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

任何一個統治架構,在持續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後,不會出現問題。

但是東瀛因爲封閉的社會環境,僵硬的階級劃分,他們國內的權力變遷,也永遠在他們的上層之間變化,很少會影響到下層。

沒有外敵的存在,所有的上層階級也都認可如今僵硬的統治架構,因爲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才造成了整個東瀛千年不變的政治體系。

當然,天皇一系也並不是一直控制大權。實際上,從1185年鎌倉幕府建立至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權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

如今的東瀛,整個國家的政治權利,都集中在室町幕府的手中,天皇也就是是個擺設而已。

如今足利義持已經被逼自殺,幕府的權力名義上集中在了足利義嗣和其母親日野康子的手中。

但是他們的控制力遠遠不如足利義持,如今的局勢雖然不如南北朝時期的軍閥混戰時期混亂,但是足利義嗣想要控制整個東瀛的權力,也非常困難。

朱瞻基徵略東瀛的目的不是爲了佔領這個國家,佔領對大明來說,東瀛是個負擔,而不是一個寶地。

但是如果只是控制,這個盛產黃金和白銀的國家,能給大明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

所以,他並沒有想方設法地區消滅東瀛的有生反抗力量,南部聚集的幾十萬兵力,他就當做沒有看到,留給了足利義嗣去頭疼。

如今的天皇一系大部分成員也被抓了起來,這些人朱瞻基當然不會在留到東瀛,讓他們以後還能鼓吹萬世一系。

要不是爲了以後能利用東瀛的人手和賺取他們額外的生產力,朱瞻基恨不得將他們全部殺光。

即使不殺他們,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東瀛皇室的歸宿就是應天府的幾個大院子。

他們的女人以後只能嫁給大明人,他們的男人以後只能娶那些南洋土著或者是北方蠻夷,這樣只需要三代以後,天皇一系就徹底玩完。

當然,這個計劃朱瞻基目前還只是在心裡構思,不敢跟任何人說,要不然,會引起兩國之間軒然大波,更會引發整個東瀛百姓的反抗。

溫水煮青蛙,潤物細無聲纔是國與國之間的解決正道。

相比大明國這邊的眉開眼笑,整個東瀛卻陷入了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

莊敬和龐瑛猶如索命的黑白無常,手握認罪書,拉着被抓的各大名,將軍的旁系繼承人,開始了挨家挨戶的勒索。

他們兩人在大明是天怒人怨,在東瀛,他們同樣引發了所有人的恐懼。

在他們的身前,是一千多窮兇極惡的倭寇,這也是這場戰爭之後,僅剩的武士倭寇,在多場戰鬥中,他們損失了將近一千人。

就這一千多人,還因爲各種原因,分化成爲了兩夥。

一夥繼續簇擁在早田左衛門的身邊,希望經過十年的效力,能恢復自由。

另一夥這已經被莊敬誘惑,願意全身心地投靠大明,獲得大明的認可。

在服飾和裝扮上,他們也開始嚮明人靠攏。

而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大明內監,幼軍,羽林衛組成的正規索賠團,每個大名,如果不想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家產來贖罪,就會面臨狂風暴雨般的報復。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整個天皇一系的被俘。

