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外交工商

儘管陳敬雲對林長明說着列強的承認不過是個名義,但是林長明等外交部的人員卻不是這麼想的,不但是林長明,就連外交部次長伍廷芳也是急迫的想要讓列強承認大元帥府爲交戰團體,爭取列強對中國這場南北內戰保持中立,而不是和現在這樣英國在內的國家全面偏袒與袁世凱。

所以,剛見過陳敬雲後,林長明就和伍廷芳等人再一次舉行外交酒會,邀請各國駐紮南京的外交官們。不管列強們承不承認,南京自從辛亥革命之後雖然沉寂了一年,但是現在大元帥府設立在南京,並且以南京爲臨時首都形成了和北京的對立局面,使得南京再一次成爲中國的政治中心,列國們和上次辛亥革命時期一樣,紛紛加強了南京方面的外交官數量和質量,哪怕是沒有在南京設立領事館的國家也會讓上海領事官的人員去南京處理相關的業務。

畢竟和一個政權打交道,哪怕是你再怎麼也不承認它的合法性,但是也還是有着雙方是事務要處理,類似的外交機構也必須要有,歷史上天朝建國後,美國和英國雖然表面上在大陸地區已經沒有領事館,但是同樣有着所謂的辦事處。

林長明和伍廷芳等外交部的人員奔走於列國外交官當中,爭取着爲南方臨時政府“大元帥府”獲得列國的承認,其中伍廷芳從中出力甚多。

伍廷芳乃是中國近代的老外交家了,早年自費留學英國,入讀英國林肯法學院並順利畢業獲得法學位和大律師資格,後來回到香港擔任律師,法官,隨後受李鴻章邀請成爲李鴻章的幕僚開始其外交生涯,1896年被任命爲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1902年回國後歷任多種職務,並訂立《商律》、《破產律》,1907年再次出使,擔任駐美國,墨西哥等國公使,兩年後回國。辛亥時期受南方諸省代表邀請,成爲南方臨時政府的談判代表和清廷談判,後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部總長。和談結束後南京臨時政府解散後,他自然又是回到了上海隱居。

但是他始終是個政治家,心中是有着抱負的,就這麼心甘情願的在上海隱居到老自然不是他心中所願,只是北洋政府可不待見他,雖然他早年是李鴻章的幕僚,算得上是老北洋了,但是辛亥革命時期成爲南方臨時政府的和談代表,這身上就刻下了所謂革命黨的氣息,要想獲得袁世凱的重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機會總是有的,北洋很快就和國民軍在蘇南打了一仗,那時候伍廷芳心裡也就有了些心思,不過去年國民軍雖然在蘇南和北洋打了一仗,但是也沒有說表現出來完全可以和北洋爭霸了,敢於和岑春煊這樣提前下注的人可不多,於是對陳敬雲的親自邀請他擔任東南宣撫使府任職司法部次長一事也就婉拒了,其中多少也有些面子上的顧慮,畢竟辛亥時他是擔任了南京臨時政府的司法部總長的,這要是換了個名頭在東南宣撫使府擔任次長,而且還是在一個名不見傳的小腳色下面擔任次長,這讓他有些抹不開面子。

然而今年以來,國民軍越來越強勢,然後竟然是直接進軍江西和皖南,完全的擺出了一副要和北洋軍爭奪天下的架勢,這個時候,伍廷芳就知道,現在繼續推遲的話,以後自己要想擔任總長次長之類的職務恐怕就徹底沒指望了,所陳敬雲組建大元帥府後,下設政務院的時候再一次邀請他到政務院中任職的時候,伍廷芳扭扭捏捏的婉拒一次後就在林長明的親自登門邀請下接受了任職,雖然還是個次長,但是總歸不是司法部,而是換成了外交部,這說出去也不算太丟臉。這任職了外交部次長之後伍廷芳也是想要做出一番成績了,免的讓其他人小看了,而在外交部中,他能夠插手並立下功勞的地方不多,因爲現在大元帥府的對外關係主要集中在對美關係中,而對美關係事關國民軍的戰略利益,那是陳敬雲親自把握的,連林長明這個外交部總長都不能過問,都是陳敬雲親自和美國駐紮公使嘉樂恆等人談妥了大方向後,留下一些細節性問題讓外交部處理。但是對於其他國家方面的事務,陳敬雲就基本不插手了,基本放任外交部自己去處理。但是這也是因爲現在其他國家都沒有和大元帥府取得太大的聯繫而已。

伍廷芳上任後就把自己的主要方向放在了尋求列國承認上,事實上他的確有些手段,和林長明一道和日`本方面談判了幾次後,就成功的讓日`本也緊隨美國之後承認大元帥府爲內戰交戰團體,並宣佈中立。這中間固然是因爲日`本有這方面的心思,但是也少不了伍廷芳等外交部諸公的努力。

而後續幾個國家卻是讓伍廷芳有些無可奈何,談了一個多月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這也不能怪伍廷芳,實在是因爲國民軍和英國等幾個國家的利益衝突太大,在國民軍和北洋軍的勝敗分出之前,國民軍要想讓英國等國家改變態度是很難的事情。

