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

“莊楠這人不簡單,當初他在浙江任職浙江財政部次長的時候,我就和他打過交道,不得不說這個人是相當難纏!”華夏銀行總部大廈的第六層陳敬海的巨大辦公室內,華夏銀行財務總監陳敬聲身穿和其他商務人員一樣的黑色正裝,帶着白色領結,頭髮梳的油亮油亮的,而在他的對面則是這間辦公室的主人,華夏銀行的行長陳敬海。

陳敬海端起咖啡喝了口後道:“能夠當上財務部總長的人自然是不簡單的,當時成立第一屆內閣的時候,安華林被提名爲政務院院長後,不知道多少人都盯着財務部總長的位置呢,他莊楠能夠壓倒那些競爭者獲得三哥的青睞,自然不可能是一個普通人!”

“當時我還以爲馬寅初會當上財務部總長呢,沒想到會是那個莊楠!”陳敬聲如此道。

陳敬海卻是搖頭道:“馬寅初的資歷還差了些,不過經濟發展司也不必財務部份量輕多少,從經濟發展司跳到財務部那邊說不準馬寅初還不願意呢!”

經濟發展司在國民軍體系內的地位有些特殊,這個只是正司級的機構是直接設立在政務院之下,行政級別要比比各部矮一截,然而經濟發展司所掌管的職權卻是很籠統,雖然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嚴格上來說經濟發展司只是一個陳敬雲的私人建議機構,他需要經濟發展司來提出各種各樣的經濟建議,不過具體事務卻是依舊交給工商部、財政部等行政部門處理。儘管這只是一個傾向於調查研究,類似於智囊類的機構,但是如果考慮到中國目前實行的經濟發展規劃都是出自經濟發展司的話,那麼誰都無法否認經濟發展司的巨大作用。經濟發展司提出的第一期工業發展規劃已經在去年就得到了實施,而第二期工業發展規劃也已經開展,從這些層面來說經濟發展司的重要性甚至是超過了財務部的。而這也是陳敬海認爲馬寅初不願意離開經濟發展司而任職財務部總長的重要原因。

“不管莊楠還是馬寅初,這兩個人都是看我們不順眼的,他們誰是財務部總長都沒有什麼所謂了。這一次財務部提出要設立中央銀行的話,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道難關啊!”陳敬聲嘆着氣。

陳氏家族在現今中國國內的地位是超然的,儘管到目前爲止,陳氏家族的嫡系子弟中除了陳敬雲這個總統外,並沒有第二個人進入政界任職,其嫡系子弟大多數都是在商界發展,陳敬雲這一輩中共有六名堂兄弟,其中陳敬雲排行第三。陳敬雲大伯有三個兒子,其長子就是陳敬聲,此人留日回國後先是洋行買辦,後來任職福州兵工廠財務總監,再到任職華夏銀行的財務總監,其職權和身爲華夏銀行行長的陳敬海是相差不大。次子同樣是留日,回國後卻是掌管了長房的家族產業。而三子也就是陳敬安,當初他可是最開始進入到福鼎紡織廠任職的,不過當時因爲貪污導致出現部隊冬衣準備不足,以至於讓陳敬雲一腳把他踢到了國外去,並讓他五年內都不準回國,被趕出國的陳敬安也就順勢去了美國,美曰其名去留學,至於真正能學到什麼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陳氏二房,也就是陳敬雲父親這一支只有陳敬雲一個獨子,並沒有其他兄弟。而陳氏三房,也就是陳敬雲三叔這一支裡有着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同樣是早年就掌管了三房的家業,而次長就是陳敬海了,此人在陳敬雲辛亥革命後就是從英國回國然後先在福鼎紡織廠任職,隨後是整頓了陳氏家族的產業後收購了福州銀行並改名爲華夏銀行,讓華夏銀行成爲陳氏的家族產業。

這陳氏六兄弟中,只有陳敬雲一個人在政界,而其他的五個人全都是在商界,這一點和陳敬雲的其他親戚一個接着一個拼命往軍政兩界鑽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陳敬雲需要嫡親兄弟來掌管華夏銀行,有能力的陳敬海和陳敬聲就在華夏銀行擔任行長和財務總監了,而剩下的幾個人能力一般,真要弄進來官場上也得不到太大的發展,硬要把他們弄起來也不好,所以乾脆就讓他們繼續呆在商界了。

儘管在商界,但是陳敬海和陳敬聲這兩兄弟說話的分量可不比安華林這些政府要員的話輕多少,作爲幾乎整個中國經濟體系的掌控者,陳氏兄弟在國內發展工業和經濟上面有着絕對的話語權。

就連經濟發展司的馬寅初要制定各種經濟法發展政策的時候,也得首先詢問陳氏兄弟的意思,因爲很簡單,中國要發展工業,發展經濟得有人進行投資啊,而現在來看國內有能力對各種基礎工業進行投資的只有華夏銀行一家。

然而正是華夏銀行的影響力太大,這才讓馬寅初感覺到了華夏銀行給中國經濟體系帶來的嚴重危機。

作爲一個企業壟斷一個行業對整個經濟體系來說就已經夠惡劣的了,更不要說一家企業壟斷了鋼鐵、化工、石油、鐵路、汽車、軍工、造船等幾乎所有重工業部門了。

而華夏銀行就是這種壟斷了幾乎所有工業部門的巨無霸企業,而有了這種性質後,華夏銀行隨便打個噴嚏整個中國經濟體系就得陷入混亂,華夏銀行一出現問題的話,那麼整個中國經濟就得崩潰。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馬寅初已經是委婉的向陳敬雲提出了華夏銀行的一些問題,並且建議陳敬雲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增加中國經濟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這話裡面的潛臺詞是什麼呢?那就是拆分華夏銀行,打破華夏銀行對幾乎所有重工業的壟斷。

