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6章 得劍(2)

張尋氣憤老頭一出手便是煞手,剛纔客棧老闆在他一掌之下,不知是否還能活命。

他有心要給老頭一點教訓,便雙拳揮出,不偏不倚地徑往老頭的拳頭上打去。

黑衫老頭見張尋拳來,竟是頗有威力,但想這麼一個年青書生又能有多少功力,便中途加力,使出全身勁道,要把張尋斃於拳下。

張尋出拳時,看準黑衫老頭來勢,只用了五成功力,要將他的雙手震斷,誰知對方突然加力,他要再發力已來不及。

張尋心念一閃,暗暗後悔自己心慈手軟,未用全力。

看來一出手就要毀在這“八大金剛拳”上了。

沒想到兩拳相交,“啪”的一聲,手臂折斷的竟是黑衫老頭。

他驚恐地吼了一聲,噔噔噔噔連退了四步,情知再這樣退下去,非跌坐在地不可,少幫主面前太不好看,就硬生生地使個“千金墜”,立足在地上。

但聽咯的一聲,他的雙腿也同時折斷,嘴中“哇”地吐出一口鮮血,倒在地上。

原來張尋自練通黃龍“仙傳四十九式”氣功和“亢倉子服氣訣”後,兩股真氣水乳交融,相輔相成,日日在身體裡流走,功力已非同小可。

剛纔四拳相交,手上受力,體內真氣受到感應,便自然而然地齊向拳上涌去。

黑衫老頭又如何能經受得住這純陽內力,立時雙手骨折,而他還想硬充好漢,以至雙腿亦折,內傷更重。

張尋沒料到自己功力已如此之強,不禁心中高興,但他心地善良,見黑衫老頭受傷極重,又有些心中不忍。

實際上這都是黑衫老頭自作自受,他若無傷張尋之心,出拳力輕,張尋體內真力的反彈也不會如此強烈,他也就不至於受傷了。

張尋正想去扶黑衫老頭,忽聽紫袍青年問得無禮,又見衆藍衣大漢不顧同伴在地上嗷叫,只是惡狠狠地圍住自己,對這起人不禁更爲厭惡,傲然說道:“我姓張名尋,就愛管天下不平事,今日如果你們不賠償客棧主人的損失,不賠禮道歉就休想離開。”

紫袍少年面露不屑之色,上上下下打量了張尋一遍,突然冷笑一聲,手輕輕一揮,十餘條藍衫大漢便惡虎一般撲了上來。

這些人身形一動,張尋便知他們武功遠遜於黑衫老頭,根本不放在心上,以“三十六招大破敵手”中的一招“以逸待勞”拳意應敵,只一眨眼間,十餘條大漢便都飛了出去,躺在地上直叫“哎呦”。

紫袍青年臉上微一變色,更不搭話,一掌朝張尋擊出,竟是風聲嗖嗖,聲勢頗爲不凡。

張尋識得這叫“百步迎風掌”,是硃砂掌功夫中的一種,不過功力倒是一般。

張尋看準單掌來勢,說了聲:“來得好。”

以一招“偷樑換柱”拳意,身形一晃,便已轉到了紫袍青年的背後。

其時紫袍青年力已發出,身子前傾,張尋順勢在他背後大椎穴上輕擊一拳。

紫袍青年穴道被擊,頓時不能動彈,直飛出去,來了個狗啃地。

張尋緩步過去,輕手一把將他提起,問道:“服了嗎?以後還敢不敢仗勢欺人?”

紫袍青年滿臉鮮血,目光中滿是怨毒之意,突然“呸”地一聲吐出兩顆血牙,向張尋射來。

張尋側身避過,心中火起,右手清脆地一掌,扇在紫袍青年臉

上,又打落了幾顆牙齒。

這紫袍青年自長大至今,向來頤指氣使,橫行霸道慣了。

幾曾受過這般侮辱,不禁氣急攻心,身子一歪昏了過去。

這時那個黑衫老頭已被幾個受傷較輕的藍衫大漢扶起。

他年紀最大,城府最深,知道今日討不了便宜,不如暫時忍耐,回去稟報了幫主再作打算。

於是強忍傷痛,虛弱地說道:“我們技不如人,今日認栽。但你既然惹了我們長江幫,日後我們幫主‘迎風神龍’林湖立就絕不會放過你,你等着吧。”

他久闖江湖,知道只有說得硬氣,對方纔會放他們走等他們去報仇。

果然,張尋聽了說道:“好,今日你們賠償了這裡的損失,我就讓你們走。我倒真想見見你們的林幫主,問問他長江幫還守不守規矩,怎麼竟欺負起善良百姓來了。”

黑衫老頭聽了暗暗高興,立刻讓一個藍衣大漢捧出十錠黃金,作爲賠償,然後命人背上少幫主林江生,快步離去。

兇徒們一走,店裡的女眷便立即啼啼哭哭地搶過去看躺在地上的老闆,不一刻,女眷們爆發出一陣淒厲的哭聲,顯是老闆已經死了。

張尋心下後悔,暗想殺人應該償命,剛纔是太輕易地放過了他們,於是趕緊追出門去。

他記得那夥人是往東拐的,便一路向東追去,追了好一陣,仍無蹤跡。

心下遲疑,難道他們是往西拐了嗎?便又回頭向西追出很遠,仍未找到,只得悻悻而歸。

回到客棧,店裡仍是哭聲震天。

董昌一見他,立刻迎上來道:“張兄,小弟有眼不識泰山,不知你是身懷絕技的俠士,該打,該打。”

說着就用扇子去打自己的腦袋。

張尋連忙止住他。

董八股又說:“張兄,不知你還將前往何地?”

