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

這一次的戰爭可以說是完全出乎兩國高層預料之外的,和1923年的那場戰爭不同,1923年的時候,中日兩國可謂是一步一步走向了戰爭,其中固然有着兩國商貿和領土上的爭端,但是某種程度上乃是兩國高層共同挑起的戰爭,戰爭的跡象從1923年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歷盡了半年的醞釀後才正式爆發。

然而現在的這場朝鮮事變,卻是來的非常突然,完全沒有給予兩**政雙方太多的準備世家。

中國方面,陳敬雲雖然有着心思要和日`本再幹一場,把朝鮮奪取下來,最不濟也要把日`本的軍隊從朝鮮半島上趕下海去,但是陳敬雲也僅僅是有着這種心思而已,就算他打算做那也會等多幾年,直到三十年代後期後,在二戰爆發初期就把日`本給徹底擊倒。現在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從全球的經濟危機裡走出來,發展工業經濟,要知道在1930年的時候中國可是爲了發展經濟投下了大量的精力,這種情況下就已經足以證明陳敬雲並沒有在短期兩三年發動對外戰爭的打算。

同樣的日`本高層也是類似的想法,日`本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經濟問題,濱口熊辛內閣正在費勁了心思挽救經濟危機的危局,這個時候日`本的一羣高層是知道自身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發動一場戰爭的。

然而日`本高層的想法,尤其是政經兩屆的想法是不被軍部所接受的,自從1923年中日戰爭後,日`本的陸海軍都是想着和中國再打一場,尤其是陸軍更是要視當年的朝鮮戰敗爲奇恥大辱,這六七年來日`本陸軍開始了長期的臥薪藏膽期,政府和海軍那邊雖然要壓制陸軍發展,但是也明白也不能把日`本陸軍壓制的太狠,加上日`本海軍的建設已經告一段落,受限於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自從1925年動工了兩艘紀伊級條約型戰列艦後,就沒有繼續建造戰列艦了。由此海軍的軍費得到了一定的縮減,挪出了一部分分配到了陸軍方面。

到了1930年的時候,日`本不但把陸軍常備師團擴充到了三十個師團,而且還增添了大量新式裝備,尤其是反坦克兵力更是大規模列裝。

當年日`本陸軍戰敗後進行了大範圍的反思,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朝鮮作戰的失敗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日`本缺乏與中國裝甲部隊相對抗的力量,如此才屢次被中國裝甲部隊突破陣地並繞道後方切斷補給線,縱觀丹東戰役、清川江戰役、平壤戰役幾乎都是因爲同一個原因而失敗。

如此情況下,日`本陸軍自然也是提出了反制策略,要對抗敵軍的裝甲部隊,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建設自己的裝甲歷練,但是受限於日`本國內的坦克以及卡車水平極弱,單靠自身國內的力量根本無法建立大規模的裝甲部隊。開始的時候,日`本陸軍嘗試先進口後依靠自研來解決這個問題,並在1924年,1925年從法國和英國進口了一批坦克,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這些進口的坦克還都是一戰末期的水平,性能上已經遠遠落後於各國的先進水平,也無法和中國現役大規模裝備的T6和T7坦克相比。

當然更關鍵的是,在大規模擴充常備師團數量後日`本陸軍也是拿不出太多的錢來建設裝甲部隊。

這年頭的裝甲部隊可是需要消耗大量軍費的,以中國在把主要軍費都投入到陸軍的情況下,到現在1930年也一共才三個裝甲師和六個摩步師而已。所以日`本要想用有限的軍費建立起一支可行的裝甲部隊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在嘗試了兩年後也就放棄了大規模組建裝甲部隊的想法。

之所以暫時放下組建大規模裝甲部隊的想法,除了國內坦克和汽車技術不行以及軍費限制外,日`本陸軍也是考慮到日`本自身缺乏石油,平時還好,但是如果戰時一旦被切斷石油供應的話,到時候這些坦克和汽車就會和軍艦以及飛機爭奪石油的份額,更很有可能就會讓這些坦克和汽車成爲廢鐵一堆。

