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立規矩

(190)立規矩

丁寶楨在外聽的真切,心中一暖,原本的盛氣倒還真的消除了不少。當下也不等人再傳稟了,自己進門,向着張華軒施施然一拱手,便即坐下。

現在淮軍上下,王雲峰和張國樑那一幫統兵大將見張華軒時,都是軍禮森然,對答嚴肅,吳穆這樣的小字輩也不敢與張華軒平等說話,雖然不是唯唯諾諾,卻也對答恭謹。至於新招幕僚都把張華軒視爲天下新主,對答之時就差跪拜行禮了,想有一點平等的姿態也是極難的事。算來看去,真正能與張華軒還保持着一點平等的姿態,甚至是朋友的態度來說話做事的,也只有丁寶楨和沈葆楨等寥寥幾人了。

看他如此,張華軒也極是開心。權柄當然是好東西,男人大丈夫沒有不喜歡的,不過凡事都有個度,任何人在自己身前都是俯首稱臣的模樣看起來雖然爽,不過也總歸是少了一些人生樂趣。而此時丁寶楨還是這副二百五模樣,倒令得張華軒想起幾年前淮軍初創不久,事事如履薄冰時的情形來。

況且,他也很久沒有笑罵過人,也只有丁寶楨這個貴州蠻子才能讓他如此。不然就是沈葆楨來了,雖然張華軒待之如友,不過總歸是少了一些親近之意。

當下寥寥數語讓房中旁人出外,自己便向着丁寶楨笑道:“怎麼,大司馬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大好,有什麼事情惹惱了你嗎?”

這大司馬的稱呼已經在淮軍中傳開很久,張華軒雖然只掛了個兩江總理大臣的頭銜,不過淮軍現在已經佔了大半個山東和大半個河南,還有江蘇與安徽半境,再擊敗清軍主力拿下北京,可想而知是整個北中國可以傳檄而定。在中國人心中向來是得中原者得到天下,不要說洪秀全現在那麼一點地盤。***就算他得到整個南方在衆人眼裡也算不得什麼。所以淮軍上下和士民百姓早把張華軒當作新朝天子一般看待,而他麾下的諸多大臣將軍,自然也都是新朝的開國大臣。

閻敬銘這幾年不顯山不露水,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不過此人在這幾年來總理淮軍境內所有的政務。在衆人眼裡早就是新朝的宰相,已經有不少人戲稱他爲中堂。而丁寶楨一直總理軍務,所以便有不少人稱他爲本兵或是大司馬,這樣地稱呼看似戲謔,其實也是衆人對張華軒身邊從龍鄖舊們地位的肯定。

主管人事的薛福成必定是吏部尚書人選,沈葆楨跑不了一個翰林院掌院學士的位置,翁家兄弟封侯封伯是板上釘釘的事,其餘諸多幕僚不是朝中大吏,便是外放封疆。這樣私底下地議論行之有年,被議論者當然不敢承認這一說法。不過丁寶楨對他大司馬的稱呼卻是向來默認的。

他的脾氣便是泰山石敢當,既然大帥用他協助掌兵,那麼他就是本兵,就是大司馬,又有什麼可說的。

張華軒倒也欣賞他這股子勁頭,偶爾公餘閒聊,便也拿大司馬來取笑,丁寶楨卻也渾然不當回事,也不着惱。

今日如此,丁寶楨卻是勃然大怒:“大帥這般取笑。我不如掛冠而去的好,此處不留,回鄉下種田讀書也好。”

張華軒愕然道:“這話卻是從何說起,向來稚璜便是幫我署理軍事,稱幾聲大司馬也不足爲怪,今日卻因何如此?”

丁寶楨麪皮氣的通紅。只道:“大帥要分權這當然可以,不過設了這個軍令部卻不讓管事,這些日子來天天束手罷了。**如此,稱得什麼本兵,司馬。”

其實他今日一來。張華軒便知其用意,適才倒也是故意調笑,此時見他當真惱了,便即笑道:“倒也不必着惱,今日既然把話說開,倒也可以暢所欲言。”

他正視丁寶楨,向他笑道:“所言分權之事。確屬事實。”

丁寶楨一愣。他今日盛氣而來,確實是心有不甘。準備了許多說辭,不過是先想證實張華軒的分權之舉,然後剖白自己,勸說張華軒不必行此無益之舉,不料對方根本不曾有過隱諱的打算,居然就這麼一口認賬了事。

