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意外收穫
“這,這對嗎?”
“近四萬大軍,一戰沒了?”
次日,渝中城東,成公英大軍頓時不知錯所。
起初,只是在前方的山道上不時竄來幾個衣衫凌亂,神色匆匆的羌人騎手。
那時的成公英等人也不以爲意,羌人嘛,自由散漫慣了,打起來出些個逃兵那不是再正常不過?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人漫山遍野的逃來時,成公英終於繃不住了。
他派出斥候,上前圍追堵截,抓了幾個逃兵回來,一問之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些羌人騎手們,衆口一詞,全部都是被一擊擊敗.
“三千騎士背水一戰,對着四萬羌騎發起衝鋒?”
“然後,然後還一戰破敵,羌王姜戈直接就死了?”
成公英麾下諸將皆面色慘白。
他們想過那個大將軍也許確實有些厲害的手段,但是厲害到這種程度,就有點過於離譜了。
你們四萬人,難道不會騎射遊走一下嗎?
有什麼必要非要跟人拼刀嗎?
當然了,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在真刀真槍的打上一次前,羌人們怎麼也沒想過自己十倍於敵竟然會被如此輕易打穿。
無法預知這麼個慘白的結局前,哪個統帥會上來就讓自己的大軍擺出一副龜縮猥瑣的姿態,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但不論如何,既成的事實無法改變。尤其是當斥候報說,漢軍先鋒尾隨潰兵,已到三十里之外時,這些涼州兵們頓時全慌了。
“撤!”
成公英咬牙下令:
“傳令全軍,即刻回渝中設防!”
“將軍,咱們不打了?”副將愕然。
“打個屁!”成公英幾乎是咆哮出聲,“四萬羌騎都擋不住,咱們這一萬人去送死嗎?!”
他翻身上馬,不帶一絲猶豫:“全軍撤退,快!一定要趕在漢軍之前回城!”
這一萬涼州兵頓時是如蒙大赦,後隊變前隊,立即開始了撤退。
回城,快回城!
只要進了城裡,那三千騎兵又能奈他們如何?
要知道這渝中乃是金城門戶,只要守住這裡,他們倒也還算是能發揮作用。
只不過嘛,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等他們到了城下,讓成公英萬萬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什麼?!”
“不開城門?”
“你給我踏馬的再說一遍?”
成公英暴怒。
城頭上,李縣令探出半個身子,略帶結巴說:
“成將軍恕罪!韓公有令,爲防漢軍奸細,渝中大門緊閉,任何人都不得開城。”
“放你孃的屁!”
成公英氣得渾身發抖,一甩馬鞭,指着身後的大軍說:
“老子成公英你都不認識了?”
“我這大軍昨天才剛從你縣城門口路過,有個狗屁奸細!”
“現在漢軍就在三十里之外,你不開門,難道是想讓我這一萬弟兄在城外等死?!”
面對成公英的咆哮,李縣令雖然感到些害怕畏縮,但還是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任你是威脅也好,好話也罷,哪怕你就是在城外哀求,李縣令的態度也不曾動搖分毫。
開門?
想都別想!
“不對啊,將軍。”
這時,眼見雙方僵持,成公英的副將突然提醒: “這渝中不應該是楊秋當家的嗎?幾時輪到這雜毛縣令出來回話了?”
成公英一聽突然也回過神來:“對啊。”
“楊秋呢?”
成公英對城頭大喊:
“把那小子給我叫出來,老子我要親自跟他說話!”
這一下,城上縣令終於沉默了。
楊秋,渝中守將也,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他也是涼州數十位諸侯之一,韓遂的鐵桿盟友,領四千精兵,是和他成公英平起平坐的人。
而這李縣令,不過是個洛陽朝廷派來的雜毛,哪裡有他當家說話的份來?
“楊秋呢?!”
“他躲個什麼,莫非是懷有二心,不敢見老子?!”
成公英的怒吼聲剛剛落下,突然,城頭上丟下來個黑漆漆圓滾滾的東西。
那玩意噗通一聲落在地上,還彈了兩下,滾到成公英旁邊。
不看還好,一看成公英人都呆了——那赫然正是他口中楊秋的人頭!
“嘶——”
成公英倒吸一口涼氣,踉蹌後退兩步,再擡起頭來時見城頭縣令也是不演了,竟直接掛起了一面血紅的“漢”字大旗!
這時的李縣令再見不到一絲之前的怯懦和畏縮,昂首挺胸大喊:
“朝廷天兵將至,賊將楊秋已被我等忠義之士處斬,成公英你若識相,就乖乖棄械投降,如若不然,楊秋就是你的下場!”
“放箭!”
隨着李縣令一聲令下,城頭頓時箭如雨下,成公英的親衛連忙舉盾護衛,卻仍有數人中箭倒地。
“撤!快撤!”
成公英火急火燎,在親兵掩護下倉皇退到安全距離。
他望着城頭的漢旗,終於明白過來——渝中城竟早已易主!
成公英面如死灰,想不明白爲何會發展到這種地步。
那楊秋怎麼說也是一介實權領兵諸侯,堂堂渝中城主,怎麼能陰溝裡翻船,被一個朝廷派來的雜毛給害了?
這根本說不過去啊!
就在這時,只見那飄揚的漢旗下,李縣令身邊隱約出現了一個老者的身影。
成公英眯着眼睛,細細一看,竟然是之前被他們奉若上賓的前太尉崔烈!
沒錯,崔烈,這纔是一手導演了渝中易主一事的真正推手。
且說崔烈被蘇曜“發配”到涼州後,他很快就因往日的威望和堅決反蘇的立場得到了涼州衆多諸侯和世家豪強的尊重。
故而,崔烈這次發配之旅不但沒吃多少苦,反而在來到這邊後不論去哪個城池都被視若上賓,好吃好喝一通招待。
而崔烈本人也沒搞什麼幺蛾子,得益於其孫女與蘇曜暗中那親密的關係,崔烈往往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洛陽朝廷中各種最新的人事任免政策變化,還有出兵動向等。
於是乎,崔烈這一路進得城後就是開筵講經,勸人向善,再講講朝廷的政策和京中最新的變動就很受各方諸侯的和世家們的歡迎,頗有些春秋時諸子游走列國的派頭。
然而就在這看似閒雲野鶴的表象下,不甘心終老西涼,同時也是不忍心見孫女跟着自己受苦的崔烈暗中也是積極謀劃。
與蘇曜打過交道的他很清楚,那小子絕不會放任這些涼州諸侯做大,無法無天。
於是乎,崔烈利用自己的名望,在這邊很是分化拉攏了一批對韓遂統治現狀不滿的涼州士族。
當蘇曜大軍突破蕭關的消息傳來時,他立即抓住時機,選擇在渝中發起兵變。
原因很簡單,此地不像金城那般是韓遂老巢,控制力嚴密,同時渝中又是金城最重要的門戶。
來到這裡後,他便夥同縣令,以有緊急軍情相告的理由請來了正急於佈防的楊秋。
就在縣衙內的偏房中,跟隨在崔烈身邊暗中保護的幾個錦衣衛高手猝然發難。
楊秋,這位在涼州叱吒風雲多年,在歷史上歸降曹操,東征西討,最終拜將封侯的人物,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幾個小卒手中,被收其部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