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磨刀霍霍

且說韓淮楚在韓都陽翟一面輔佐韓王信鞏固江山,一面整頓兵馬,只等漢王劉邦大兵到來會合,就兵出陳郡,直搗彭城。

韓王新立,少不得招兵買馬。那逃亡的韓國士卒聞公子信爲王,齊至陽翟投軍。韓淮楚見那韓地人丁實在稀少,又沒有做將軍的人才,便將投降的鄭昌舊部撥給韓軍。而那曾做過統帥的朱進也算得上良將,便仍委派他督領韓軍。戰場上繳獲的軍械馬匹,都送給韓軍以緩解一時之需。

就這樣,韓王信手底下勉勉強強拉扯出二萬餘人馬。那時最流行的是虛張聲勢,灌一下水,便號稱三萬。

潁川與陳郡接壤,這陽翟就成了討伐暴楚,進軍彭城的橋頭堡。各諸侯軍陸續開到,運送輜重糧草的車輛絡繹不絕。鋪天蓋地,皆在陽翟城郊下寨。

且看有哪些人馬:

漢軍是大哥大,實力最強,共計二十萬軍馬。

魏軍是二哥,由西魏王魏豹親征,大將軍周叔爲帥,共計十萬軍馬。

殷軍是小三,由殷王司馬卬掛名親征,殷相國閻澤赤領兵,共計八萬軍馬。

河南軍是老四,由河南王申陽親自掛印,傾舉國之兵四萬。

韓軍是老幺,由韓王信親征,上將軍朱進爲帥,共計三萬軍馬。

這麼一說,諸侯聯軍進軍彭城的總兵力只有四十五萬。但史書上說彭城大戰聯軍共出動六十萬人馬,還有十五萬哪裡來的?難道也是灌水?

其實這四十五萬已經灌水灌得滿滿,再灌也灌不進去。還有十幾萬軍馬是半路上自己殺來的趙國大軍。

不是說因瓜分河內不成,趙國大將軍陳餘已同劉邦翻臉了嗎?怎麼還會厚着臉皮,要來湊這份熱鬧?

正應了一句老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是友是敵,只看利之所趨。

卻說那成安君陳餘回去趙國,將同劉邦翻臉之事對趙國君臣一說。衆人皆罵劉邦言而無信,名存殷王,實際上獨吞河內。對陳餘衝劉邦翻臉一事拍手叫好。

獨有相國廣武君李左車數落道:“師弟如何這般意氣用事,說出楚漢交戰趙軍袖手旁觀這般話來?西楚乃是衆之公敵,一日不除,我趙國君臣寢食難安。若漢王滅楚,勢必重新劃分疆土。那西楚九郡,我趙國便一寸也難指望。且項王自秦都掠回財寶珍器無數,焉能坐看衆諸侯瓜分而摒我趙國於事外?”

陳餘聽師兄一說,立即有了悔意。說道:“當時我盛怒之中考慮不周。師兄教訓得是,還是師兄考慮深遠。只是話已說出,如何再與漢軍修好?”

李左車不慌不忙道:“漢軍攻克河內,下一步必兵出潁川河南。且看三國交戰結果,再緩緩圖之。”

於是趙國君臣等着與漢國和緩的機會。說也巧,這個機會不久便有了。

那張耳被漢王劉邦收納,也只閒養起來,並不被劉邦器重。這消息不知怎地傳到趙都襄國,便有了文章可做。

那陳餘便遣使漢王道:“張耳與陳某有不共戴天之仇。大王若殺張耳,趙國即興兵伐楚。”

這一說,劉邦便有點惱怒,當即要說:“寡人麾下兵將雲集,少你趙國又有何妨。”卻一擡眼看見陳平在向他擠眉弄眼,便將話吞住不說,只道:“張耳有海內之譽,今窮途末路來投靠寡人,何忍刀加於頸?待寡人熟思之。”於是安排使者住下。

私下裡劉邦招來陳平,問道:“寡人慾回絕趙使,都尉以目止之,不知有何用意?”

陳平對道:“趙國兵力遠勝於魏殷各國。若趙軍擊楚於北,我軍伐楚於西,兩面夾擊,大事成矣。如此好事,大王焉能拒絕?”

