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交換
在唐昭極力宣揚、努力下,顧辭帶着將士朝數座山同時下手,這座山砍幾十顆樹,那座山砍幾十顆樹,更多的將士漫山遍野撿枯枝,總算在凍雨到來之前撿到足夠的柴火。
安王看着屋內壘的比人高的柴火大感不解,“爲何要砍這麼多柴火?”
下一秒,老天給了他答案。
天閃雷鳴間,陰沉了一整個白天的天空驟然下起了大雨,龍眼大小的冰雹和鵝毛般的飛雪混在其中,剛落到地面便結成了冰。
唐昭目瞪口呆地看着這大鍋燴般的天氣。
“系統,這是個什麼天氣?”
【宿主,大渝所處的時代氣候變化劇烈,不能按照常理推斷,按照現代氣象科學來說,這屬於典型的混合降水天氣】
一股大風吹過,透骨的寒意穿透在場每一個人全身,所有人退至屋內,顧辭眼疾手快緊閉屋門。
安王站的離門口最近,被澆了一身的雨雪,頭上還捱了兩個大冰雹。
“這柴火砍得好”,安王摸了把臉,“突厥沒有足夠的柴火,本王迫不及待想看他們如何度過這樣的天氣。”
綿連羣山之外,在寒風連續掀翻了數十頂帳篷後,哥舒勇下令躲進周圍民居,緊閉門窗。
突厥士兵尋來百姓留存過冬的柴火,圍成篝火狀點燃,烈火跳動間驅散了透骨寒意。
“將軍,柴火怕是不夠用”,副將來報,“如今天氣,若要日夜點火不停,柴火僅能支持到後日下午。”
哥舒勇坐在椅子上看地圖,“莫急,先等等,這樣的大雨一般都是急雨,下不久的。”
然而,在第三天柴火用盡時,大雨夾雪還在繼續下。
“將軍,該怎麼辦?已有數百名士兵凍傷凍死!”
哥舒勇握緊拳頭,屋內的櫃子、桌椅等能被當做柴火的都已經燒光了,總不能拆門窗,那纔是真的找死。
副將單膝跪地,“屬下請命上山砍柴!”
“這種天氣,你敢上山?”哥舒勇語氣淡漠,“如今外面滴水成冰,路面已成冰面,山上情景該如何,還需要本將說明?”
“可,可再沒有柴火,將士們就凍死了啊!”
“先用馬糞抵擋一陣”,哥舒勇看向羣山懷抱的山海關,“咱們手中有多少大渝俘虜?”
副將一時不太明白,“三四千”,這還是他們到處鑽林子才找出來的人。
“傳話給大渝那邊,一百斤柴火換一人”,哥舒勇眯起眼睛,“若是不換,那就將人全殺了。”
副將應下。
“猖狂!”安王一掌重重拍在桌上,“一百斤柴火換一個人,他咋不去搶?給了柴火讓他們安然度過這幾天,然後再來攻打大渝?做夢!”
唐昭從未如此糾結過,“那被擄走的百姓怎麼辦?”
安王白了她一眼,一句婦人之仁在嘴裡轉了一圈,愣是沒敢說,“當日本王率東北軍在前線抗敵,讓士兵傳信百姓緊急撤離,他們不撤,怪的了誰?”
話是這麼說,“那就眼睜睜看着突厥殺人?這傳出去也不好聽吧?”
是不好聽,可該捨棄就要捨棄。
突厥能出此狠招,可見是被凍的沒有辦法,若是沒有柴火供應,他們不得不退兵,到時不僅能保住山海關內的領土百姓,丟失的城池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奪回來。
唐昭沉默,她第一次感受到取捨二字的含義。 “安王叔此言差矣,突厥無柴火,想退兵回國都退不成,若我是哥舒勇,在此絕境下,與其灰溜溜回國,不如奮力一戰。”
“若輸,以身殉國成全身後名,若贏,眼下危機儘可解除。”
魏國公頷首,“驃騎將軍說的有理。”
“那你的意思是,給他?”安王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到時候兩軍血戰,死的人更多,真是婦人之仁!”
“可以給,但給多少,不是他哥舒勇說的算”,顧辭問,“我們提供的柴火數量,要讓哥舒勇能回突厥,但又不能讓其堅持留在大渝。”
安王耐下性子,“那這個數量,該好好計算一下了。”
安王傳來後勤記事官,命其推算柴火數量。
唐昭聽着算盤聲鬧心,獨自站在廊下躲清淨。
雨勢減小,取而代之是越來越大的雪花,唐昭伸手,落在掌心的雪花迅速融化。
“小心凍着手”,顧辭用袖子仔細擦乾淨唐昭手中的雪水,將唐昭發涼的手握在掌心,“不開心了?”
“有一點兒”,唐昭嘆氣,“我從沒想過活生生的人被當做物品交易。”
雖然緬北詐騙嘎腰子的新聞很多,但都是聽說,比不上親眼看見、親耳聽到來的震撼。
“要是覺得難受,就回房休息吧”,顧辭眼底滿是憐惜,“有我在,會處理好的。”
“要是突厥不答應減柴怎麼辦?或是像安王說的,他們有了柴火過冬,等開春再起戰事怎麼辦?”
唐昭簡直不敢想,那他們豈不是養虎爲患。
“這杖能不能打,突厥說的不算”,顧辭安慰,“端看父王。”
唐昭疑惑。
“咱們出發後,父王便點兵攻打突厥,從最近戰報來看,西北軍已經打下嘉峪關,若突厥不想再丟失國土,哥舒勇勢必會被招回王都。”
“所以哥舒勇提出以人換柴,是已經打算撤兵了?”
“差不多,但已佔據的城池要如何安排,還要兩國協商。”
顧辭看着唐昭神色輕鬆,心裡也跟着放鬆下來。
“那安王爲何不同意?”
“西北軍報是絕密,我是提前收到消息的,安王叔還不知。”
可見信息暢通有多麼重要!
唐昭放下心,不再管這些事,回屋繼續琢磨海水曬鹽的事了。
果然,哥舒勇的心思被顧辭猜準,雙方打了一個時辰的嘴仗,最終以一人七十斤柴火的價格交易成功。
安王鼻子不是鼻子的看着被放回來的渾身是傷的大渝百姓。
另一邊,哥舒勇拿到足夠的柴火,留下副將和守城的士兵,自己則帶一萬騎兵迅速趕往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