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統計司掛牌,都察院上馬,寒門世家爭破頭皮(合5K8)

“農爲國之本,土地改革,事關社稷,意義重大,你務必用心,一切資源調配,有難處便直說,我會叫朝廷全力支持。”

蘇曜見衛覬接下統計司司長一職後,當即殷切叮囑,讓衛覬明日便走馬上任,着手組建統計司,對河東土地和人口進行全面清查。

衛覬重重叩首,千恩萬謝後,又鄭重詢問,統計司的人員選拔,還有具體的職權問題。

他的話讓本想當個甩手掌櫃的蘇曜微微一愣。

但是很快,蘇曜就回過神來,這統計司乃是一個全新的部門,雖然現在是爲了清查統計河東數據,但他終歸是朝廷常設機構,涉及甚廣,自然不能毫無規劃。

蘇曜略作思忖,緩緩開口:

“官吏選拔,首重忠誠與才幹,你可從科舉新晉之士中挑選那些心懷蒼生、渴望建功立業者。他們初入仕途,一腔熱血,尚未沾染官場的腐朽之氣,能以赤誠之心對待這份工作。”

“同時,統計司作爲專業機構,當以精通算學、熟悉地理和戶籍管理的人員爲主。”

“精通算術,才能精準覈算土地面積、人口數據,熟悉地理者,纔可實地勘測,繪製出精確的田畝和地圖,確保土地丈量無偏差,而通戶籍管理的,對人口信息的梳理與整合有着豐富經驗,能使人口統計工作高效有序。”

“科舉我開算學一科,所招學子就正是爲了當今時刻。”

“你之後科以科舉算學科選拔出的人才爲核心班底,與吏部選調一些精幹之吏搭配,再輔之本地徵辟的熟悉田畝戶籍事務的胥吏協助,當可解決人員問題。”

蘇曜一席話,不但聽得衛覬瞪大眼睛,其餘衆人也都是紛紛驚歎:

“大將軍深思熟慮,竟已爲統計司的組建鋪好了路!”荀攸撫掌讚歎道。

郭嘉也點頭附和:“大將軍高瞻遠矚,早已料到今日之需,算學科的開設,正是爲統計司儲備人才,此乃深謀遠慮之舉。”

蘇曜微微一笑,繼續對衛覬說道:“倘若人手仍有不夠,我準你在民間張貼告示,咱們唯纔是舉,廣納賢才,只要有一技之長,皆可前來應試。”

衛覬聽後,連呼夠了夠了,心中大受鼓舞:

“我小小一統計司,何須如此多人才,大將軍實在是厚愛有加,覬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將軍所託!”

衛覬的表態不得不說是有相當自謙成分的,畢竟這個部門就他目前所見,承載着整個大漢未來土地改革與民生規劃的關鍵使命,絕非小事,官輕權重。

但是,他卻不知道蘇曜對他們的期待還要更高。

只見蘇曜一擺手,正色道告誡:

“統計司雖受戶部領導,但其干係重大,需直接對朝廷中樞負責,甚至有權直接向我彙報工作。”

“河東地區的人口和土地清查只是第一步任務。”

“你們做的好了,未來不止清查土地與人口,凡涉及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諸如糧食產量、物資儲備、商業貿易、水利設施乃至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皆在統計範疇之內。”

“這每一項數據,都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依據,關乎大漢的興衰榮辱。”

“不僅如此,爲了精準把握國家發展態勢,洞悉民生疾苦,每隔十年,統計司至少要進行一次全國性的人口和土地大普查。”

“只有通過詳盡的數據對比與分析,我們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政策,確保大漢的長治久安。”

“你作爲首任統計司司長,責任重於泰山。”

“在履職過程中,若遇到任何阻礙,無論是來自世家大族的刁難,還是其他勢力的干擾,都無需畏懼,儘管向我彙報,我定當爲你撐腰,全力掃除一切障礙,讓統計司能夠順利開展工作,爲大漢的復興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衛覬聽着蘇曜的這番話,只覺肩頭壓力如山,卻又熱血沸騰。

他再次跪地,重重叩首,言辭懇切:

“大將軍如此信任,覬縱粉身碎骨,亦難報萬一,必以性命相搏,將統計司打造成大漢的堅實耳目,爲大將軍決策提供可靠支持!”

