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卷嶄露頭角14

從初二開始,什麼知府、同知、知州、知縣、淮陰附近的各層官僚張華軒都拜會了個遍。這些事情原本也不必他這個府裡的大少爺做,一般都是派下人拿個帖子,到各家拜會了,約好了日子,各位大人一起回張府回拜,然後唱戲聽曲子,喝完酒道聲擾,最後拿紅包走人,最舒服不過的事。在外地當官,原本就有這麼一點紅利。

不過今年不同,張華軒與張紫虛老爺子也不同。老頭子有二品銜頭的頂子,不過並沒有排班候補,也沒有實任,開始一樣是捐的道臺,後來屢次捐助大工,花花轎子人人擡,慢慢兒把張紫虛擡到了二品卿銜。

所以這個紅頂子不值錢,闔城的官兒也從來不把鹽商當回事。不過張華軒可就不同,雖然一樣是捐官的道臺,不過張華軒在京城名聲極大,不少當道的大佬都知道淮安有個候補道有遠見卓識。而最爲關鍵的,就是《海國圖志拾遺》已經刊印頒行了三個月,這本書等於是半賣半送,爲張府大少爺打響名頭造勢用的,這幾個月下來,這本書的當紅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魏源的《海國圖志》,不但在江南各地流行,就是北京直隸甚至遠到陝甘兩廣,都有讀書人在議論這本語言詼諧有趣而立論翔實有據的奇書。

除了張華軒的論述精彩有據外,他採取的與李瀚祥神父對答形式的寫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觀看本書人的疑心,雖然洋人的地位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幾十年那麼高,不過國門剛開,洋人在實力雄厚的同時,對中國人來說還極爲神秘,而一個大清候補道居然與對方分庭抗議,縱論天下大勢,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了舊式士大夫的自尊心。

看吧,咱大清也有人才,不比洋鬼子差!

而在政治上的成功論述的背後,也有不少讀書人關注的是這本書的文體。

不文不白,與大家使用的文言文不同,也與民間話本的寫法不同,張華軒用來著述的這本書,採用的當然是後世發展純熟的議論文寫法,要知道改文言爲白話,從民國初開始,歷經很多民國大文豪的努力,經數十年之時間才慢慢純熟成形,它既不是文言那樣的晦澀難懂,也不是民間白話那樣的輕浮跳蕩,而是介乎於兩著之間,既不妨礙閱讀,也不會失之輕浮。

這樣的文體,開初時還有不少官紳嘲笑:“鹽狗子也敢寫書,這什麼東西!”

待回過神來看看,開篇發展結束,章法有度,儼然並不比八股差勁。要知道張華軒可是公務員出身,黨八股寫了多少年,當時深惡之,現在提起筆來就是官樣文章,這種文體也是千百人的智慧幾十年的結晶,看起來不起眼,寫起來費功夫!

這麼一來,張華軒可真算是聲名雀起了,文章寫的漂亮,策論寫的精彩,見識甭提了,人家說的咱只能看着,書裡說的那天下萬國是根本就沒聽說過,再加上先前請辦團練的頭採,一時間淮安團練幫辦道張華軒的名聲直動九重,聽說當今聖上臨睡覺前,都得讓蘭貴人讀一段《海國圖志拾遺》後,然後才睡!

這麼着一來,淮安城上下的官員心裡都是有數,張大人高升是指日可待。甭看是捐班,甭看是商人,這年頭狗屁不是的人當大官的海了去了,張大人少年才子,沒中過舉人進士,翰林御史是當不上了,不過到京師理藩院當個主事啥的,估計有門。至於張大人辦的團練?團練誰不能來?不能讓一個通曉外國局勢的英才,就這麼着憋在鄉下地方吧?

張華軒當然也不曾想到,自己的招數這麼使出去,最終正面效果是達到了,讓他從一個鹽商之子搖身一變,成爲士大夫眼中可以結交的人物,不過反面效果也是明顯,身在中國官場打滾多年,他當然明白任何事情都沒有那麼簡單,北京那潭水現在太混,而他這條魚也太小,到了北京,自己將會任人魚肉,到時候,想退都難了。

況且,他又沒傻到真的要爲大清效力,爲滿人挽救江山社稷。

看着一個個官員對他分外客氣,個個上門來拜,張華軒沒奈何下,也只得挨個上門回拜,繁文縟節之餘,又小心打聽,才慢慢知道這一次風聲突起是爲了什麼。

原來是內閣學士、正藍旗漢軍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御前侍衛工部侍郎肅順看了《海國圖志拾遺》,拍桌子吵道:“這人明白,真明白,這樣的人才搞什麼團練,練那幾千人有什麼用,這種人才得趕緊調到北京來!”

