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

翌日清晨,利蒼早備好馬匹,將韓淮楚喚醒,收拾行裝,打馬上路。

吳廣義軍攻打滎陽,一路上出榜安民,秋毫不犯。是故這滎陽戰區,未見有難民驚惶逃避,倒見有無數英雄豪傑,引兵來投更有百姓鄉老箅食壺漿趕赴吳廣軍中,犒勞義軍。

韓淮楚到了吳廣大營前稟明來意,便有留守大營偏將李歸迎出。李歸說道:“二位來得正好,假王正在率師攻打東門,你們可去助戰。”

此時正是日中,豔陽高照。韓淮楚和利蒼便人不卸甲,馬不摘轡,又來到滎陽城東門前。

只見戰場之上,烽煙四起,殺聲震天。城牆之上,一排排利箭如雨點般鋪天蓋地射了下來。

義軍排作一個橫陣,將那東門團團圍住。服飾五花八門,有的衣衫襤褸,有的衣甲鮮亮,不一而足,想是臨時成軍,軍服不能制齊,便以青布包頭,以辨明敵我。

一員身長八尺大將,虎鬚燕額,頂盔貫甲,持了一杆長槍,正帶領一隊義軍,奮勇攻城。

只見他手中鐵槍舞如團絮,真個是水潑不進,風透不出。城樓上射下的利箭,到了身前,均被他格擋開來紛紛墜地。

他的後面,義軍各持弧型盾牌排作縱隊,擁着雲梯、轒轀車,攻城塔等攻城器械,緩緩推進。

這些攻城器械均體型龐大,下部安有軲轆,由軍士推動,若有人射倒,自有後繼之人接手,可謂前仆後繼。

其中最顯眼的便是那轒轀車,車長一丈,下部安有無數滾輪,兩側和頂部用厚木板釘死,作爲防護,外蒙堅硬的皮革。一排軍士藏於木板之下,便不懼弓箭流石。轒轀車上載有大木,有合抱粗細,若讓它逼近城牆撞擊牆門,縱牆門再厚再堅,也難抵擋。

韓淮楚老遠看見義軍陣中,一杆大纛上繡了一個“吳”字。大纛之下,一名男子身穿魚鱗寶甲,胸前帶有護心鏡亮如秋水,絆甲絲絛九腹勒成,飛虎戰裙遮住雙膝,眉飄偃日,目炯曙星,鼻若膽懸,齒如貝列。

一羣悍將,如衆星拱月環伺周圍。

韓淮楚料到那男子必是假王吳廣,遂和利蒼拍馬馳上前,欠身稟道:“淮陰韓信,奉張楚王旨令,特來假王麾下效力。”

那吳廣乍聞韓信之名,猛一擡眼,炯目凝視着韓淮楚,問道:“你便是在龍武坡大敗秦國上將軍蒙毅的韓信?”韓淮楚點頭道:“正是末將。”

吳廣喜道:“你等來的正好,有你這般縱橫家高弟相助,我大軍便如虎添翼。不知陳王委你何職?”韓淮楚稟道:“張楚王授末將隨軍參將,來助吳王破城。”

吳廣詫道:“以公子之才,就算封個統軍大帥也不爲過,只任一個參將,是否太過屈才?”韓淮楚回道:“陳王的意思是讓我暫且爲將軍效力,若有戰功,再回陳城另行封賞。”吳廣“哦”了一聲,說道:“那就暫時委屈你了。”

韓淮楚又將利蒼引薦給吳廣。吳廣連聲稱好,問到利蒼授以何職,韓淮楚答未有授封。吳廣便當即封利蒼爲都尉,並說戰事緊急,無暇爲兩位將軍接風洗塵,還請見諒。

“聽說吳廣禮賢下士,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韓淮楚心想。

此時戰場鬥得正酣。吳廣道:“二位且隨我一同觀戰,看我軍拿下滎陽。”

※※※

那領軍攻城的大將名叫鄧銳。他剛和結義兄弟伍餘投身義軍不久,便獻計圍住李由,斬殺秦軍五千人馬,此時銳氣正盛,便自告奮勇帶領五千兒郎攻打滎陽。

眼看那些攻城器具離城牆越來越近,已到了五十步之內,城樓上一員白袍將軍將令旗一揮,喊道:“射!”

下令之人,正是滎陽郡守李由。

隨着李由一聲令下,伴隨一陣梆子聲響,一排飛箭裹攜火苗,如蝗射出。

那些飛箭,箭身綁了油囊,囊中裝有一種採自甘陝的稠油。那稠油澆灑在義軍雲梯,轒轀車,攻城塔上,瞬時大火雄雄燃起。

其實那稠油便是石油,只是古人不識。古書云:定陽、高奴,有淆水,肥可蘸。那高奴縣便在咸陽附近,淆水乃是延河的一個支流,均在秦境。秦國軍隊,便採石油製成火箭,又有用之潤滑戰車輪軸。

那李由一直隱忍不發,待到義軍攻城戰械進入火箭射程之內,猝然祭出這般利器。

義軍那體積龐大的攻城戰械,同時噼噼叭叭燃燒起來。藏於轒轀車裡推車的軍卒,被大火一拷,哀嚎陣陣。離出口近的,僥倖能及時逃出。而藏得深的,不是被火燒得體無完膚,就是被煙薰得嗆滿咽喉。

