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戰略安排

四月三號陳敬雲被刺,四月四號袁世凱被刺,這兩次刺殺事件間隔僅僅是一天,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兩件刺殺是否有着聯繫,更不得不讓人嘆息,中國到底是怎麼了?清末時期雖然刺殺活動也極爲頻繁,民初這兩年也有刺殺活動發生,但是都沒有涉及到最高層領導人身上,更加沒有說兩方勢力的最高領導人幾乎同時遭到刺殺!

這次的暗殺事件成爲辛亥以來中國所發生的最轟動事件,甚至比當初清帝下臺,去年下半年國民軍和北洋軍爆發蘇南戰事更爲轟動,更加牽扯着國人的心!

暗殺事件幾乎一發生,就是登上了各種報紙的頭條,國內各方報紙不管是屬於哪方勢力的都在大勢報道着相關消息,各種傳言亂飛,一會說陳敬雲死了,一會說袁世凱死了,一會說國民軍和北洋軍已經在蘇南展開了大戰,各種消息滿天飛,真假都有。

以至於不得不讓陳敬雲以私人名義發表通電,表明自己還活着,國人勿憂,國民軍也穩如泰山。不但陳敬雲發表了闢謠通電,北洋也是在被刺後的當夜發表通電,通報了袁世凱被刺一事,並且用肯定語氣表示袁世凱安然無恙,民衆大可放心云云。

兩方的相關通電中,都只着重於闢謠,安定民心,因爲不管是陳敬雲還是袁世凱,他們個人的人身安全實在太重要了,這已經不是他們一個人生死的事情,而是事關了兩方勢力的大局,更加關係到中國的整體局勢走向,影響到中國的未來。這些安撫通電更加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向在外的那些軍政大員們傳遞一個消息:老子還沒死,別生出不該有的想法來!

而這些相關通電中,雙方卻是很統一的沒有報告暗殺的具體事項,甚至都沒說誰是主謀,東南宣撫使府下屬的司法部總長邵志波已經召開相關新聞發佈會,稱東南宣撫使府的司法部已經對刺殺事件展開調查,力爭短時間內查明爭相,找出背後的主謀。不過明白人也知道這調查肯定是有調查的,不過這個司法部的調查估計是形式而已,真正的調查是軍事調查局的事情。

儘管閩浙和北洋方面都沒有給出此事的背後主謀,但是已經有人在猜測,這刺殺陳敬雲的怕是北洋居多,而刺殺袁世凱的估計也就是國民軍方面。只是這兩件事爲什麼會這麼靠近呢?難道是巧合?可是天底下的事情那麼多,怎麼可能都是巧合。難道說是袁世凱先刺殺陳敬雲,然後陳敬雲指示下面人去對袁世凱展開刺殺進行報復?可是時間怎麼能那麼快,僅僅間隔一天不到而已,嚴格來說連24小時都沒滿,這麼短的時間國民軍怎麼可能安排一次刺殺,而且還是一次差一點就能成功的刺殺。如果國民軍有這個實力的話,袁世凱早就被暗殺掉了。

另外,人們還猜想着,這事是不是革命黨人做出來的,同時暗殺袁世凱和陳敬雲,然後藉機獲取中央權力,配合國會選舉的話,一舉奠定爭取中央領導權的基礎。這樣想的人可不少,革命黨人本來就是靠暗殺暴`動起家的,哪怕是南北和談之際革命黨的人還去北京把良弼給刺殺了呢,很多老成,保守的國人心中對革命黨向來是沒什麼好感的,認爲他們就是一羣亂來的暴徒,而現在爲了增多組閣乃至總統職位,進行暗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各地報紙紛紛報道着暗殺的相關事情,這次的暗殺事件甚至短短兩天內就傳到了國外,英國泰晤士報在四月五號以頭條的形式刊登了遠東中國的這一次暗殺事件,並說這一次的暗殺事件對中國的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在歐洲局勢越來越緊張,歐戰隨時都會爆發的情況下還能登上泰晤士報的頭條,足以證明這次的暗殺事件的轟動性。

不管外人如何猜測,國民軍方面卻是保持了平靜,除了開始的時候發出的通電外就沒有了聲音,隨後通報的一些相關調查也是無關痛癢。這幾日裡陳敬雲一方面是忙着安撫手下的那些軍政大員們,而另外一方面則是責令參謀部制定對江西和安徽的作戰計劃。

國民軍向來就是陳敬雲的一言堂,尤其是涉及到戰略問題的時候根本容不得他人指手畫腳,所以儘管參謀部內部的很多人都擔心着貿然對江西和安徽發動戰爭會引發國內其他軍閥的討伐,甚至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局中,但是依舊按照着陳敬雲的指示迅速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被稱之爲‘瘸腿將軍’的作戰司司長陳儀和袁方在四月五號就把相關的作戰計劃帶到了陳敬雲眼前。

“根據軍事情報處的情報,江西方面的李鈞烈現在已經編成了四個師,分別駐紮在贛州、南昌、九江等地,總兵力接近五萬人,這支部隊從李鈞烈擔任江西都督後,陸續改變前清新軍以及招收的新兵組建,不過士兵士氣一般,武器裝備缺乏重武器裝備,連步槍等輕武器都無法滿足,一個師的武器裝備還不如我軍一個混成旅。

安徽方面有黃興的蘇軍三個師,駐紮蕪湖、宣城、安慶等地,黃興的部隊主力是從南京帶過去的蘇軍,後來補充了部分的安徽當地士兵,並且擴充了一個師!不過按照當初蘇南戰事蘇軍的表現來看,蘇軍的戰鬥力有限。

