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

如果只計算現役主力坦克的話,大概是兩萬多輛先進坦克,如果把老舊貨色也算上的話,那麼坦克數量將會達到將近四萬輛左右。雖然這個數字和各國的總生產數一比算不上什麼,但是數據不是這麼算的,現在說的可是坦克保有量,而不是說生產總數。

如果說其他國家憑藉重型坦克還能夠勉強對抗t15的話,但是面對性能更加先進的t18坦克,那基本是無法對抗的。

“根據前線反饋的情況顯示,中國人的t18坦克比我們先前所預料到的更爲強大,他們的防護性能甚至已經是超過了我們的虎式坦克,而且他們的火力明顯也是比他們的t15更爲強悍,甚至超過了我們的88毫米長身管坦克炮。在作戰過程中,我軍的多門七十五毫米的反坦克炮在中等距離上依舊無法有效擊穿他們的正面裝甲,因此我們推測他們的正面裝甲防護至少等效於三百毫米以上。”一個德軍軍官正在對着一羣德軍將領們如此說着。

“你的意思是說連我們的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炮都無法對抗t18坦克嗎?”一個德軍將領如此問道。

“很不辛,事實的確是如此!”

“既然如此,那我們的虎式坦克呢?”另外一個人問道。

“如果我們的虎式坦克在中距離上和t18進行對抗的話,我們虎式坦克上的主炮應該能夠有效威脅他們的正面裝甲,但是同樣的t18坦克的主炮一樣能夠給我們的虎式坦克帶來打擊!”他這裡只說了火力和防護,而且還是中距離的,至於機動性等性能,更是說都沒有說。

以爲兩者實在不具備比較性,人家中國人的t18爬山下水,機動性連中國陸軍自身的t15坦克都比不上,而虎式坦克作爲一款標準的重型坦克,就不要說什麼機動性能了。

雖然德軍認爲在火力以及防護性能上,虎式坦克應該能夠和t18坦克相對抗,但是他們同樣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在德軍序列裡,虎式坦克是重型坦克,而t18坦克在中國陸軍序列裡可是主力的中型坦克,兩者的造價以及所需的公時都是完全不對等的,中國的的t15\18坦克,對應的是蘇軍中的t34系列以及德軍中的四號系列。至於重型坦克,在中國陸軍裡那是t17重型坦克的,這玩意實際上就是二戰中針對蘇軍is系列研發的一款重型坦克、噸位和防護以及火力都是很嚇人的那種,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徑的坦克炮、高達六十多噸的重量。不過中國陸軍向來對重型坦克都沒什麼太大的好感,到目前爲止也不過生產了一千輛不到而已,而且在1943年的時候就已經停產了。

但是在蘇軍裡頭,爲了對抗中國人的t15坦克,他們是大量生產了is系列坦克,而德軍爲了對抗t34-85以及is系列坦克,又是生產了虎式坦克。

諸多之間的技術差距導致了他們的坦克定位是有着極大不同的,其他國家把中國的t15\18坦克當成了重型坦克來對待就是其中最爲明顯的代表了。

當年t15坦克就足以給西方國家造成震動了,這一次中國陸軍的t18坦克正式登場,更是讓西方國家驚掉了下巴。

之前雖然他們也得到過一些t18坦克的資料,但是在中國陸軍一直所說的都是t18坦克是t15坦克的改進型號,和t15坦克的關係是t9和t12的關係,中國陸軍一直也是說t15\18系列,導致外界認爲t18坦克應該和t15坦克差不多,但是沒有想到差別竟然如此大。

如果說這年頭連德軍的虎式坦克都無法有效抵抗中國的t18坦克的話,那麼其他國家的就更加難以對抗中國的t18坦克了。

得到消息之後的蘇俄加大了t44坦克的服役進程,而美國那邊也是加大了對新式坦克的研發服役過程。

這個世界的坦克發展進程再一次被中國拉動着前進了一大步!

實際上,他們還不知道,t18坦克的技術創新不但體現在車體以及主炮之上,更加體現在炮彈上。

在t18坦克上,採用了新型的穿甲彈,而這種穿甲彈就是脫殼穿甲彈,其穿甲的核心是小口徑鎢合金,而外部的則是軟金屬,在炮彈出膛後這層外部的軟金屬就會脫落,只留下一根鎢合金繼續前進,以獲得更高的初速,而更高的初速就代表着更強悍的穿甲能力。這種脫殼穿甲彈配合上中國特有的鎢合金彈頭,穿甲能力足以橫掃現役所以坦克的正面裝甲。次口徑穿甲彈在世界範圍裡也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了,德國、美國、英國等都先後研發出來並服役類似彈種。

不過他們的次口徑穿甲彈暫時都是屬於外殼不可脫落的穿甲彈,德國人那邊雖然也研發出來了次口徑脫殼穿甲彈,但是他們暫時還沒有大規模投入應用,而且他們也得不到大量的鎢礦用來生產穿甲彈的彈頭。

不管是德國還是美國又或者是英國蘇俄,他們的次口徑穿甲彈配給量都是非常少的,一輛坦克裡只有兩三枚備用而已,平常時候都是使用傳統的被帽穿甲彈。而中國呢,由於不用擔心鎢礦,所以這鎢合金製造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數量比較多。

