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神不靈廟祝瘦】

方長也拿着自己那份兒,回到桌邊慢慢吃完,而後給身上用了個除垢術,才起身離開。

這個集市很大,並不僅僅有一條主街,而是沿着方長穿過來時候經過的這條街巷,大略以一個橢圓形分佈着,裡面岔路有許多。不過各條路沒有任何標識,新來這裡的弄不好還會迷路。

方長隨便走了走,沒有買任何東西。

“誒,竟然有個城隍廟。”

行走幾步,他忽然感應到,前不遠處有個小廟,聽周圍對話是城隍廟。

轉身朝城隍廟的方向走過去,不多遠就見到了廟宇的飛檐,以及從那裡不斷飄出的香火煙氣。似乎是當初這裡土地不甚值錢的緣故,這座小廟佔地面積不小,頗有進深。

門口不算高,但是很寬闊,上面牌匾簡樸,只是木色墨字“城隍廟”,看落款是十數年前某任知縣所題。

沒想到這小小集市,竟然有城隍廟。

簡直是高配。

一般來說,野外集市有個土地廟也就夠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這裡發展了不知多少年,除了沒有城牆,規模不比一座府城小,便是有些高規格的地方,也是正常之事。

既然到了,乾脆進去看看。

方長左右看了看,就在不遠處小攤上買了包桃酥,當做禮物拎在手上,便朝城隍廟中去。

自從來到這個集市裡,他並沒有使用“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術法。

所以走到城隍廟門口時候,城隍廟中探出個瘦瘦的廟祝,看了看方長,殷切地說道:

“快進來吧,城隍可靈驗了——是否要買上些香燭?”

在廟祝失望的神情中,方長搖了搖頭。

俗話說“官清司吏瘦,神靈廟祝肥”,看這廟祝的身材,這裡的城隍也不會很靈驗,不然這裡早該被踏破門檻。畢竟這裡是集市,周圍事情繁多,有求之人也許多許多。

另外,沒哪個神祇真的會有求必應,蓋因凡人所求,多爲壽權財色幾字,響應多了損福緣、損名聲,也會忙不過來。

方長拎着點心,邁步走進去,卻見門洞裡的牆壁有火燒痕跡,看起來也並不是香火導致。

於是他好奇地問:“這裡卻是如何弄得?”

廟祝回過頭來,見他沒有進裡面正殿,而是查看牆上痕跡,苦笑一聲道:

“還不是之前這裡過兵時候的事兒,此地肥碩被盯上,狠狠搶掠了一番。這座城隍小廟也沒逃過,被徵做屋舍。”

“集市上的百姓,但凡有反抗惹怒了他們,被殺掉就如同殺雞。我也被搶走了所有積蓄,從廟裡被趕將出去,還好那時候不算冷,夜晚在野地裡找個避風處捱一捱也就好了。”

“那些**們也不用爐竈,就在廟裡拆了門板生火,烤他們搶來的肉食吃,將這門洞弄得如同煤窯,我後來擦洗了許久也沒能徹底清理乾淨。等以後攢夠了香火錢,將這裡弄些白灰重新粉刷下就好了。”

“唉,這座城隍廟在這裡許多年,光擴建後變得能住人,就已經有七十一年了,算上我已經換了四代廟祝,何曾見過這等事情。還好後來義軍前來,於將軍將那些個大王統統掃淨,還了這裡一片太平。”

方長轉頭看了看街上的建築,果然還有當初留下的印痕。

他搖搖頭,從包裡拽出兩貫錢,與那廟祝道:“既然見到了,這算是我出的香火錢,早日找些人買些材料,重新粉刷下。”

廟祝連連道謝恭維,並強行塞了些香燭給方長。

方長自行向正殿裡面走去,後面廟祝則已經風風火火地跑出門外,尋會刷牆手藝的人去了。

說是正殿,其實並不大,裡面前後左右闊約幾步,有城隍塑像,前面香爐裡有幾支香在緩緩燃燒,煙氣嫋嫋,順着敞開的門窗,漫出到外面直上天空。正殿裡面沒有人,靜悄悄地,只有微風吹動帷幔的細微聲音。

對於拜訪神祇這種事情,方長已經駕輕就熟。

隔空輕輕敲了敲門,很快便有反應,場景瞬間轉換,來到城隍府邸中。

“不知上仙來臨,小神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迎出門外的城隍看到方長之後,頓時大驚失色,立刻便禮數週全地將方長讓進裡面,方長也放低姿態以禮迴應,賓主相得。

“再去添些茶水,弄些點心端上來。”城隍吩咐旁邊的小差役道,方長也將手裡拎的那包桃酥餅遞給小差役,對方立刻去做事。

城隍轉過來,側身伸手朝向屋內說道:

“上仙請進,裡面正在待客,我一位本地老友來訪,相逢即是緣分,正好爲您介紹下,喏,這便是。”

“誒,是你?”

方長笑道,原來裡面起身拱手相迎的,正是之前在炸臭豆腐攤上,碰到的那位本地官員。

沒想到對方竟然有此等門路,以凡人之身,和神祇相交。

旁邊城隍意識到屋裡狀況,竟忽然有些愧色:“上仙……勿怪,小神不知您前來,正在此處享用此物,將這裡弄得有些不堪。”

原來剛剛那官員打包帶走的那份豆腐,正擺在桌上,吃了一半。

屋裡也自然瀰漫着和外面有些相似的氣息。

方長哈哈一笑,手指揮動,屋裡空氣頓時變得清新。這手控風之術很是微妙,隨手掂來,城隍很識貨,見屋裡沒有什麼東西被吹動,空氣卻換了一遍,知道這是高明術法,立刻便要誇讚。

不過方長搶先說道:“城隍不要在意此事,剛剛我碰到了這位朋友,就是一起吃炸臭豆腐的時候,還互相聊了兩句。臨走時候,只見這位朋友打包帶走,沒想到竟然是帶來此處,這是佳餚,城隍繼續享用便是。”

三人落座,旁邊陰差拎着茶壺上前添了好茶退下。

城隍介紹道:“小神厲興平,這位乃是本地官員,姓粱名文敏,雖是凡人卻頗有正氣,曾經因緣際會,與小神相識。文敏兄,這位上仙是有道高人,不可失了禮數——不知道上仙可否告知名號?道場在何方?”