當下先是一徵,然後又憤然道:“大帥若是覺得兄弟不可信,儘可棄之不用,然後選用良材執掌兵事,如現在這般政出多門,軍務出於多門,而大帥徒然多耗精力罷了。數年之前,大帥與我等深夜密談之時,常感慨朱元璋太過攬權,導致皇權日漸集中,臣子不敢有擔當,凡事盡縮手而推向上,遇明主算是幸事,遇尋常主不過保得天下無事,一遇昏庸之主便是天下大亂的局面。明帝好在還有個內閣,不過遇到萬曆那樣地天子便導致一年內無大學士遞補,九部缺員一半以上,這天下豈有不亂的道理?本朝號稱是乾綱獨斷,內閣罷廢不用,軍機不過仰承皇帝鼻息做事,如此,皇帝英明也不過守成,中主也只勉強維持。自康乾以來,天下號稱太平盛世,其實康熙年間大戰不斷,乾隆中期後起義不停,從白蓮教到天理教,然後現下的太平天國,本朝真正太平無事的年頭有幾年?哪一起亂子不得調撥幾十萬大軍花費幾千萬白銀,所爲何來,弊端就是皇帝攬權,大臣唯有仰承帝命無人敢於規勸,也不能實心任事,否則必遭疑忌。再有滿人以數十萬人制四萬萬漢人,必定事事保守不敢開拓,中國之積貧積弱,便由此始。”

丁寶楨說至此時,也不覺自己慘然動容。他怎麼也說也是冠帶讀書的士子,憂國憂民兼濟天下也算是有良知的讀書人胸懷的第一要務。若是不然,憑他的資歷和人脈,在當初張華軒這樣一個富商團練招攬的時候,也未必就肯答應留在淮安。

當時留下的原因無他,也就是在淮安看到了一些不同於大清別處地東西,在張華軒的身上他看到了一些不同於時人的一些東西,而當日秉燭夜談,張華軒的很多立論都讓丁寶楨覺得新奇,而當時爭論,回去自己枕臂靜思的時候,卻又不得不承認張華軒說的很有道理。

比如當日談起大清諸帝,沈葆楨與丁寶楨等人都對康雍乾諸帝極爲推崇,認爲這三帝都是名主,康熙與乾隆還是英明睿斷果敢雄霸之主,這從平定三藩和十全武功就能看出來。誰知到最後全部被張華軒所推翻。

到得現在,丁寶楨還能記得張華軒當日議論時地神采與果斷。張華軒認爲,清朝皇帝在勤政這一塊確實算是有淵源的家教,皇子在宮中天不亮就起牀,讀滿漢文字,習經學詩,練習騎射,長大即位後也很勤政,這一點確實遠超漢人皇帝中的多數,然而正因爲這種建立在八旗上的小規模人羣利益上的獨裁,就使得清朝諸帝雖然勤政,所起到地效果反而遠不及明朝諸帝猶記得張華軒慨然道:“以一人治天下,上智者可保其國,中智者僅保其身,而下智者,則不可問也。”

這樣的說法與論斷在當時的丁寶楨聽來是大逆不道的,然而越是與張華軒辯論下去,卻越是覺得對方所說有理有據有節,而且縱觀歷史,漢是公卿治天下,唐宋明各朝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只有清朝是以皇帝獨夫一人治天下,其效如何已經昭然若揭,以往盛世兩字,不過是欺世盜名。

接受了張華軒理論的丁寶楨現在完全沒有一點愧疚的表情,他語氣咄咄逼人,直視着張華軒道:“玄著兄,你真的仍然要以一人治天下,效法大清諸帝與朱洪武嗎?那樣,咱們這些人不如早去,免得你炮轟功臣樓。”

“哈哈!”丁寶楨說地聲色俱厲,張華軒卻是笑地滿臉通紅,半響纔回過勁來。

看着氣的幾欲暴走地丁寶楨,張華軒擺手笑道:“何其盛氣乃耳。老兄,哪需要這麼憤憤。我削營務處的權,可是我也削了自己的權哪。以前,淮軍上下的事情,我交託給營務處,然而營務處也繞不過我,事事還是我的首肯才行。現下營務處撤了,改建諸部,各建首長,除非大事外,很多事情都交給他們自專而行了。開始大夥兒還不適應,凡事都來尋我,讓我斥責幾次後,現下各部已經能夠理事了。你說你無事可做,其實若不是前方大戰,諸事繁蕪,我的事情豈又是很多麼?”

