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法學大家

“原來這大娘是韓國人。秦滅六國,六國亡國之人皆思復國。卻哪裡知道,大漢立國中央一統,六國之後復國之夢盡成泡影!”

韓淮楚心中一嘆,說道:“歷史的車輪只會向前開,不會後退。最終秦朝亡,漢室興,而六國諸侯雖有短暫的復國,卻如曇花一現,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中了。”

鄭惠嘆了口氣,說道:“多謝公子相告,請問公子尊姓大名?”韓淮楚答道:“晚輩姓韓名淮楚。”鄭惠邀請道:“韓公子如不嫌棄,可否隨老身到寒舍坐坐?”

韓淮楚正想打聽項少龍的消息,焉有不去之理,便欣然同意。

兩人沿着淮河一路走去。走了片刻,來到一間低矮的茅屋前。鄭惠將門推開,說道:“這就是寒舍了。公子進來歇歇腳吧。”

韓淮楚走進茅屋,只見屋裡擺設簡陋,只有幾張粗製的桌椅。唯有一藏青色閣櫃體積巨大,佔據整面牆壁,甚是瞻目。

鄭惠說道:“茅屋簡陋,讓韓公子見笑了。公子稍坐一會兒,老身去煮些茶水。”說完,徑直向廚間走去。

韓淮楚便仔細打量了一下四周,見那閣櫃裡擺放着許多竹簡,竹簡用細繩從上、中、下三處連接,按順序卷放整齊。

韓淮楚知道這是秦朝時的書稿,便走上前打開一卷。見上面墨書秦隸,字跡蒼勁有力,寫道: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於爲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爲厚利而顯爲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這段文字意思是說:說服的難在於要了解對方的意圖,才能被對方接受。

韓淮楚本是中文高材生,一眼便認出這是法家韓非的著作《說難》。想到韓非正因說服秦始皇攻趙而緩攻韓,被秦始皇起了疑心而誅殺,這部《說難》彷彿道出了韓非的心聲,韓淮楚不禁有感而發,嘆道:“韓非縱就才智過人,知道說難之難,爲何明知會惹禍上身,卻依舊義無反顧?”

只聽那廚下一聲傳來:“韓公子,你也認得夫君?”老婦人從廚間快步走出。

“夫君?莫非這老婦人竟是那著名的法學家韓非的妻子?”

韓淮楚聞言聳然動容,問道:“大娘莫非是韓非的夫人?”

鄭惠點頭答道:“老身正是。”

韓淮楚便道:“韓非名傳千古,乃法學大家,後人尊稱之爲子。我在中學就讀過他的文章,想不到在這裡我竟然能見到他的夫人!韓夫人,請受我一拜。”即彎腰施禮。

韓夫人聞言,那眼淚刷地一下就流了下來,嘆道:“人生如白駒過隙,想不到夫君的名字能流傳到二千年之後。夫君人雖亡故,他的法家思想能傳到後世,老身真是太高興了。”

韓淮楚也嗟嘆道:“在歷史上烙下自己的痕跡,青史留名,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一陣唏噓之後,韓夫人突然問道:“不知二千年以後,諸子百家之爭誰佔了上風?”

是時秦始皇還未焚書坑儒,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還未結束。秦廷雖獨崇法家,朝堂被李斯之類的法家人物充斥,但當時幾個主流學派如儒家、道家、墨家卻從來停止過爭鬥。秦始皇對之尚聽之任之。

“這位韓夫人仍在惦記着誰最後把紅旗插到了山崗。”韓淮楚心中好笑,便道:“我們那時已沒有什麼百家之爭,若真正論起來,還是法家思想佔了上風。”

他整理了一下思緒,又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均已是法制社會,任何人觸犯了法律,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韓夫人奇怪地問道:“難道皇帝犯了法,也要受刑嗎?”

韓淮楚笑道:“兩千年後,帝制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那時已無皇帝,各級的統治者均由公民投票選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韓夫人感嘆了一會兒,說道:“二十年前在邯鄲時,夫君在論戰大會上曾聽項少龍說過一句話,說什麼‘大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當時大家只覺振聾發聵,原來那時他就透露出未來以法治國的方略。”

韓淮楚又聽到項少龍三字,立馬問道:“韓夫人,你可認識項少龍?”

