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章 擴核,擴核!
“常院士,您怎麼看?”
刑牧春手裡拿着一份前一天發行的英文報紙,向辦公桌後面正在等待數據分析結果的常浩南問道。
隨着夏去秋來,“嘉手納快遞”的研製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很多瑣事已經可以交給各個子系統的負責人決定,最後再定期統一上報給項目管理層,讓常浩南等幾人的工作強度明顯下降。
至少,已經有了在工作之餘休息片刻的時間。
“看什麼?”
後者把手裡的保溫杯放下,目光從電腦屏幕轉向桌面的報紙。
然後差點就笑出聲來——
報紙上面用黑色加粗的字體印着一條醒目的標題:
【重新定義高超音速——空軍已獲國會批准,將於今年年底重新啓動“獵鷹”計劃,建設全新戰略威懾力量】
內容倒是沒什麼特別新奇的。
畢竟,關於是否要讓HTV2無動力滑翔飛行器轉正這件事,美國方面自打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脣槍舌劍了——
別看袞袞諸公在朝堂之上人模人樣道貌岸然,但說到底無非還是爲了一個錢字。
作爲頂級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各自都在國會山和五角大樓內部有着極爲強硬的人脈,而高超音速武器又無疑是如今最大的熱點話題,誰能在這一領域拔得頭籌,就將在至少幾百上千億美元的後續項目中搶佔先機。
此外,空軍航天司令部主持的項目在資金流向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較寬鬆,更方便史密斯專員們從中上下其手。
如此恐怖的利益之下,哪怕打破頭都屬於正常情況。
只是“重新定義xxx”這個句式,讓他很難不想起過去那條時間線上的一些小趣事。
坐在對面的刑牧春當然不懂常浩南爲什麼露出如此怪異的表情,投去有些疑惑的目光,繼續道:
“美國人這麼快就做出反應,結合前兩個月他們在媒體上大肆炒作我們的高超音速研究項目,應該算是針對性的動作吧?”
常浩南倒也沒有馬上收斂起笑容,而是順勢打趣道:
“與其說是針對咱們,倒不如說是針對波音。”
“前段時間我讓楊教授根據公開信息研究了一下X51A的預算情況……雖然很多細節信息都不完整,但還是基本可以認定,包括尚未執行完的剩餘週期在內,波音拿到了大約30倍於我們的經費數量,並且考慮到這個項目顯而易見地還要延期,所以這個數字只會變得更加恐怖。”
儘管刑牧春對於這種情況早有預料,但真聽到這個結果還是難免心裡一驚。
要知道,他們拿到的經費,可是包含了滑翔式和吸氣式兩個方案在內的。
相比之下,波音所負責的只有一個單獨的吸氣式型號而已。
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於這類技術密集型的工作而言,人力成本根本不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哪怕考慮到匯率差異,華夏在這方面能夠佔到的便宜仍然很少。
也就是說,這30倍,或者可以說是60倍的成本,絕大多數都被消耗在了中間各個不太起眼的環節上。
刑牧春點了點頭,感慨:
“這麼恐怖的利潤……其他人確實也不可能不眼饞吶。”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美元只需要印鈔就行……所以花錢倒還是次要的。”
常浩南笑道:
“對於美國人來說最大的麻煩在於,在這種執行模式下,讓一個項目不斷延期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如果迅速成功反而沒什麼油水可拿,導致乙方哪怕有足夠的能力,也根本沒有動力去好好執行……”
這下子,刑牧春算是聽懂了弦外之音:
“所以,跟X51A一樣,您也不看好這個獵鷹項目?”
單從技術的角度上講,滑翔式高超因爲無需考慮動力、進氣、以及燃料消耗帶來的重量變化問題,所以難度要比吸氣式更低。
他今天之所以和常浩南聊起這件事,也是因爲擔心對方在找準先易後難的研發方向之後,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
雖說單就進度而言,按照08年上半年進行試射的時間表,洛馬後來居上的可能性其實已經很低了。
但HTV-2的射程在11000公里以上,論起性能和速度的話,美國人還是有話能說的。
結果,常浩南壓根就不覺得這東西能成功。
“在高超音速這個領域,已經沒必要把美國人當做主要的競爭對手了……”
他搖了搖頭:
“相比之下,反倒另外一件事情更值得擔心。”
“什麼?”
