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劉備三顧

這一日,正當酷暑。

隆中古道上來了十餘騎,爲首一人,白麪大耳斷須,儀表不凡。

“主公,這臥龍當真藏身於此山之間否?”

“應當如此,此前高人指點吾來此處,便是爲吾劉備尋覓一軍師爾。”

“吾聞江東吳侯,曾以神醫張機之名,請琅琊諸葛氏前往江東,如今其長兄諸葛瑾任豫章郡丞,幼弟諸葛均,亦是交趾郡丞,吾等此來,怕是極難請得此人出山。”麋竺一臉憂慮道。

“一次不能請,那便三次,三次不能請,某便在廬外坐候三日三夜。”劉備目光堅定道。

“主公求賢若渴,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矣。”陳到笑道。

行至草蘆前,劉備親自上前敲門,卻等來一位揉着眼眶的稚童。

“汝家先生可在?”

“先生不在,貴客何來?”

劉備告知來意,詢問先生何時歸來後,便動身離去。

次日,劉備再來,又被告知,先生再次出遊。

等了幾日,他尋着午時到來,這一次,方纔鬆了口氣,先生竟是在午睡。

劉備等在草蘆之外,陳到和麋竺面面相覷,卻不敢忤逆劉備之意,只得是噤聲跟着劉備站在門外候着。

不知過了多時,屋內稚童回返。

“使君請回罷,吾家先生,不會見使君的。”這幾日,稚童也得了劉備帶來的肉食點心,有心想爲他說話,卻被先生一頓臭罵。

劉備聞言一愣,“備誠心而來,只因仰慕先生,爲何他不願見吾?”

稚童微微一嘆,“使君此來,是爲請先生出山,而先生志在躬耕著說,教化百姓,焉能隨使君出山爾?”

“莫不是先生唯恐諸葛氏一族爲使君連累,是故不肯出山?”跟在幾人身後的一名親衛眼見劉備吃癟,忍不住出聲喝斥道。

“放肆”,劉備回頭怒斥一聲,“萬不得在先生門前如此無禮。”

親衛低下頭去,不敢再言。

稚童見劉備慚愧地朝他鄭重一禮,“還請轉告先生,若備今日見不到先生,便於此處靜候三日。”

稚童複雜地看了一眼劉備,此人隨行皆是勇士,大可強行闖入舍內,卻一直彬彬有禮,倒也不愧是天下知名的仁義之主。

他掩上柴門,行至後舍,一眼便看到了跪坐在案後的先生。

“未走?”

“正是。”稚童欲言又止,擡頭看了一眼眯着眼的先生,終究是忍不住開口:“先生,劉皇叔還算彬彬有禮之人,爲何先生避之不見?”

“方纔屋外的喝斥汝不都聽見了嗎?吾是畏懼諸葛氏爲吾連累。”

稚童滿臉驚訝,“以先生之才,大可出仕江東,如今只怕也是一州司馬,爲何即使不願,如今天下,亦只有孫劉曹袁之輩可出仕,這四人之中,劉皇叔可算上上之選。”

先生饒有興致地打量着他,“爲何他是上上之選?”

“先生昨日曾言,官渡之戰,兩敗俱傷爾,此後江東吳侯,可爲天下共敵,那劉皇叔,莫不就有崛起良機了嗎?”

面白含笑的青年微微搖動手中羽毛扇,“那得看劉皇叔是否能敗得曹操一陣。”

“以先生之才,若肯出山,區區曹孟德,不足一提爾。”

“汝這孽童,焉敢小覷天下人?”青年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快不快些下去,備些酒菜,吾要用膳。”

稚童失落地離開堂屋,行至庖廚。

天色漸晚,劉備一臉平靜地看着屋內的燭火,身後,麋竺看了一眼陳到,後者會意,上前半步,“主公,南陽新得,須得主公坐鎮,吾等不若先行回返,改日再來求見先生。”

“叔至,汝方纔有言“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吾焉能半途而廢?”

陳到嘆了口氣,退到一側,頓時不敢再勸。

子時,稚童擡腳走到柴門邊上,看了一眼坐在一旁歇息的劉備,“使君,吾家先生請汝一人進去。”

劉備面色一喜,當即朝左右看了一眼,“汝等在此處候着。”

“喏。”

劉備跟着稚童行至堂內,一眼便看到了跪坐在堂內的長衫青年。

“諸葛亮,拜見劉使君。”

“久聞臥龍先生之名,幾次無緣得見,今日先生肯見吾,備深感榮幸。”

“使君請。”諸葛亮隨手一擡,自顧自地坐在了上座。

劉備也不拘束,直接坐在左下首。

“備戎馬半生,顛沛流離,今幸得南陽百姓看重,卻不知如何在這兵荒馬亂之年,保住治下百姓,還請先生賜教。”

諸葛亮笑着看了一眼劉備,“今汝南太守屯兵於汝陰拒江東之兵,使君大可趁勢攻取汝南,再伐陳國,當可有立足之地。”

劉備心中微動,他和帳下的孫乾、簡雍等人,確有此想法。

“只是攻此二郡之地,當如何守之?”

“北連孫權,南和荊州,遣關張二位將軍鎮守南陽、陳國,使君據守汝南,若曹操非舉二州之兵而來,必不可勝也。”

劉備沉思頃刻,“依先生之見,官渡之戰,可持續多久?”