韓夫人答道:“曾聽夫君提起過,此人乃是始皇帝的老師,似乎有先見之能,傳說他來自未來世界。”

韓淮楚追問道:“你可知他現在何處?”韓夫人苦笑道:“別說知道他的去處,現在就算提起他的名字,也是要滿門抄斬的。”

韓淮楚疑惑道:“這是爲何?”韓夫人解釋道:“十餘年前,項少龍突然失蹤,所有與他有關的史書均被羸政銷燬。秦王政下令,從此不準再提起項少龍三字,違者斬無赦。”

韓淮楚聞言猶如一盆涼水潑下,滿臉失望:“那不是誰也不知道項少龍的消息了?”

韓夫人想了一想,說道:“天底下可能只有一個人知道項太傅的下落,那人就是始皇帝。”

韓淮楚皺眉道:“那我只有去找秦始皇了。”

韓夫人“哼”了一聲,“你不怕小命被斷送掉就去吧,那暴君羸政怎會告訴與你?”

韓淮楚嘆了口氣,心感任務之艱鉅,頹然道:“看來尋找項少龍的事只好暫且放一放,待晚輩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再說。”

韓夫人見韓淮楚氣宇非凡,不似平庸之輩,便問:“韓公子,你想幹什麼大事?”

韓淮楚遂將與韓信互換身份的事說了出來,並道:“在歷史上,韓信是百戰百勝的戰神,爲漢朝創立開疆拓土,叱吒風雲,官至齊王、楚王——”

韓淮楚說着說着,心中一凜,下一句話說不出來。原來他忽然想到那韓信雖在戰場風光無限,卻被貶爲淮陰侯最後在長樂宮中了蕭何之計,死於呂后之手。不由暗想,“難道小生也會有如此命運?”

韓夫人聽了大感吃驚,越發覺得這年輕人是可造之材,有意栽培與他,便問道:“韓公子果非常人,有如此大志。不過你要幹出一番事業,不知可懂兵法,武功又如何?”

韓淮楚大爲窘迫,說道:“我在軍中學過技擊,赤手空拳也可對付幾個人,至於兵法卻不得知。”

韓夫人搖搖頭,說道:“亂世之中,只懂武功皮毛怎能抵禦強敵,不懂兵法又怎能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

“對啊,在部隊學的現代武器與作戰技法,在這亂世之中哪有用武之地?不會兵法,還談什麼叱吒風雲、左右乾坤?”

韓淮楚自覺羞愧,萬丈雄心瞬時化爲烏有。

只聽那韓夫人笑道:“公子且試試,看你是否能將老身擊倒。”

韓淮楚在特種部隊中,各項技能均是突出優異。搏擊之術,在軍團中數一數二,還沒有人是他敵手。他看韓夫人不過是個顫悠悠老太婆,不信連她也對付不來。當下喝一聲:“那晚輩就不客氣了!”抽出劍,向韓夫人擊去。

就見韓夫人不慌不忙,將身一旋,已繞到韓淮楚身側。身手之快,哪似一年邁的老婦人?

那草屋十分狹小,韓夫人動作卻十分從容,抽出烏藤般的手,電光石火間已將韓淮楚劍鞘奪下。一指韓淮楚咽喉,笑道:“年輕人,如何?”

被冰冷的劍鞘抵住咽喉,韓淮楚箇中滋味,極不好受。想自己七尺男兒,特種部隊中的翹楚,卻敵不過秦代的一個老太婆!

他哪知道眼前這老太婆可不簡單。她父親鄭國,在韓國也是數得上號的一流劍客。想鄭國敢隻身入秦國虎狼之地做間諜,又豈是一個水利專家那麼簡單。韓夫人從小便隨父親學了一身的武藝。韓淮楚在軍中學的技擊,遇上她這種高手,一比之下便判若雲泥。

韓淮楚這才知道自己與時下高手尚有差距,便懇求韓夫人教自己武功。

韓夫人道:“武功老身可以教你。但你想在戰場揚威,靠的不是武功,而是兵法。學了武功至多隻能殺十人,而學了兵法,指揮千軍萬馬,可叫山河改色,可讓帝王曲膝。”

韓淮楚問道:“夫人可會兵法?”

