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

隨着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中國正在對進攻日本做着最後的準備時,在歐洲德國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雖然蘇俄已經比歷史上削弱太多,不過這沒能夠改變德軍在東線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在1943年的冬季反攻中,德國被迫轉入了戰略防禦狀態。

而在北非,儘管有着德國的大力支持,但是意大利還是節節敗退,到現在已經是徹底退出了非洲,意大利只能是轉入了固守本土。

可以說,歐洲的德國和意大利聯盟已經失敗在即了,而事實上他們已經比歷史上表現好了很多,所面臨的壓力也比較小。一方面是因爲蘇俄比歷史上弱小很多,而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進攻澳大利亞的行爲讓美國感受到了龐大的威脅,爲此不惜不斷在澳大利亞投入龐大的資源,而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看用於歐洲的力量。

當然這裡頭也有着美國自身的用心,那就是美國人現在也不希望太早的登陸歐洲,而是希望讓蘇俄繼續消耗德國的實力。

這場戰爭,哪怕是同爲盟友都是有着各自的小心思的。

而這些小心思,或多或少都是考慮到了戰後局勢,因爲到了1944年的今天,誰都可以看的出來,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他們的失敗都已經不可避免,現在他們包括中國在內所考慮的是,如何在日`本和德國戰敗的時候撈取更多的利益。

歐洲那邊的局勢對於陳敬雲來說已經是屬於次要的,陳敬雲現在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即將發動的對日作戰上,儘管海軍已經再三的拍着胸脯保證,開戰之後海軍絕對能夠毫無懸念的消滅日`本的殘餘海軍,從而徹底掌控日`本週圍海域的制空權,從而爲登陸部隊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

然而陳敬雲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日`本人的戰鬥意志也不是可以用尋常國家來比較,一個搞不好日本人就會來個玉碎,而這個時候,陳敬雲就會毫不猶豫的使出中國在這場世界大戰當中最大的殺手鐗:核彈!

縱然中國目前還無法做到核彈的量產化,但是通過這幾年的積累,已經是囤積了不少的核彈原料,製造出來了十多枚的核彈,作爲核威懾是非常有效的。

隨着時間慢慢過去,中國的龐大陸軍部隊已經彙集本土東部地區,朝鮮半島、上海等衆多的沿海港口裡已經彙集了大量準備登陸日`本的部隊,而空軍的轟炸機部隊也已經是彙集沿海各個空軍基地,海軍的也已經從第三艦隊、第二艦隊抽調了部分力量加強第一艦隊,畢竟第一艦隊纔是對日`本作戰的主力艦隊。

1944年6月,南京總統府裡頭,陳敬雲和十幾個海陸空將軍們彙集一堂!

“諸君,此戰關係到國家和民族能夠真正完成華夏復興偉業,關係到我華夏百年氣運,其中的重要性已經無法我多言,想必你們也都知道!”陳敬雲口中緩緩說着,並把目光環視着周圍的衆人。

說罷後的陳敬雲翻開了手中的文件,文件名爲‘復興計劃’乃是對日作戰的最終代號,在文件的下方,陳敬雲遲疑了一會,最後還是簽下了自己的大名,龍飛鳳舞的‘陳敬雲’三個字就如同死神一樣,最後會給中日兩國帶去無數的生命死亡。

正式簽署了這份作戰計劃後,陳敬雲道:“下面的詳細計劃由趙總長你來說!”

說罷,下方的趙之科站了起來,趙之科陸軍上將在在這一羣的軍政大佬面前,也是屬於比較後進的的將領了,不過他的資歷也夠深,能力也不錯,歷任參謀部作戰次長、第三集團軍司令,最後被陳敬雲調入參謀部擔任參謀部總長,並第一次成爲國家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由此邁入了真正的核心決策階層。

趙之科面色冷峻,站起來後道:“根據主席之指示,根據國家軍事委員會常務會議討論,決定成立‘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下轄陸軍第三集團軍、陸軍第七集團軍、陸軍第八集團軍、陸軍第三裝甲集羣、陸軍第三炮兵軍、陸軍第六炮兵軍。全面負責對日`本本土包括琉球的登陸作戰!