蘇曜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滿意之色:

“好,有你這番決心,我便放心了。”

“待統計司組建完成,即刻着手河東的試點工作。記住,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乃是工作的第一準則,任何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的行爲,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嚴懲不貸,這並非空話。

正當衆人都震撼於蘇曜賦予這統計司如此重大實權與任務的時候,另一個重大的改變又被擺在了眼前:

“諸位,有統計,便要有審計監察,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統計司負責收集、整理數據,爲我們呈現大漢國計民生的真實面貌,而審計監察則是要確保這些數據真實可靠,保證每一項政策的執行都符合朝廷的初衷,不被歪風邪氣所侵蝕。”

蘇曜略作停頓,看向司馬朗,緩緩說道:

“昔時御史臺掌監察百官之職,然如今局勢複雜,爲更好地履行審計監察之責,我決定將御史臺改設爲都察院,重新梳理其職權。”

“都察院主掌監察、審計、彈劾及建議,由御史大夫領銜,下設左右都御史及副都御史,還有侍御史等人。”

“其中左都御史領銜監察司,負責全方位監督統計司的工作流程以及數據產出。”

“一旦發現統計數據存在疑點,或是統計過程中有違規操作,監察司有權立即介入調查,要求統計司給出合理說明。”

“同時,監察司也肩負着對各級官員日常行政行爲的監督職責,但凡發現官員有消極怠政、結黨營私等不良行徑,都要及時記錄並上報。”

蘇曜條理清晰地闡述:

“而右都御史則主管審計司,對統計司呈交的數據進行深度覈查,確保每一個數字都真實可靠,經得起推敲。”

“同時,審計司還要定期對朝廷各項財政收支、工程項目預算決算等進行審計,防止出現貪污浪費、虛報冒領等現象。”

“在土地改革相關事務中,審計司要着重審查土地丈量、分配過程中的財務往來,保障改革的經濟環節不出差錯。”

“不僅如此,監察和審計司還將下設至郡縣,監察審計各級官府的財政收支、項目預算執行情況,乃至官員在土地分配、民生工程等事務中的履職表現,都在審計司的監察範圍之內!”

“什麼?!”

“都察院?”

“監察司和審計司?!”

衆人聽到這一連串全新的機構設置,皆是一臉震驚,面面相覷。

司馬朗更是瞪大了眼睛,他本以爲只是參與討論平叛後的常規事務,沒想到蘇曜竟拋出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

“大將軍,這都察院與監察、審計司的設立,意義重大,只是……”司馬朗猶豫了一下,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擔憂:“如此一來,御史臺的職權被重新劃分,涉及諸多官員的調整,恐會引起朝中不小的震動啊。”

“我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但如今大漢局勢,已到不得不改革的時候。”

蘇曜微微點頭,一笑道:

“而治國之要,吏治爲先,若不革新吏治,加強監察,又如何能保證新政的順利推行?”

“以往御史臺雖有監察之責,卻因職責寬泛、權力分散,不但難以對百官形成有效監督,且多人浮於事,以致諸多貪腐亂象叢生,政令執行大打折扣。”

“如今我改組御史臺爲都察院,細化監察與審計職能,正是爲了改變這一局面。”

蘇曜目光堅定,掃視着在場衆人,語氣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決心:

“至於官員調整,我已有所考量。”

“此次改革,並非無端撤換官員,而是依據其才能與品行重新安排職位。”

“對於那些清正廉潔、勤勉奉公的官員,不僅不會受到影響,反而會在新的崗位上得到重用,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對於那些尸位素餐、貪贓枉法之徒,必須予以懲處,絕不姑息。”

改組御史臺,這並非蘇曜的臨時起意,而是他早就準備着手進行的事情。

要知道,御史臺由於御史臺雖權力重大,但職位清閒的清貴特性,這一機構在數百年間已被世家大族們完全壟斷,成爲了他們安插親信、庇護族人的溫牀。

在這樣的條件下,許多御史及下屬官員,往往更多都是憑藉家族背景而非實際才能上位,導致監察工作流於形式,貪腐橫行,真正有心爲國效力的官員反而難以施展拳腳,完全有悖於御史臺建立時的初衷。

