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

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

皇帝覺得不太對的同時,內心也有些糾結。

要說起來,白馬、黑馬,能拉着大順這輛車往前平穩前行的,就是好馬。

那麼,換一羣“黃牛”來拉車,行不行呢?

只要趕車的人還是自己,區別似乎是不大的。

怕只怕,這羣黃牛有了自己的“道路”,覺得這條道不對,他媽的趕車的人胡亂趕,走彎路,要是趕車的人走的方向不對,要不要換個趕車的?

這羣牛有沒有領頭的?

要說沒有,可以說,這羣偶蹄、反芻的,和白馬黑馬不太一樣的牛,都是一個人塑造的。

可要說有,那塑造這羣牛的人……

最關鍵一點,還是皇帝覺得現在南洋、西洋、東洋、鯨海、貿易、工商的事,還真得這羣黃牛往前拉車才能走,而且走的也是一條看起來非常不錯的坦途。

他自信自己趕車的地位,絕無問題。

皇帝李淦不是精神分裂,卻也有雙重屬性。

一重,封建帝王應該是絕情的政治動物。

另一重,是理性的、渴望在這大爭之世裡比肩漢唐的真正君主。

若只是絕情的政治動物,現在要做的,反倒簡單了:取消全部新學實學、打壓這些“黃牛”系的人、不再去考慮與荷蘭的貿易合作、在馬六甲和巽他設置口岸通商、也別管什麼工商業發展、廢棄海運保持運河、貶斥劉鈺日後慢慢收拾。

可要是想當個理性的、開明專制的、在這大爭之世裡比肩漢唐的真正君主,卻又不得不用這些“黃牛”系的人,不得不去考慮對外擴張、與荷蘭等國的合作、搶佔印度、發展工商、廢棄運河暢通海運。

這兩個念頭有着極大的衝突,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如此說,亦不爲過。

許久,皇帝面帶笑意,與跪着問對的衆人說了一番聽起來非常好、但細細想來有些不太好的話。

“韓昌黎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矣。衆卿得鯨侯傳道,深得三味啊。尤其這南洋、貿易、工商、外交等事,雖難比肩,卻也通曉其正意矣。以朕觀之,鯨侯這個老師做得好哇。”

說罷,一笑,這“傳道”的話題,戛然而止。

下面衆人,包括李欗在內,都聽的一頭霧水,內心惴惴。伴君如伴虎,皇帝的話,總需要再三揣摩,仔細琢磨,到底是好話?還是賴話?

可既不知皇帝內心的的“白馬、黑馬、黃牛”之論,又如何能分辨這到底是好話還是賴話?

皇帝說罷這些,再不提此話茬,轉向跪在前面的饅頭道:“米高米子明,朕記得,當年是在伐羅剎的時候,你立下了功勳,是吧?其時朕問你將來欲做何事,不過是欲得一良家子之女、脫奴僕之命。”

“如今一晃十餘載,如今你也多立功勳,又與鯨侯最近。男子漢大丈夫,若有功勳名爵,何患無妻?如今昔日之盟念,也已成就。此後打算,無非封侯,朕自不問。”

“皇子欗等,皆舉你爲南洋都護人選。剛纔你對答如流,心思縝密,朕亦甚慰,似足可當此任矣。”

“剛纔既說‘傳道’事。朕且問你,若你經略南洋,其‘道’若何?”

皇帝剛說完劉鈺爲人師、傳道解惑之言,如今又問經略南洋之“道”,看似簡單,實則實則是一道很嚴重、也很危險的問題。

饅頭跟着劉鈺久了,早已學會了隱藏自己的真實心思。此番北上入京,更是早被劉鈺耳提面命。

此時皇帝如此一問,他略作猶豫,若思考之態,思慮許久,回道:“陛下,臣以爲,南洋事,千頭萬緒。”

“貿易等事,乃朝廷執掌,非南洋自己能成。期間外交、談判、海軍等事,方爲關鍵。此朝廷路線,非南洋之道。”

“臣以爲,南洋之道,唯在一個內外之別的‘別’字。”

皇帝聽到“內外之別”四字,問道:“別在何處?”

