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重過小鎮】

方向先要將手中這一大塊銅賣掉,換成錢,供路上花銷,首選當然還是上次來這裡時,賣玉那家金銀質鋪。

“客官可是要點什麼?”

質鋪掌櫃的話語和上次一模一樣,連語氣都不差上半分,都那麼讓人如沐春風,掌櫃臉上笑容也和上次分毫不差,可見是常年說同一句話,練出來的。

走到櫃檯前,方長將手中銅塊輕輕放在臺上,小心不使砸壞了臺板:

“不知此處可收銅塊?”

“客官小心!”質鋪掌櫃也是擔心他砸壞了臺案,趕緊去扶,一碰之下察覺銅塊重量,見此人卻輕飄飄單手拎着,面上滿是驚愕:“呃,客官真是好神力!”

“此處可收得?”

“抱歉,客官,小店並無能力分辨銅塊成色,無法收購,若是金銀珠寶,在下還能掌掌眼,這個……”

方長拱手說了聲打擾,拿起銅塊起身欲走。

金銀質鋪掌櫃在後面出聲說道:“客官,若想出售此物,或許可以去村中鐵匠家一趟,他兼做打製銅器的生意。”

“謝過。”

按照掌櫃指點,方長朝着鐵匠鋪行去。

шшш⊕ ttkan⊕ C〇

隔老遠,便聽到叮叮噹噹敲打聲,到了近前更是清晰悅耳。

一座高高煙囪傍在那座房子院牆上,朝天空吐着煙氣,門口敞開着,進去後只見一位中年人一位年輕人,俱光着膀子,在那裡掄錘。

還有一位老者手執小錘,在旁邊敲打。

見方長進來,他們將所鍛鐵器夾起來,往不知摻了什麼材料的淬火桶裡一放,怪味水霧伴着刺啦聲升起,瀰漫在院中,那老者抹了把汗,走上前來,微微拱手問道:

“客人所來爲何?”

“在下欲要出售此銅塊,不知道此處可收?”

“收。”

那老者答應道,看了看方長手中銅塊大小,便知重量不輕,稱讚道:“客人好力氣。”

將方長讓進去就坐,而後命另外兩人取肩扛大秤來,仔細查看了銅塊成色,說道:“按照規矩,在下需要將其劈開看看內裡,還望客人諒解。”

“請隨意。”

方長揮揮手,對此他很理解,這是怕其中裹了廉價材料騙錢。

銅貨貴重,確是需要小心行事。

三人將銅塊劈砸開,確認裡面均勻一致後,上擡稱稱量。

那老者入裡屋待了片刻,出來朝方長告罪道:“客人請稍待,家中錢差些許,還望容許小老兒去湊一下。東良、中平,你們先莫要鍛打了,陪這位客人一會兒。”

“可以,索性在下並無急事,等上一會兒便是。”

那老者急匆匆朝門外去了,留下中年人和年輕人陪着方長閒聊。

談話間方長得知,三人是祖孫三代,這家人姓李,祖上在此虎橋鎮居住已不知有多少年月,世代打鐵爲生,主要產物是農具菜刀、銅盆鐵鍋之類生活用具。由於世居於此,用料紮實良心,很受鎮民們信服。

過了半個時辰,老者纔拿着錢串,風塵僕僕地回來:

“錢已經拆借到,這下足夠,讓客人久候了,”

方長問:“會不會擔風險?”

老者笑着搖頭道:“不會,都是左鄰右舍,不收利息,而且隔幾天週轉開也就還上了。”

雙方會賬,銀貨兩訖。

將幾貫錢收進包裹裡,掂了掂,包裹瞬間變得沉重許多,方長髮覺所增這些錢幣,似乎比來時拎的銅塊,還沉上些許。

……

虎橋鎮是個很不錯的地方。

這裡伏虎餅很是美味,但上次來時,給方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物,還是鎮中酒館裡的高粱酒,以及——鎮里老徐那個麪攤。

未及走近,香氣已然撲鼻。

陽光下大鍋裡面翻着水花,上面熱氣騰騰,攤主老徐雙手非常麻利,扯下的面片如瀑布一般泄入鍋中,在裡面翻滾。

“一碗羊肉面,加個荷包蛋。”

“好嘞~!”