他站起身來,目視丁寶楨,誠摯道:“我之決心未嘗有一日變更過。若不是情勢如此,我連皇帝也不想做。獨夫民賊,以一人治天下,什麼好事?古往今來,豈有不覆滅的王朝,末代子弟,悽慘處還不如生在百姓家。當初立軍時,諸事不能放手,權柄不可交於旁人,所以信任的不過你老哥幾個人。現今大事將定,國家就要草創,凡事都要立下規矩來,軍隊要改,要分權,將來不能回國家的禍亂。便是政務也不能操縱於幾個人之手,也一般要分權,這些事晚做不如早做,我現在做的,不過是提前把法統確立下來罷了。”

46 開礦102 大清洗的開始118 風雲倒卷81 測港231 瘋狂71 迎親153 動身145 三河大勝181 焦灼第一 卷嶄露頭角26猛虎出柙16236 先打再拉猛虎出柙645 坐而論利184 幕僚猛虎出柙8169 北伐46 開礦149 晉見176 大帥103 挖坑埋人第一 卷嶄露頭角8228 打白旗的英使第一 卷嶄露頭角9猛虎出柙14第一 卷嶄露頭角2573 成親107 內衛營第一 卷嶄露頭角14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39 說服61 恐懼流言43 淮安的曙光238 重劍無鋒20 夜行軍131 雉河慘事151 大麻煩第一 卷嶄露頭角20120 覆滅第一 卷嶄露頭角1513 紗廠之議206 強兵168 亂息62 華爾的憂慮31 藍旗217 鎮之以靜22 紫繮加雙眼花翎86 紳士的養成200 威脅27 勾心鬥角90 狂奔57 世家子弟186 左宗棠94 李中堂194 海州鎮236 先打再拉237 交待84 港口防禦182 緊迫59 欣欣向榮第一 卷嶄露頭角1775 兵發淮北89 安排68 婚姻大事116 易旗113 淮軍進擊133 三河鎮117 戰安北81 測港144 何等猛士240 涮新政治179 傳召124 分配第一 卷嶄露頭角22160 北王返城第一 卷嶄露頭角13242 最後一搏猛虎出柙1625 走馬觀花猛虎出柙19第一 卷嶄露頭角2861 恐懼流言猛虎出柙15第一 卷嶄露頭角19猛虎出柙18第一 卷嶄露頭角14第一 卷嶄露頭角26猛虎出柙19第一 卷嶄露頭角1011 回府44 分銷商的出現221 福利113 淮軍進擊53 減租大會42 挽留188 計算224 苦鬥218 禍福難料140 衝擊196 發展
46 開礦102 大清洗的開始118 風雲倒卷81 測港231 瘋狂71 迎親153 動身145 三河大勝181 焦灼第一 卷嶄露頭角26猛虎出柙16236 先打再拉猛虎出柙645 坐而論利184 幕僚猛虎出柙8169 北伐46 開礦149 晉見176 大帥103 挖坑埋人第一 卷嶄露頭角8228 打白旗的英使第一 卷嶄露頭角9猛虎出柙14第一 卷嶄露頭角2573 成親107 內衛營第一 卷嶄露頭角14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39 說服61 恐懼流言43 淮安的曙光238 重劍無鋒20 夜行軍131 雉河慘事151 大麻煩第一 卷嶄露頭角20120 覆滅第一 卷嶄露頭角1513 紗廠之議206 強兵168 亂息62 華爾的憂慮31 藍旗217 鎮之以靜22 紫繮加雙眼花翎86 紳士的養成200 威脅27 勾心鬥角90 狂奔57 世家子弟186 左宗棠94 李中堂194 海州鎮236 先打再拉237 交待84 港口防禦182 緊迫59 欣欣向榮第一 卷嶄露頭角1775 兵發淮北89 安排68 婚姻大事116 易旗113 淮軍進擊133 三河鎮117 戰安北81 測港144 何等猛士240 涮新政治179 傳召124 分配第一 卷嶄露頭角22160 北王返城第一 卷嶄露頭角13242 最後一搏猛虎出柙1625 走馬觀花猛虎出柙19第一 卷嶄露頭角2861 恐懼流言猛虎出柙15第一 卷嶄露頭角19猛虎出柙18第一 卷嶄露頭角14第一 卷嶄露頭角26猛虎出柙19第一 卷嶄露頭角1011 回府44 分銷商的出現221 福利113 淮軍進擊53 減租大會42 挽留188 計算224 苦鬥218 禍福難料140 衝擊196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