從有記載的真實的應神天皇開始,位於奈良的大和統治了整個東瀛,天皇一系因爲神權****的宣傳,天皇就成爲了東瀛的象徵。

雖然他們現在手中的時速權力被幕府瓜分,但是神權依舊控制在天皇一系的手中。

但是,東瀛的神,卻成爲了大明的俘虜。

更讓無數東瀛人難堪的是,他們竟然沒有一個因爲被俘而自殺的。

從六月下旬後小松天皇被俘,到七月初,皇室成員除了少數被以前支持足利義持的武士保護了起來,大部分都成了階下囚。

圍繞着他們的處置,還有對朱瞻基的迎接,金純跟足利義嗣他們進行了多輪談判。

www_ Tтka n_ C○ 因爲怕這些迂腐的文臣壞事,他們往往手裡拿着一副好牌不會打,在戰場上好不容易贏來的優勢,在談判桌上輕易地又送了出去。

所以朱瞻基給他們劃分了幾個不能退讓的底線。

首先就是東瀛必須割讓西部的石見國,佐度島,對馬島,東部的伊豆半島四地,作爲大明的軍事基地,大明在東瀛的駐軍將會保護東瀛的國家安全,但是同時,東瀛每年必須承擔二十萬兩白銀的軍費。

其次,開放長崎,大阪兩個港口,與大明進行日常貿易,大明也將會開放寧波港與東瀛進行貿易。

而東瀛與朝鮮之間的貿易,大明不做任何干涉。

這一點雖然看似寬宏大量,但是現在對馬島在大明的手中,朝鮮有的東西,大明都有,並且比他們更全,更便宜。

所以只要大明與東瀛之間建立了貿易往來,他們跟朝鮮的貿易自然會衰落下來。

最後,天皇一系必須被轉移到大明生活,並且由幕府承擔其生活費用。

第一個條件,對馬島,佐度島已經在大明的手中,而石見國偏於一隅,也不被東瀛人重視。

但是唯獨伊豆半島,這裡位於富士山下,扼守靜岡與關東平原的咽喉,往北就是三大古都之一的鎌倉。

圍繞着此地的駐軍問題,雙方談判了多日,都各不退讓。

但是朱瞻基只是讓人透露出他聞聽伊豆半島多溫泉,多沙灘,想在此地修建一個皇家公園,足利義嗣就不敢再有任何意見,答應了割讓伊豆半島。

伊豆半島原本屬於北條氏,但是北條氏因爲是鎌倉幕府的忠實擁躉,在幾十年前隨着鎌倉幕府的滅亡,同樣也滅族,所以這裡現在還是一片無主之地。

朱瞻基當然不是因爲此地的風景優美,溫泉衆多才喜歡這裡,而是因爲這裡扼守東瀛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足利義嗣雖然現在掌握了大權,但是仍然有幾十萬大軍不聽號令,大明的駐軍最少在短期之內,是有利於他的統治的。

也因爲這個原因,對大明要求開放兩個港口貿易,他雖然開始有些擔心,但是在大明原則性同意出售給他一批火繩槍之後,他就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至於第三個條件,他簡直是求之不得。

天皇一系掌握神權,他們室町幕府哪怕控制了朝政,也必須要供着這個祖宗。

現在大明要把天皇一系都遷到大明去,他當然沒有半點意見。不過這一點也是雙方磨嘴皮子時間最長的,因爲他再求之不得,表面上也要裝作是被逼無奈。

否則的話,他就等於是出讓了天皇一系的利益,換取自己的統治,其他將軍與名主都會因此不服他的管制。

這三個底線得到了東瀛人的同意,但是在迎接朱瞻基的儀式上,雙方又進入了僵局。

朱瞻基明令要求,作爲天朝上國的皇太孫,他抵達東瀛,必須要東瀛皇室和幕府以跪拜相迎。

幕府對這一點毫無委屈,因爲他們面對天皇,也是要跪拜行禮。

但是讓天皇一系這麼做,大部分皇室成員都堅決反對。

爲此,後龜山天皇直接以絕食抗議,稱光天皇的幾位叔叔甚至以剖腹自殺來抗議這樣的侮辱。

但是朱瞻基態度強硬,一點也不退讓。

幾天下來,有三位皇室成員自殺,而體弱多病的稱光天皇性格懦弱,卻不敢說一個不字。

就連金純也認爲朱瞻基此舉有些逼人太甚,勸說朱瞻基放寬一點條件,讓東瀛皇室以鞠躬相迎。

但是朱瞻基毫不退讓,發佈誥文道:“東瀛若承認大明的天朝上國地位,就應以臣子之位相迎,若不承認,刀兵相見。”

