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

所以面對這一情況,在新的陸軍整編方案中,也是提出了進一步增加輕機槍火力的計劃,在原有的1914年編制當中,步兵師所屬的輕機槍數量爲四十挺,而在新計劃當中,將把輕機槍直接配屬到步兵排,按照每個步兵排都編制一挺輕機槍的構想,那麼每個步兵師的輕機槍數量將會超過一百挺,達到一百零八挺。

機槍數量的攀升基本是成倍增長的,而之所以增加這麼多,這並不是因爲蔣方震等人異想天開,更不是因爲唐繼饒等國內其他軍閥部隊的機槍火力再增加,而是因爲歐展爆發後,列強國家的部隊的機槍數量也在成倍增加,其中就包括日`本陸軍,日`本陸軍現在雖然在國內被海軍壓制的死死的,但是給部隊增加機槍數量還是可以辦到的,軍事情報處的人員已經是得知日`本陸軍的重機槍數量已經成倍增長,如果國民軍不跟上這一步伐的話,那麼在未來一旦和日軍爆發軍事衝突,那麼國民軍各部隊的機槍數量將會嚴重不足。而一直以來都把日`本當成敵對國家的中國,不管是海軍建設上還是陸軍建設上,都把日`本海軍和陸軍當成了對手,日`本陸軍大規模裝備機槍,那麼國民軍自然不能落於人後。

機槍數量增加了外,國民軍的另外一項重要武器迫擊炮的數量也是增加了一部分,六十毫米的迫擊炮將按照每個連兩門配備,八十毫米迫擊炮除了團級配屬一個四門制的迫擊炮連外,在步兵營也配備一個兩門制的迫擊炮排。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輕機槍和迫擊炮的火力大大增加,這就使得了國民軍的額外人員數量擴大,如果繼續保持四個步兵連爲一營的話,那麼一個步兵營的人數將會達到一千二百多人,到時候就造成了整個步兵營指揮不順暢,而整個步兵團的人數將會攀升到四千人以上,到時候一個步兵師的人數可能會達到一萬七千人左右。而國民軍以前沒有采用四團制就是爲了避免師一級的編制過大,師旅級規模過大將會導致師旅級別的將領權力過大,同時編制過大也不利於中國的廣闊領土的守備需求,總不能和前清時代一樣一個省只部署一個師吧。

另外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因素就是,目前國民軍的軍費開支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人員薪資,相對而言武器裝備的費用倒還是其次,這也是爲國民軍爲什麼熱衷於增加部隊火力的密度,但是不熱衷於直接增加步兵人數的原因所在了。因爲對於國民軍目前的體系而言,在同等兵力的條件下,部隊裝備數百挺機槍的耗費和一支不裝備機槍的部隊耗費是相差不多的。當然在戰爭時期的話,裝備衆多機槍的部隊在彈藥消耗上肯定是數倍於普通部隊,但是在和平時期的話,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區別。

這一點不但是國民軍如此,以前的北洋軍同樣如此。這兩支部隊之所以都採取了精兵政策,尤其是北洋軍一個鎮在和平時期僅僅一萬兩千人不到,但卻是裝備了五十四門的火炮,火力密度比日`本陸軍都要高,這不是因爲火炮便宜,而是因爲火炮的投入基本是一次性的,戰爭時期的消耗雖然大一些但是相對於人員的薪資而言,卻是要便宜的多。以國民軍爲例,現在每個師在不擔任作戰任務時,每年的花費大約在五百萬元左右,而五百萬元有八成都是人員薪資開銷,只有少部分纔是部隊的訓練彈藥和辦公費用。這個數額在福州起義時代是如此,後來部隊進行了火力擴編也是一樣,等到了現在的1914年編制還是如此。基本就怎麼變化過,也就是說國民軍的火力擴編並沒有太大的提高維持軍隊的成本。當然在新建部隊所需要的購置裝備的費用和戰爭時期的大量後勤物資的費用不計算在內。

基於這一個重要的條件,新的部隊編制中,雖然極大的增加了大量機槍和迫擊炮,但是每個師的總人數並沒有提高太多,只是從以前的一萬三千人提高到一萬五千人,增加的人數主要是集中在後勤輜重方面,而這些增加的後勤人員指的也是戰爭時期動員之後的人數,在和平時期輜重營一般只會保持幾百人的框架,不會達到滿編的。而這也就是說,部隊的實際戰鬥人員並沒有得到直接提升,而造成這個效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新編制裡步兵營直接裁減了一個步兵連。

新編制中一個步兵營下屬的步兵連將會從以前的四個縮編爲三個。但是步兵連的四個改爲三個並沒有減弱步兵營的兵力和火力密度,反而是大大提高。1914年編制當中一個步兵營的標準編制是七百人,包括四挺輕機槍和四門六十毫米迫擊炮。而在陸軍整編方案中的步兵營標準編制將會達到九百五十人,擁有九挺輕機槍,六挺重機槍,六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兩門八十毫米迫擊炮。

通過增加了機槍和迫擊炮火力以及縮減步兵連數量後,每個國民軍的標準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和一個迫擊炮連以及其他團屬部隊,每個步兵營下轄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炮連。到這裡國民軍的各級部隊中就是形成了標準的三三制。每個步兵團將會擁有二十八挺輕機槍,十八挺重機槍,十九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十門八十毫米迫擊炮。在和平時期兵力總數爲三千人,然而在戰爭時期補充了相當的後勤人員後,滿編制將會達到三千三百五十人。