“作爲運載器具的這個米諾陶4火箭,是由已經退役了的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改造過來的……如果讓他們多發射幾次,那完全有可能拖到民兵3到壽,然後通過某種方式重新轉正。”
冷戰時期的美國科技,那是真的震撼人心。
LGM118作爲一款70年代研發、80年代服役的彈道導彈,即便以三十年後的眼光來看仍然完全不顯落後,如果考綜合慮精度和投射能力等因素,甚至可以算是遙遙領先。
如今美國人搞新型號的能力已經在逐步喪失,如果真讓他們回過頭去搞考古式科研,反而會帶來不少新的麻煩。
尤其對於核能力本就處於弱勢的華夏來說,在覈平衡的態勢交換中,老邁不堪的民兵3所帶來的威脅顯然更小。
至於諸如“哨兵”之類的新型彈道導彈,更是連看都不用看一眼。
至少在可見未來內都白扯。
對於這個結論,刑牧春則顯得比較意外:
“我倒是覺得,核威懾這種事情,只要彈頭數量足夠,就算載具的發射成功率低一點問題也不會太大……再說美國核力量的主體還是潛射的三叉戟D5,這東西目前來看還是獨一檔的強度,而且也還在生產,遠沒到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
核政策與核平衡,對於全人類來說都屬於沒有定論的事情。
尤其在覈彈頭數量大幅縮減、又無法進行物理試爆的後冷戰時代,更是屬於全新的研究內容。
因此,常浩南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繼續下去。
而是突然話鋒一轉,引出了另外一個剛剛想到的話題:
“老刑,這個項目結束之後,你下一步準備做什麼?”
這個看似有些沒來由的突兀轉折讓刑牧春一愣:
“這我還真沒想過……”
在他從火箭副總師轉到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時候,實際已經做好了幹完這票就退休的打算,甚至還擔心過能不能活着看到成果落地的那一天。
但實際情況是進度突飛猛進,按照現在的進度,幹完這票不僅不用退休,甚至還有機會由副轉正,親自承擔一個項目。
唯一的問題是,在以往的體系當中,總師在做完一個標誌性項目之後往往會退居二線,這樣副總師就可以接手同一路線上的後續研發工作。
無論從資歷還是能力上,都順理成章。
然而常浩南這位總師比他年輕二十多歲,單靠熬時間肯定是不可能把這位給熬走的。
並且高超音速武器項目的情況也非常特殊。
刑牧春身爲副總師主要負責總體研發,常浩南的主要精力反倒是放在乘波體佈局的研究上面。
和多數項目的分工完全相反。
就導致他很難在沒有常浩南的情況下單獨接手後續工作。
思索半晌之後,刑牧春乾脆回答道:
“繼續當副總師跟您幹……倒也不是不行。”
這話倒也不是作假。
給常浩南當副總師,絕對比95%以上的總師更舒服。
但後者卻搖了搖頭:
“項目完成之後,我應該會換個研究領域……”
“你是搞火箭總體的,還是更適合回去負責運載火箭,或者……繼續留在軍工口,搞下一代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
刑牧春捕捉到了關鍵詞,似乎也有點明白過來常浩南爲什麼要突然聊起這個了。
對方剛纔鋪墊了半天跟核力量有關的話題,現在指的顯然不可能是小打小鬧的戰術型號。
“您是聽到什麼風聲了麼?”
他試探着詢問。
“那倒沒有。”
常浩南果斷否認,隨之解釋道:
“但我們可以大致認爲,核威懾水平約等於核能力除以綜合國力……過去我們國力弱,只需要入門級別的核力量就能維持戰略核平衡,而隨着我們國家跟美國之間的實力對比逐漸拉近,僅靠現有的核力量已經很難繼續維持均勢了。”
這個理論確實有些新穎,而且聽上去也非常合理。
不過,還沒等刑牧春完全回味過來,常浩南就繼續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所以我估計,用不了幾年,擴核……就會被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