“回陛下。臣以爲,南洋可以產稻米,蔗糖、香料、蘇木、靛草、棉花。”

шωш¤ ttκá n¤ ℃ O

“但南洋,當一根鐵釘、一杆火槍、一斤鑄鐵、一臺機器、一艘戰艦都產不出。此所謂,內外之別也。”

“此,爲經略南洋之‘道’也。”

“凡南洋都護,當以此爲正途。”

“其事可行否?其政可施否?皆可以此爲準繩,多以衡量。若不識此道者,不可擔都護南洋之重任。”

“其餘政策,皆爲術爾,非道也。”

皇帝不置可否,也不嗯,也不哦,許久才道:“卿試言之。”

“回陛下。若北方草原,不產鐵器,必要互市而得茶、米、鍋等。”

“然,草原產馬,若不互市,或遇災荒,草原動輒十萬控弦之士扣關。在火器、刺刀之前,中原亦騎馬、控弦,勝敗難料。”

“南洋則不同。南洋便是產馬,亦不能遊過大洋;艦船火炮之技巧,南洋雖有上等柚木檜木,一則無錢、二則無工匠、三則無軍校教授控船之法。只此一樣,便若有不臣之心,又如何成事?”

“此臣以爲,南洋絕無藩鎮禍亂之緣由。此朝廷管理南洋地方之基礎。如此,都護南洋者,或忠、或奸、或有私心、或有逆意,朝廷皆不必擔心漁陽鼙鼓動事也。”

“便是安祿山爲南洋都護,只要南洋無船、無炮廠,縱無李林甫,其亦必爲忠心耿耿之唐臣也。”

“此其一也。”

“其二,南洋新得,當地土人多叛,心未服也。若天朝西南地方,數百年方可改土歸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若使南洋所用之物,無一不從天朝內地所得,時間一久,便與天朝不可分也。”

“從鐵鍋到農具、從布匹到首飾、從火柴到器具,皆用天朝之物。”

“時間一久,離了天朝,竟難煮飯生火、穿衣打扮都難。”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之下,數十年後,則其語言、風俗、禮法、衣冠形制等等,都難免受天朝影響。”

“此潤物無聲之術也。”

“其三,南洋不產器物,天朝卻興工商。”

“無地之民,入城做工;商賈之輩,南洋貿易;窮苦之流,墾耕爪哇。則可緩民無生之困也。”

“南洋不能產火柴,則可養活天朝一萬火柴工;南洋不能產農具,則可養活天朝十萬鐵匠……而其用大米換火柴、用棉花換鐵器,天朝百姓有米可吃、有棉可暖,亦是德政。”

皇帝依舊不動聲色,問道:“既以此爲道,又該如何做呢?”

“回陛下,順其自然即可。”

“以天朝器物之價格,若在南洋之內,只取值百抽三的稅,南洋又憑什麼能生產出來這些東西與天朝貨物抗衡呢?”

“若這鐵鍋,假設天朝只賣三錢銀子,運過去便得倍利,不過六七錢銀子。南洋地方需要作出五錢銀子的鍋,方可售賣。商人求利,焉肯做賠本買賣?可他若賣五錢,天朝商賈只以三錢,暫時賠本售賣,不消半年,其產業皆亡矣。待其產業亡矣,再以八錢之價,亦不虧損。”

“如今天朝器物,物美價廉,便是運到西洋售賣,亦可大賺,逼得西洋各國不得不高關稅。這南洋小國,既在天朝掌控之內,如何敢加關稅?”

“便是敢加,那西洋諸國,有戰艦數百艘,天朝艦隊不能扣關。這南洋小國,縱然有膽,又如何敵得住?”

“除此之外,南洋的稻米、香料等,便入天朝,於天朝也只有利而少弊,又有什麼影響呢?”

“既無工業,南洋一則無有反抗自立之力;二來不得不依附天朝;三來又反過來爲天朝工商發展助力。”

“是以,臣以爲,經略南洋之道,就在於這個‘內外之別’。”

“內爲諸省、外爲南洋。內必發展工商、外必遏制工業。”

“其所別者,亦不需要費心盡力去做,只要保證海貿通暢,南洋手工業必自潰矣。二十年後,南洋只有棉花、稻米、靛草、香料、蔗糖等;五十年後,春風潤物已成勢;百年後,當可改土歸流,置省設郡矣。”

“此所謂,順其自然,不治而治也。”

皇帝依舊不置可否。

然後將目光轉向李欗,問道:“吾兒以爲如何?”

