行,他只有戶部侍郎的器度和本事。”

“聽聞聖人慾拔劉崇望爲相。”

“他也不行。”杜讓能搖了搖頭,道:“真想殺了此賊,爲國除一奸佞。”

“靈武郡王已經離開了興德宮,班師回靈夏了。”杜光義又說道。

這是必然之事,事實上走得都有些晚了。若換了那些跋扈的軍士,長久見不到家人,搞不好都要譁變了。

“靈武郡王在等機會。”杜讓能突然說道。

“金商?”

“只是其一,還有河中。”杜讓能說道:“克用以女妻王珂,這事情就複雜了,不知道靈武郡王會如何着手。”

“說到王珂娶妻,兒聽聞蘭陵蕭氏好不要臉,蕭蘧之女蕭氏出現在興德宮,並且夜宿數晚,還有人看到蕭氏與趙氏一起出外踏青。”杜光義聽到這個八卦時很驚訝,繼而大笑,今日又向老父說了起來。

杜讓能臉色一僵,斥道:“息子整日便聽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

“兒知錯矣。”杜光義告罪道。

他是繼承家業的長子,父親還不讓他出仕,在家中確實很無聊,有時候會聽聽此類趣聞解解悶。

“此番出鎮河西,不要在長安留人了,全家都搬去涼州。”

(本卷結束)

第三十一章 天降偉人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984章 東行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1195章 耐心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感謝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五十章 肥肉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章 馴化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十五章 消費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三十章 路子第1004章 國相第1330章 西樓第952章 離去第十九章 開刀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十章 殘局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二章 舊事第一章 紅利階段總結兼感謝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四十章 分歧階段總結兼感謝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十三章 就緒第一章 故人第八章 招撫第九章 局勢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十一章 就很突然第1232章 檢閱第1027章 心思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一章 基本盤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四十章 會蕭第五十章 書稿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四十章 大魚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046章 計劃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十三章 花巧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1171章 吃魚第969章 朱全昱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014章 巡撫使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1204章 選擇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1137章 于越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六章 夏、皋
第三十一章 天降偉人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八十九章 都亭驛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984章 東行第971章 南下第三十七章 大塢第六十六章 立威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1195章 耐心第十五章 兩條線第四十三章 沒有國書的使團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感謝第五十七章 入夏州(第二卷結束)聊一聊軍隊的戰鬥力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第三十三章 形勢與兵力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五十章 肥肉第五十九章 草原三城第二章 馴化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十五章 消費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980章 軍事政變第四十四章 鐸鞘第三十章 路子第1004章 國相第1330章 西樓第952章 離去第十九章 開刀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六十八章 榷稅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十章 殘局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二章 舊事第一章 紅利階段總結兼感謝第六十三章 汾水之戰第四十章 分歧階段總結兼感謝第1210章 軍心浮動第十三章 就緒第一章 故人第八章 招撫第九章 局勢第1324章 葬禮與政治第1040章 徐州與洛陽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三十五章 撕扯第二十六章 出動第七章 大張旗鼓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十一章 就很突然第1232章 檢閱第1027章 心思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第二十七章 時代第592章 部署與趕至第1283章 魏州城外第一章 基本盤第一章 寺與路(月票加更3/3)第四十章 會蕭第五十章 書稿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四十章 大魚第八十九章 部署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046章 計劃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二十二章 上洛第十三章 花巧第四十四章 勸說(爲盟主淚痕點點寄相思加更)第八章 海上牧場第五十四章 就走了第三十一章 風貌第六十八章 手段第1171章 吃魚第969章 朱全昱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四十四章 北京的正月第五章 事不宜遲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1014章 巡撫使第六十八章 崩盤第1204章 選擇第二十一章 甘州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七十五章 武昌第1137章 于越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六章 夏、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