朝攤主說完,方長取出一些銅子,扔進小攤角上錢盒中,而後尋找空桌坐下。

來過兩次,他已經知曉這小攤上的麪價,而攤主也只是聽了聽錢幣聲,並未仔細查看點數,顯然是頗多人這樣做,而且錢數上漢奸有偷奸耍滑之事。

此時尚未正午,並不是正飯點兒,所以這裡生意依然紅火,但不算擁擠。

幾位食客各端着碗,坐在長凳上自顧自吃麪,偶爾纔有熟人會互相交談。

方長輕輕拽了拽衣襟坐穩,看着攤主動作。

“客官,您的羊肉面。”

攤主老徐端着新出鍋羊肉面過來。

他對方長似乎還有印象,正好此時未有新顧客,遂放下面笑笑:“客官可以嚐嚐,是不是味道更好了?”

“哦?”

聞聽此言,方長立刻吃了一口,確實比起上次更顯綿滑,滋味層次感更豐,還多了些許碎蛋花,味道更佳。

他對攤主笑道:

“果然很棒,掌櫃的這是改了配方?”

攤主用肩膀上白毛巾擦了擦臉:“不敢稱掌櫃,在下接手這麪攤許多年,也將這配方改了多次,最近又靈機一動做了些微調,很受熟客們歡迎。”

“您對這碗麪這可真是上心。”

“那可不!”攤主得意的晃了晃頭,“這麪攤是我全家老小生計所在,讓客人們吃好吃舒坦,是小的立身之本,只有大家吃飽吃好,我等生活纔有着落。”

話音剛落下,又有人從街角走來,遠遠地便喊道:

“老徐,一碗羊肉面!”

“好嘞~!”攤主立刻應聲,而後朝方長告了聲罪,立刻走到攤前開始扯麪。

來的人方長認識。

卻是那懷鳳府謝廣安,自己在此吃麪三次,每次都能碰上。

實是有緣。

謝廣安這次挑着個大擔子。

他將貨物往旁邊一放,便就朝方長這裡坐過來:“這不是方先生麼?又見面了,緣分吶。”

“幸會,謝兄,您這是整日裡能路過這虎橋鎮?”方長端着碗道。

“先生好眼力,我常年來往於龍安府和懷鳳府之間。”

“以我的腳力,這來回路上總是耗時一天多,從懷鳳府去龍安府時候,我總是一早出發,可以在林溪村那裡歇腳。”

“而從龍安府回來時,若是早晨出發,便就在此處吃中飯,若是午後出發,便就歇息在這虎橋鎮,一樣來此吃麪,如今算得上是習慣了。”

點頭笑了笑,方長吃着面問道:“謝兄,不知道左近幾府,是否有何新鮮事兒?”