那躲在攻城塔雲梯上的義軍軍卒,紛紛跳下高塔,不敢滯留。有手腳不快的,便爾擠下摔死。

吳廣看得眼中直欲噴出火來。這些攻城器械是他精心準備,盡遣工匠按兵書所繪,歷經半月纔打造成功的,原指望今日一役,靠此龐然大物能拿下滎陽。殊料全部被毀,成了一堆廢物。

李由在城樓上看着義軍狼狽之狀,意猶未盡,道聲:“取我的弓來。”便有兩名軍士,擡上一口五尺長的大弓。

李由彎弓搭箭,“颼”的一聲,射出一枝鵰翎箭,直向鄧銳飛來。

那鄧銳望見攻城器械被毀,正自氣餒,手中的鐵槍便舞得慢了下來。忽聽一箭如流星般射來,直指自己頭顱,吃了一驚,低頭便躲。

雖然他應變及時拾回性命,盔上紅纓卻爲羽箭射下,落於塵埃。

城樓上秦軍響起一片叫好,均贊李將軍神技。李由卻惋惜道:“可惜,未能射死這廝,報那日被圍喪師之仇。”

吳廣見軍心已亂,銳氣盡失,只好下令鳴金收兵。

回到大帳,鄧銳羞愧道:“末將有負大王厚望,今日一戰,未能拿下滎陽,反折損了不少兵馬和攻城的戰械。”

吳廣寬慰道:“鄧將軍毋須自責,我也未有想到那李由還藏有火箭這般利器。”

便有大將田藏道:“那滎陽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城中積糧甚多,我軍爲之奈何?”

吳廣目光投向韓淮楚,問道:“韓將軍乃縱橫家高弟,有何妙計破城?”

韓淮楚略一尋思,說道:“兵法雲,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若能讓此城不攻自破,方爲上策。”

此言一出,便遭來田藏一頓喝斥:“你一個小小參將懂個什麼?那李由乃是秦國丞相李斯之子,又官拜郡守食秦之祿,怎會不誓死守城。想讓此城不攻自破,怕是異想天開。”

吳廣一擺手,說道:“田將軍休要激動,請讓韓將軍將話說完。”

韓淮楚便接着言道:“不錯,那李由乃是秦國丞相之子。有這種身份,定會誓死守城。但事無常勢,水無常形,說不定我們正可拿李由是李斯之子的身份,大作文章。”

吳廣聞言,炯目霍然一睜,說道:“韓將軍請明言。”韓淮楚環顧四周,說道:“法不傳六耳。待末將私下,向王爺細細道來。”

於是吳廣便遣散衆將,宣韓淮楚單獨入內帳,問道:“韓將軍,有何妙計攻破滎陽?”

韓淮楚奏道:“聽說秦國郎中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爲爭權奪利而不睦,吳王何不派出細作遣赴咸陽,廣佈流言說李由欲背叛朝廷,自立爲王,已和我軍密謀,要瓜分他羸秦的江山?那趙高若然得知,必拿此爲把柄問罪與李斯。至時消息傳入李由之耳,李由定不會爲秦國死戰。如此可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滎陽。”

吳廣猶豫道:“空口無憑,恐秦廷不會相信李由會反。”韓淮楚想了一想,計上心來,說道:“這般,這般——”

※※※

滎陽城內,郡守李由正在書房揮毫賦詩。

李由本是文武全才。家學淵源,他從小便有名士授以詩書禮樂各般技藝。十三歲時,便以才學聞名咸陽,文章華美瑰麗,汪洋恣肆。又寫得一手好小篆,是以其墨寶一經流出,便爲豪門富室爭相競價爭購,珍藏於府中,引以爲傳家之寶。

長大一點,李由便覺得耍筆桿子不過癮,又想學習武功兵法。李斯便讓他投師於老將王翦,學了三年。有王翦這等名將指點,李由又天資聰穎,遂習得一身好武功,通曉兵事。經李斯的衆位學生保奏,被秦廷派到三川郡做了首席長官。可謂年輕有爲,春風得意。

前番和吳廣惡戰兩場,李由均告得勝。後來一時驕躁輕敵,陷入義軍重圍,折損了五千軍馬。幸而力戰得脫,逃回滎陽城裡,便閉關固守,不再和吳廣交戰。

昨日又略展武略,用火箭破了吳廣的攻城戰械,讓敵軍怯戰自退,不由甚感欣慰。一時意興遄飛,揮毫賦詞起來。

忽有軍士來報,雲反賊軍中派出使者,領了秦軍戰俘要來納還,並送美酒十壇,肥牛十口,現正在城牆之下,不知是否放他進來。

“那反賊和我軍誓不兩立,怎會納還俘虜,還贈我美酒肥牛?”李由聞言十分納悶。

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間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二章 時空明輪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二十三章 魔道同門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二章 穿人之會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七章 燒斷天路
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間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二章 時空明輪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二十三章 魔道同門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十二章 秦營下書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二章 穿人之會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七章 有容乃大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三十七章 十面埋伏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四十一章 元帥升帳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七章 燒斷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