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鈔盡然在東瀛之內成爲了默認的貨幣,還有很多的東瀛商人跑到大新銀行,要求用金銀兌換紙鈔,當然這是要折扣的。負責大新銀行的孫斌二話不說,直接點頭同意,這導致更多的東瀛人跑來大新換紙鈔,然後在用製造買上大量的大新貨物,裝船會東瀛,再換金銀,拿着金銀在回大新。
而且,還有不少的大新東瀛的商人,坐起了人口販賣的活計,倭奴倭女在大新的富貴人家很受歡迎,尤其是倭女,那個權貴要是沒有幾個倭女做侍女,都不好意思讓可人留在家裡過夜。對於此,王爾雖然知道,但是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大新不嫌人口多。
現在王爾還愁着沒有人往西域,往澳洲,往臺灣遷徙呢。爲此,王爾還下法令鼓勵百姓多生育,若是生的多了,大新還給獎勵,要是一下子生了十幾二十多個,王爾還要給頒發爵位和獎金呢。人口過剩的事情,現在根本不用考慮,就算是以後都不用考慮,反正現在空白的地方多了去了,只要大新的人去那裡生活,那裡就算是大新的地界,所以,王爾還嫌大新的人不夠呢,大新現在的人口不過五千萬,要是現在大新的人口有後世那麼多,王爾早就把西伯利亞,美洲,澳洲,中東全都佔領了,說不定還能橫跨歐亞大陸,把歐洲變成大新人的呢。
以後,要是大新的人口過剩,也不用操心,人多雖然消耗大,但是創造的也大啊!當年中國能在三十年重返世界先進的線列龐大的人口是絕對的基礎。那中國,印度,巴西能成爲金磚四國,人口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人多好辦事,聽說過,可是人少好辦事王爾就算來沒有聽說過了。只要政治賢明,市場透明,人多隻會是優勢,不會是劣勢的!
大新的人哪能想到生孩子還能給獎勵啊!紛紛都說王爾聖明,把王爾誇成了賢明比的堯舜禹湯的大帝。
不過,外界的事情和王爾倒是沒有關係,王爾現在在愁,到底是是接着東瀛天皇請求出兵幫忙的機會一舉拿下東瀛,還是這麼慢慢的耗死東瀛。一舉拿下東瀛絕對一勞永逸,可是要慢慢的耗死東瀛也沒有什麼不對,這樣的跟東瀛玩,不但會搞垮東瀛的經濟體系,還能讓東瀛永遠處於這種混沌的時代。王爾思前想後也沒有決定下來到底怎麼辦。
最後,王爾特意叫了一個大起,讓滿朝文武一同商量東瀛事宜,不過,在大起,在文武羣臣也是白費,真真能說出來四五六的就是那麼些人。武將方面現在處在長安的就曹陽劉旭,孟逢春和御林軍統領劉毅,剩下的要麼就是在外忙碌要麼就是還沒有資格能進到大殿的。不過,這種事情要武將來沒什麼用處,怎麼打仗他們說了算,可是打不打,爲什麼打,打有什麼好處,不打又有什麼好處就是那些老謀深算的文官說的了。
整個早朝就圍繞這這麼一個問題紛紛而論,其實現在大新武功正勝,支持打的文官比武將還多,只有劉福,劉元寶和孔學幾個人不支持打。那孔學不支持打的原因很簡單說是這仁義之師不做如此的事情,再說他國之事管大新如何,那東瀛又不是大新的藩屬,東瀛皇帝又不尊王爾的號令,幫他統一東瀛幹什麼。
王爾想想也是,要是出兵打的話,就東瀛那點人,那點傢伙,那點本事兩三下就解決了,可是這將一個統一的東瀛給了東瀛天皇,誰知道那天皇能趕出來什麼事情啊。前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倒還好,可是等到東瀛國力恢復,東瀛天皇到時候聚集整個東瀛的力量向着大新反戈一擊,那大新雖然不會就此滅國,但也要費一翻功夫。而且,歷史上這種事情又不是沒有。
劉元寶和劉福父子不想打的原因很簡單,現在東瀛所有的大名都積極的和大新進行貿易,這金銀流水一般的流盡大新銀行的地庫,不管是什麼東西到了東瀛都是讓人哄搶的東西,尤其是糧食,運去多少,就被人搶走多少,在大新不要錢一樣的糧食,到了東瀛比銀子都搶手。而且,現在大新的紙鈔已經完全融入整個東瀛,大新已經掌握了人家的經濟命脈,東瀛要是不聽話,王爾只需要做的就是宣佈舊幣廢除,發佈新幣,然後東瀛就哭吧,手裡拿着用金銀換回來的廢紙,啥都幹不了。就算到時候東瀛皇帝閉關鎖國,就讓大新紙鈔在東瀛作爲貨幣流通,那時候只要王爾印上幾穿的紙鈔然後走私到東瀛,接着東瀛的經濟也就差不多了。