韓夫人搖頭道:“我父鄭國只是一個劍客,卻未通兵事。如你對兵法感興趣,可到坊間購買兵書。像《尉繚子》,《司馬法》,《吳子》等書,均是坊間大路貨,只要有錢均可買到。但欲求上乘兵法,需有明師指點。”

韓淮楚苦笑一聲:“我身無長物,又籍籍無名,哪有機緣得見明師?”

韓夫人沉思良久,開口說道:“老身認識一世外高人,與夫君常有交往。待我修書一封,薦你去拜他爲師。”

韓淮楚一聽大喜,拜謝道:“如此多謝夫人。”

卻見韓夫人又皺起眉頭,說道:“不過——”

只要聽人說“不過”,一定有什麼難處。韓淮楚聞言心中就是一沉。

只聽韓夫人道:“只是那人擇徒卻有一個怪規矩,不是什麼人都收的。”

韓淮楚問道:“什麼規矩?”韓夫人道:“那高人精於相人。據說可識人未來。任何人有福無福,有什麼樣的造化,都逃不過他的法眼。故收徒前必先相一次面。若命中無貴格的,便拜不了師。公子既自稱有登壇拜帥之命,想來他定能瞧得上眼。”

韓淮楚忐忑道:“不知那世外高人收徒要不要禮金?”韓夫人哈哈一笑:“公子多慮了。那高人自身身家頗豐,錢財只如糞土。無論你是王公貴卿,富甲天下的商賈,還是窮困僚倒的販夫走卒,對他來說都一樣。常有窮人但有貴格,被他收爲門人,反倒貼他吃用。”

韓淮楚便打消顧慮,一時對那世外高人幽然嚮往。

韓夫人道:“學兵法之事暫可緩之,你且先隨老身學學武功要緊。”

她拿出一張羊皮,上面刻滿了文字圖案,說道:“這是我家傳武功。心法與劍招都在這裡了。我父只我一個女兒,我也未有隻男半女,這武功眼看要失傳,合該你有緣,便傳給你吧。望你能好好研習,揚我鄭氏武功威名。”

韓淮楚拜道:“夫人放心,他日淮楚戰場上定替夫人揚威。”

韓夫人便開始指導韓淮楚練那劍術。

韓淮楚體質經過特種兵強化訓練,早異於常人,練起劍來得心應手,進境甚快,數個時辰下來,已學會三招。韓夫人看得嘖嘖稱奇,讚道:“老身當年練這三招,花費了半個來月,你只幾個時辰便會了,真是練武奇才。”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日影西斜。韓夫人就道:“天已晚了,年輕人,你不回家麼?”

韓淮楚聞言一震,“家!我還有個家。那去未來的韓信曾說他有個家,家中尚有老母。我既要做韓信的替身,怎能不回他家?”

原想自己隨韓夫人學好武功就去尋那高人學習兵法,再浪跡天涯找尋自己戰友項少龍,如今卻有個老母在堂,如何能棄之不顧?

韓信與他娘從小在一起,自己雖與韓信長得一模一樣,他老孃豈會認不出來自己是個冒牌貨?如何處理與韓信母親的關係,想起來就頭疼。

想那韓信每日到處蹭飯,想必韓家早已揭不開鍋,也不知他那生病的老孃是如何生活。

就聽韓夫人說道:“你且在我這吃過晚飯,再回家看看。休息一晚,明日再來學劍。”

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二十八章 隱龍護身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二十章 肉糉作餌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二十一章 倒在槍口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三十八章 黥首服役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五十七章 連環重擊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
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二十八章 隱龍護身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六十六章 項莊舞劍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二十章 肉糉作餌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三十一章 插上一刀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二十一章 倒在槍口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二十一章 血戰井陘第三十八章 黥首服役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五章 狙殺劉邦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五十七章 連環重擊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