伍廷芳和林長明等外交部的人員奔走於列國外交官之中的時候,大元帥府的其他諸多部門也是各自忙綠着自己的事情,工商部見福州、杭州兩地的經濟開發區取得了極大成效後,又在上海華界地區建成了上海經濟開發區,並且這個開發區引起了大規模的轟動效應,比杭州以及福州兩地的經濟開發區要造成的影響大的多,短短一年內,上海經濟開發區就已經入住數十家企業,而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國內的民營企業以及少數外資企業,這個和當初福州以及杭州兩地經濟開發區以華夏銀行下屬公司和美資公司截然不同。

這個也說明了國內商家已經國民軍的經濟開發區模式瞭解已經接受,不然不會這麼大規模的入駐經濟開發區,這些經濟開發區短時間內雖然無法大量直接貢獻稅收,但是經濟活動是相對於的,經濟開發區裡的企業雖然因爲有着稅收優惠政策數年內不用繳納衆多的稅收,但是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要賣出去,而且還是以國內市場居多,同樣會帶動市場經濟的繁榮,而市場經濟的繁榮給財政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而同時,國民軍控制區內,尤其是以浙江,蘇南爲主的紡織產業今年的出口量較往年有着較大的增加。

作爲中國傳統的主要出口商品,生絲、茶葉、瓷器乃是出口的主力軍,然而現在茶葉乃至瓷器的出口已經不能和明清時代相比,現在的主要出口商品乃是生絲。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和日`本乃是主要的生絲供應國,儘管近些年來日`本的生絲產業大規模擴大,並且生絲出口量已經超過中國,但是中國的生絲出口任舊是獲取外匯的主要方式。

爲了整合浙江以及蘇南地區的生絲產業,陳敬雲先是推行了福杭紡織公司,雖然這個公司擴張的過程中引入了大量民營資本,倒是華夏銀行失去了對福杭紡織公司的控制,但是福杭紡織公司的不斷擴張過程中,控制了八成生絲產量的福杭紡織公司也慢慢整合了整個浙江的生絲產業,並且利用資本的優勢培育優良蠶種,改進工藝等,使得浙江生絲產業獲得了極大的活力,並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最後在出口上和日`本生絲形成了有力的競爭力,使得出口量大增。雖然生活在最底層的蠶農,紡織工等人可能並不會從這些利好中獲取太大的好處,但是微量的收入增幅還是有的,那些資本家們手裡數着大把大把鈔票的時候,也不會介意從中拿出極小的一部分錢來提供工人們的收入,並利用這小部分收入讓這些工人爲自己創造更大的利潤。

蘇南地區的生絲產業就沒有浙江的生絲產業一樣有那麼大的整合優勢了,相反還在和浙江生絲的競爭中一敗塗地,不少商家受到了不小的損失,畢竟浙江生絲的競爭對手除了日`本生絲外,國內的其他生絲,尤其是江蘇的生絲同樣是它的競爭對手。遭遇失利後,江蘇的生絲產業也不甘落後,幾個大廠很快就整合了起來,雖然規模不能和福杭紡織公司相比較,但是也形成了三家生絲產業的聯合體,企圖擴大規模來整合資源,進行內部優化降低成本後和福杭紡織公司競爭。

就這樣,中國的生絲產業在陳敬雲一開始的推動下,然後在商人的逐利追求下,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大規模的整合,並且形成了五家大型生絲產業公司的規模,這五家生絲公司幾乎都是把控着生絲產業的一條龍,從蠶農再到收購蠶繭,然後再到繅絲廠生產生絲,到直接出口,幾乎是控制着整個生絲產業鏈。

雖然最後的出口環節中還離不開那些洋行,但是下游產業的整合後紡織企業的資本大量增加,已經較少的向洋行貸款再去收購蠶繭,因此在和洋行的接觸也回覆了一定的主動權,並且,福州紡織公司已經嘗試着成立了生絲貿易公司,準備自己接觸美國的主要紡織企業,試圖繞過洋行直接出口到美國。而這種嘗試受到了美國紡織行業的歡迎,小部分美國紡織企業已經和福杭紡織公司開始直接,洽談生絲直接出口一事。

生絲出口量大大增加,片面形成了輕工業爲主的一時繁榮,這讓工商部的諸公極爲興奮,已經完全放下家中生意,全心投入到工商部工作中的洪子泰更是天天忙於工作,並且已經開始着手在廣州也建立經濟開發區,爲南中國也注入這股商業活力!

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599章 鎮壓(二)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41章 南下北上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575章 伏擊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3章 所謂漂亮第157章 長樂號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969章 北非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33章 直升機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章 林家有女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352章 蔡凝(三)第998章 陰謀(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02章 大會戰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70章 視察警衛旅
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599章 鎮壓(二)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41章 南下北上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575章 伏擊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3章 所謂漂亮第157章 長樂號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969章 北非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33章 直升機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章 林家有女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352章 蔡凝(三)第998章 陰謀(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02章 大會戰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70章 視察警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