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緊急會議

馮勤道:“根據目前已知的消息,黃興的三個師分別部署在南京,鎮江兩地,形成了一個所謂的防禦雙角,南方里除了江蘇第一師、江蘇第二師外,還有一個警備團以及附屬兵力數千人。初步估計黃興可用於防禦南京的有兩萬五千人,然後在鎮江還有一個師一萬人左右。不過根據情報處的偵查,黃興手下的這三萬多人裡頭,裝備混亂不齊,其中只有第一師裝備了滿編的炮兵團,其餘兩個師的炮兵團都是空架子,步槍方面還好,大多數爲漢陽造,輕重機槍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但彈藥倒是儲備充足。”

南京那邊有個金陵機器製造局,就技術和生產能力而言雖然遠遠不如漢陽兵工廠和福州兵工廠,但是早年也是輝煌過的,中國的第一代重機槍就是他們仿製的,進入二十世紀後雖然沒落了,不過辛亥後黃興掌控了南京,把金陵機器製造局改名爲金陵兵工廠,然後恢復生產,不過黃興手裡也沒多少錢,自然不能爲金陵兵工廠增添更新機器設備,新式的火炮自然是不能生產的,連步槍都難以爲繼,生產出來成本也過高後來黃興乾脆向漢陽那邊購買步槍了,不過炮彈和子彈的產量倒是不錯,有了這個金陵兵工廠在手,黃興手下的部隊子彈儲備還是不少的。

這樣情況也和其他省份差不多,比如廣東之前也有個廣東機器製造局,後來改名爲兵工廠,產量雖然低但是除了火炮外其他的都可以生產,之前爲龍濟光以及廣東的部隊提供了大量的彈藥軍火。國民軍佔據了廣州後,也是向廣東兵工廠派出了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恢復生產,現在主要是進行彈藥和步槍的生產,其他火炮和輕重機槍等機器設備全部都搬到了福州那邊去了。廣西,雲南,湖南,江西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兵工廠,不過這些小型的兵工廠的產量都很低,各軍閥基本不可能只靠自己手中的兵工廠來完成擴軍,所以很多軍閥都是向漢陽廠以及外國訂購槍械武器的,甚至有不少人還想要向福州兵工廠訂購武器彈藥,比如雲南蔡鍔,湖南譚延闓,不過福州兵工廠的產量雖然大,但是國民軍的需求也大,福州兵工廠連滿足自身的需求都困難,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產量來進行外銷。

“司令,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確了,北洋軍的確是要大舉南下無疑,一旦他們拿下南京和鎮江後,那麼就等於跨過了長江天塹,他們的下一步肯定是直撲杭州,那時候我們就被動了!”馮勤覺得有必要向陳敬雲訴說情況的危急性。

陳敬雲對現在的情況有多危急自然是知道的,他沉思了會後道:“參謀部對南京怎麼看,認爲黃興那邊能夠守多久?”

馮勤道:“根據參謀部之前做的推演,預計北洋軍是第五師進攻南京,第八師進攻鎮江,兩者形成夾擊之勢,按照我們對北洋軍以及蘇軍的戰鬥力判斷,我們預計他們能夠抵擋十天到十五天左右。這是雙方都發揮了實力,指揮官不犯大錯誤的情況下,如果蘇軍放棄堅城固守採取野戰的話,北洋軍只需要三天到五天時間就能夠徹底擊潰他們!”

說到這裡,馮勤停頓了會後道:“但是現在北洋軍的第三師卻也出現在了安徽,如果到時候北洋第三師和北洋第五師一起進攻南京的話,如果黃興主動在野外迎戰,那麼個人判斷蘇軍也許兩天都擋不住。如果黃興放棄郊區地區,進入城內進行抵抗堅守的話,視情況而言可能會抵擋三到十天左右!

不過還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北洋軍一部牽制南京城內的蘇軍,然後另外一部直接南下,和鎮江方面的北洋第八師匯合!假如是這樣,對我們而言就更不利,因爲我們將可能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支援黃興!”

陳敬雲一邊聽着,一邊看着地圖,半晌後道:“現在上海那邊情況怎麼樣?”

聽到陳敬雲突然問題上海,馮勤卻是面露喜色,身爲國民軍的高層他很清楚陳敬云爲什麼會問上海的情況,因爲在國民軍做出的多種計劃中,無論是主動北上還是被動抵擋,那麼第一步就是第二師北上蘇南,第一師佔據上海後北上。陳敬雲既然要問上海的情況,那麼就已經代表着陳敬雲是想要出兵上海了。

馮勤當即解答道:“現在上海那邊的情況變化不大,那裡的部隊有些複雜,一部分是陳其美擔任上海都督時期組建的滬軍,人數約五千左右,另外一部分是商團,這個是上海內的富商們組建的民間軍事力量,人數也有千餘人,主要用於維護治安。另外一部分則是海軍駐紮上海的海軍陸戰營,人數大約六百多。”