444、【很有用的禮物】402、【登高眺望以尋逐】255、【將目標們聚成一團】219、【小路前方又一城】116、【將至】230、【南屏山山神】346、【藏寶圖】380、【前哨衝突】345、【神算】576、【雛鳥】194、【靈泉蕩邪】559、【靠自己纔是正道】123、【妖精串兒】370、【方長管閒事】329、【奇怪的食客】51、【重過小鎮】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192、【或許和想象中不同】509、【吏員】227、【千里獨歸人】592、【時光裡的玉佩】122、【對線彩娘子】367、【桃花尚未盛開的地方】368、【桃花村亦妖怪村】117、【捉妖】94、【魏和】492、【只怪當時太天真】469、【午餐真費工夫】360、【九尾狐不是狐】584、【出巡途中君臣對】294、【鶴仙人】16、【梳理水脈】267、【黃沙漫漫】50、【好山好水好地方】496、【圍觀】45、【接待上門客】250、【李代桃僵】532、【新皇城裡新人皇】531、【山村教師】153、【和順居包廂】530、【店主和村長】358、【狗頭軍師柳丞相】完本感言和新書計劃410、【蘑菇屯】479、【榨出油來】345、【神算】417、【見義勇爲】410、【蘑菇屯】361、【烏篷船上】168、【劍破黑風】262、【集市間又見故人】355、【女兒紅】414、【賽人蔘】568、【入場】519、【入界一探】117、【捉妖】224、【同行者與新情報】266、【身在草澤,胸懷家國】168、【劍破黑風】223、【不能空手上門】189、【山野猴蹤】389、【織絲打鐵忙】390、【少男少女齊上門】74、【冬日弈中閒話】462、【中軍帳外的竊竊私語聲】445、【撒過狗糧的知州】373、【思鄉】248、【臥底】26、【虎橋鎮前伏虎橋】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316、【方案】79、【有人慾來擾】409、【帳中人】374、【茶農】538、【算不算有緣人】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551、【這次託對了關係】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124、【洞盱江邊尋渡船】183、【無事一身輕】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258、【進入西域前最後一座城】298、【興慶府的學堂】484、【暴雨】583、【廟堂之上】496、【圍觀】399、【農村白事兒】8、【後山雲海化橫骨】572、【方長的建議】152、【靈泉劍歸】329、【奇怪的食客】218、【迴光返照】132、固執喬娘子6、【火塘邊的竹筒鮮茶】45、【接待上門客】496、【圍觀】394、【並非南轅北轍】28、【沽酒望氣】227、【千里獨歸人】230、【南屏山山神】
444、【很有用的禮物】402、【登高眺望以尋逐】255、【將目標們聚成一團】219、【小路前方又一城】116、【將至】230、【南屏山山神】346、【藏寶圖】380、【前哨衝突】345、【神算】576、【雛鳥】194、【靈泉蕩邪】559、【靠自己纔是正道】123、【妖精串兒】370、【方長管閒事】329、【奇怪的食客】51、【重過小鎮】40、【白衣展望與葫蘆籽】192、【或許和想象中不同】509、【吏員】227、【千里獨歸人】592、【時光裡的玉佩】122、【對線彩娘子】367、【桃花尚未盛開的地方】368、【桃花村亦妖怪村】117、【捉妖】94、【魏和】492、【只怪當時太天真】469、【午餐真費工夫】360、【九尾狐不是狐】584、【出巡途中君臣對】294、【鶴仙人】16、【梳理水脈】267、【黃沙漫漫】50、【好山好水好地方】496、【圍觀】45、【接待上門客】250、【李代桃僵】532、【新皇城裡新人皇】531、【山村教師】153、【和順居包廂】530、【店主和村長】358、【狗頭軍師柳丞相】完本感言和新書計劃410、【蘑菇屯】479、【榨出油來】345、【神算】417、【見義勇爲】410、【蘑菇屯】361、【烏篷船上】168、【劍破黑風】262、【集市間又見故人】355、【女兒紅】414、【賽人蔘】568、【入場】519、【入界一探】117、【捉妖】224、【同行者與新情報】266、【身在草澤,胸懷家國】168、【劍破黑風】223、【不能空手上門】189、【山野猴蹤】389、【織絲打鐵忙】390、【少男少女齊上門】74、【冬日弈中閒話】462、【中軍帳外的竊竊私語聲】445、【撒過狗糧的知州】373、【思鄉】248、【臥底】26、【虎橋鎮前伏虎橋】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316、【方案】79、【有人慾來擾】409、【帳中人】374、【茶農】538、【算不算有緣人】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551、【這次託對了關係】175、【包廂還是那個包廂】124、【洞盱江邊尋渡船】183、【無事一身輕】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258、【進入西域前最後一座城】298、【興慶府的學堂】484、【暴雨】583、【廟堂之上】496、【圍觀】399、【農村白事兒】8、【後山雲海化橫骨】572、【方長的建議】152、【靈泉劍歸】329、【奇怪的食客】218、【迴光返照】132、固執喬娘子6、【火塘邊的竹筒鮮茶】45、【接待上門客】496、【圍觀】394、【並非南轅北轍】28、【沽酒望氣】227、【千里獨歸人】230、【南屏山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