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

現在中國的生絲行業經過了數年的整合後,已經形成了以五家紡織企業爲核心的集中化行業,不斷的整合過程中也是有着大量的競爭,這裡頭既然要和日`本生絲企業競爭,也要和國內的其他紡織企業進行競爭,競爭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價格戰,而價格戰卻是讓五大紡織企業損失慘重,縱然這些紡織企業背後都有着銀行、錢莊的資金支撐,比如福杭紡織這個巨頭就有着東南銀行的直接支持,但是由於損失慘重這五大紡織企業也是難以爲繼了,其中資本最爲弱小的南通紡織公司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資不抵債,南通紡織公司是蘇北和蘇南地區的衆多繅絲商家整合起來的一家紡織巨頭,雖然排在五大紡織公司最末一名,但是也擁有好幾千萬的資產。

南通紡織公司背後也是有着和東南銀行差不多性質的銀行,也就是南和銀行。然後南通紡織公司長期虧損導致南和銀行銀根緊張,也不知道怎麼的走露了消息導致儲戶緊張兮兮的全都一起來提款,這一下子就把南和銀行逼到了死路上。

在國民軍轟轟烈烈進攻青島的時候,南和銀行的數大股東相繼自殺,很快南和銀行就是宣佈破產,南和銀行破產後,南通紡織公司失去了最主要的資金支持,一方面還要和數大紡織企業進行競爭,很快就是面臨破產的局面。

作爲一家控制了蘇北、安徽部分生絲渠道的紡織企業,南通紡織公司身爲中國五大紡織企業之一,雖然排名在最後一位但是依舊對國內生絲行業擁有重大的影響力,關係到了衆多工人和更多的蠶農的生機,所以這樣的一家企業生死存亡直接引起了南京共和政府的關注。

爲了維持工廠的運轉,爲了向數以萬計的合作蠶農支付貨款,爲了給繅絲廠的工人們發放工資,南通紡織公司不得不進行了一次重組,以便獲取資金。由於所需資金是以千萬級別計算的,所以能夠參與進來的只有國內的數大銀行和部分外資銀行。經過激烈的競爭後,日`本的一家紡織企業成功競價,僅以兩百萬元的代價就成功收購南通紡織公司的全部股份。表面上資產高達數千萬元的南通紡織企業被兩百萬元就收購了全部股份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實際上收購條款裡卻是需要出資人的這兩百萬元僅僅是代表着股份的價格而已,更大頭的卻是需要在控股南通紡織公司後,需要全額承擔南通紡織的所有債務,包括對蠶農所欠的高達一百三百萬的鉅款,以及兩百餘萬所屬的各個工廠的那些工人的工資。所有的債務加起來高達一千七百餘萬,如果加上那兩百萬的股份收購價,那麼拿下這一個南通紡織公司需要花費的資金至少也是需要兩千萬元,而這還只是收購價格,要讓南通紡織公司繼續正常運轉下去,所需的資金那也是以千萬計算的。

由於所需資金龐大,而當時的國內另外四大紡織企業雖然也有心思收購南通紡織公司,但是他們自身的財務情況也不算太良好,背後的各大銀行一下子要拿出這幾千萬來也是非常吃力的,加上還有美國、日`本的幾家財團進行競爭,所以經過激烈的競爭後,被一家日`本財團成功收購。

然而日`本財團的收購卻是引起了經濟發展司和工商部的聯合反對,雖然南京共和政府奉行的是資本自由政策,但是對於外資大規模收購本國企業事情還是保持了行政干涉的手段,工商部的洪子泰以保護本國紡織行業爲理由否決了這了一收購案。

而此舉也是引起了日方的反對,甚至也引起了鄭祖蔭等一批政府高官的反對,認爲此舉有礙南京共和政府資本自由之政策。

收購案被否決之後,南通紡織公司自身已經沒有資金來維持正常運轉,而爲了數以萬戶蠶農的生計,爲了近萬戶工人家庭的生計,工商部也不能在否決了收購案後就無動於衷,洪子泰親自先後聯絡了目前中國國內的三大銀行分別是華夏銀行和東南銀行和交通銀行。試圖說服這三家銀行爲南通紡織公司提供貸款,可惜效果不太好。

交通銀行,這個銀行的前身其中之一就是大清銀行,也就是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銀行,也是北洋政府的兩個央行之一,而另外北洋政府下還有另外一個央行,也就是交通銀行。這兩家銀行在北洋落敗後,其中的由北洋政府所掌控的官股自然也就落到了南京共和政府手中,由於當時這兩家銀行爲了墊付北洋政府的軍費已經壞賬衆多,而且管理構架也是積弊甚多,所以財政部決定對這兩家銀行進行合併。合併後更名爲交通銀行,總資產五千萬。由於失去了中央銀行的資格,所以所屬的國家債券和發行貨幣的業務也就一起失去,成爲了和東南銀行一樣的純商業銀行。