新編制的步兵團在兵力上遠遠超過了原有的步兵團,火力上也是得到極大的加強。進行戰鬥任務時,在配屬了師部加強的重型迫擊炮和火炮火力後,就能形成一個基本戰術支隊,獨立進行作戰任務。

在標準步兵團的編制基礎上,每個師編有三個標準步兵團,而重裝部隊和輕裝部隊的區分主要是師屬炮兵團的區別,重裝部隊裝備較重的野炮,而輕裝部隊則是裝備較輕的輕裝部隊。

陸軍整編方案要求以新型編制建設四十個步兵師,而具體計劃就是建設十五個重裝部隊,十個輕裝部隊。重裝部隊主要是用於東北、直隸、山東以及鐵路網延伸地區。輕裝部隊主要用於東南、西南地區以及交通不便利的地區,除了這二十五個主力師外,再以整編十五個簡編師。

實際上這個四十師整編計劃中,重裝師和輕裝師都是屬於主力部隊,區別只在於火炮的重量而已,爲了整編出二十五個主力師來,除了直接整編現有的二十個主力師外,再新建五個主力師。至於十五個簡編師,實際上就是直接從現有的十三個混成旅的基礎上進行整編,另外再新建兩個簡編制。

在這些整編計劃中,除了部隊的編制調整外,主要就是對各師的炮兵部隊進行調整。而讓陸軍將領們最爲注重和大力支持的自然就是新建五個主力師和兩個簡編師的計劃了。

要知道國民軍自從去年新組建了第二十一師、第二十二師外,這大半年時間裡就沒有新建過部隊了,這大半年擴充的部隊全都是北洋降軍,包括了第二十三師、第二十七師、第二十八師、第二十九師、第三十師以及第二十五混成旅、第二十六混成旅。雖然衆多陸軍將領一再要求全新組建幾個步兵師,但是由於正在進行戰爭,大量的資源都被前線部隊所消耗,根本就騰不出人員和裝備來組建新部隊。

現在戰事初平,所以陸軍那羣人就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進一步擴充陸軍的規模。

對於陸軍一口氣提出要新組建五個整編師和兩個簡編師的計劃,陳敬雲也是猶豫不定。一方面是國民軍現有的部隊數量雖然不少了,但是如果將來收拾了西南諸多軍閥後面對全國範圍的戰略需求,現有的陸軍數量還是嚴重不足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現在的軍費居高不下,如果繼續擴編部隊的話,那麼財政方面就沒有辦法進行國內的基礎建設以發展經濟了。

所以有些矛盾的陳敬雲在詢問了安華林和馬寅初這些財政相關人士後,要他們做出一份明年的前期財政預算出來。不用幾天安華林就是交給了他一份明年度的財政預算,這份粗略預算中預計明年的中華共和國的直接財政收入大約在到五億到五億五千萬之間。比起現在的財政收入可謂是直接翻倍,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在於國民軍控制區的擴大,佔據了北方山東河南直隸以及東北三省,另外還佔據了湖北,地盤的增加稅收直接也就增加。另外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是,因爲歐洲爆發戰爭的因素所以財政部預計明年的工商業發展會急劇攀升,而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工業發展初綱當中的諸多大型項目就會相繼完工並量產,將會極大的帶動國內的工商業經濟發展。所以安華林預計明年可達到大約五億的財政收入。而這個數字已經是和前清宣統三年全中國的財政收入持平,宣統三年裡全國的財政收入是兩億七千萬兩,換成華元的話大約也就是五億四千瓦元上下,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數字的話,那麼就大體可證明中國的經濟重地尤其是廣東、浙江和江蘇三省基本度過了內戰動亂時期,經濟恢復到前清水準甚至大有提高。

然而雖然財政預算可能超過五億元,但是可用於軍費的預算卻是並沒有提高太大,要知道今年的軍費預算雖然只有八千萬,但是這還沒有算上菸草特別稅以及其他方面的撥給軍隊的費用,全部加起來的話實際上今年的軍費預算是達到了一億三千萬以上。而明年的預算當中,由於行政支出和基礎建設以及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這些加起來佔據了百分之六十五的預算,,也就是說可預知的軍費只佔據了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大約就是一億七千五百萬元的水平,而海軍方面至少要拿走兩三千萬,而空軍少說也得千來萬,那麼給陸軍剩下的頂多就是一千四百萬上下,而這個數額相對比今年的軍費實際上增長的有限。

如果明年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那麼軍費自然是足夠的,但是如果爆發戰爭的話,那麼肯定就不夠用了。

受限於軍費的限制,陳敬雲對陸軍提出的增設五個主力師和兩個簡編師的計劃給予否決了,陸軍方面雖然有所不滿,但是由於陳敬雲批准了陸軍整編方案中的新編制,也就是1915年編制,新編制施行後部隊的總兵力也會進一步提升,陸軍方面也是不得不屈服於軍費重壓之下。

在經過多輪會議後,國家軍事委員會正式下發1915年型部隊編制文件,要求全軍進行整編。

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60章 xb10項目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191章 伍世鍾第64章 悅己者容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859章 生和死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350章 蔡凝(一)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9章 密議(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961章 低估(二)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27章 袁氏復出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37章 擁袁通電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209章 衝鋒(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57章 長樂號
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60章 xb10項目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191章 伍世鍾第64章 悅己者容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859章 生和死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350章 蔡凝(一)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174章 東南鋼鐵廠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9章 密議(一)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961章 低估(二)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27章 袁氏復出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37章 擁袁通電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209章 衝鋒(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57章 長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