劉邦瞪了陳平一眼,心想這大道理還要你來講。可張耳剛來投靠俺,就一刀把他做了,豈不令天下英雄寒心。

只聽陳平不慌不忙道:“世間相貌相似者多矣。大王可擇一貌如張耳之人,斬其首級獻與陳餘,騙得趙軍來助。”

這種陰招只有花花腸子陳平能夠想出。想劉邦要聽他之言,張耳的頭顱是保住了,可世間勢必多了一個無辜的冤魂。

那劉邦也不是阿彌陀佛,陳平說的陰招偏偏就對了他的路子,一聽大爲讚賞:“高!簡直是高!”

於是這陰招被劉邦欣然採納,一顆頭顱獻到了陳餘面前。

想這李代桃僵之計騙得了別人,怎騙得了曾與張耳有刎頸之交的陳餘。那張耳長得怎麼樣,陳餘是一清二楚。送來的頭顱雖然相似,但一眼被陳餘看出了破綻。

陳餘本就是找個藉口與漢國修好,這當口不會說破,便裝作糊塗,回了一封書信謝漢王替自己除去大仇。並相約聯軍東征之時,趙軍便從邯鄲郡南下,攻打東郡。

※※※

單說這一日韓淮楚在陽翟,忽有師兄陸賈奉漢王之命前來。

韓淮楚將陸賈迎入行猿,問道:“師兄來此何事?”那陸賈說道:“漢王今有一事不決,想徵詢大將軍之意。”韓淮楚便問何事。

陸賈道:“如今我漢軍已納河南,唯獨有一縣不敢攻取。那商丘本乃彈丸之地,取之不費吹灰之力。奈何彼處乃項王賜師弟的封地,有項王之妹項追主持辛國國政。那項追姑娘與師弟有白頭之盟,若兵戎相向,恐師弟不悅。如何定奪,請師弟裁決。”

“原來是這檔事情。”韓淮楚聞言頓時癡呆。

因裙帶關係,韓淮楚被項羽封了一個比萬戶侯實力大不了多少的辛王,項羽並當衆宣佈其妹子項追爲辛王妃。不料這負心薄倖的“辛王”竟背楚投漢,成了項羽的敵人。留下那空揹負了“辛王妃”之名的項追,承受那重得不能再重的痛苦,獨自操持國政。

想必那如彈丸一般的辛國如今已陷入聯軍重圍之中,小妮子項追的心中是萬分苦楚。一邊看着他親哥哥項羽的覆滅而無能爲力,一邊恨那造化是如此的捉弄人,昔日那海誓山盟的戀人一翻臉變成了敵人!

這份痛苦,何止那小妮子要承受?韓淮楚每唸到此,何嘗不是痛苦莫名?

從理智上說,如今敵我分明,便應該揮軍將那辛國給滅了。但從感情上,韓淮楚如何下得了這個狠心?

韓淮楚癡呆半晌,問道:“那項追姑娘,可做好抵禦準備?”

陸賈望了望韓淮楚,面無表情道:“那辛國兵不足兩千,且未事防守,城內城外一如常日。只須派遣一員大將,領精兵數千,便可將商丘踏爲齏粉。”

韓淮楚心中一陣悸痛,“可憐的追兒,明知這楚漢爭霸最後的結局他哥哥一定失敗,辛國兵微將寡戰必不勝,憐惜一方黎民,竟絲毫不做抵抗的準備!”

他冷笑一聲:“一個兵不足兩千的彈丸小國,漢王何須放在心上。就容那辛國獨存在這天地之間,又有何妨?”

陸賈看了他一眼,長揖道:“師弟之心,吾已知也。陸某告辭。”說罷出門而去。

那陸賈走後,韓淮楚心中又久久不能平靜。

※※※

這一邊諸侯聯軍磨刀霍霍,欲操項羽的老家。那一邊項羽知道這消息,怎不回師痛扁那狗日的劉季?也不安排一下防禦力量,保衛自己的國都?

