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卷嶄露頭角28

經過這樣的啓蒙與開導,等若在一潭死水中投入巨石,經過這樣的一夜,想讓這些年輕人的心思回到過去,已經絕無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跟着張華軒走,卻看這位道臺大人,究竟能做出什麼樣的偉業來。

計較已定,王雲峰帶着一絲不捨之意將冊子合起,一夜沒睡,雙眼竟是炯炯有神,他向着衆人鄭重道:“咱們一是要讓大人放心,二來卻要暗中發展同志。大人自己不方便,咱們懂他的心思,卻不能不做一些事情來襄助。依我看來,大人現在是不得已而秘密行事,將來仗打的好了,做起事情來會少很多顧忌與掣肘,咱們先行一步,大人絕無話說。”

這一番話衆人都無異議,當下算是暗中結社,待後來幾人求見張華軒後,知道自己體會的意思沒錯,便更加用心發展同盟,張華軒表現上對軍隊別無變動,暗中裡,卻是漸漸將大批的中下層軍官牢牢把握在手中。

其實他對軍隊控制,遠非如此。喜歡功名利碌的便隨便丟幾根骨頭,自然就會有很多小人溜鬚拍馬,把軍中的一舉一動報告給他,總之只要把握好人性,投其所好,張華軒現在可能不是什麼優秀的統帥和將領,不過講起權術來,卻是個中好手,這年頭的積年老吏,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牛棚會黨暗中聚會之事,張華軒天亮時就已經知道,幾個青年軍官自自己以爲做的隱秘,其實就如同小學生上課偷看小人書,自己以爲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上面的老師看的清楚,根本就洞若觀火。

待王雲峰等人前來稟報心得,張華軒對他們的領悟卻極是滿意。他現在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興辦軍校,只能在有限的人選裡選拔一些人才,眼前這幾人,雖不是上佳,卻也勉強過關。

至於所謂的大清名將,他倒並不放在眼裡,時無英雄,方使豎子成名。除了淮軍中有限幾人外,餘者根本算不上是將才。

與衆人一悉長談後,張華軒的見識氣度更令衆人心折,苗以德尋得一個話縫,向張華軒打探道:“大人,聽說洪楊要向揚州動手,咱們練勇也幾個月了,是否就要出兵?”

林風祥與李開芳的北伐路線張華軒清楚的很,雖然從鎮江渡揚州,不過並沒有佔領揚州從蘇北、山東一線進攻的計劃,連琦善的江北大營也沒有打破,所以到幾年之後,爲了打通天京與安徽的聯繫,先破鎮江,再破江北大營,短暫佔領揚州後又主動退回。

對太平軍始終不佔領蘇北威脅山東畿輔等地,張華軒百思不得其解,從軍事角度上來說,揚州與鎮江隔江相望,距離南京也是極近,而且是江北米糧聚集之所,除此之外,淮揚一體,準安府與清江浦更是漕運中心,得到這兩地之後,對整個天國的局面有極大的好處,捻軍興起之後,攪亂河南山東,來自天京北方的軍事力量根本不足爲懼,而洪秀全等人對近在咫尺的威脅卻置之不問,也不佔領,卻不知道是何考慮。

當然這些當時的人並不知道,太平軍要北伐,首渡揚州,然後經過安徽與河南直入直隸,這樣的行軍路線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在得知洪楊要選精兵北伐後,首當其衝的,便是揚州與淮安等地。

若是不然,張華軒的團練也沒有這麼成功的就創辦起如此規模。不但朝野上下無人疑心,當地的官府與士紳,從南京失陷後,也開始極盡支持,雖然捐助的錢財不多,不過很多需要官府幫手的事情,卻只要張華軒一句話,便可輕鬆辦理。

此時琦善雖然創辦江北大營,手下的精兵強將卻並不很多,朝野上下已經注意到了張華軒手中的這支過萬人的兵馬,琦善已經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行文淮安,讓張華軒即刻到揚州去見他。

而與此同時,京師的部堂行文卻也到了淮安,肅順到底極爲欣賞張華軒,一力要將他調到北京任職。即使現在淮揚一帶軍情緊張,清廷蒐羅了一切能蒐羅的兵力,拼命往江南和江北兩個大營附近填充,而張華軒的練勇不管戰力如何,畢竟是他一手創辦,肅老九連臨陣易將也顧不得,確實是被張華軒的才情打動,覺得讓他這個書生帶兵太過浪費之故。

對肅順的調令張華軒當然絕對不會願意,他辛苦創立團練,每天花費心思要把這支軍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眼看就有一場大仗要打,卻放下自己辛苦創立的軍隊跑到北京?別說肅順給不了足夠的好處,就算是給他一個尚書,也是得不償失。

若是在年前,張華軒還頭疼怎麼推託,現在到是好辦,太平軍的北伐路線不管怎麼走,首戰必定是在揚州,歷史上琦善龜縮在三叉河不敢應戰,由着太平軍經過揚州,大搖大擺的東去安徽,此時既然行文給他,想必是琦善想給自己多加點安全的籌碼,張華軒的部隊就不能戰,多萬把人伸直脖子讓人砍,總也要讓太平軍多費點時間吧?