空軍之第一航空軍、第六戰略航空軍、第七戰略航空軍負責配合制空權的爭奪以及對日戰略轟炸!”

趙之科說罷停頓了會然後繼續道:“成立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下轄陸軍第一集團軍、陸軍第九集團軍、陸軍第四裝甲集羣、陸軍第二炮兵軍、陸軍第四炮兵軍。全面負責對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支那半島地區的地面作戰事宜的。

空軍之第三航空軍負責空中掩護任務!”

趙之科雖然只是參謀部總長,外人看來只是陸軍參謀部總長而已,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中國的參謀部這些年來已經發展成爲了海陸空三軍聯合參謀部,趙之科雖然只是個上將總長,但是現在的他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海陸空三軍最高指揮官,雖然下面的海陸空三軍是單獨作戰,但是相互之間的配合卻是由參謀部來協調的,哪怕是關時傑這個海軍大佬和伍世鍾這個空軍大佬都得聽從參謀部制定的戰略計劃。

“海軍方面,第一艦隊負責參與日`本本土周圍海域的制海權爭奪,力爭短時間內消滅日`本海軍殘餘力量,掩護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登陸部隊順利登陸並提供登陸初期的空中支援!

第二艦隊負責南太平洋的作戰事宜,不過要注意的是第二艦隊請勿插足爪哇海一帶,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作戰範圍也不包括印度尼西亞地區以及澳大利亞,避免和英美髮生直接衝突!”

到目前爲止,中國還是沒有和英美達成了一個正式的軍事同盟關係,而實際上中國也不打算達成這種關係,因爲一旦成爲了正式同盟的話,那麼中國到時候攻佔了菲律賓後,是還還是不還給美國呢?所以陳敬雲是打算造成既成事實,攻佔了菲律賓後就扶持當地人獨立並建立政府,試圖這樣來避免和美國的直接衝突。

實際上以上的安排都是復興計劃裡頭的既定內容,在座諸位都已經瞭解的,今天之所以開這個戰略會議,第一是把復興計劃正式確定下來,第二嘛,陳敬雲是準備在今天宣佈晉升中國建國以來的第一批元帥。

中國的海陸空三軍軍銜制度中,早就有了元帥這一軍銜,但是除了陳敬雲本人外,從來就沒有授予過,而在三十年代後陳敬雲再一次設立國家元帥這個軍銜,並作爲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的特有軍銜,也就是說這個軍銜只限於頒發給陳敬雲。陳敬雲設立國家元帥的軍銜,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把元帥軍銜給騰出來,用來授予給下屬的海陸空三軍將領。

自從1940年後,中國曆盡數次戰爭爲了表彰有功將士,陸續晉升了好幾批的上將,到目前爲止,陸軍已經擁有了三十六位陸軍上將,十八位海軍上將,九個空軍上將,這些都還是現役上將,那些預備役上將可不算在內。

有着如此多的上將,也就有了必要晉升更高一級別的元帥來負責更高級別的戰役。比如這一次設立的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和南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這兩個職位就是屬於元帥職位。

在座的諸位都是得到了這個消息的,而且也都是隱約猜到了這一次的晉升會是誰。

對於高級將領的軍銜晉升,向來都是陳敬雲的專利,趙之科身爲參謀部總長也是沒有機會插手的,當即就是道:“下面請主席宣佈這一次的晉升命令!”

陳敬雲略微點了點頭,然後才道:“我軍設立軍種元帥已經數十年,但是卻從來都沒有授予過,這元帥的份量想必你們都知道輕重。希望晉升元帥的諸君能夠不負國家與民族的重託,爲此次國戰奉獻出全部心力!”