一來只有項羽去打別人的份,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別人會來打他。出兵齊國時,並沒有留後手。

看看此時楚軍兵力分佈就會明白:周殷領十萬軍馬扼守東郡,防的是趙國;鍾離昧領十萬大軍撲向大梁,那是要拿那陰魂不散的彭越開刀。

二來漢軍一系列的勝利來得太快,一個半月就從關中打到了潁川。項羽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再一個原因,是楚軍在齊國陷入了泥沼,難以抽身。

那齊相國田橫扶立其侄子田廣做了齊王,總督軍政。他與兩位兄長不同,是一個頗有心計之人。

趕走了田假,料知項羽不會善罷甘休。而楚軍實力衆所瞻目。人家要來滅掉自己,打又打不贏,怎麼辦?

戰場的勝負並不一定決定於兵力多寡,將帥的謀略有時至關重要。

又是那個范陽侯前將軍龍且,上次用驕兵之計引田榮入轂,最後讓田榮兵敗身亡。此次被項羽任命爲徵齊先鋒,帶領五萬精兵,殺氣騰騰直奔膠東半島而來。

一路上遇到幾處齊國兵馬,皆是軍容不整,連戰服也配不齊。遇到龍且,一觸即潰。那龍且也不追殺,哂笑道:“齊國剛剛復國,想必齊兵皆是如此不經打。”於是心生驕傲,一路高歌猛進直往前衝,只想攻下齊都城陽獨吞大功。

兵過東莒,忽有那死鬼田假昔日的丞相田角領着一隊殘兵敗將來投。田角在龍且馬前泣訴道:“田某軍馬被田橫殺敗,逃入山林,每日被賊兵追殺,惶惶不知有無明日。幸得將軍至此,吾等得救矣!”

那田角也是秦末時的一位人物,一度與田榮田橫兄弟爭鬥,有勝有敗。龍且見田角手下皆鳩衣百結,面黃肌瘦疲憊不堪,心生憐憫,撫慰道:“爾等休怕,且隨吾殺入城陽斬殺田橫,爲爾等報仇。”

田角便自告奮勇爲嚮導道:“吾等久居膠東,熟悉道路,將軍且隨我來。”龍且信了田角,便按田角所引道路進軍。

龍且哪裡知道,此時田角早投降了田橫。人家老闆已被項羽斬了頭,沒有指望,那還不趕緊另換門庭?

兵至諸城,四處山高林密。龍且有點心疑道:“此處地勢險惡,賊兵會不會在此設伏?”

那田角忽然哈哈大笑道:“吾等奉相國之命誘你入伏。龍且,你中計了!”

話音一落,四周高處涌出無數齊兵,矢箭如雨齊向楚軍射來。

龍且大怒道:“匹夫安敢詐吾!”挺槍便刺田角。

田角哪是龍且對手,一合便被刺翻馬下。長笑一聲:“主公,田角今日用此命爲你報仇了。”當即氣絕。

結果了田角,龍且算是解了恨。但此刻楚軍已被齊兵包圍,只有被屠宰的份。

也是龍且武功高強,他仗着一杆火龍槍殺出一條血路,灰溜溜逃回性命。五萬楚軍,只有二萬逃出,其餘都死在齊兵之手。

先鋒慘敗,銳氣盡喪,項羽得報勃然大怒,親率楚軍主力殺奔而來,誓要爲死去的楚地兒郎報仇。

這一次再玩詐降項羽不會相信,那田橫又有什麼對策?

田橫這次學習那游擊隊長彭越,同楚軍打起了游擊戰。

你想攻克我齊國都城城陽是吧?就把城陽讓給你,橫豎這城池被你楚軍洗劫過,能搶走的東東都搶走了。楚軍進來,只能得到一座空城。

而齊國君臣都躲到山林中,山高林密,想逮到齊王田廣那是休想。軍隊化整爲零,楚軍想找齊軍主力打找不着。一旦楚軍鬆懈,忽然又聚零爲整,對着一小股楚軍來個突然襲擊。

敵人要滅自己的家邦,齊國舉國皆兵,只看那田角爲誘敵軍入伏甘心舍下自己性命便知。齊兵混雜在平頭百姓中,此時分不清是一般的老百姓還是能隨時掀起一場暴亂的齊國士兵。那時沒有人肉炸彈,但暗地裡射出冷箭是常有的事。糧食早藏了起來,想再從齊地徵集到糧秣幾乎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逼得楚軍只好從自己國內長途裝運糧草。如此長距離的糧草線,田橫不去搞點破壞簡直是白癡。