31、【撓頭的巡遊夜差】265、【歇腳時西面來客】334、【依然在途中】459、【出使】446、【臨危受命】437、【久別又重逢】319、【簡單審判】78、【新客暫居】318、【義士襄助】529、【與衆不同的光明】296、【又到洞盱江】7、【山洪與山神】465、【分別】189、【山野猴蹤】147、【山門】263、【贈佩】587、【問對】194、【靈泉蕩邪】440、【河東河西】406、【正面莽上去】42、【前往串門】491、【拜訪城隍】90、【和同道交流】505、【山神來串門】475、【以美景待客】30、【捕捉】72、【山坡故妖對個眼】285、【走完蜀道】154、【聯手】536、【故事時間】34、【託夢授良方】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425、【闖陣】22、【草叢中的動靜】432、【山頂小村】236、【日食】222、【南屏山上有神仙】243、【路邊荒野夜話】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154、【聯手】347、【寶藏】151、【劍吟如鳳鳴】526、【忙碌與悠閒】288、【風光依舊風俗移】193、【極其出乎意料】192、【或許和想象中不同】70、【崖上的不速憨客】542、【真假雲中仙】37、【水落石出,何去何從】464、【參觀皇宮】452、【宜將剩勇追窮寇】115、【能進話本的俗套往事】261、【堵住】13、【尋跡】578、【筒子茶攤】518、【平安】177、【方先生水平有多高】407、【繼續向北】318、【義士襄助】533、【幼童指路】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471、【青史亦留名】121、【端倪今初現】111、【煩惱的齊知縣】25、【最短路徑下山法】56、【年輕人有詩和遠方】407、【繼續向北】430、【街邊偶遇】425、【闖陣】290、【隨心拜訪】254、【隔絕內外 假傳命令】283、【蜀地有劍仙】512、【錯誤的“得人心”】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263、【贈佩】339、【勇者】99、【因果與道途】513、【城隍曾經做的孽】427、【日出】58、【胡雪球】127、【冬雨後 現晴空】263、【贈佩】563、【棋簍】149、【幸運任務】537、【時過境遷】56、【年輕人有詩和遠方】194、【靈泉蕩邪】146、【師徒齊栽樹】160、【虎橋鎮見聞】509、【吏員】134、【興慶府書館】239、【塵埃落定】560、【南屏山師徒】147、【山門】419、【暴露】342、【再次突破】299、【學堂裡的熟人們】506、【邀請參觀】309、【天邊來客】508、【下山,再次下山】
31、【撓頭的巡遊夜差】265、【歇腳時西面來客】334、【依然在途中】459、【出使】446、【臨危受命】437、【久別又重逢】319、【簡單審判】78、【新客暫居】318、【義士襄助】529、【與衆不同的光明】296、【又到洞盱江】7、【山洪與山神】465、【分別】189、【山野猴蹤】147、【山門】263、【贈佩】587、【問對】194、【靈泉蕩邪】440、【河東河西】406、【正面莽上去】42、【前往串門】491、【拜訪城隍】90、【和同道交流】505、【山神來串門】475、【以美景待客】30、【捕捉】72、【山坡故妖對個眼】285、【走完蜀道】154、【聯手】536、【故事時間】34、【託夢授良方】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425、【闖陣】22、【草叢中的動靜】432、【山頂小村】236、【日食】222、【南屏山上有神仙】243、【路邊荒野夜話】204、【阿牛學會了用筷子】154、【聯手】347、【寶藏】151、【劍吟如鳳鳴】526、【忙碌與悠閒】288、【風光依舊風俗移】193、【極其出乎意料】192、【或許和想象中不同】70、【崖上的不速憨客】542、【真假雲中仙】37、【水落石出,何去何從】464、【參觀皇宮】452、【宜將剩勇追窮寇】115、【能進話本的俗套往事】261、【堵住】13、【尋跡】578、【筒子茶攤】518、【平安】177、【方先生水平有多高】407、【繼續向北】318、【義士襄助】533、【幼童指路】480、【帶貨進城,傍晚再回山】471、【青史亦留名】121、【端倪今初現】111、【煩惱的齊知縣】25、【最短路徑下山法】56、【年輕人有詩和遠方】407、【繼續向北】430、【街邊偶遇】425、【闖陣】290、【隨心拜訪】254、【隔絕內外 假傳命令】283、【蜀地有劍仙】512、【錯誤的“得人心”】335、【海中妖和登上第一座島】263、【贈佩】339、【勇者】99、【因果與道途】513、【城隍曾經做的孽】427、【日出】58、【胡雪球】127、【冬雨後 現晴空】263、【贈佩】563、【棋簍】149、【幸運任務】537、【時過境遷】56、【年輕人有詩和遠方】194、【靈泉蕩邪】146、【師徒齊栽樹】160、【虎橋鎮見聞】509、【吏員】134、【興慶府書館】239、【塵埃落定】560、【南屏山師徒】147、【山門】419、【暴露】342、【再次突破】299、【學堂裡的熟人們】506、【邀請參觀】309、【天邊來客】508、【下山,再次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