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新時代宗藩體系(合章)
車師前國歸附的消息如狂風般吹過博格達山南北。
蘇曜以興滅繼絕之名,廢除並處決了十餘年前篡權作亂的老王,扶立車斯家族後裔阿羅佐爲王,並且在交河城設郡國,任命漢官治理屯田事務,同時將安思延的黃金寶庫充作軍資——這一舉動,頓時讓前國領內本來惶惶不安的諸部落心下稍安。
那些部落首領們紛紛趕來交河城朝拜新王,打探下這位漢人大將軍的虛實。
然而,當他們親眼目睹了蘇曜麾下那支鐵血雄師後,所有的小心思都煙消雲散。
“這這就是漢軍?”
一位部落首領望着校場上整齊列陣的騎兵,聲音發顫。
只見那些騎士個個身披鐵甲,在烈日下閃爍着寒光。他們手持長槊,腰挎環首刀,背掛角弓,馬鞍旁還掛着箭囊,裝備之精良遠超西域諸國的想象。
更令人心驚的是這些戰士的眼神——冷漠而堅定,彷彿對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聽說他們在涼州以三千破四萬,殺得羌人血流成河.”
“噓,小聲點!”
首領們交頭接耳,眼中滿是敬畏。
就在這時,校場上突然鼓聲大作。只見騎兵們聞令而動,瞬息間分成三隊,在令旗指揮下如臂使指,變幻出各種複雜陣型。
馬超率一隊從左側迂迴,閻行領一隊自右翼包抄,而趙雲則居中突進。三支騎兵配合默契,攻守兼備,看得衆人目瞪口呆。
“這這.”
一位年長的部落首領突然老淚縱橫:“老朽活了六十載,從未見過如此精銳!車師能得此強援,實乃天幸啊!”
其他首領也紛紛附和,再不敢有二心。
蘇曜高坐觀禮臺上,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該說是人靠衣裝馬靠鞍嗎?
短短兩天時間,他身旁那個往日喏喏沉默的阿羅佐就已初顯威儀。
他一身漢制王公禮服,不過和傳統稍有不同,就是其胸前繡四爪龍紋樣。
這是蘇曜在遠征西域前特意命宮廷裁縫們加急趕製的,一次帶了許多,就是爲了在遠征路上大加封賞。
雖然在帝服上繡龍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但以龍爪區分等級則要等到元朝時候了。
如今讓這四爪龍提前出現,也是蘇曜重塑大漢宗藩等級制的表現。
此去向西,萬萬裡不止,大漢不可能把每一地都納入直接統治,勢必需要當地人的配合。
爲此,根據親疏遠近,和其臣服歸化程度,設置不同的藩屬國等級幫助治理地方也就顯得尤爲必要了。
因此,把王爵也分出來三六九等,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中最親近,等級也最高的自然是皇帝,例外的則是“唐王”,這是蘇曜自己的封號,也是藩王中最超然的存在,加了九錫後的王爵可服五爪龍紋,享受與皇帝同服的地位。
而緊接着的,則是較低一級的親王或郡王,繡四爪龍紋。
他們在國內,是不輕易授予,屬皇室近親的諸侯王,雖享世襲待遇,但需換代降爵。
而在國外,則是賜予統治較重要地區,或者與皇室關係較親密者,爲一等藩屬國,稱親藩或近藩。
這些國家的特徵就是承漢制,並且接受朝廷派官,設國相署理當地國政,是控制力最強的屬國。
除此以外,三爪龍則是較低一級的王爵。他們在國內是縣王,在國外則是次藩。
國內的縣王不可世襲,僅享受封國財政供養,無實際封地,多是諸侯王降爵而成,若未來有對國家極大貢獻者,或也可賜其縣王爵。
不過就目前來說,他以下還沒有誰有資格稱公,這縣王蘇曜自然也不準備輕易發出去,只是用來清理那些“前朝”諸侯王用的。
畢竟國內目前並非通過酷烈的戰爭改朝換代,仍有很多劉氏諸侯王瓜分地方封國。
對這些人,蘇曜一方面自然是派人嚴查其不法行爲,對那些手腳不乾淨,或心懷不軌之人奪其封國,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比較聽話的,沒甚麼危害的,蘇曜就通過降等襲爵的辦法,讓他們自然退出歷史舞臺。