在穿甲彈這一項上,中國擁有比其他國家非常大的優勢,那就是中國有着大把大把的鎢合金來浪費,這年頭鎢合金可是非常貴的,而中國幾乎控制了全球百分之95%以上的鎢礦產量,並在在戰爭期間又是嚴格控制鎢礦的出口。這就導致了其他國家裡的鎢礦嚴重不足,別說用來當做穿甲彈使用了,連工業應用都嚴重不足,而中國呢鎢礦不缺,這纔可以奢侈的大量採用鎢合金作爲穿甲彈使用,這種行爲在其他國家看來完全就是敗家子的行爲。

中國陸軍應用次口徑穿甲彈實際上已經是1941年中俄戰爭時期了,那個時候採用的是外部的軟殼不可脫落的次口徑穿甲彈,過了了兩年後就是研發了性能更爲優越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如果說再進一步的話,那就是現代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了。

當次口徑脫殼穿甲彈、105l50線膛坦克炮,sv700柴油發動機這些子系統整合起來成爲t18坦克的時候,就使得了t18完全已經是脫離了二戰時期各國上技術所能夠達到的臨界點,某種程度上來說,t18坦克的性能放在原時空的話,已經是屬於正兒八經的戰後坦克,而且還是五十年代的那種。

戰爭的刺激讓各國都是加速了各種技術上的研發,不但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差不多如此,飛機、坦克、軍艦的發展都比原時空的提前了許多。

這些是歸功於你追我趕的局面,你研發出來的比我好的東西,那麼我肯定也是會加大研發力度研發出來比你更好的東西,這一來一往就是迅速加快了技術的進步。

可以說,這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科學發展史上的大躍進,短短五六年時間裡所獲得的各種科學成就是以往百年來都無法獲得的。

在這一場戰爭中,出現了噴氣式飛機,出現了雷達,出現了導彈、出現了紅外製導、出現了顯示器等太多先進的東西,可以說在二戰之後,就是把整個人類社會都帶進了現代社會的狀態裡,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過程至少得延後二十年甚至更久。

還是說坦克,t18坦克的防護能力大大加強後,但實際上還是無法擋住t18坦克自身主炮的攻擊,原因不是t18坦克的防護太差,而是105l50線膛炮配上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後,穿甲能力實在是太恐怖,就連t18自身也是無法抵擋住。

不過這些事情中國的裝甲部隊自己知道,但是德國人不知道的,他們還是按照自身的技術條件去猜測t18坦克的各項性能,並認爲在遠距離上虎式坦克能夠有效的防護t18坦克的打擊,而虎式坦克上的長88坦克炮在中距離上也應該能夠有效擊穿t18坦克的正面。也就是說他們估計的是,虎式坦克能夠和t18做到相互擊毀!

至於事實怎麼樣,還得打過了再說!畢竟這一切都是他們的猜測而已。

而他們很快也是得到了去正式他們的猜想正不正確的機會,四月十三號晚間,第二裝甲師的甲戰鬥羣在七十多輛坦克以及一百多輛步兵戰車的衝擊下,當晚突破了克桑西的德軍防線,德軍被迫在當晚凌晨三點多主動退卻,然後一路向西而逃,最後進入了塞薩洛尼基。在這裡,已經有着意大利的兩個師、德軍的一個步兵師佈防,而且還有一個德軍步兵師師正在增援而來的路上,於此同時這裡還有極爲重要的一個德軍裝甲師也是晝夜趕路抵達支援,轄有包括有三十多輛的虎式坦克,三十多輛的豹式坦克,另外還有幾十輛的4號h型坦克以及相當數量的自行反坦克炮,這些裝甲車輛已經是德軍在希臘地區能夠集中起來最多的裝甲力量了。

在多年的對蘇作戰中,德國人損失了大量的坦克,而且現在德軍還面臨着東線蘇軍的反攻,裝甲兵力就更加緊張了,這個裝甲師還是臨時從南斯拉夫調遣而來的,原本是用於增援意大利戰線的。

這裡就得說說德國人的坦克發展了,實際二戰中,德國人的坦克發展一直都算不上順利,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雖然強悍,但是工藝複雜,產量實在太少,而產量多的四號系列坦克在性能上已經日益落後,後來改進的4h型雖然能夠對抗t34-76以及盟軍的m4坦克,但是面對t34-85等還是無能爲力,至於面對中國的t15以及t18就更不用說了。

這裡頭除了德國的坦克設計理念有所差距外,更主要的還是他們的戰略資源受到了極大限制,他們又不是說想把虎式坦克造的那麼重,而是沒辦法,他們無法獲得大量的稀有金屬,只能通過表面硬化來加強裝甲的防護性能,而相對的這種裝甲重量也就更大。

現在嘛,德國也是希望虎式坦克能夠抵擋住中國t18坦克的進攻步伐,在塞薩洛尼基德軍的諸多兵力包括虎式坦克在內,已經是做好了準備隨時應對中國部隊的進攻!

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1053章 戰損(一)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040章 秋熱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1002章 兄弟(一)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08章 空襲(二)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213章 大戰(三)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19章 南北,戰!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744章 f5戰鬥機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30章 購軍械(三)第917章 F5對P51(一)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233章 喜與憂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941章 終戰令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1034章 變化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
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1053章 戰損(一)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040章 秋熱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1002章 兄弟(一)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08章 空襲(二)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213章 大戰(三)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19章 南北,戰!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744章 f5戰鬥機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30章 購軍械(三)第917章 F5對P51(一)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233章 喜與憂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941章 終戰令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1034章 變化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