肅順是何等人?敢在咸豐皇帝手裡奪硃筆判斬幹掉大學士的人!姓愛新覺羅,宗室,先是輔國將軍,咸豐帝一即位,對肅順就極爲倚重,一年內就給了肅老九無數要職顯職,現下不過是咸豐三年,肅順的權力之路還差了那麼一點火候,不過在北京已經是炙手可熱,等閒人是惹不起他了。

這人又是清末難得的人才,有才淺而遠見,才疏而有識,行事果斷堅毅之稱,而且能平等滿漢,或者說,是高看漢人一眼。

咸豐二年他就到部堂裡歷練,對旗員部屬從不給好臉子看,對漢人部員卻禮貌有加,常和人說:“漢人不能惹,他那筆桿子厲害!”

就這麼一個人,在咸豐年間連鬼子九恭親王奕訢也拿他沒辦法的人,生生看中了張華軒,要把他調到北京當自己的助手,所以風聲一出來,淮安城內外的官員都是清楚,甭看張華軒是捐班,將來飛黃騰達位列顯班的日子,不遠了!

張華軒可真是哭笑不得了,這可純粹是他自己作繭自縛,在著述論文上表現的太優秀,對各國局勢也顯的太過了解,將心比心,若是他也在京城執政,看到這樣的人才,也不會放着留在地方去練那十幾個營頭的練勇,在北京,如張華軒這樣的人才,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張華軒拍着腦袋直嚷嚷頭疼,這個套是自己下的,卻到底應該怎麼解?

197 土勝洋219 下個先手第一 卷嶄露頭角1363 新火槍244 城下之約194 海州鎮134 嚴陣以待243 三軍喪氣59 欣欣向榮35 肉搏117 戰安北43 淮安的曙光203 盤算238 重劍無鋒42 挽留225 殲敵164 北王猛虎出柙15151 大麻煩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242 最後一搏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17 戰安北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77 倔驢的用法110 第一鎮的任務猛虎出柙14120 覆滅150 內鎮總兵58 提親242 最後一搏73 成親158 水轎37 勝利174 天下第一199 對峙第一 卷嶄露頭角13178 憂心忡忡26 風雨欲來194 海州鎮203 盤算74 新形式新動作181 焦灼猛虎出柙1153 動身182 緊迫第一 卷嶄露頭角14第一 卷嶄露頭角10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36 軍紀33 衝鋒猛虎出柙16175 北上徐州69 城管局182 緊迫猛虎出柙1第一 卷嶄露頭角2845 坐而論利137 麻煩123 向北猛虎出柙17189 削權95 安撫人心245 秉燭夜讀猛虎出柙552 先聲奪人8 人才192 鐵路之爭236 先打再拉93 舒城之變240 涮新政治236 先打再拉207 要塞126 翁家兄弟27 勾心鬥角44 分銷商的出現131 雉河慘事136 軍紀241 跋扈135 暗探75 兵發淮北第一 卷嶄露頭角21140 衝擊猛虎出柙8108 沙盤論勢161 突變225 殲敵161 突變192 鐵路之爭187 睥睨23 養賊自重127 剪辮210 年輕的使節團219 下個先手183 選將猛虎出柙415 僵局199 對峙176 大帥
197 土勝洋219 下個先手第一 卷嶄露頭角1363 新火槍244 城下之約194 海州鎮134 嚴陣以待243 三軍喪氣59 欣欣向榮35 肉搏117 戰安北43 淮安的曙光203 盤算238 重劍無鋒42 挽留225 殲敵164 北王猛虎出柙15151 大麻煩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242 最後一搏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17 戰安北50 一八五四年的秋天77 倔驢的用法110 第一鎮的任務猛虎出柙14120 覆滅150 內鎮總兵58 提親242 最後一搏73 成親158 水轎37 勝利174 天下第一199 對峙第一 卷嶄露頭角13178 憂心忡忡26 風雨欲來194 海州鎮203 盤算74 新形式新動作181 焦灼猛虎出柙1153 動身182 緊迫第一 卷嶄露頭角14第一 卷嶄露頭角10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36 軍紀33 衝鋒猛虎出柙16175 北上徐州69 城管局182 緊迫猛虎出柙1第一 卷嶄露頭角2845 坐而論利137 麻煩123 向北猛虎出柙17189 削權95 安撫人心245 秉燭夜讀猛虎出柙552 先聲奪人8 人才192 鐵路之爭236 先打再拉93 舒城之變240 涮新政治236 先打再拉207 要塞126 翁家兄弟27 勾心鬥角44 分銷商的出現131 雉河慘事136 軍紀241 跋扈135 暗探75 兵發淮北第一 卷嶄露頭角21140 衝擊猛虎出柙8108 沙盤論勢161 突變225 殲敵161 突變192 鐵路之爭187 睥睨23 養賊自重127 剪辮210 年輕的使節團219 下個先手183 選將猛虎出柙415 僵局199 對峙176 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