甚至,由於蘇曜之前與司空種拂的矛盾,衆多御史被捲入其間,在種拂的率領下向他開炮。

在之後,雖然蘇曜在大勝後廢司空,且改由王允任御史大夫領銜御史臺,但是是御史臺內部的世家勢力盤根錯節,積習難改,王允雖有心整頓,但短時間內難見成效,想要一舉扭轉整個臺院的風氣,顯然不是換個最高長官便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因此,蘇曜決定趁此機會,徹底改組御史臺,將其職能細化的同時把那些幹吃閒飯的和那些與他作對的人都給清理出去。

新的都察院,必須要保證都是忠誠的,支持改革的人。

“爲此,都察院此次新設部門,人員選拔也當優選科舉出身之人,首重品德,次看才學,以寒門子弟爲先。”

“嘶——”

“什麼?!”

“寒門弟子優先?”

蘇曜再一次語驚四座。

正如之前所說,御史臺乃是清貴的衙門,是世家大族最喜歡用來給族人鍍金的部門。

如袁紹、韓馥、以及眼前的司馬朗,皆是御史出身的中原名族世家,就可見一斑。

如今蘇曜提出都察院新人優先科舉出身,而且還是寒門弟子優先,可以說是直接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御史臺(都察院)壟斷的念頭。

因此,蘇曜的話音一落,書房內的氣氛頓時就變得凝重起來。

在座諸人,郭嘉是潁川寒門,對政策頗爲贊同,而衛覬剛剛升官,也不會說些什麼,至於王凌則是蘇曜親信,雖是世家出身,但邊郡世家在朝廷的地位還不如中原寒門,更是全力支持。

唯有那司馬朗和荀攸,兩人屆時中原名族豪門,他們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寒意。

首先發話的是荀攸,他緩步出列,深施一禮道:

“大將軍明鑑,臣聞《易》曰'窮則變,變則通',大將軍革新御史臺,誠爲治世良策。然則——“

荀攸頓了頓,目光掃過滿室懸掛的竹簡輿圖:

“自光武中興以來,世家子弟在臺諫之職亦是屢有建樹:昔袁安持節雪冤,楊震暮夜卻金,皆爲御史清流楷模,今若盡取寒門,恐失累世簪纓之家傳遺風,這寒門子弟優先一事,攸以爲大將軍還需斟酌纔好。”

荀攸說完,司馬朗緊隨其後,躬身道:“公達所言甚是。”

“家父常言'詩書傳家久,禮義繼世長',我等子弟,生於簪纓之家,自幼便肩負光大門楣、報效國家之重任,對朝廷忠心耿耿。且經多年修習,於經史子集、律法典章等皆有深厚造詣,處理政務得心應手。”

“寒門子弟雖有進取之心,亦不乏有才學之人,但總體而言,其學識積累、閱歷見識比起恐多有不及。”

“大將軍若想重用寒門學子,不若先使他們任掾史,待通曉案牘後.”

“二位所言差矣!”

忽然間,郭嘉站了出來:

“昔年潁川陳寔不過寒門,卻以'樑上君子'之典教化鄉里,如今大將軍開科舉,正是效仿先賢'舉賢不避卑'之意。”

郭嘉的突然出現,讓荀攸和司馬朗吃了一驚。

他們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敢於如此公開的直接的反駁兩人的看法。

頓時,書房內的氣氛愈發緊張。

只見郭嘉手持羽扇,朗聲道:“大將軍開科舉,本意便是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唯纔是舉。寒門子弟中,不乏有志之士,他們歷經磨難,更知民間疾苦,心懷天下蒼生。若因出身而拒之門外,豈不是與大將軍初衷相悖?”

荀攸微微皺眉,反駁說:“奉孝所言雖有理,但世家子弟自幼受良好教育,於經史子集、律法典章皆有深厚造詣,處理政務自然得心應手。寒門子弟雖有心報國,但驟然委以重任,恐難以勝任,反誤大事。”

緊接着,司馬朗亦點頭附和,表示他們並非反對啓用寒門,而是擔心他們難以擔當大任:

“御史臺監察百官,說起來是威風八面,但實則以小官察大員談何容易?”