不管怎麼說,大新已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之中有了不敗的保證,雖說不是穩贏,但是最後也能讓東瀛吃個大虧還說不出來話。
若是這樣的貿易在進行個十多年,猛賺不說,還等於在大新之外多了一個附屬地,都不用出兵,那東瀛也必須跟在大新的身後。
王爾也知道這個道理,而且這個道理當年還是王爾給劉福父子講的。可是現在一個良好的藉口擺在王爾的面前,王爾要是不打總覺得有點浪費機會,而起,這一次要是一舉拿下東瀛,就再也不會有後世那麼多的屈辱了。
現在草原已經沒有什麼對手了,剩下一個燕國,王爾也不會再讓他活個多久的。整個北方肅之一清,大新的勢力可是肆無忌憚的向北擴張,南面是海,而且大部分的島嶼,也是大新的。西南天塹,波斯暹羅打不過來,就算打過來還有吐蕃這個老藩屬擋着,西面更是如此,晃晃大漠,沒什麼人能過來,那絲綢之路雖然暢通無阻,但是要用絲路運兵那絕對是不可行的。
這要是再把東瀛給滅掉,大新就沒有敵人了,最起碼幾百年之內沒有敵人了,這沒有敵人,沒有競爭對手,那還不知道後代們玩出什麼新花樣呢,那還不得把這大新搞的亂七八糟的啊。自己可以控制的了大新的走向,可是他的子孫不行了啊!這身邊要是沒有威脅,就等着大新重新恢復到那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吧。可是敵人太強也不行,那五胡亂華也不是開玩笑的,差點漢人就此絕倫,所以,留下一個東瀛,讓子孫時時刻刻的盯着他,沒事打上一戰,消磨消磨東瀛,然後在將注意力留在海上和歐洲。那東瀛就留給後代玩去吧,自己要是把該玩完的都玩完了,那後代還不得無聊死啊。
反正看着現在東瀛的狀況,是鬧不出什麼大的風浪了,就讓他們自己打自己,大新一邊發戰爭財,一邊噹噹僱傭兵,去練練手。不過,這僱傭兵要明確規定,大新和大新的軍隊絕對對陣,而且價格要的必須極高。
東瀛的事情,王爾就這麼定下來了,當場叫來東瀛天皇的特使,給他說明了情況,大新出面幫忙可以,不過東瀛天皇必須拿出好處,讓大新軍隊有理由幫忙。
東瀛天皇特使咬牙跺腳的拿出十萬斤黃金請求王爾派兵。王爾聽到東瀛天皇特使當場能決定十萬斤黃金的請求目瞪口呆,這特使的權利也太大了吧。這不但王爾覺得不對勁,滿朝文武都絕對不對勁。王爾一打眼色,滿朝文武開始羣起而攻之,一百多個人大臣在韓瀚,黃波,許錚,孔學四人的帶領開始拐彎抹角的盤問這東瀛天皇特使,每兩個回合,那東瀛天皇特使就架不住了,當場說出他就是東瀛天皇。
這一下,王爾倒是對這個東瀛天皇欽佩不已,這大小子盡然悄悄秘密的跑來大新拉援兵,而且身爲一國天皇,之前跪拜禮儀一個不少,倒是一個頗能隱忍的傢伙,看來這小子是個人物。王爾略想了一下,就點頭用同意了東瀛天皇十萬斤黃金借兵的請求。不過這借兵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從大新的軍隊踏上東瀛開始計算,三個月後,不管幹什麼都撤軍回來。三個月的時間,大新的軍隊無條件接受東瀛天皇的任務,不過怎麼完成任務,東瀛天皇不能過問,而且作戰期間,大新軍隊在東瀛的一切用度東瀛天皇負責。
這三個月,東瀛天皇要是能一把統一東瀛,王爾也就認了,若是不能,那來年在拿黃金白銀來。
東瀛皇帝聽到王爾的話之後,久久沒有說話,心裡暗想,這大新哪怕是最次的軍隊也比東營的大明厲害的不止一個檔次,只要大新派出一個軍,然後三個月,整個京畿就拿下了,說不定就連近江都那下了。只要拿下這兩個地方,就有和幾個大名一爭之力了。後面的事情就好辦的很了呢。
不過,東瀛皇帝有問了王爾派出多少人,一聽王爾說五萬,那東瀛皇帝忙不迭的點頭答應。開玩笑,五萬人的軍隊,這都可以一同本州島了。那些大名,最強的也沒有這個數的軍隊啊。那東瀛皇帝又問了一下派出的是哪支軍隊,哪個將領指揮。王爾略想了一下,這才說是武彥祖和鎮東軍第一軍。
那東瀛皇帝一聽差點跳起來,連忙又問王爾要是再拿出來十萬斤白銀,能不能讓鎮東軍第一軍在東瀛的時間延長上兩到三個月。
王爾一口回絕,還說要就要不要拉到,那東瀛皇帝生怕王爾一個不高興各派兵了,連忙說三個月就三個月。現在他就寫信回國,讓人準備好金子來大新,下個月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