李欗忙道:“兒臣亦是這般想的。此控蒙之舊智也。以兒臣之愚見,朝廷對倭國政策,長久看,亦是以此爲目的;至於西洋諸國,日後若能做到,也當如此。”

“只論南洋,兒臣以爲,米子明所言之道,着實有理。”

“但其所言,還有一事遺漏。那便是西洋人。”

“西洋亦有器物,亦可挑唆南洋諸國。是以,必要建設海軍,隔絕西洋人勢力於錫蘭之外。”

“如此,非軍艦不可。”

李欗把問題又繞回到了“擴艦”問題上。

皇帝又詢問其餘人道:“你們以爲如何?若有不同想法,大可暢所欲言。”

聽起來,好像是皇帝對米子明和李欗的回答,不甚滿意。

可是,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人反對,只有一衆諸如“微臣以爲如此”的話,顯然是一致同意。

許久,確認無人反對了,皇帝這才笑道:“鯨侯所傳之道,真公忠體國之大道也!卿等得其所傳,朕心甚慰!”

幾乎是和剛纔借用師說之言一樣的話。

但不管是心態、還是語氣、亦或態度,都與剛纔截然不同。這顯然,不再需要去琢磨,而是皇帝金口玉言的肯定。

皇帝心想的,不是工商業的發展、市場的問題。

而是最基本的政治問題:怎麼才能保證南洋將來不造反、割據、謀反、自立?

劉鈺教出來的這些人,這些將來要在南洋做事的人,給出的一致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南洋當殖民地,瓦解南洋的手工業,使得南洋徹底農業化、原材料產地化。就算想在這裡造反、起事,那也只是死路一條。

皇帝以最大的惡意去考慮劉鈺、以及劉鈺一系的人,覺得他們若是想要造反,最可能的路線是什麼?

自然是南洋割據。

但這些人所學的道理,卻是直接斷了這種可能的根,而且給出了一個不可破解的陽謀——誰能違背經濟規律,讓南洋在大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以及大順海軍控制貿易和關稅的條件下,發展出強大的、足以割據對抗的手工業、造船業、軍火製造業呢——大順要做的,是什麼都不做,正常貿易即可。

刨除做皇帝不得不考慮的最大惡意,所剩餘的問題也就剩下一個了,這些“黃牛系”的人,怎麼使用,才能對朝廷內部穩定平衡的影響降到最低、但又不影響大順對外擴張和發展?

如此發展下去,是否有巨大的威脅?現在看不到,可將來呢?

將來萬一需要剎車,怎麼才能確保剎的住?

割據南洋,已無可能。那麼,將來是否還有另一種不安穩的可能?

皇帝掃了一眼跪在前面的、明顯思維已經“黃牛化”的親生兒子,心想難不成,朕走之前,也要把你也一併帶走?

(本章完)

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574章 領導權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127章 必拿下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72章 參謀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9章 酒醉多言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97章 活路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00章 槍和槍第32章 佈置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542章 惡毒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8章 決心第270章 先驅者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452章 有福了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042章 國運(下)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052章 定性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207章 守成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255章 兩制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250章 欺瞞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59章 四兄弟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541章 人性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420章 奇襲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808章 閹黨(中)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81章 監獄船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87章 開戰第967章 轉正第346章 埋雷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1042章 國運(下)第45章 冰牆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
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574章 領導權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127章 必拿下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72章 參謀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9章 酒醉多言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97章 活路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00章 槍和槍第32章 佈置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542章 惡毒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68章 決心第270章 先驅者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452章 有福了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042章 國運(下)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052章 定性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207章 守成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255章 兩制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250章 欺瞞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59章 四兄弟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541章 人性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420章 奇襲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808章 閹黨(中)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81章 監獄船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87章 開戰第967章 轉正第346章 埋雷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1042章 國運(下)第45章 冰牆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