張尋道:“在下先去成都,然後坐船沿江而下。”

董八股聽了,極爲高興,說道:“那太好了,我們正好同路。與你這樣的大俠士在一起,我就不用怕碰到強盜了。”

張尋尋父心切,並不願意與人同行。

但董昌爲人率真,富有正義感,自己對他頗有好感,倒也不便拒絕。

想到董八股已得罪“長江幫”之人,路上沒人保護恐怕會吃虧,便道:“好吧,我們就此結伴而行。”

董八股大喜,又道:“我早就計劃好明天去寶頂山看石刻。我們一起去吧。”

張尋聽他又要節外生枝去看什麼石刻,心中暗暗叫苦。

但既已答應他同行,此刻倒不便拒絕,只好點頭應諾。隨後便推託累了,回房休息。

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城東北方向約三十里處,馬車跑得快點,一個時辰便能到達。

第二日上午,張尋和董昌來到寶頂山上,觀看大名鼎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開掘於唐朝末年,其後歷經數百年,至今已蔚爲壯觀。

石刻內容大都與佛教有關,不僅其石刻工藝精湛,而且其內容也十分廣博,幾將佛教經典收羅畢盡,凡釋典所載無不備列,故而聞名遐邇。

董昌看得津津有味,一路上大掉書袋,張尋有些心不在焉又不耐旁邊董八股的喋喋不休,眼光只是隨意掃着。

突然,他被一處叫作“柳本尊行化

道場”的石刻吸引住了,壁上所刻之人,舉手投足間皆含武功奧義,極爲精深。

一時間張尋看得呆了,便目光專注其上,心中細細揣摩起來。

莊守嚴曾對他講過,這柳尊乃唐末居士,苦修佛教密宗功夫,其中以“寶瓶氣”爲基礎的“拙火定”一法,已練至“火光三昧”的最高境界。

冬日發功時,貢嘎山一座山峰的積雪皆被融化。

他還能從肚臍眼內發出火來點燃佛前供奉的琉璃燈。

柳本尊練成“拙火定”後,以絕世神功爲黎民百姓造福,深得人心。

佛教徒們皆奉其爲菩薩。

看來在他死後,教徒們又將他平日的形象刻在此處,無意中留下了他的武功,張尋此時對武學已有極深的體認,一見之下便心神俱醉,若有所悟。

隨即又找到了許多有柳本尊形象的石刻,詳加研究。

一日之間,他對武學的理解又深了一層。

張尋由於與董昌同行,速度慢了許多,七天之後,纔到達山城重慶。

重慶城建在一座延綿起伏的山上,四周高山環抱,城下降水圍繞,風景奇異獨特。而山城麻辣燙人的火鍋,則讓所有的旅人難忘其味。

董昌因赴考日期尚早,執意要遊玩兩天,張尋沒法,只好跟他亂轉。

兩日之後,纔在朝天門碼頭搭上一艘船,順流東下。

船主是個心寬體胖的中年人,守着祖上傳下的幾條船,也不想發大財,只求吃好點,穿好點就夠了。

他最怕寂寞,時不時找張尋和董昌說話,沒多久,便和董昌談得極爲投機。

張尋則有機會趁此抽出身來,靜靜觀看兩岸的風景。

順流又順風,船速極快。第二天傍晚,便已抵達了位於川東的鬼城豐都。

此時江面上萬船停泊,阻塞擁擠。船主不以爲怪,說道:“這是徵收過境錢。”

隨後笑着問道:“兩位可知,這豐都何以得名?”

張尋心中暗笑,不知自己何以老碰到炫耀地名知識的人,而董昌卻正中下懷,說道:“小可竟然不知,慚愧,慚愧。還望指教一二。”

船主緩道:“只因爲此城郊外有‘豐穩壩’和‘乎都山’各取一字,以此得名也。”

他不待董昌擊節讚歎,就又一字一頓地道:“兩位可知這鬼城又是何來歷?當然,你們一定不知。

“據說在漢朝時候,這裡的乎都山上隱居着兩個人,一個叫‘陰長生’,另一個叫‘王方平’,後來人們在傳說中把這兩個人的姓連在一起,就傳成了乎都山上住這‘陰王’,‘鬼城’之說也由此開始。”說罷他得意非凡,搖頭晃腦,神情與董八股說出“大足”來歷時極爲相似。

現在獨霸長江的‘長江幫’將總壇設在豐都,就是想借點鬼氣,增強實力。

語音未落,他看了看前面,又“咦”地一聲,奇道:“今日‘長江幫’過境錢怎麼收的,卡了這麼多船。

“‘盛德船行’不是把全年的國境費都交了嗎?怎麼會把他們的船也攔了?”