“世家子弟,有背後家世背景支持,面對封疆大吏多可挺直腰桿,寧折不彎,仗義執言。”

“而寒門子弟,一則勢單力薄,缺乏人脈根基,在面對強權時,恐因畏懼權勢而不敢秉公行事;二則官場複雜,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寒門子弟毫無經驗,一旦深陷其中,不僅自身難保,更可能導致監察工作受阻,令改革大業功虧一簣。”

“御史此言差矣。”

郭嘉羽扇輕搖,臉上露出一絲不以爲然:

“寒門子弟勢單力薄不假,可正因如此,他們才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一旦肩負監察重任,定會倍加勤勉,力求公正。”

“況且,畏懼權勢與否,關鍵在於個人的品性與操守,而非出身背景。”

接下來,雙方就寒門與世家的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雙方紛紛引經據典,支持自己的論據,在蘇曜面前據理力爭,連王凌和衛覬都被捲入其中。

但是,大家都是精通典籍,學富五車的聰明人,各有各的道理,在涉及自身立場時,是互不相讓。

衛覬有兩次上前打圓場勸和,結果不但沒勸成,反而還被兩方暗諷他之前立場不堅的投機表現。

一時間,書房內衆人爭得面紅耳赤,各執一詞,從傍晚一直吵到了深夜,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還是紅兒見蘇曜等人一直沒有去用膳,帶着餐食前來敲門,才暫時中止了這場爭執。

紅兒敲門而入,端着熱氣騰騰的飯菜,小心翼翼的行禮道:

“恩公,諸位大人,夜深了,先用些膳食吧,國事重要,也別餓壞了身子呀。”

這時,一直閉目沉默,恍然離線一般的蘇曜才突然睜眼,他樂呵呵的看了眼紅兒,又掃了眼又瞧了瞧面紅耳赤的衆人,微微一笑,擡手示意大家先停下爭論:

“好了,都先歇歇,吃點東西,吃飽了咱們再接着議。”

看到紅兒手上熱騰騰的佳餚,屋中突然傳來一聲嘰裡咕嚕的異響,這時衆人老臉一紅,終於停下爭辯,紛紛落座。

紅兒見狀,連忙招呼下人,搬着案几進來,爲衆人準備餐食。

沒錯,搬着案几進來的。

漢朝乃是分餐制,這時不興大圓桌,都是各用各的案几,席地而坐,分餐就食。

衆人圍坐,各自面前的案几上擺滿了精緻的菜餚,可氣氛卻依舊有些微妙。

紅兒手腳麻利地爲衆人添上酒水,便悄然退下。

臨走時,還被蘇曜捏了捏小手,惹得她滿面秀紅,小聲嬌嗔,恩公好不正經。

然而,他哪裡知道,蘇曜這時真正的心情大好。

是的,心情大好。

別看今晚這些人吵得一塌糊塗,吃飯都是沉默不言,滿屋子硝煙的味道。

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正在蘇曜預料。

摒棄世家,寒門優先?

以蘇曜之前一向實用主義優先的做法來看,他怎麼可能這次突然就如此極端了。

在眼下,世家大族仍然是大漢朝堂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根基深厚、人脈廣泛,掌控着大量的土地、財富和人口,在地方上也有着極高的影響力。

蘇曜深知,若想順利推行改革,絕不能與世家大族徹底決裂,否則他不管是作戰也好,還是施政也罷,都將遭到極大的阻力。

但是,這不代表他要向光武帝劉秀那樣對世家大族們步步妥協。

開玩笑,他的科舉大招已經放出來了,下來只要保持穩定,每一次成功的科舉都是對世家大族勢力的削弱,現在是優勢在我,根本沒必要在這時候與他們撕破臉,冒着逼反自己統治根基的風險去強推這個事情。

因此,這一次在河東大勝,橫掃當地世家叛黨後,蘇曜故意拋出“寒門子弟優先”這一極具爭議性的觀點,實際上另有其目的。

除了引出各方的真實想法,觀察衆人態度外,最關鍵的還是利用這一不合理要求進行“極限施壓”。

魯迅曾說過: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要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你若是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荀攸,司馬朗代表世家大族的利益,蘇曜想要大量在朝中引入寒門,尤其是讓寒門子弟進入御史臺這一被世家視爲禁臠的地方,那不用想,必然會遭到一致性的反對。

於是乎,蘇曜便故意提出“寒門子弟優先”這一極端要求,以此作爲談判的起點,來達成自己真正的目的。

而爲此,蘇曜還專門找來郭嘉這一寒門學子配合自己的行動。

然後嘛,自然是果不其然。

看到他們這些大聰明們吵得臉紅脖子粗,精疲力竭到一句話都說不動的時候,蘇曜知道,該自己出場了。

是時候結束這場漫長的爭論了.

