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劍冢,是長子山後山的一條山谷,亂石,少有花樹,以劉小樓的眼光來看,此地很是古怪,風水氣機都和正常不同,是反的,相當混亂,近似陣法中的絕地,卻又像是虛空裂縫,明明沒有感知到靈力,卻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瀰漫在山谷裡,不可修行,卻可養器。
這麼個地方,無絲毫陣法佈設的痕跡,天然而成,極爲奇妙,難怪長山劍派於長子山立派千年而不遷,應該就是爲了這條山谷了。
劍家名「家」,實爲法器棲息溫養之地,正是這種紊亂的氣機,成爲一道道「劍鋒」的主要來源,劍道至極處時,便可一劍斬開虛空,所以這條山谷最適宜作爲劍家。
那一方方大石或一堆堆碎石,有的高約數丈,有的堆了半畝,形成一座座劍家,長山劍門在劍家裡藏養了一柄柄飛劍,一名名長山劍門的弟子,就這麼挨個走入劍家山谷,歷經各種磨難,接受飛劍的挑選,遇到契合的,便可取走,這就是長山劍門新弟子的拜劍之儀。
如此勝地,長山劍門卻始終沒有被視爲劍宗,就連他們自己,也沒有真正認爲自己是劍宗,這又是何故?
劉小樓站在一處高臺上觀禮,看了多時,便看出些門道來,大約明白了其中的緣故。
一則功法不對,二則飛劍不對。
功法是普通功法,與真正的劍道功法差別極大。如劉小樓的黃龍劍訣丶方不礙的白虹劍經,都是學自南海劍派,一切以養劍爲主,而長山劍門的劍法,卻是以氣爲本,似乎對氣比對劍更看重,
弟子們進了劍家之後,出劍丶對劍丶招劍等等法門,都是真元法門。
他家劍家裡的這些飛劍,都沒有下過種子。如劉小樓的黃龍劍丶方不礙的白虹劍,都有自己的劍訣,這些劍訣內生於飛劍之中,不僅是修劍法門,也是飛劍成長的種子,與別的飛劍迥然而異,
可以說天下只此一劍,別無分號。
上述二者兼備,才能修煉出真正的劍意,成爲真正的劍修。
所以說,長山劍門的創派祖師們,一開始就走上了一條與劍道宗門完全不同的路上去了,可謂背道而馳。
那長山劍門文爲何如此呢?
多看多問之後,劉小樓也漸漸明白了人家的立派之路一一以這種法子可以大量培養劍士,也就是學劍的修士。
長山劍門的很多弟子資質天賦都不高,有些甚至還不如三玄門上次招募的李二狗丶張牛郎丶田彩畫之流,這種資質,就連三玄門都看不上,只能作爲附庸的管事來培養,卻都被長山劍門正兒八經招募了進來,修行功法,入家尋劍。而且他們往往還能修行到煉氣中期丶甚至後期,說起來也是相當神奇。
最關鍵的是,長山劍門有一套劍陣,名七星連環陣,由七名第子組成七星劍陣,再由七座七星劍陣組成七星連環陣,據說還有七座七星連環陣組成的七星連環大陣,威力巨大,連金丹後期的高修都能鬥上一鬥。
組成劍陣的每一名弟子,都是這些最爲普通的弟子。
趙天罡表示,當年在灌水,長山劍門一個四十九名劍士組成的七星連環陣,對戰庚桑洞某長老一個時辰不敗,那長老身邊還有兩名築基助戰,最終也只能飲恨退走。
劉小樓好奇之餘,忙問對方是哪位長老,趙天罡很是得意,毫不掩飾道:「就是塗長老咯。」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一一劉小樓打算回頭向張小金求證,那就表明這個七星連環陣是真的厲害,因爲塗君異真的很厲害。
「當年那一場大戰,我長山劍門爲宗門主力,組建了三座七星連環陣。」趙天罡回憶往昔,很是自豪。三座七星連環陣,就是一百四十七名劍士,的確堪稱主力。
他同時語氣又低沉了三分:「可惜最後一戰被巴東賊偷襲,破了咱們彰龍派大陣,我長山劍門弟子血染灌水,老掌門和幾位長老身殞道消,弟子們折損過半,十多年過去了,至今也沒恢復當年盛況。」
郭丶王兩位長老齊聲感慨:「沒有恢復,沒有恢復啊!」
劉小樓被引發共鳴,黯然道:「聽君一言,感同身受,貴派與我烏龍山一樣啊.....