放棄了大規模裝甲部隊的想法,但並不是說日`本放棄了坦克的發展,實際上日`本的坦克發展在1923年以後相當迅速,1923年以前,日`本只有少量的試驗坦克用於試驗,而在1924和1925年進口了數十輛英法坦克後,1926年的時候日`本根據進口的法國的坦克仿製出了第一款自造坦克,不過這款坦克日`本陸軍對此相當不滿意,甚至連正式的編號都沒有給,而是編入了進口的法造坦克部隊裡,不過有好事者任舊根據日`本在1927年所裝備的87式中型戰車爲標準,給這款仿製坦克了86式輕型戰車的編號。

實際上86式輕型戰車只是實驗型號,一共而已沒生產多少,日`本的真正第一款自造坦克乃是87式中型戰車,戰車重量爲十二點七噸,車體裝甲爲十七毫米,裝備一款57毫米戰車炮。基本上就是歷史上89式中型戰車的數據,不過提前了兩年出現而已。

隨後在1929年的時候,又是服役了一款騎兵輕型坦克,緊接着在今年也就是1930年的時候服役了一款重型坦克。

只不過這些坦克雖然都相繼服役,但是數量都不多,產量最多的87式中型戰車一共也不過九十多輛,這三款戰車加起來才一百多輛,加上原來進口的幾十輛坦克,勉強能夠籌足兩百輛。而這個數量頂多也就是中國一個裝甲師加上一個摩步師的坦克數量。

更關鍵的是,中國現役的上千輛坦克中,T1、T2、T3、T4等早期坦克早已經是退出了現役,現在陸軍中大規模裝備的是T6中型坦克,T7重型坦克,以及T8輕型坦克。而在1928年的時候,陸軍的新一代中型坦克T9中型坦克開始小規模服役。

1930年的時候爲了拉動內需,陸軍所大規模採購的新式坦克就是T9式中型坦克,這款坦克乃是中國陸軍根據中日戰爭中T6以及T7坦克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所設計的,中日戰爭後,中國陸軍提出T6和T7坦克的的實戰表現區別並不明顯,因爲建議開發一款能夠兼顧兩者作戰需求的新式坦克來,陸軍要求這種新式坦克必須大批量生產,價格必須夠便宜,同時還要求新式坦克必須擁有每小時35公里以上野地行進速度,擁有不遜於T7重型坦克的防護能力,必須裝備一款75毫米的坦克炮。

簡單說,這就是要求擁有T6式坦克速度的同時,也需要擁有T7式坦克的防護和火力,而這是一極端矛盾的設計,更讓人絕望的是,裝備部要求這款坦克的造價不得超過現有T6坦克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綜合了以上要求後,加上這些年蕪湖坦克廠那邊對T6和T7式坦克都進行了多次的改進,很快就是拿出了相應的設計產品,而爲了解決動力問題,還特地從美國進口了新式汽油發動機的技術。這年頭,美國人因爲汽車的發展,這汽油發動機的技術可以說要先進的多。綜合多方面的設計後,T9式坦克很快定型,新設計大量採用了原有T6坦克的零部件,整車全重二十七噸,最高速度可以達到三十四公里每小時,其裝甲防護雖然只有三十毫米,但是卻是仿效戰艦的傾斜裝甲設計,前部採取了三十度傾斜的設計,成功取得了不遜於T7重型坦克的防護能力。而火力則是蕪湖重型武器公司專門新開發的新式75毫米坦克炮,身管倍徑雖然和T7坦克上的75毫米坦克炮都是三十五倍,但是重量和炮塔體積卻是要縮小不少,要不然單單以二十七噸的車體也是裝備不下。

這款坦克兼顧了T6中型坦克和T7重型坦克的優點,而更關鍵的是這款坦克由於採用了大量成熟技術,所以造價比較低,陸軍方面完全可以大量裝備。

這款T9式坦克在1928年定型並少量服役,1930年的時候陸軍開始大批量採購,而且訂單數量一下就是高達上百輛,加上對T8輕型坦克一百多輛的訂單,也就讓中國的裝甲部隊在1930年的採購訂單高達三百輛,僅僅是這個數量就是日`本陸軍的全部坦克數量加起來也不比上的。