第158章 搞事的大婚第211章 天使再臨第565章 華雄嚴陣以待,典韋下馬出擊第213章 大加封賞!(加更)第880章 蘇曜往事第324章 百姓拍手稱快,亂黨人心惶惶第919章 誰的打手第306章 史詩大捷齊歡慶,勤王保駕賞大功(第552章 此等妖孽不可敵第881章 一點小禮第252章 蘇曜歸來複命,衆臣灰頭土臉(加更第756章 劉協求援,蘇曜談笑風生第380章 兵貴神速,蘇曜神箭克城第902章 望風而降第989章 中原大地變化喜人第740章 袁本初居心不良,賈文和獻計獻策第632章 車騎將軍令簽發!曹孟德夢碎洛北(合章5K)第915章 雙雙歸順第1006章 不祥的念頭第518章 走投無路,官宦團滅第729章 替身皇帝,蘇曜震驚衆人第343章 求賢才,劉虞薦田疇(加更)第648章 微操大師第1022章 蘇曜的真意第291章 蘇曜連戰,烏桓勇士一家整整齊齊第953章 風捲殘雲第774章 大將軍單騎破陣第253章 關內侯求婚羣臣震動,皇帝賜賞袁公第244章 嘎嘎亂殺第405章 鮮卑賊聞風喪膽第755章 公主臨朝,羣臣圖窮匕見第99章 憋打了!(加更)第462章 所謂絕望第932章 破關第270章 不自量力,表哥哥暗自咬牙退一旁(第110章 快跑!第319章 盧奴城破,監國太子狗急跳牆(4K)第836章 荊益揚大聯合,大將軍進冀州(5K)第87章 一步到位第609章 蘇曜橫掃沙場,徐中郎賭上全力第643章 衆生的根器第140章 在此終結第361章 賊衆慘敗而歸,蘇曜凱旋而還第75章 名人第45章 解壓第184章 無路可逃第349章 騰空而起,蘇曜飛奪溝子城(4K4)第322章 李府門開,曹孟德嘆世事艱難第269章 受封領賞,蘇君侯奉旨泡妞遇情敵(第511章 袁氏借力施策,宦官一敗塗地第692章 立威擒世家,開堂審要案(合章5K4)第862章 如蒙不棄第1012章 省督的邀請第58章 不當也罷第934章 益州降(合章)第253章 關內侯求婚羣臣震動,皇帝賜賞袁公第864章 清洗(合章5K1)第4章 任紅昌第82章 戰利品第303章 張純必須死!(加更)第550章 蚍蜉撼樹,殺!第169章 商路第984章 不諧之音第617章 蘇曜袁紹爭京城第992章 都擺平了,我的女帝(5K2)第80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676章 入主弘農第260章 甲騎衝鋒不可擋,萬軍從中斬峭王(第148章 民怨沸騰第582章 冠軍侯,畫風不一樣第666章 螳螂與黃雀第700章 張家跌倒,蘇曜吃飽第1059章 王妃第559章 破局第802章 安邑城萬民歡慶,大將軍推限武令第847章 血腥的殺戮(合章5K8)第823章 格局大變(合章4K6)第258章 一馬平川賊兵來,君臣齊心禦敵寇(第962章 興亡繼絕(合章5K)第773章 大將軍將計就計第782章 蘇曜大捷,衆世家狗急跳牆第782章 蘇曜大捷,衆世家狗急跳牆第247章 叛賊授首,威震冀州軍第172章 蒺藜骨朵第57章 文化差異第1005章 混沌的化身第683章 自我攻略第774章 大將軍單騎破陣第363章 蘇君侯力排衆議,劊子手定斬不赦第707章 蘇曜威加海內,羣胡望風景從第245章 自投羅網(加更)第870章 波折第433章 彈反第668章 塵埃的反擊第905章 袁術覆滅第643章 衆生的根器第579章 蘇君侯忠義,董相國暴跳如雷第1081章 兵進裡海第817章 幷州平定,劍指幽冀,問天下誰人可擋(合章)第402章 鐵騎壓境,蘇曜逆勢衝鋒