老狐狸遇到小狐狸,張華軒要藉着打一仗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威望,同時藉着此事擺脫肅順調他入京的麻煩,琦善的如意算盤,怕是多半打不響了。

苗以德一問,卻是好大一篇文章,張華軒當然不會和這一個小小哨官多說,只是看他眉宇間盡是精明之色,言語間也比其餘諸人更添忠心之意,當下有意拉攏道:“以德甚是聰明,軍人要以小見大,觀察細節。確實,太平軍要過江,咱們練了幾個月兵總不能就這麼看着,欽差大臣已經發文過來,讓我前去見他,左右不過是讓咱們出兵罷了。”

幾個軍官聞言大喜,雖然判斷是衆人的事,卻讓苗以德一個人拿了采頭,衆人交情莫逆卻也並不在乎,當下一起向着張華軒躬身行禮,齊聲道:“標下等願爲大人前驅,奮勇殺敵,絕不墮大人威風!”

138 鼓惑4 報捷53 減租大會猛虎出柙1494 李中堂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26 風雨欲來第一 卷嶄露頭角3120 覆滅第一 卷嶄露頭角15第一 卷嶄露頭角14191 背黑鍋181 焦灼10 發財大計141 炮火準備197 土勝洋78 往海州第一 卷嶄露頭角4129 下徐州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153 動身175 北上徐州175 北上徐州156 聖庫237 交待118 風雲倒卷84 港口防禦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1 回府猛虎出柙18232 軍驛242 最後一搏6 升官220 易服169 北伐28 夜談222 登岸猛虎出柙7221 福利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33 新軍銜238 重劍無鋒236 先打再拉233 新軍銜71 迎親29 出兵185 爭論66 坐而論商158 水轎138 鼓惑115 行軍137 麻煩30 亂戰行軍151 大麻煩第一 卷嶄露頭角4194 海州鎮86 紳士的養成187 睥睨47 工地70 淮安土改31 藍旗67 生財之道92 是大帥98 恭王府132 攻伐廬州91 遭遇159 機關算盡52 先聲奪人65 聊表寸心49 求是大學堂65 聊表寸心38 宴客164 北王56 焦頭爛額211 轉折153 動身43 淮安的曙光221 福利240 涮新政治79 江寧佈政173 中軍鎮100 反攻倒算27 勾心鬥角13 紗廠之議第一 卷嶄露頭角7103 挖坑埋人197 土勝洋158 水轎猛虎出柙1932 會戰之初240 涮新政治142 交手103 挖坑埋人133 三河鎮206 強兵156 聖庫21 查抄137 麻煩178 憂心忡忡
138 鼓惑4 報捷53 減租大會猛虎出柙1494 李中堂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26 風雨欲來第一 卷嶄露頭角3120 覆滅第一 卷嶄露頭角15第一 卷嶄露頭角14191 背黑鍋181 焦灼10 發財大計141 炮火準備197 土勝洋78 往海州第一 卷嶄露頭角4129 下徐州51 一八五四年的土改153 動身175 北上徐州175 北上徐州156 聖庫237 交待118 風雲倒卷84 港口防禦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1 回府猛虎出柙18232 軍驛242 最後一搏6 升官220 易服169 北伐28 夜談222 登岸猛虎出柙7221 福利114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233 新軍銜238 重劍無鋒236 先打再拉233 新軍銜71 迎親29 出兵185 爭論66 坐而論商158 水轎138 鼓惑115 行軍137 麻煩30 亂戰行軍151 大麻煩第一 卷嶄露頭角4194 海州鎮86 紳士的養成187 睥睨47 工地70 淮安土改31 藍旗67 生財之道92 是大帥98 恭王府132 攻伐廬州91 遭遇159 機關算盡52 先聲奪人65 聊表寸心49 求是大學堂65 聊表寸心38 宴客164 北王56 焦頭爛額211 轉折153 動身43 淮安的曙光221 福利240 涮新政治79 江寧佈政173 中軍鎮100 反攻倒算27 勾心鬥角13 紗廠之議第一 卷嶄露頭角7103 挖坑埋人197 土勝洋158 水轎猛虎出柙1932 會戰之初240 涮新政治142 交手103 挖坑埋人133 三河鎮206 強兵156 聖庫21 查抄137 麻煩178 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