安徽方面還有柏文蔚控制的三個師,皖軍的這三個師大部分是改編是前清巡防營、新軍,只有一個師纔是新編練的部隊。武器裝備方面和黃興的蘇軍大體相同,輕武器尚可,但是重武器嚴重缺編。

兩省的革命黨人軍隊加起來,兵力超過十萬人,然根據作戰司的推演,敵人人數雖多但是不足爲慮,江西方面我軍只虛派出兩個師就足以確定戰略優勢,安徽方面如果排除外部干擾,兩個師也足以拿下安徽。”

陳儀說到這裡並沒有停頓,而是繼續道:“不過考慮到津浦線上的北洋軍,我軍在安徽方向的戰略安排必須相當慎重,除了要在南京和鎮江方向警戒防備北洋軍渡江南下外,也要考慮到滁州和蚌埠的北洋駐軍。我軍出兵安徽的時候,他們極有可能也會出兵安徽,不管是聯合革命黨人對抗我軍還是趁火打劫拿下安徽,這對我軍而言都是極大的威脅!”

北洋軍在津浦線上的兵力部署已經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次,除了江北地區的第五師和第七師外,原本駐紮徐州休整的曹錕第三師已經南下,分別部署在滁州和蚌埠這兩種津浦線的要地。這除了方便部隊隨時增援江北前線外,也是防備着革命黨人乘火打劫切斷津浦線。畢竟津浦線有很長的一段都是位於安徽東部,幾乎是貫穿了整個安徽東部地區,而這部分的鐵路沿線也是北洋軍駐紮的重要地區。

所以國民軍要進軍安徽和江西的話,北洋軍的反應就不能不考慮在內。

“除了江西和安徽方向以及防備北洋軍外,作戰司認爲在廣東方向也要加強戒備,防止桂軍異動!”陳儀說完這些話後,就是停下了話頭。

此時袁方道:“根據作戰司的起草的作戰計劃,參謀部內聯合商定了初步作戰計劃!”

“廣東方面,以第十師爲主力,從粵北地區進攻江西南部,攻取贛州等地,第一混成旅將作爲預備隊隨時奔赴江西支援第三師作戰。如果進展順利第一混成旅將留在粵北地區配合第三師防備桂軍異動。

福建方面,以第二混成旅爲主力,從邵武方向出擊,攻佔撫州。

浙西方面,以第三混成旅爲主力,從衢州方向出擊,攻佔上饒、鷹潭等地,然後和第二混成旅相互配合攻取南昌。第六師向北出擊,攻佔黃山地區,威逼安慶。

同時駐紮杭州的第九師北上,進攻宣城地區,同時從南京方向派遣一團沿江西進,威逼蕪湖。

另外,駐紮寧波的第五師進駐溧水一帶,預備北洋軍渡江南下後隨時可對南京前線增援,並從側面配合第九師攻佔宣城和蕪湖!”

袁方簡單的說出了參謀部前期規劃出的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規劃中,戰略目標很明顯,那就是國民軍把主要的力量都投入到江西和安徽南部地區,簡單說就是沒有進攻安徽中部等腹地的想法。這主要是兵力部署的問題,這個計劃說上去簡單,但是實際上部隊的運動距離相當長,隨隨便便都是幾百裡以上,哪怕是革命黨人不抵擋讓國民軍一路走過去,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夠辦成的,而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裡,國民軍的司令部還會根據局勢的發展做出新一輪的戰略安排調整。等拿下了安慶和蕪湖之後,纔是進攻長江以北其他安徽地區的時候。

戰爭初期國民軍的戰略目標就是拿下江西和安徽南部地區,至於後續的作戰計劃還有待商討。

畢竟計劃是死的,人是活的,而局勢也是一天一天的變化,現在的司令部完全就不可能預測到戰爭爆發後半個月乃至一個月後的國內局勢。這並不是國民軍短視,而是根據現實採取的保守策略。

這計劃中,雖然從各個方向出兵江西和安徽,但是實際上國民軍的主力並沒有動用太多,廣東方向的主力第三師沒有動,浙江地區乃至江南地區的主力更是沒有動,南京的第二師,鎮江的第七師,上海的第一師都沒有調動,駐紮杭州的第四師也沒有動。乃至第五師也只是進駐溧水配合作戰,但是主要任務還是擔負南京方向的預備隊,防備北洋軍渡江南下。

計劃出擊江西和安徽的部隊中,有兩個新編練的混成旅、只配備了六十毫米速射山炮團的第十師、長久駐紮金華,尚沒有歷盡大規模戰事洗禮的第六師。另外剛編練成軍,連小規模戰事都沒有經歷過的第九師。總兵力的規模雖然已經有了四萬餘人,但是這些部隊的戰鬥力是無法和國民軍的幾支主力部隊相提並論的。

國民軍的真正主力可是沒抽調一支參與江西和安徽作戰。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第七師、第五師可都是依舊部署在蘇南前線,廣東的第三師也是用來防備桂軍,警衛師依舊待在福州。

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22章 明爭暗鬥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833章 直升機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055章 分析(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1002章 兄弟(一)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319章 南北,戰!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14章 剪辮造反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835章 h1直升機第835章 h1直升機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1053章 戰損(一)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835章 h1直升機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139章 7月調整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22章 明爭暗鬥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
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950章 主戰爭論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22章 明爭暗鬥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833章 直升機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055章 分析(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1002章 兄弟(一)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319章 南北,戰!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14章 剪辮造反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835章 h1直升機第835章 h1直升機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1053章 戰損(一)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835章 h1直升機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139章 7月調整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22章 明爭暗鬥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