趙天罡道:「是啊,聽說當年烏龍山修士近半.....
劉小樓搖頭:「散是散了近半,先被盧元浪冤殺數十,又被天姥山誘殺數十,十亭去了九亭,
如今只我三玄門獨存,保留了烏龍山的傳承底蘊。劉某時常在巡山時,見各處峰谷洞澗,都是烏龍山同道們過去的修行之地,如今人去洞空,同道們的音容笑貌至今還時常浮現在眼前.....」
趙天罡:「
」
劉小樓又道:「我不是罵天姥山,我罵的是盧元浪,當年天姥山爲盧元浪矇蔽,受了蠱惑,情有可原,我不記恨他們。只是就事論事,我烏龍山同樣元氣未復,故此與趙掌門感同身受。我前兩日還上了天姥山一趟,在雲臺拜見盧伯期長老,盧長老雖然沒有明言,但我察言觀色,其在與我言談之間,對當年那些事,應該是多有抱歉的。」
趙天罡鬆了口氣:「正是如此,你我兩家,正要攜手前行。」
郭丶王兩位長老齊聲唱喝:「攜手前行,攜手前行!」
在山谷高臺上觀看了兩個時辰,先後有十六名弟子入谷拜劍,拜劍成功者有三人,都獲得了心儀的飛劍,他們將與上次拜劍成功的四名弟子一道,成爲劍陣的正式弟子,組建一座新的七星劍陣。
三位弟子來到高臺上拜見,趙天罡勉勵一番之後道:「今日,三玄門劉掌門大駕光臨長子山,
見證爾等拜劍之儀,此爲長山劍門幸事,也是爾等幸事,還不躬聽劉掌門指點!」
郭丶王兩位長老齊聲喝道:「躬領劉掌門指點!」
劉掌門鼓勵了兩句,又覺得自己這麼乾巴巴兩句話恐怕不太合適,送禮更沒什麼準備,便吩咐方不礙:「我宗方長老也煉劍,方長老指點兩句?」
方不礙是實誠人,說指點就真的指點起來,每人送了一句話。
「你出劍不勻,可每日取筍一頭,劍斬千次,成千片下鍋,一片不可缺少。」
「你出劍準頭不足,可每日於河溪之中,以劍刺魚蝦,每日刺得百斤方可。」
「你出劍太沉,不夠輕靈,可每日捉鵝一隻,以劍挑鵝毛,將鵝毛剃光,燻烤之後鵝皮不得見傷。」
三名弟子躬身領教了,退到一旁。他們聽是聽了,有沒有聽進去就不好說了,或者聽進去之後,能不能堅持下去,也當另說。
然後就是一頓晚宴,晚宴之後,此行長子山的拜會便告結束,三玄門和長山劍門算是建立了交情,約定將來有事,可互通消息,互爲奧援。
從長子山下來,劉小樓取出一張大紅帖子,彈了彈,道:「接下來是靈溪謝氏老太爺大壽,你去不去?」
方不礙道:「不是讓我去明玉山莊嗎?」
劉小樓拍了拍頭:「哦對,那你去吧,總之沒什麼事,就是去結交一番,偶爾給後輩子弟露一手,如此而已,不難,不難。」
方不礙搖了搖頭:「難是不難,但很無聊。掌門以後不要給我派這種活兒了,真的,真的。」
劉小樓呵呵道:「下回少派,下回少派。」
方不礙翻了個白眼:「那我走了,那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