而在國外,這一等級蘇曜則準備發給前來表示臣服而朝廷又暫時沒計劃征討的國家。
這一等級基本就是過去常見的朝貢國了,他們的特點是要麼距離較遠,要麼當地窮山惡水的,沒什麼征服價值。
因此,這些國家只需要定期朝貢,並且接受朝廷的冊封即可,朝廷不會派官治理,對其國內政也較少干涉。
但是,相比過去傳統的朝貢國,如今新制度下的朝貢國在接受冊封后還將同時簽署一份正式的封建條約,以規範化治理。
這份條約細則可以有各種附加,但主要的幾個項目卻是固定的。
其一是根據其國遠近,明確其定期朝貢的年限和納貢的標準。
其二是其國必須派遣王子來京師留學生活,同時雙方選派宗室公主,建立王室聯姻等等。
其三是該國首都設使館區,接受朝廷常駐或者定期使者。
其四是雙方簽訂通商友好協議,至少劃出一塊地區供兩國通商使用,屬國有義務保護上國商人百姓,並且不得隨意加徵商稅和關稅,以及授予治外法權等等。
其五則是軍事同盟條款,宗主國對屬國社稷傳承有保護義務,同時屬國也應當響應朝廷徵召,提供兵員或物資等等。
其六則是文化條款,屬國更改宮廷語言爲漢語,在官方場合尤其是兩國往來以漢文爲唯一,並逐步推行漢制教育。
這些條款看似苛刻,實則比起過去單純的朝貢體系,給了屬國更多明確的義務和權利,也使得雙方關係更加規範化和制度化。
至此,王爵的標準就算結束了,二爪龍不配稱龍,國家等級或者其文明程度不夠格當朝貢國的,則統一賜蟒服,依遠近冊封公侯設將軍、都尉或指揮等職務。
這些國家雖然名義上臣服,但朝廷對其控制力較弱,多是羈縻統治,暫不干涉內政。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朝廷會逐步通過經濟、文化等手段加強對其影響,最終使其歸化。
至於最低等的,連蟒服都不配的,那就是蠻夷戎狄,要麼剿滅,要麼等着被剿滅。
這套制度在蘇曜離京前就已經和萬年還有朝廷諸公們商議妥當,如今在車師國首次實踐,效果出奇地好。
阿羅佐身着四爪龍袍,在蘇曜身側正襟危坐。這個曾經怯懦的少年,此刻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他學着蘇曜的樣子,向各部首領微微頷首,舉手投足間已有王者風範。
“諸位,”阿羅佐說道,“從今日起,車師將永爲大漢藩屬。本王已命人重修先王陵寢,恢復車斯家族祭祀。凡我子民,當同心協力,共建家園。”
各部首領紛紛跪拜:“我等謹遵王命!”
蘇曜滿意地點點頭,“大王,這些部落既然誠心歸附,不妨賜些酒食,以示恩賞。”
阿羅佐恭敬應諾,隨即下令設宴款待諸部首領。
當夜的宴席上,蘇曜刻意讓阿麗莎姐妹出席。
昔日的奴隸姐妹們搖身一變,穿着王女的服裝盛裝出席,一經出場當即驚豔四座。
“是車斯家的明珠!”
“美,太美了!”
“就像過去的王妃一樣!”
首領們激動不已,有的甚至跪地痛哭。 面對這樣的情況,阿麗莎姐妹應對從容,她們以流利的車師語與衆人交談,講述着這些年流落異鄉的苦難,以及被蘇曜救出的慶幸,還有在漢地的見聞等等。
“漢地繁華富庶,遠超我們想象。”阿麗莎輕撫着絲綢衣袖,“大將軍待我們如親人,從不因我們是異族而輕視。”
阿麗絲則補充道:“漢人常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只要誠心歸附,朝廷必不會虧待諸位。”
首領們聽得入神,眼中閃爍着嚮往的光芒。他們紛紛向蘇曜敬酒,表達歸順之意。
蘇曜舉杯回敬:“諸位既願歸附,朝廷自當厚待。從今往後,車師與大漢便是一家人了。”
收復了這些車師舊民,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討伐北方那些叛逆了。
對於蘇曜提出討伐後國,解救先王的事情,諸首領頓時是羣起響應。
“我部願隨大將軍討逆!”
“救回先王,我等義不容辭!”
“我部願出人三百隨將軍左右!”
“我部可出五百勇士隨將軍出征!”