誥文一出,又有四位皇室成員自殺,但是剩下的,全部都變成了軟骨頭。

七月初九,東瀛皇室哀聲一片,稱光天皇哭哭啼啼地接受了朱瞻基的條件,答應了會在大阪港口跪迎朱瞻基。

既然答應了自己的條件,朱瞻基當然也不會繼續逼他們,他還想利用上千萬東瀛人來幫大明做事,替大明賺錢呢。

所以他這邊也才退了一步,允諾在港口搭建一個平臺,讓皇室成員比其他人高半格,在平臺上向自己跪拜。

七月初十,大阪灣豔陽高照。盛夏的時光,如此大的太陽,氣溫從一大早就高的嚇人,猶如一個蒸籠一般。

被數千工匠重新修葺的大阪內城張燈結綵,從港口越過廢墟,一直到內城,地上全部鋪上了紅布。

被派到外面執行任務的幾乎所有士兵都被召集了回來,除了每艘船上必須保留的士兵,超過十萬大軍將這一帶防守的嚴嚴密密,道路兩邊都是荷槍實彈的士兵。

能夠被允許前來參加觀禮的大都是關中一帶的將軍和名主,他們一般都攜家帶口,想要近距離瞻仰到大明皇太孫的威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投靠大明的大商人。

在圍剿足利義持的最後一戰中,大明士兵傷亡人數超過了一千人,不算受傷的人數,死亡人數也近三百人。而這些人的槍支並沒有被全部找回,還有最少十餘支遺留在了外面。

除此之外,東瀛本來也有一些鳥銃,雖然他們的槍管跟大明以前的槍管一樣,是手工打造,但是想要近距離傷人,也是輕而易舉。

所以每個前來參加觀禮的人,除了儀仗刀,都不能攜帶其他武器,不管男女,都要經過搜身。

這是一場宣揚大明國威的儀式,禮部尚書金純已經爲此操勞了多日,就是爲了在倭人面前展現華夏之邦的氣派。

朱瞻基一大早就已經起牀了,天氣越來越熱,船上的船艙裡面就像一個蒸籠,住在裡面可是一點也不好受。

在青梅玉竹的伺候下,朱瞻基洗了一個澡,然後換上了皇太孫的冠冕。

正式的冠冕與秦漢時期相差不大,衣着繁複,頭上還要帶着高高的鷩冕,冕用九旒,每旒貫玉九顆。

他的旗艦在經過了疏浚海灣以後,停泊在了距離岸邊只有兩三百米的位置。然後就是一艘艘的小船並列,組成了一個浮橋,一直到碼頭。

巳時正,鐘鼓齊鳴,隨後就是宮廷樂隊奏響了秦王破陣樂,這也算是朱瞻基的一點惡趣味。

在雄壯的音樂聲中,碼頭上面萬民齊拜,實行的是三拜九叩的大禮。

看到岸上整齊的叩拜,朱瞻基真正體會到了這種大權在握的滿足,這是任何一種享受都不能替代的。

行禮完畢,朱瞻基才一擺衣袖,沿着木梯走下了旗艦。

在他的身前,是十六人的錦衣衛力士,而在他的身後,一共有六十六名內監組成的儀仗,在他的身邊,還有兩位保鏢,十二人的傳令內監,兩位宮女與李彥組成的中陣。

人數不多不少,剛好九十九人。

當然,這不算他身邊的兩位侍妾,因爲她們並不算在儀仗之內。

原本他還想讓鄭和也與他一起下來,但是現在能夠被併入海軍,鄭和當然不願意以內監的身份踏上東瀛的土地。

朱瞻基的腳步並不快,但是短短半里的路程,也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走完。

當他踏上東瀛的土地,十萬大軍齊聲大喊,差點嚇的衆多觀禮人都尿了褲子。

港口一帶,已經搭建起了一個一米的高臺,高臺的左前方,是有半米高的高臺,上面是東瀛皇室成員,包括了四大家足有兩百多人。

右側也有一個臺子,不過就只有大約二十釐米高,上面全部是大明的將領,與室町幕府的掌權人員。

身高超過一米八五的朱瞻基留着幾何圖案,修剪整齊的短髭,這種鬍子的形狀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但是卻襯的他不到二十歲的臉更加成熟。

