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雷勒茨和波戈相二人雖然也感覺有些難受,但好在手頭還有個像樣的項目可供努力。
先不論成品孰強孰弱,至少大家還都處在同一個階段,心態尚不至於失衡。
但還有另外一羣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應該說,在第四代戰鬥機概念方面,歐洲人並不算落後。
早在F22尚未首飛的90年代,英法就聯合提出了自己的下一代戰鬥機方案“FOAS”(英法聯合未來空戰系統),並籠絡了一批國家準備進行聯合研發。
只是這個時間點上的歐洲已經有了點費拉不堪的傾向,加之冷戰結束後軍事壓力驟減,相比於繼續把經費投入“看不見直接效益”的軍事領域,政客們還是更喜歡用來直截了當地發福利,以換取更多選票。
在如此背景下,第四代戰鬥機高昂的研發成本就難免讓人打退堂鼓了。
所以自打立項開始,整個項目就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投入別說跟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比,甚至都未必趕得上通過各種渠道自籌經費搞米格1.44和S37的俄國人。
不過,很快歐洲人就發現,經費不足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問題。
在技術上,由於管理混亂和關鍵技術的缺失,英法兩國連當時主流水平的EF2000和陣風都有點搞不明白的意思,甚至在進度上落後於華夏的殲10。
但相關參與國非但沒有奮起直追,反而更是有了名正言順拖延下去的理由。
直到世紀之交附近,英國再次發揮攪屎棍天賦,選擇跳出合作,參與美國的聯合攻擊戰鬥機(JSF)項目,而後者對技術轉讓的限制導致FOAS無法獲得最關鍵的隱身技術,整個項目最終不了了之。
在那之後,法國在幻影4000的基礎上提出了無尾三角翼佈局的第四代戰鬥機方案,試圖通過簡化氣動結構提升隱身性能,但當時達索和斯奈克瑪正在被陣風和M88的毛病搞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餘力去完成這樣一個技術難度大且缺乏足夠資金支持的項目,於是只停留在了PPT階段。
而參與了JSF項目的英國倒是眼瞅着可能會獲得一種還算說得過去的多用途隱身戰機,只不過在研發層面,JSF的總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把研製任務拆分成了大量細碎的零散工作,並且刻意給每個參與研發的“夥伴國”分配互不相干的幾個部分。
任何有工程經驗的人都能看出,這種玩法一定會導致災難性的管理混亂。
果然,甚至連洛馬自己都開始逐漸失去對局面的掌,至於受英國委派參與研發的BAE系統公司,則根本無法獲得任何有價值的技術或者經驗,相當於給美國人打工,卻還要自己掏錢發工資。
對於這種局面,愛麗捨宮或者唐寧街10號或許並不在意,但兩個國家的航空從業者卻難免心有不甘。
因此,如果說2001號機首飛之後誰最難受,那麼來自達索的查爾斯·艾德斯坦納絕對是有力的競爭人選之一。
當年對於FOAS計劃,達索就是其中最上心的參與成員之一,甚至依託陣風項目驗證過一些關鍵子系統的可行性。
只是因爲最關鍵的隱身技術缺失,加之英國人的傳統背叛,纔不得不選擇放棄。
如今看見華夏隱身戰機首飛的消息,平日裡又不少跟華夏同行打交道,要說心裡沒點癢癢勁,那絕對是假的。
而這種反應,也很快就被劉永全敏銳地察覺到了。
在2001號機首飛的大概半個月之後,趁着進京開會的機會,他帶着一份會談記錄找上了常浩南。
本意倒不是爲了彙報什麼,只是當個樂子提起來。
“常總,我發現達索方面似乎很關心我們二十號工程的研發情況……”
後者這會兒正在檢查慄亞波報上來的材料表徵結果,他們已經復現出了HDK305塗層材料在特定情況下呈現負折射率的實驗結果,但尚未搞清楚這一現象背後的機理,更遑論設計出能穩定呈現出負折射率的透明材料。
所以剛開始聽見對方彙報的時候,他還沒怎麼當回事,只覺得理所當然。
半開玩笑地回答道:
“老劉,我覺得從上個月試飛那天開始到現在,全世界都很關心我們二十號工程的研發情況……”
但劉永全卻沒跟着笑出來,而是鄭重其事地搖了搖頭:
“但常總,艾德斯坦納感興趣的部分有些不太一樣。”
他說着把會談紀錄翻到中間的某一頁:
“您看,他對於我們目前的進展,以及2001號機的某些具體參數都只是一筆帶過,反而用了很長時間旁敲側擊,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想問我們的第四代戰鬥機跟殲10之間到底有沒有直接的技術聯繫……”
聽到這裡,常浩南終於把注意力從電腦屏幕轉移到了眼前的文件上面。
根據記錄,在過去的短短半個月內,艾德斯坦納先後兩次前往盛京,跟劉永全會談了總共五個小時。
名義上是爲獵鷹Z系列中另外兩種體量較小的型號進行協調,但總共只有不到一成的內容與此有關。
剩下的部分正如劉永全所說,三句不離隱身飛機的事情。
而且關注點相當刁鑽。
“說實話,他這問題倒是不算敏感,但我是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劉永全繼續吐槽道:
“我最開始就說,都是同一個設計所搞出來的東西,那技術上肯定有順承關係,就像他們達索的幻影2000和陣風一樣,但他還非要追問能不能類比成幻影2000和幻影4000……”
“我估計,八成是這幫法國人心裡發酸,想要找到證據說咱們的第四代戰鬥機就是在殲10基礎上改進的……”
這句話讓常浩南差點笑出聲。
因爲他突然想到了上一世某位戰忽局專家的千古名句——“我們沒有什麼四代機,最多就是殲10改”。
當時還因此而被嘲笑了許久。
直到後來有人發現,其本人甚至參與了國產第四代戰機的驗收工作……
不過,笑歸笑,一起被他記起來的還有另外一件事。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殲20完成首飛之後,大受刺激的法國人決定重啓自己的第四代戰鬥機計劃。
而要從零開始的話,實在太難且太漫長,遂很是認真地討論過在陣風基礎上改出一款“準四代戰機”的方案。
現在達索方面突然來探殲10改的口風,難保不會跟這個想法有關。
於是他突然一改剛纔的玩笑表情,正色道:
“老劉,你找個機會穩住艾德斯坦納,向他透露這樣一個消息,就說殲20雖然是全新研製的型號,但設計出發點確實是早年間作爲備份方案的殲10雙發版……當然別太直白,最好裝作是無意中被套出話來的樣子,也好讓他更容易相信……”
“……”
一番要求下來,反倒把劉永全先給整懵了。
他猶猶豫豫地開口:
“常總,我怎麼沒聽說過……殲10還有個雙發版?”
語氣中充滿委屈,有一種自己突然成外人了的感覺。
常浩南無奈地搖搖頭:
“當然沒有,但艾德斯坦納畢竟是專業的,現在只是一時衝動,等過段時間冷靜下來就很容易看出來殲20和殲10之間不可能有直接關係,所以得在中間加上一層不存在的所謂‘雙發殲10’,才能把瞎話編的更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