張尋和董昌聽他說這裡就是長江幫的總舵所在地時,心中都是一震。

想起在大足時曾將其少幫主林江生打得半死,對方言明定要報仇。

難道今日攔下這麼多船,就是爲了尋找他們嗎?

(本章完)

正文_第77章 悟劍(4)正文_第77章 悟劍(4)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54章 練氣(4)正文_第34章 重逢(1)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37章 重逢(4)正文_第62章 聞昔(1)正文_第62章 聞昔(1)正文_第95章 決鬥(2)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64章 聞昔(3)正文_第93章 揭秘(7)正文_第7章 上路(5)正文_第76章 悟劍(3)正文_第5章 上路(3)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23章 認父(2)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71章 覓圖(4)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11章 授藝(2)正文_第96章 決鬥(3)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95章 決鬥(2)正文_第49章 起疑(3)正文_第30章 掌門(4)正文_第93章 揭秘(7)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18章 得劍(4)正文_第80章 西行(1)正文_第58章 空候(2)正文_第17章 得劍(3)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36章 重逢(3)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78章 悟劍(5)正文_第11章 授藝(2)正文_第87章 揭秘(1)正文_第2章 圍殺(2)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37章 重逢(4)正文_第46章 結義(6)正文_第70章 覓圖(3)正文_第24章 認父(3)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64章 聞昔(3)正文_第52章 練氣(2)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70章 覓圖(3)正文_第67章 聞昔(6)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4章 上路(2)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95章 決鬥(2)正文_第61章 空候(5)正文_第29章 掌門(3)正文_第50章 起疑(4)正文_第81章 西行(2)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85章 西行(6)正文_第66章 聞昔(5)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23章 認父(2)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38章 重逢(5)正文_第25章 認父(4)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5章 上路(3)正文_第52章 練氣(2)正文_第88章 揭秘(2)正文_第75章 悟劍(2)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67章 聞昔(6)正文_第24章 認父(3)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28章 掌門(2)正文_第62章 聞昔(1)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75章 悟劍(2)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9章 上路(7)正文_第49章 起疑(3)正文_第29章 掌門(3)正文_第20章 得劍(6)正文_第14章 授藝(5)正文_第97章 決鬥(4)正文_第50章 起疑(4)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75章 悟劍(2)
正文_第77章 悟劍(4)正文_第77章 悟劍(4)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54章 練氣(4)正文_第34章 重逢(1)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37章 重逢(4)正文_第62章 聞昔(1)正文_第62章 聞昔(1)正文_第95章 決鬥(2)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64章 聞昔(3)正文_第93章 揭秘(7)正文_第7章 上路(5)正文_第76章 悟劍(3)正文_第5章 上路(3)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23章 認父(2)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89章 揭秘(3)正文_第71章 覓圖(4)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11章 授藝(2)正文_第96章 決鬥(3)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95章 決鬥(2)正文_第49章 起疑(3)正文_第30章 掌門(4)正文_第93章 揭秘(7)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45章 結義(5)正文_第18章 得劍(4)正文_第80章 西行(1)正文_第58章 空候(2)正文_第17章 得劍(3)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36章 重逢(3)正文_第16章 得劍(2)正文_第78章 悟劍(5)正文_第11章 授藝(2)正文_第87章 揭秘(1)正文_第2章 圍殺(2)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37章 重逢(4)正文_第46章 結義(6)正文_第70章 覓圖(3)正文_第24章 認父(3)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64章 聞昔(3)正文_第52章 練氣(2)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70章 覓圖(3)正文_第67章 聞昔(6)正文_第42章 結義(2)正文_第4章 上路(2)正文_第1章 圍殺(1)正文_第26章 認父(5)正文_第95章 決鬥(2)正文_第61章 空候(5)正文_第29章 掌門(3)正文_第50章 起疑(4)正文_第81章 西行(2)正文_第8章 上路(6)正文_第85章 西行(6)正文_第66章 聞昔(5)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23章 認父(2)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38章 重逢(5)正文_第25章 認父(4)正文_第74章 悟劍(1)正文_第5章 上路(3)正文_第52章 練氣(2)正文_第88章 揭秘(2)正文_第75章 悟劍(2)正文_第92章 揭秘(6)正文_第67章 聞昔(6)正文_第24章 認父(3)正文_第91章 揭秘(5)正文_第28章 掌門(2)正文_第62章 聞昔(1)正文_第40章 重逢(7)正文_第75章 悟劍(2)正文_第6章 上路(4)正文_第9章 上路(7)正文_第49章 起疑(3)正文_第29章 掌門(3)正文_第20章 得劍(6)正文_第14章 授藝(5)正文_第97章 決鬥(4)正文_第50章 起疑(4)正文_第69章 覓圖(2)正文_第75章 悟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