還有一樁事最令項羽頭疼,那就是齊兵從海上的偷襲。楚軍從陸路而來,並未帶有戰船。齊地的船隻都被田橫開到了海上一個島嶼,那島說起來也近,就在如今青島即墨市的田橫島。明知道這是齊兵的據點,苦於無船的項羽卻不能去攻打。

爲什麼楚軍懼怕齊兵的海路偷襲呢?只看地圖便會明白。

在膠東半島的城陽南面,有一個被陸地圈成的圓形港灣,這便是膠州灣。齊兵從膠州灣殺來,進可攻,退可走,神出鬼沒,要提防封堵一點門路都沒有。這便像明朝時的倭寇,你打他打不着,他打你卻是得心應手。

Wωω● тTk an● c o

就這樣,項羽的二十幾萬大軍被田橫用游擊戰法困住。戰,戰不成;退,那田橫還不趁此機會殺將回來收復山河?

※※※

還是將筆墨先轉至聯軍這一頭。

話說那漢王劉邦,這一日傳召殿前文武,各路諸侯及軍中大將至營,也不說目的。

韓淮楚接到傳召,即同韓王信,韓軍主帥朱進從陽翟趕至郊外軍營。到了那劉邦的金帳,只見人頭攢動,衆諸侯與各國文武大臣均先到了,烏壓壓直有四十人之多,卻不見劉邦。

接待者便是他師弟陳平。衆人七嘴八舌都在問那陳平:“漢王招召等何事?”陳平笑嘻嘻只道:“諸位稍安毋燥,待會自知。”

劉邦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頗費衆人猜測。

韓淮楚眼光向四下裡一掃,卻見到張良坐在一角。便摸了過去,悄悄問道:“軍師可知漢王用意?”

張良微微一笑,說道:“估計與伐楚之事有關。”

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各路諸侯都是爲討伐西楚而來,要不然四十幾萬大軍在這裡趕集玩啊。

少頃,突聽帳外一聲高喝:“漢王到!”

那劉邦此刻已是衆諸侯的老大,就像當初項羽滅秦一般。衆諸侯,文臣武將不敢怠慢,皆跪下行禮。惟有那魏豹自恃與劉邦地位相若,只折了一下腰。

韓淮楚偷着瞧了劉邦一眼,只見一月不見,劉邦的領袖風騷越來越濃。站在那裡手微微一擡,臉帶微笑,說道:“諸公快快請起!各位皆是興義師爲天下蒼生討伐暴楚而來,如此重禮參拜休折煞俺劉季。”

看來那劉邦在衆諸侯面前還不敢託大,不自稱寡人,還是按舊時呼自己爲劉季。

衆人便起了身。那魏豹問道:“漢王鄭重其事召喚,不知所爲何事?”

劉邦手一拍,道聲:“擡來!”便有一個健卒,手託着一物,白幡覆蓋,走到帳前。

衆人面面相覷,不知這白幡下究竟是什麼東東,那劉邦要唱哪一齣。

劉邦又道聲:“擺案!”便有陳平從帳內挪來一案,端到帳外。

只見那健卒將手中物事恭恭敬敬擺在案頭,手向白幡那麼一掀。

一座牌位乍然出現在衆人面前,黑漆作底,白漆鏤字,赫然刻着“義帝熊心之靈位”七個大字。

陡見那劉邦雙足一軟,跪倒在地,驚天地泣鬼神一聲慘叫:“義帝!你死得好慘啊!”身軀搖搖晃晃,向地上一癱,就此哭昏過去,不省人事。

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二十二章 吸血狂魔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七章 拜帥之爭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章 王妃出馬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二章 兵敗如山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二十一章 溫柔陷阱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二十章 肉糉作餌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
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二十二章 吸血狂魔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七章 拜帥之爭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十章 王妃出馬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二十六章 新君入城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二章 兵敗如山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二十一章 溫柔陷阱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二十章 肉糉作餌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