這一次的晉升元帥行爲目的除了晉升一批元帥用來擔負更高層次的指揮外,同時也是用來激勵高級將領的士氣!而後者的目的更重要一些。

陳敬雲停頓了會後道:“今授沈綱、徐離善、陳儀、左玉剛、李連陽爲陸軍元帥。授關時傑、溫庭和爲海軍元帥、授伍世鍾爲空軍元帥”

當陳敬雲的話音落下後,被喊道名字的這幾個人都是面上掛滿了笑容,儘管他們在幾個月之前自己會被晉升爲元帥,但是真正此時被決定並宣佈之後,他們心中依舊止不住的狂喜。

緊接着,陳敬雲親自給這八位中國的第一批元帥授銜。

除了給這八位現役將領授予元帥外,次日國家軍事委員會又是給數位預備役上將授予元帥軍銜,包括陸軍上將袁方、陸軍上將馬成,海軍上將程璧光、海軍上將薩鎮冰。同時追授了數位已經逝去的上將爲元帥。

現役以及預備役和追授的加起來,中國的首批元帥軍銜授出了十五位。

既然爲了激勵士氣晉升了一大批元帥,同樣也不可避免的晉升了一大批少將和中將以及上將,裡頭最爲引人注目的就是,陳敬雲晉升他的長子陳華天爲陸軍上將,並任命其爲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參謀長一職。

於此同時,原本被軍方諸多將領看好的二子陳華俊卻是被陳敬雲從第十八軍軍長的職位上調離,改任西伯利亞守備區司令。

這個消息對於部分來說,比中國即將對日`本宣戰的消息更加震驚,因爲陳敬雲此舉幾乎已經是確定了自己繼承人的人選,那就是一直非常中庸,並不被軍方看好的長子陳華天。而既然確定了繼承人的人選,爲了避免日後陳華天和陳華俊出現內鬥,避免陳華俊利用自己在軍方的優勢進行武裝叛變之類的,陳敬雲毫不猶豫的對自己的這個二子進行了打壓。

雖然都是說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陳敬雲也是不得不狠下心來把這個在國內威望能夠和陳華天比較的二子進行了打壓。

陳敬雲繼承人的確定,雖然在某部分人的心中引起了極大的波瀾,對於對於中國即將發起的對日作戰而言,這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波瀾。

1944年的六月二十三號,朝鮮平壤,中國空軍基地內第五戰略航空軍下屬第七十八聯隊的無數b11、b16轟炸機擠滿了這個大型機場,無數的地勤人員正在給這些巨型轟炸機加油裝彈。

基地內的巨型會議室內,空軍中將韓言天看着手中剛接到的絕密電報,按耐住心中的激動,用着略微顫抖的聲音道:“諸君,復興計劃啓動了!”

臺灣基隆港,衆多巨型戰艦擁擠在這個港口裡,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隨處可見,這裡是中國海軍第一艦隊的主要基地之一。第一艦隊司令部內,海軍上將陳紹寬平復着心中的激動,喃喃着:“多年的籌劃和等待,這一天終於是到了!”

放下手中的絕密電報,陳紹寬站起來:“傳我命令,艦隊出港!”

釜山港,海軍第一陸戰師內,海軍少將欒邊雲從面色冷靜的對着副官道:“傳令,本部即可登船!”

無數地方里,中國衆多接到了絕密命令的海陸空高級將領陸續下令所屬部隊做好準備,就等着最後的作戰命令了!

中日大戰,起!!!

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8章 整編行賞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379章 休閒日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941章 終戰令第66章 福寧公司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969章 北非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71章 各省局勢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833章 直升機第315章 B3轟炸機第352章 蔡凝(三)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98章 航空部隊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93章 福建國民黨
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8章 整編行賞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379章 休閒日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941章 終戰令第66章 福寧公司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969章 北非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71章 各省局勢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833章 直升機第315章 B3轟炸機第352章 蔡凝(三)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98章 航空部隊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93章 福建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