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頭一喜,長嘯一聲,拔出長劍使開了“二十四手潑風劍”。
轉眼間,林湖立又被逼得手忙腳亂,“蹬蹬蹬”連退三步,後面已是艙房,無法再退。
而“二十四手潑風劍法”一劍緊似一劍,林湖立竟是無暇拔劍。
驀地,張尋劍法又是一變,林湖立只覺眼前有無數枝梅花襲來,情急間不及躲閃,只好伸手去抓一枝最像是真劍的梅花。
一抓之下抓了個空,情知不妙,再想躲避時,只覺胸口一涼,已被利劍刺中。
剎那間,林湖立萬念俱灰,沒想到一世英名竟會毀在這小子手上。
正閉目等死,卻覺對方收回了長劍,說道:“承讓。”
林湖立睜開眼,只見張尋已插好長劍,立在一邊。他一摸胸前傷口,只刺入了一寸,離心臟尚遠。
心知對方手下留情,待要道謝,卻又丟不起這個面子,一下子不知怎麼辦纔好,怔怔地站在原地。
張尋自藝成以來,第一次遇到如此勁敵,雖然獲勝,也已拼出了一身冷汗。
一時間也是站在原地不動,呆呆地回想起這一戰的經過。
突然,從旁邊小船中衝上數人,齊聲高喊:“師父,師叔就是死在這一手劍下的。”
林湖立一聽,驀然驚悟,剛纔張尋最後一劍猶如萬朵梅花盛開,自己的傷口又是一朵梅花形狀,使的不是“七十二手梅花劍”又會是什麼?
顫聲問道:“你是張卓然的什麼人?”
張尋沒料到林湖立會提到父親的名字,也不知是敵是友,便凜然答道:“張卓然乃是家父。”
此言一出,船頭衆人皆縱身撲上,情如拼命。
張尋不明所以,一邊躲閃,一邊問道:“這又是爲何?”
“迎風神龍”林湖立紅着雙眼說:“你父親殺了我弟弟,今日我要你來償命。”
張尋不知父親與長江幫還有這麼一段宿怨。
一時竟不知怎麼辦纔好,只是說道:“林幫主,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剛纔講好我若勝你,我們之間的誤會就一筆勾銷,你難道忘了嗎?”
林湖立此時長劍在手,殺得性起,回答道:“剛纔是剛纔,現在是現在。剛纔我不知你是張卓然這狗賊的兒子,現在既已知道,不會讓你再走。”
張尋聽他侮辱父親,心頭火起,“唰、唰”兩劍,削下了兩個長江幫嘍羅的右臂。衆人一驚,皆後退了一步。
張尋不願多傷無辜,心願今日事情只有避開爲妥。
於是趁這間隙,提一口氣,縱向江面的一艘小船。
船上之人立即舉劍來刺,張尋揮劍一擋,以內力震飛所有刺來的劍,眨眼間人已落到小船上。
但並不停留,腳尖一點。便又縱出,躍向另一艘子船。
小船排得密密麻麻,佔了大半個江。
如此縱躍一陣,便已接近江岸,最後一艘小船離江岸尚有二十餘米,一縱之下,無法躍過。
張尋情急之中順手抓起一個長江幫嘍羅,扔了出去。
自己跟着躍出。
當他一口氣盡,從空中落下時,那個被扔出之人亦正好跌落在他身下的江面上。
他腳尖在那人背脊上一點,再次躍起,“譁”地一聲便飛上了江岸。
隨即展開輕功,往下游猛奔,去追董八股。
“迎風神龍”林
湖立見追趕不及,不禁氣得失聲大罵:“總有一天,我要把你千刀萬剮,扔到江裡去餵魚。”
張尋奔跑中仍高聲回了一句:“我等着。”
張尋自神功初成以來,第一次盡興搏殺,見自己已能擊敗武林中成名已久的“迎風神龍”林湖立,心中大喜,奔得更加起勁。
他身體裡真氣充盈,這一發足,真是迅如疾風,天黑之時,便已到了川東小城忠州。
住宿一夜,第二日他又施展輕功而行,只半日,來到了素有“川東門戶”之稱的萬縣。
張尋在這風景絢麗的縣城內轉了一圈。
打聽了半日,沒有董昌的一點消息,心想或許是怕長江幫追蹤,日夜兼程地下去了。
於是僱了一隻小船,第二日坐船而行,反正長江幫的人已遠遠拋在後面了,坐在船上,即利於觀景,利於休息,也利於練功。
如此一路順利,過了“羣龍翻地軸,一象塞天門”的灩澦堆之後,便進入了聞名天下的長江三峽。
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西起白帝城,東到宜昌的南津關,橫貫四川的奉節、巫山和湖北的巴東,秭歸、宜昌等五縣,全長近四百里。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述三峽說:“兩岸連山,略有闕處。重巖疊障,遮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
峽內激流翻滾驚濤拍岸,兩岸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自古以來便是旅遊佳處。
當晚,張尋與船老大在此歇息,一宿無話。
第二日便又揚帆而下。
忽然,船老大突然驚呼一聲,張尋擡頭望去,只見一條舢板如飛而來,那舢板的尖頭上,澆鑄了鋒利堅硬的黑鐵。
舢板上八條赤膊壯漢,拼命划動大漿,直朝小船撞來。
船老大還道他們劃得太快,煞不住往前衝之勢,急得大喊:“當心!”