在身高普遍只有一米六左右的倭人面前,朱瞻基的身高猶如天神下凡,這種威武霸氣更是讓無數東瀛女子心折。

跪伏在臺上的足利義嗣偷偷看了看高大的朱瞻基,感嘆着命運的不公。這個年輕人比自己還小四歲,但是現在整個東瀛都在他的腳下顫慄。

日野康子望着朱瞻基的身影,也是感嘆不已,如果自己的兒子有對方的手腕,自己何苦一大把年紀,還要費盡心思扶持他上位!

而猶如孩童一般的稱光天皇,顫抖着身體,看着那個威武的身影,心中滿是恐懼。他不知道,自己到了大明,會面對什麼樣的生活,自己的性命,以後就要由這個男人掌控了。

而早田左衛門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親眼看到朱瞻基,在爲他的風采折服的同時,卻更堅定了自己的刺殺之心。

這樣的男人存在一天,對東瀛就是最大的威脅。

已經拿到了今天慶典流程的他並不心急,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雖然朱瞻基從他身前經過,但是相隔也有七八米。

而且他的身邊有那麼多的護衛,自己的身後也有戒備森嚴的士兵。

在大明特使唸完大明皇帝的聖旨之後,太孫會依次接見這次的立功人員,而自己也在其中,那個時候纔是合適的時機。

即使等會兒接見的時候沒有機會,他還會在原本的南波將軍府舉行宴會,那個時候也有機會。

他跪伏在那裡,卻不敢露出半點殺意,因爲他知道,太孫的身邊肯定有高手,不能讓他們感應自己的殺意。

自己的機會只有一次,一定要慎重。

當朱瞻基坐上了高臺上又特意被墊高了半米的寶座,整齊的軍樂才停了下來。

衆人又是三拜九叩,這才起身,完成了跪拜儀式。

從六月中旬殺死足利義持,抓住稱光天皇,朱瞻基就又派人報了喜訊。隨後,朱棣就派出了司禮監大太監王彥來到東瀛,查明戰況,確定軍功,宣揚國威。

前兩項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現在就剩下了最後一項。

王彥略帶尖細的嗓音響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他的話被上百個分佈在各處的太監一一接上,傳遍了整個港口區,讓每個人都能聽到。

即使聽不懂也沒有關係,因爲聖旨隨後還會被印發,到處張貼。只要是能認字的東瀛人,都能看得懂大明文字。

面對東瀛的聖旨,朱棣根本沒有講究格式,先是斥責了東瀛足利義持倒行逆施,用倭寇擾亂大明海域,接着斥責了東瀛王室不作爲,放任自流。然後才用不得已的語氣說明了大明出兵的無奈。

其後,朱棣又以天朝上國的語氣,闡述了自己的寬宏大量,今後東瀛只要聽話,就不會再以武力相逼。

然後,他又悲天憫人地表示,他知道了東瀛人日子過得苦,以後會開放貿易,並且會給東瀛人運來充足的糧食,保證東瀛人不會沒有糧食吃。

這一點贏得了現場一片譁然,東瀛的確什麼都缺,但是最缺的還是糧食。如果以後大明能夠源源不斷地運來糧食,那東瀛人的日子就會好過的多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現在就是被大明教訓一番,恨大明的人也僅限於那些被報復的對象了。