於此同時,財政部總長莊楠也是提出了設立中央銀行,並向華夏銀行收回貨幣、國債、國庫代存等業務範圍。

面對自己手下的兩大經濟部門的負責人不約而同的向自己反應了華夏銀行存在的巨大風險,陳敬雲也是不得不慎重考慮起來。

當初弄出一個華夏銀行的時候,只是給家族資產找一個投資方向,並利用家族企業的資金髮展工業,隨後又利用自己掌控的華夏銀行發行紙幣和接受各種貸款等,一直以來陳敬雲都是把華夏銀行當成了中央銀行來使用,因爲對於陳敬雲來說,自己有多少錢並不是一個太重要的事情,金錢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只是一個符號而已,他在意的是這個華夏銀行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的發展各個工業。而實際上華夏銀行所取得的成效是巨大的,在過年的數年來,華夏銀行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支撐起了國民軍的整個經濟體系,發展出來了幾乎整個工業體系。

可以說沒有華夏銀行就沒有中國現今擁有的工業體系,更加沒有衆多軍工企業生產出來的衆多軍械,沒有軍械就沒有國民軍的軍事勝利。

此外華夏銀行發行的貨幣也是第一次事實上統一了中國的貨幣,爲中國近一年來實行的間接金本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華夏銀行金庫裡衆多的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以及衆多外匯的支撐,‘華元’根本就不可能成爲結束國內的混亂幣制並統一國內貨幣。

然而華夏銀行給整個中國的經濟體系帶來了巨大作用的同時,華夏銀行本身的存在卻是成爲了中國經濟體系的最大問題。

其最大的障礙就是華夏銀行憑藉着龐大資本和華夏銀行下屬的諸多工業部門聯合起來,足以排擠任何資本插足中國工業。比如電力行業,原本北京、上海還有其他幾家電力公司的,但是他們在面對福樂電氣的強力競爭下,不用多久就是被福樂電氣強行收購。再比如鋼鐵行業,東南鋼鐵公司憑藉巨大的技術優勢和產量優勢幾乎壟斷了國內的98%的鋼鐵市場,而國內的第二大鋼鐵公司也就是漢陽鋼鐵公司歷盡戰亂再到今年又面臨東南鋼鐵公司的強力競爭,現在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

這種行業上的壟斷如果只是一個兩個的話沒有什麼,但關鍵的是不管是東南鋼鐵公司還是福樂電氣公司又或者是國內現今的兩大船廠以及其他重要企業,他們都是由華夏銀行所控股的啊!

華夏銀行的存在讓其他的民間資本幾乎是沒有辦法再涉足重工業,只能是一股腦的涌向輕工業以及其他產業上面,而從長久來說這對中國經濟體系是極爲不利的。

如果華夏銀行是一家國有銀行的話,那麼以上的問題都還可以讓政府的那些人可以忍受,因爲政府願意的話那麼隨時就可以進行拆分,但關鍵的是這華夏銀行並不是國有銀行,它是一家由陳氏家族爲主並聯合了國內其他衆多富豪家族所聯合控股的私有銀行。而讓一傢俬有銀行掌控國債發行、貨幣發行、國庫代存乃至掌控全國的經濟命脈,這是馬寅初、莊楠、安華林等一羣政府體系內的經濟專家們所極力反對的。

在去年之前因爲國內戰爭的需求,所以這些人都是選擇了暫時忽視這個問題,但是現在國內已經統一,那麼華夏銀行的畸形存在就是讓馬寅初和安華林以及莊楠等人所無法忍受了。

如此背景下,設立中央銀行以及拆分華夏銀行的想法也是出現了這些人的心中,並直接反應到了陳敬雲這裡來。

面對手下這羣經濟官員們的擔憂,陳敬雲也是有些拿捏不定,他倒不是因爲拆分華夏銀行後擔心自己的錢會不會少,現在的他私人上並不太需要這些錢財,他所擔心的是,拆分了華夏銀行後,會不會影響到中國工業的發展,,拆分了華夏銀行後,誰來給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海量的資金?

別的不說了,就單單是東南鋼鐵公司開發馬鞍山以及其他鐵礦的開發以及數個鋼鐵廠的修建計劃裡頭所需的數千萬投資,除了華夏銀行還有誰能拿出來?

要拆分華夏銀行簡單,關鍵的是華夏銀行被拆分了後對中國的工業發展會造成何種影響?現在的華夏銀行隨便打個噴嚏都得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了,如果拆分的話對於整個中國工業體系來說就是一場大地震,這種情況下華夏銀行該何去何從就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了!

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941章 終戰令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1055章 分析(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69章 十九號第98章 航空部隊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97章 航空工業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997章 陰謀(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034章 變化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87章 上海亂第960章 低估(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
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941章 終戰令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275章 國會選舉(三)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1055章 分析(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69章 十九號第98章 航空部隊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97章 航空工業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997章 陰謀(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1034章 變化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87章 上海亂第960章 低估(一)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