話語剛落,舢板距小船已不足一尺,眼看就要撞上。
張尋見了亦是心驚,危急間,劈手搶過船老大手中的木槳,運足真氣,往舢板右前舷一戳,這一戳力大無窮,木槳經受不住,“啪”地一聲折斷了,但舢板也因此一戳從旁掠過。
張尋正鬆了口氣,突聽風聲呼嘯,原來舢板上坐在右邊的四條大漢驀地用船槳往張尋身上橫掃過來。
張尋大驚,見船槳來得迅猛有力,顯然四條大漢的膂力甚強,又見擊來的船槳竟由黑黝的生鐵鑄成,槳上生滿倒刺,萬不能用手去擋。
情切間,猛一提氣,往上直竄而起。
大漢們坐在舢板板上,身形較矮,鐵槳出手也低,盡擊張尋腰部以下。
他縱躍及時,正好避過。
四條大槳帶着風聲從他鞋底擦過。
船老大手足無措,正想跳水,已被來勢迅猛的第一支槳重重擊中,直飛出去,跌入滔滔江水之中,眼見是不能活了。
張尋身在半空,心下大憤,拔出劍來,準備給這幾個偷襲者一點顏色看看。
誰知水流如箭,眨眼間,已將小船衝出數丈,若張尋落下,勢必被疾浪捲走。
他心神不慌,瞥見右邊一丈之外有一塊礁石露出水面,體內真氣流轉,一個筋斗往那快礁石翻去。
剛翻出一半,忽然六、七件暗器從礁石方向破空而來,勁力奇大。
張尋無奈,只能用劍去擋,雖然將暗器盡數擊落,但受此一阻
,力道不續,不能再往前反,人竟往江心落去。
張尋不通水性,一掉入水裡,便往江底沉落。好在他真氣充盈,閉住氣後,不需立時換氣。
他凝神定心,只待到得江底,再尋機借力往上躥出水面。
突然,十餘條大漢口銜匕首,快速地向他游來,待到他的眼前,抽出匕首就往他身上亂刺。
張尋從未在水底拼鬥,但憑着內功深湛,仍能克服流水的巨大阻力,勉強揮動長劍,堪堪將十餘柄匕首擋開,立即換個方向不攻。
剎那間,張尋被逼得手忙腳亂,險象環生。
酣鬥中,張尋忽然覺得腳下一硬,已立在一塊暗礁之上。
他腳底有了依託,精神爲之一振,連續數劍將遞過來的匕首擋開,又趁勢反擊了幾劍。
一條大漢躲避不及,被張尋齊腕削下一隻手來。
大喊吃痛,退出戰團,往江面蹬去。
但他身處上水,傷口涌出的鮮血已劈面往張尋面上衝來。
張尋揮劍守住全身,合上眼,想等血水流過之後,再睜開眼。
驀然間,只覺頭皮一涼,一柄匕首刺到他的頭頂。
在陸地上搏殺,只需護住四周就行。
而在水裡,那人卻一直遊在張尋的上面等待機會,就在張尋閉眼的一瞬間,他手持匕首由上而下猛捅,張尋不備,不及躲開,竟然着了道。
正絕望間,忽感頭頂的匕首在頭皮上一停,沒再往下刺,隨即竟離開了。
他一擡頭,發覺頭上那人正急速往江面浮去。
原來這個大漢水性雖好。
但劇鬥之下體力已經不支,就在偷襲即將成功之時,入水前憋的一口氣散了,力量皆失,水下浮力極大,一下子把他托起,匕首也沒能再刺下。
張尋死裡逃生,手下不再容情,出劍盡是殺招。
頃刻間,二名大漢被透胸對穿,一人左腿被斬落,另有一人右眼被刺瞎。
剩下的大漢們見張尋這般厲害,不敢戀戰,紛紛往水裡遁逃。
張尋見敵人已去,鬆了口氣,正想出水,忽然一枝黑鐵長槍。
使槍人槍法精湛,收發自如,見他避開,槍尖一轉,仍是對準張尋面門而去。
張尋不及再避,揮劍將鐵槍擋開,但一擋之下,手臂發麻,長劍差點脫手。
此時張尋已看清使鐵槍者正是前幾日敗於他手下的長江幫幫主“迎風神龍”林湖立。
心想對方內力不及自己,何以手臂被震麻。
隨即明白,這林湖立既在長江稱雄。
又號爲“神龍”,水下功夫必是極好,定是借了水流的力量,才使得手上鐵槍威力大增。
因水中阻力大,長兵器難以施展。
剛纔那些大漢,便都用輕便靈巧的匕首。
張尋能勉強揮舞一柄長劍,已是極不容易。
而林湖立能將一杆長槍使得圓熟,自是由於長年不懈地水中練習,使他對水流的變化了如指掌。
可以借水使槍,彌補內力的不足。
林湖立一槍刺空,隨即又是一槍。
張尋雙腳不敢移動,生怕一離開暗礁,在水中無法保持平衡,那就更不是林湖立對手了。
再者鐵槍有一丈多長,對方站在一丈之外進攻,自己劍短,根本無法反擊,只能再次硬碰硬將鐵槍擋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