但是,他們忘記了一點,那就是大明就是會運來糧食,也需要他們拿錢來買,要是沒錢,就只能給大明打工了。

朱瞻基還明白一點,只要大明能源源不斷地運來糧食,東瀛人也不會開發自己的糧食種植潛力,因爲他們自己種的糧食,要比大明從交趾運來的還要貴。

那個時候,東瀛就更離不開大明的控制了。

而想要獲得購買糧食的銀子,除了他們產的金銀,更多的人就只能爲大明賣命。

這種生產力的剝削,經濟的控制,要比佔領,管理,耗費的成本更小,利潤更大。

只是這個時候,大多數東瀛人根本不懂得這種經濟模式,只是因爲大明願意賣糧食給他們,就感激不盡了。

王彥念過聖旨過後,就是東瀛皇室與東瀛貴族的拜見儀式,他們都以家庭爲單位,一組一組地到高臺拜見。

稱光天皇比朱瞻基還要小兩歲,按照現在的算法是十七歲,實際上剛滿十六歲。

看到瘦的猶如一個小雞仔的稱光天皇,又看看他那稱得上絕色的才十五歲的老婆,朱瞻基心裡動了一下。

要是自己讓他的老婆懷孕,那豈不是以後的天皇就是自己的兒子了!

不過這件事很難操作,畢竟他們的身邊都是一大羣人,想隱瞞住可不容易。

不過將他們擒到了大明,以後想要創造這樣的機會,似乎也不難。

意淫了一番,朱瞻基一本正經地又接見了其他人,對每個人都和聲和氣地安慰一番。

今日所來的每一個女眷,都是盛裝打扮,卻沒有一個再用厚厚的白色脂粉將自己打扮成一個怪物了。

當日,稱光天皇將他兩個年幼的妹妹送給了朱瞻基,朱瞻基原本還大有興趣,可是一進屋,卻發現兩個鬼一樣的女孩子,登時大怒,讓她們將臉上的脂粉洗掉。

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東瀛人都知道了,大明太孫殿下,是不喜歡女人濃妝豔抹的。

在今日之前,東瀛這邊的人也早就打聽了朱瞻基的喜好,只要是家裡有身材高挑,苗條女孩子的家庭,無一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被太孫看上。

還別說,朱瞻基還真的看上了好幾個自己頗爲心動的女孩子,暗地裡吩咐了李亮,幫他登記了下來。

這些女孩子既然是被主動送上門來,他留下她們,反而是給了她們一個機會,更有了以後插手東瀛事務的理由。

要不是實在應付不過來,他都想要自己一個人再創造一個民族了。

在貴族之後,就是接見幕府成員,這樣的儀式有着嚴格的程序,反正朱瞻基只需要說一些場面話就好了,真正的商談,會在後面的宴會上進行。

最後,纔是接見在大明這次的戰爭中,立功的倭人,他們之中有棄暗投明的名主,有倭寇,還有最開始就投效過來的日奸和花了大批金銀貿易的商人。

時近中午,炎熱的天氣讓每個人都有些精力不濟。而早田左衛門就是在這個時候,登上了高臺,排着隊依次來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早田左衛門拼命壓抑着自己的恨意,露出着有些激昂的情緒,這也是大多數人的表情。

他的手在袖子裡不停的顫抖,這不是因爲害怕,他早就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只是激動,興奮,爲自己感到由衷的驕傲……

感謝隨豬奔跑,陳津津,山青盈,超慫的毛球,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章 勳爵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七章 遷都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九章 旅途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00章 分功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九十章 工部第五章 碰撞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十七章 師弟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九章 拜師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00章 分功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十章 新生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五章 隔閡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章 碰撞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六章 分道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二二章 銀元
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章 勳爵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七章 遷都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九章 旅途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00章 分功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九十章 工部第五章 碰撞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十七章 師弟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九章 拜師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00章 分功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十章 新生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五章 隔閡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章 碰撞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六章 分道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二二章 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