憑裝甲力量拼不過,但是日`本也傻,很快就是把重點轉到了步兵反坦克上面來,開始在步兵部隊配屬大量的反坦克火力。

臥薪藏膽多年的日`本陸軍早就是想要報仇了,所以當下層軍官擅自和中國部隊爆發武裝衝突後,上面的師團長等將領非但沒有限制,而是繼續加派部隊前往接應。而如此一來中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當空軍的偵察機發現了日`本大批陸軍進入軍事緩衝區後,這一消息上報到了陳敬雲那邊,陳敬雲沒有過多的考慮,他雖然沒有打算說這幾年內對外發動戰爭,但是不代表着他沒有決心和日`本人再打一場,所以當即就是命令鴨綠江邊境的部隊立即入朝,其他先不說,先度過鴨綠江再說。到時候不管是真正打起來還是談判,都不會讓自己陷於危險之境。

中國的強硬應對,日`本陸軍下層軍官的刻意挑動,就是的了雙方在爆發第一場武裝衝突後的第三天又是爆發了大規模交戰,而這一次,已經不是打着朝鮮人的名義了,中日兩國的軍旗已經是毫無保留的豎立在雙方的陣地之上,當雙方的前線部隊開始用子彈和炮彈廝殺着的時候。

1930年11月28號,中國國社黨的官方喉舌,《國民報》發表筆名文章,文章中稱日`本已經是單方面的撕毀了中日倫敦條約,並且進入了朝鮮軍事緩衝區,此時此刻面對日`本的狼子野心東北危險,中國危險!

1930年11月30號,陳敬雲正式下達一級動員令,東北、山東、長江三角、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部隊全部進入戰備狀態。而爲了仿製蘇俄和1923年一樣再一次偷襲,鄂木斯克地區、哈薩克地區的部隊也是進入了戰備狀態。

1930年12月1號,日`本依舊不肯退出朝鮮軍事緩衝區,面對着國內高漲的反日浪潮,陳敬雲毫不猶豫的簽署了對日作戰令。當夜12點凌晨時分,中國外交部向日`本駐華大使遞交宣戰書!

而在正式宣戰之前,安州前線,最早入朝的中國陸軍第四十七師已經和日軍第五師團展開了激烈的交戰,隆隆炮聲中,帶着少將軍銜的唐強用着望遠鏡看着遠方的陣陣爆炸煙塵,一邊看一邊估算着這一次炮擊的效果。

“師座,看,日本人的炮擊減弱了,壓制炮擊取得了效果!”身邊的一個上校同樣是用着望遠鏡朝着遠方望去,一邊看還一邊說着。

唐強這會放下望遠鏡,帶着衆人下了山頭往回走:“空軍那邊的支援什麼時候才能到?”

“他們早上剛來了一波,根據空軍的聯絡員陳少校的意思是,下一波的支援估計要到下午三點以後才能到達了!”旁邊的上校師參謀長解釋着。

唐強聽罷點頭:“這一次渡江作戰絕不容有失,我師身爲全軍尖刀,必須要爲後續部隊開出一條道路來,最遲明天一定要拿下安州!”

說罷後的看着南方冒着煙塵濃煙的安州,臉上露出一絲狠色:七年前的朝鮮作戰讓自己升了到了少將,這一次自己的47師剛好部署在丹東,朝鮮一出事自己這支部隊就跨過了鴨綠江成爲了全軍第一支進入朝鮮的部隊,唐強明白這種機會是千載難遇的,自己這輩子能不能繼續升一級到中將甚至上將,也許就要看這一次的作戰了。

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47章 復古風情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157章 長樂號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597章 爆發(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41章 終戰令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848章 空襲!!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07章 空襲(一)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71章 各省局勢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32章 陳府景象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358章 蔡家崗
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47章 復古風情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157章 長樂號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597章 爆發(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41章 終戰令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848章 空襲!!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07章 空襲(一)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71章 各省局勢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32章 陳府景象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358章 蔡家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