一個個部落頭人們爭先報名,對此蘇曜是滿意地點頭。
老實說,這三百五百的部落勇士,只看人數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但蘇曜本身也沒指望他們這些部落的僕從軍去抗什麼大梁,要的就是一個態度罷了。
帶上這些部落勇士橫掃沙場,有助於將他大漢雄師無敵的形象。
當大漢鐵軍戰無不勝的思想深入人心後,他也就不用費勁挨個把這漫天羣星一樣的西域三十六國挨個啃個遍了。
與此同時,這些人的投效還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幫助。
那就是他多了一個較大的人才池,可以從容挑選“嚮導”人選。
很快,蘇曜便從諸部中挑出了一個機靈能幹,經驗豐富且屬性上佳的中年大衆臉,設置到了系統嚮導欄裡,解鎖了車師國周邊的詳細地圖。
一瞬間,蘇曜就發現,在西北方,也就是今烏魯木齊的方向,有一大片紅點正在向那裡聚集。
車師後國,浮屠城。
“現在怎麼樣了?援軍還沒到嗎?!”
就在前國人心歸附的時候,山後的車師五國則是心中大震。
車師後國的摩虎羅在聽說漢軍如神兵天降般瞬間覆滅了前國後,更是嚇得寢食難安。
前國民有兩萬,勝兵五千,都被漢軍輕易破國。
他後國雖然民風彪悍,驍勇善戰,但數年征伐,他國力消退,至今口不過萬五,兵不過三千,如何抵擋大漢鐵軍?
唯一的希望就是那烏孫和鮮卑的聯軍了,若是他們不能儘快趕到,自己怕是隻能收拾鋪蓋出逃了。
“來了來了!”
“報告將軍,鮮卑聯軍已近蒲類國(今巴里坤湖東南),數日便到,烏孫援兵則更近,已至卑陸,將軍可無憂矣!”
“到卑陸了?”
“哈哈,哈哈哈!”
摩虎羅發出一陣暢快的大笑。
卑陸國,即車師後部諸國之一,在今烏魯木齊區域。
此國雖小,但其地卻富饒。
不過這倒不是他大笑放心的原因,最關鍵的還是這裡的地理位置尤爲重要。
之前說過,車師前後部以博格達山分界,而這卑陸國就處在西方博格達山的腳下,在前國的漢軍若想征討他,必須要繞經此地才行。
也因此,這裡歷來都是前後兩部交戰爭奪的重點區域。
烏孫國的援軍到了這裡,他就真的高枕無憂了。
“不過.”那來報的官員略有猶豫。
“又怎麼了?”摩虎羅皺眉問。
在摩虎羅的催問下,那官員方纔糾結的開口。
正所謂每一份饋贈都有其標價,烏孫人的幫助自然也不是白給的。
那支烏孫大軍抵達卑陸國後,不但大肆索要當地物資貢物,更甚至開始驅逐國民,將水源地的一支支部落驅趕至山後,竟大有一副爺來了就不打算走的架勢。
“這”
摩虎羅臉色大變,卻又無話可說。
就像之前說的一樣,卑陸國的位置極爲重要。
這不止是因爲其是連接在車師前後部的關鍵節點,同時此地也是烏孫國進入西域的關鍵區域。
爲什麼烏孫國明明國力強盛,擁兵數萬,卻一直對西域諸國干涉有限?總是安於現狀,躺平在伊犁河谷?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烏孫與西域諸國之間被一道雄偉的山脈阻隔,即世界七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山脈。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同時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這座山脈橫跨中國西北,將西域地區一分爲二。
身處伊犁河谷的烏孫國若想進入西域,他要麼走西邊大宛的費爾幹納盆地,要麼就走天山北麓的卑陸。
也正是因爲這個關鍵地理位置,後世在清朝丟失伊犁後,烏魯木齊成爲了伊犁將軍的新駐地,以及後來新疆的首府。
顯然,如今的烏孫在決定了出兵後,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不打算就只是出兵幫個忙就算完事,趁勢吞併卑陸,甚至拿下整個車師,奪取進兵天山南麓的關鍵節點就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引狼入室的摩虎羅雖然對此不滿又警惕,但是如今形勢發展早已不在他的掌控。
不管是鮮卑也好,烏孫也罷,都不是他這撮餌小國所能駕馭的。
這就是引外域大國干涉的結果。
不過嘛,他們的野心.
“想得挺美!”
同一時間,蘇曜在交河城中點將:
“大軍即刻隨我出征,且叫他們有來無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