不過財政部雖然對交通銀行掌管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但是這到底是一家商業銀行,而且資本也不足,真要拿出兩千萬去維持一家還處於虧損當中的紡織企業明顯不是他們所願意的,所以出於資本運作的緣故交通銀行就是拒絕了收購南通紡織公司。

而東南銀行呢,對於他們來說吧銀行業只是附屬業務,東南銀行的最大任務就是爲了福杭紡織公司提供資金和融資,要想東南銀行收購南通紡織公司的話,那麼南通紡織公司就得徹底併入福杭紡織公司裡頭了,而這對於南通紡織公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他們雖然已經資不抵債,但依舊是國內的五大紡織企業之一,是絕不允許被競爭對手吞併的。

至於華夏銀行,這個雖然是民營銀行但是在國民軍體系裡頭一直都是充當中央銀行的作用,而華夏銀行的資產也是國內最爲龐大的,控股着中國國內絕大多數重工企業,其中包括所有的軍工企業,固定資產甚至連陳敬雲自己都是搞不清楚了。華夏銀行以大量日元、美元、英鎊等外匯以及抱有的諸多金銀貴金屬爲基礎,發行了數以十億計的華元紙幣,由於華元紙幣已經被規定爲法定貨幣,以政府收支爲推廣手段,幾乎已經在國民軍的控制區內大規模流通,而民衆或者企業爲了向政府繳稅,就只能用手中的金銀去華夏銀行裡頭換取紙幣,如此一來華夏銀行收集金銀貴金屬的效率是大大提高,

爲了穩定華元的匯率,中國開始實行和美元掛鉤的外匯制度,以一美元兌換兩華元爲基礎,其他外幣匯率參考美元匯率。而美元是以金本位爲制度,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華元實行的就是間接金本位,之所以實行和美元掛鉤制度,是因爲歐洲局勢緊張開始,金價就開始上漲,黃金價格上漲那麼銀價自然就跌,而等歐洲一爆發戰爭後,國際市場上的銀價迅速暴跌,對於之前以銀本位發行的華元紙幣而言,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爲中國向美國、日`本進口機器設備的時候,需要付出更多的白銀,雖然銀價貶低導致出口量增多,但是實際上中國獲取的利益並不大,因爲中國出口的是原材料等農產品,並不是大量高附加值的工業品,中國的出口商品比如陶瓷、茶葉、生絲都是屬於傳統特色產品,甚至可以說是剛性出口品,不會因爲價格價格更低一些就出口總量增加多少。如此一來對於整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而言,銀價暴跌就等於中國需要付出更多的農產品才能換回足夠的外匯來購置外國的機器設備。

現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本質上就是出口農產品,進口工業品,而現在中國正處於需要大量外匯採購外國工業品的時候,所以一旦金銀價暴跌,那麼形成的剪刀差就是中國所無法接受的。所以歐洲戰爭一爆發,財政部已經下令進出口貿易一律以黃金爲結算貨幣,也就是說停止國內和國際上的白銀貿易。

另外一方面,財政部宣佈將華元和美元進行掛鉤,以舊匯率爲比照,制定了兩華元兌換一美元的固定匯率,對其他外幣、白銀的匯率一律參照美元匯率,也就是實行間接金本位。

如此多政策施行下去後,才避免了因爲白銀價格暴跌導致中國企業在進口美國和日`本等國的機器設備時的大量虧損。

華夏銀行一方面是充當貨幣發行的央行作用,而另外一方面華夏銀行還爲國內的諸多重工業和軍工業提供了海量的資金,單單是東南鋼鐵公司,華夏銀行在今年就已經爲其提供了不下於兩千萬元的增資,不然東南鋼鐵可沒有錢和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進行合作開發馬鞍山鐵礦和修建蕪湖鋼鐵廠了。

以發展中國工商業爲己任的華夏銀行在選擇投資的時候,大多數是投資在關係國防民生的項目上,而對於普通的投資卻是不再涉足,比如紡織行業,之前就已經慢慢從福杭紡織公司縮小控股比例,現在只全資控股了一家福鼎紡織公司,但是福鼎紡織公司除了是陳家最開始的產業外,更重要的是因爲福鼎紡織公司並沒有涉足到生絲行業,而是棉紗紡織以及成衣而且,而且也不是主要面對民間市場,其最大的業務是爲軍方提供軍服、軍械、被服等紡織品。嚴格上來說,現在的福鼎紡織公司也是一家軍工企業。

所以說華夏銀行不是沒有錢,但是要讓它拿出幾千萬去投資一個南通紡織公司的話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第744章 f5戰鬥機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27章 袁氏復出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002章 兄弟(一)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1002章 兄弟(一)第1040章 秋熱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319章 南北,戰!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46章 丫頭換裝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208章 空襲(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1040章 秋熱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319章 南北,戰!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51章 蔡凝(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717章 安南阮家
第744章 f5戰鬥機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27章 袁氏復出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002章 兄弟(一)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1002章 兄弟(一)第1040章 秋熱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319章 南北,戰!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46章 丫頭換裝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208章 空襲(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1040章 秋熱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319章 南北,戰!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351章 蔡凝(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717章 安南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