上海的情況自從辛亥後也是複雜多變的,辛亥起義後陳其美擔任了上海都督,然後組建了滬軍,並且向南京派出了軍隊並加入到南方聯軍裡頭來,今年年初陳其美因爲捲入到陶成章的刺殺案當中,在輿論的壓力下孫文不得不把陳其美撤職,後來陳其美被北方政府任命爲工商部長啊還是什麼的,不過陳其美沒去任職,前段時間他和孫文一起北上去見了袁世凱,說是共商國事,不過基本沒怎麼談,逛了一圈後又回到了上海,雖然頭上沒了上海都督的名頭,但是他依舊暗中掌控着上海局勢。

前些時候,江蘇軍政府方面要求上海迴歸江蘇管轄,陳其美雖然反對但是並沒有什麼用處,所以現在的上海是沒有了上海都督而是成爲了江蘇下屬的一個普通城市。

上海雖然沒有了都督,但是還有一個工商團在呢,上海的工商界一直都在極力爭取着上海的自治權利,儘量避免上海捲入現在的國內軍閥混戰當中到來,上海租界當局和列強也是支持這一主張的,畢竟中國其他地方亂了還沒什麼,但是上海身爲中國最大,最開放,最重要的城市居住着衆多外國人,也是列國涉足中國的前站,因爲他們是不希望上海陷入混亂的,,這樣的情況下,上海成立了議會和市政府掌管了表面上的權力。

這些都是次要的,陳敬雲並不太關心,也不怎麼關注,上海那邊內部如何影響不到了國民軍的整體佈局。不可能說因爲上海有了個市政府國民軍就不進軍上海,不可能說因爲是陳其美掌控了滬軍國民軍就不進軍上海。

陳敬雲的眼睛還是頂着地圖再看,然後在腦海裡一遍一遍演示着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然後分析着各種情況對自己、對國民軍的利弊。

陳敬雲思考的時候,手指也是習慣性的敲擊起了桌面,清脆響亮的撞擊聲一遍一遍地響起,旁邊的馮勤也是沉住了氣靜靜的等待着陳敬雲做出最後的選擇。

陳敬雲足足思考了一刻鐘後才收起了手,並把目光從地圖上收了回來,然後用這平淡的語氣道:“把人都叫過來吧,召開緊急會議!”

半個小時後,司令部的巨大會議中,國民軍的衆多高層軍官再一次的齊坐一堂,陳敬雲坐下後看着下面的一大羣將軍們,現實咳了咳後才慢慢道:“想必你們來的時候也猜到發生了什麼事,沒錯,情報處已經得到準確消息,北洋軍的第五師和第三師已經出現在安徽滁州,下一步就是直取南京,北洋的第八師也出現在鎮江和南通附近。袁世凱要做什麼已經是很明確了。”

陳敬雲環視了衆人一眼繼續道:“他袁世凱要打,那我們就陪他打一場,只要把他們打痛了他們才能拿正眼瞧我們,那時候他們纔會知道我們國民軍並不是人人可欺啊!”

“多的我也不想多說,這一次的戰事對我們來誰意味着什麼你們自己也很清楚,也應該都知道假如這次我們敗了的話對國民軍會有多大的影響。其中的利害你們都是明白的,所以就算不是爲了我,爲了你們自己,爲了你們的家人也要好好的打一場。”陳敬雲說到這裡的時候站了起來,雙手撐在桌子上看着衆人:“這一次,假如敗了那麼我們就得乖乖的滾回福建去,說不準最後連福建這個老家都保不住,到時候不說我要倒臺,你們也不好過!

但是如果我們勝了,如果我們勝了我們會得到什麼?”

陳敬雲這問題一出,下面的衆人都是想了起來,假如這一次他們勝利的話會得到什麼,更多的地盤?擴更多的軍隊?

陳敬雲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思考時間,而是直接道:“我們得到的是未來,中國的未來!”

這一句話幾乎是赤裸裸的宣誓了陳敬雲對於爭霸中原的野心,而這樣看似大逆不道的話聽在這羣國民軍的將領耳中卻是悅耳的很,假如國民軍勝利了,那麼國民軍取代北洋軍成爲這個國家的中央政府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時候可就相當於重新開了一個國,而自己就是開國功臣啊!假如這事真成了,哪怕是數十年,數百年後歷史書上都會有他們的名字在上面。

陳敬雲從來都不認爲所謂的忠誠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在他看來,屬下對自己的忠誠就體現在自己可以給他多少利益,這個利益可以是抱負,可以是名望,可以是權財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的東西。

當自己的利益和屬下的利益融合到一起並得到合理分配時,那麼忠誠就穩固無比。

國民軍並不是依靠對陳敬雲的個人忠誠建立起來的,而是把衆人的利益都結合起來,然後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保持衆人的利益一致,就保持了國民軍的根基。

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315章 B3轟炸機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18章 F5對P51(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83章 軍制改革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038章 f12對f80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961章 低估(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48章 山東亂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15章 B3轟炸機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34章 變化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章 光復餉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5章 光復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
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315章 B3轟炸機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18章 F5對P51(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83章 軍制改革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038章 f12對f80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961章 低估(二)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48章 山東亂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15章 B3轟炸機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034章 變化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章 光復餉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5章 光復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