第158章 搞事的大婚第211章 天使再臨第565章 華雄嚴陣以待,典韋下馬出擊第213章 大加封賞!(加更)第880章 蘇曜往事第324章 百姓拍手稱快,亂黨人心惶惶第919章 誰的打手第306章 史詩大捷齊歡慶,勤王保駕賞大功(第552章 此等妖孽不可敵第881章 一點小禮第252章 蘇曜歸來複命,衆臣灰頭土臉(加更第756章 劉協求援,蘇曜談笑風生第380章 兵貴神速,蘇曜神箭克城第902章 望風而降第989章 中原大地變化喜人第740章 袁本初居心不良,賈文和獻計獻策第632章 車騎將軍令簽發!曹孟德夢碎洛北(合章5K)第915章 雙雙歸順第1006章 不祥的念頭第518章 走投無路,官宦團滅第729章 替身皇帝,蘇曜震驚衆人第343章 求賢才,劉虞薦田疇(加更)第648章 微操大師第1022章 蘇曜的真意第291章 蘇曜連戰,烏桓勇士一家整整齊齊第953章 風捲殘雲第774章 大將軍單騎破陣第253章 關內侯求婚羣臣震動,皇帝賜賞袁公第244章 嘎嘎亂殺第405章 鮮卑賊聞風喪膽第755章 公主臨朝,羣臣圖窮匕見第99章 憋打了!(加更)第462章 所謂絕望第932章 破關第270章 不自量力,表哥哥暗自咬牙退一旁(第110章 快跑!第319章 盧奴城破,監國太子狗急跳牆(4K)第836章 荊益揚大聯合,大將軍進冀州(5K)第87章 一步到位第609章 蘇曜橫掃沙場,徐中郎賭上全力第643章 衆生的根器第140章 在此終結第361章 賊衆慘敗而歸,蘇曜凱旋而還第75章 名人第45章 解壓第184章 無路可逃第349章 騰空而起,蘇曜飛奪溝子城(4K4)第322章 李府門開,曹孟德嘆世事艱難第269章 受封領賞,蘇君侯奉旨泡妞遇情敵(第511章 袁氏借力施策,宦官一敗塗地第692章 立威擒世家,開堂審要案(合章5K4)第862章 如蒙不棄第1012章 省督的邀請第58章 不當也罷第934章 益州降(合章)第253章 關內侯求婚羣臣震動,皇帝賜賞袁公第864章 清洗(合章5K1)第4章 任紅昌第82章 戰利品第303章 張純必須死!(加更)第550章 蚍蜉撼樹,殺!第169章 商路第984章 不諧之音第617章 蘇曜袁紹爭京城第992章 都擺平了,我的女帝(5K2)第80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676章 入主弘農第260章 甲騎衝鋒不可擋,萬軍從中斬峭王(第148章 民怨沸騰第582章 冠軍侯,畫風不一樣第666章 螳螂與黃雀第700章 張家跌倒,蘇曜吃飽第1059章 王妃第559章 破局第802章 安邑城萬民歡慶,大將軍推限武令第847章 血腥的殺戮(合章5K8)第823章 格局大變(合章4K6)第258章 一馬平川賊兵來,君臣齊心禦敵寇(第962章 興亡繼絕(合章5K)第773章 大將軍將計就計第782章 蘇曜大捷,衆世家狗急跳牆第782章 蘇曜大捷,衆世家狗急跳牆第247章 叛賊授首,威震冀州軍第172章 蒺藜骨朵第57章 文化差異第1005章 混沌的化身第683章 自我攻略第774章 大將軍單騎破陣第363章 蘇君侯力排衆議,劊子手定斬不赦第707章 蘇曜威加海內,羣胡望風景從第245章 自投羅網(加更)第870章 波折第433章 彈反第668章 塵埃的反擊第905章 袁術覆滅第643章 衆生的根器第579章 蘇君侯忠義,董相國暴跳如雷第1081章 兵進裡海第817章 幷州平定,劍指幽冀,問天下誰人可擋(合章)第402章 鐵騎壓境,蘇曜逆勢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