“半月之內,必分勝負,無論是曹孟德,亦或是袁本初,都撐不過那時。”

“敢問先生,如何成大業?”劉備起身,朝着諸葛亮鄭重一拜。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吾與江東牽扯甚多,汝可信吾?”

“肯避世歸隱之人,必是大賢,先生早年結交之人,俱是當世名士,備焉能信不過。”說着,劉備環顧一眼四周,“先生肯於子時請吾至此,怕也有所定計罷。”

諸葛亮一手輕搖着羽毛扇,“使君切記,聯吳抗曹即可。”

劉備沉吟頃刻,“先生以爲,孫權能勝鍾繇?”

“自然,周公瑾之才,當不在吾之下矣。”

劉備陷入沉思,“吾與孫仲謀,得借南陽之地安生,今荊州有難,若劉表亡故,則荊州不可守也,吾該如何?”

“荊州若危,則助之,荊州若亡,則取而代之。”

劉備陷入了沉思,他不想開罪劉奇,至少,在世人面前,江東吳侯,對他劉備這位皇叔,多有恩義,若是以怨報德,他半生積累的仁義,便將付之流水。

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三百六十三章 若人生只爲初見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四百三十七章 甕中之鱉:周瑜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五百五十章 願請老曹爲相第一百九十章 潰敗,虎豹騎的屠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第四十八章 周瑜連環計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仲景之怒第一百零八章 徐庶VS劉曄第四百三十三章 雨夜,山路難行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參軍第五百五十章 願請老曹爲相第三百零九章 關羽VS甘寧第八十六章 呂蒙給自己升官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六部主官第三百九十一章 見曹卸甲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四百三十七章 甕中之鱉:周瑜第一百六十五章 淮北之戰——海船入淮第一百七十七章 沉船與水龍炮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發行國債第四十八章 周瑜連環計第兩百九十九章 麋子仲僕從何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諸葛治喪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九十九章 陳宮的失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四百四十二章 火牆阻隔騎兵第一百零四章 呂氏胭脂馬第三百三十八章 陳到的放逐第三百二十七章 凡娶貴嫁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四百零五章 揚帆,東萊縣第一百四十八章 焚寨!奪船(第七更,求首訂)第兩百零一章 算皇叔一策第六十章 同遊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狙殺!百步穿楊第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襄平之戰(二)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皇叔面前秀演技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二十二章 吳郡一統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三百四十九章 嚴顏第六十八章 在下潁川徐元直第一百一十二章 城破第三百一十章 徐晃來也第五章 點卯第兩百三十八章 劉琦被俘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五十八章 淮陰步氏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二章 軍侯朱桓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第四百一十二章 哀牢侯第兩百零六章 湖蟹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三百二十一章 毒士登場第三百九十五章 繼續往南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七十四章 大婚前夕第五百一十六章 王對王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氣袁術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兩百七十八章 出城,列陣第十七章 淮陰步子山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兩百七十九章 千軍辟易第五百一十六章 王對王第四百八十一章 管寧說蹋頓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三百六十五章 上庸申氏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響,羌人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設烽火臺以鎮淮水
第五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三百六十三章 若人生只爲初見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踵而至的新政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四百三十七章 甕中之鱉:周瑜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五百五十章 願請老曹爲相第一百九十章 潰敗,虎豹騎的屠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漢胡混編騎兵第四十八章 周瑜連環計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仲景之怒第一百零八章 徐庶VS劉曄第四百三十三章 雨夜,山路難行第三百三十章 諸葛參軍第五百五十章 願請老曹爲相第三百零九章 關羽VS甘寧第八十六章 呂蒙給自己升官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六部主官第三百九十一章 見曹卸甲第一百三十章 劉奇馭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四百三十七章 甕中之鱉:周瑜第一百六十五章 淮北之戰——海船入淮第一百七十七章 沉船與水龍炮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四百五十五章 發行國債第四十八章 周瑜連環計第兩百九十九章 麋子仲僕從何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諸葛治喪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九十九章 陳宮的失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四百四十二章 火牆阻隔騎兵第一百零四章 呂氏胭脂馬第三百三十八章 陳到的放逐第三百二十七章 凡娶貴嫁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四百零五章 揚帆,東萊縣第一百四十八章 焚寨!奪船(第七更,求首訂)第兩百零一章 算皇叔一策第六十章 同遊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狙殺!百步穿楊第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襄平之戰(二)第兩百六十章 交州之食第五十三章 江東六項(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皇叔面前秀演技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二十二章 吳郡一統第六十四章 儒與名士第三百四十九章 嚴顏第六十八章 在下潁川徐元直第一百一十二章 城破第三百一十章 徐晃來也第五章 點卯第兩百三十八章 劉琦被俘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三十四章 孫策獻玉璽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五十八章 淮陰步氏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二章 軍侯朱桓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五百一十一章 誓師北伐!四路高歌第四百一十二章 哀牢侯第兩百零六章 湖蟹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三百二十一章 毒士登場第三百九十五章 繼續往南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七十四章 大婚前夕第五百一十六章 王對王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氣袁術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兩百七十八章 出城,列陣第十七章 淮陰步子山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帝帶頭開河第兩百七十九章 千軍辟易第五百一十六章 王對王第四百八十一章 管寧說蹋頓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三百六十五章 上庸申氏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響,羌人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設烽火臺以鎮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