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

天色已經幽幽轉昏,從十面埋伏第八陣艱難擺脫而出的項羽終於率部殺到了第九陣,只要衝破這一陣,他就可突到劉邦與韓信面前。

楚軍如今只剩下不到四萬人,敗局早已註定。那項羽腦子裡想的已不是取勝。雖然不知道那第十陣的防禦情況,至少可以找到拼命的對象。整個一個負隅頑抗的心理。

而韓淮楚連拼命的機會也不給項羽留下。布在那第九陣的兵力雖然也是十五萬,卻是他親自練兵教戰帶出來的齊軍,一支他走上滅魏徵途之後百戰百勝的鐵血雄師。

在那第九陣陣前,一字排開是六十駕在彭城攻打戰大放異彩的炮車。只要那楚軍一到射程之內,一門門大炮會怒吼吐出一顆顆巨石,砸得那楚軍人仰馬翻。

炮車之後,又是一張張強弓勁弩再等着對沒有被巨石砸死的楚軍一波亂射。

連戰八陣,已經血拼了大幾十裡地,那平日就覺得沉甸甸的盾牌此刻是格外沉重。楚軍中絕大多數已經將那盾牌拋棄,卻不知失去了盾牌這個武器,又沒有敵人的尾巴可踩,面對敵手的利箭生死只看天數。

而那炮車箭矢的犀利並不意味着獲勝,戰場的勝負從來都是決定在雙方將士的鬥志與求勝的慾望。若是楚軍不計犧牲,以疏散陣法仍要闖陣,從未嘗過敗績的齊軍鬥志不用懷疑。

※※※

第九陣佈下十五萬齊軍,第十陣給自己留了什麼?

三萬齊軍,僅此而已。

休小瞧這三萬齊軍,卻個個是齊軍的精英,手中的武器皆是更新換代過的鐵製兵器。

只看一個畫面,彭城攻打戰中手持鐵器的齊軍與手持青銅器的楚軍一個招架,那青銅兵器不是轉折就是斷裂,而鐵製兵器卻完好不損,就知道那鐵製的兵器取代青銅兵器步伐已經不可阻擋。

有這三萬軍在身側,項羽就算是能攻到第十陣,也叫他全軍覆沒於自己面前。

韓淮楚此刻想的只是,他曾經答允項追在擊敗項羽完成自己開創新朝重任之後,要留項羽一條生路。

答應這句話是如此簡單,做起來卻是如此困難。在這你死我活的戰場,萬衆注目之下,他如何能放這個劉邦欲除之而後快的西楚霸王一條生路?

那戰場上的態勢越明,韓淮楚心中那壓力越重。只恐自己真做了殺項羽的兇手,今後在心愛的追兒面前將背上永生的負疚。就像那虞子期死在戰場上,自己愧對佳人一般。

※※※

“轟轟轟”,面對一隊不知死活攻來的楚軍,齊軍的大炮開始怒吼。

“這是什麼!”項羽惕然遠望着那第九陣陣前排放的一駕駕炮車,大吃一驚。

齊軍的一輪炮轟,就將尚在七八百米外的楚軍砸死了數百人。項羽平生還從未見過,大炮居然能安在戰車上,如此進退裕如!

“陛下,這便是韓信破左將軍兵車陣的奇怪戰械。左將軍之死,便是敗在這炮車之下!”有從彭城之戰後逃來的楚卒驚恐地說道。

“韓信真乃不世出的天才也!這等犀利的戰械居然也會被他創出。他的出現,真是當世豪傑之大不幸也。”項羽嘆道。

“陛下,攻還是不攻?”衆將齊問。

“不攻,我軍還有退路麼?”項羽反問一句,問得衆將都是一愣。

此刻身後是敵軍八面重新合攏的陣勢,若要退勢必要從剛纔血戰走過的道路再艱難地殺回去。攻還有一絲取勝的希望,不攻等於是自殺。

“怕死者此時離開,朕絕不爲難。”項羽將天龍破城戟高高一舉:“不戰勝毋寧死!”

“不戰勝毋寧死”是楚軍在鉅鹿之戰的口號,正是這口號支撐着楚軍艱難地奪取了最後的勝果。項羽突然喊出這口號,頓時羣情振奮。

“不戰勝毋寧死!”高昂的口號響徹那垓下戰場,楚軍擺出疏散陣型,悍不畏死地對齊軍陣地發起了衝鋒。

※※※

“不戰勝毋寧死?”韓淮楚在第十陣中聽見那震天動地的吼聲,腦中想起那鉅鹿之戰的幕幕場景,一陣發呆。

Www ⊕ttκǎ n ⊕CΟ

那時那還是項羽帳下一名持戟郎中,親身參與到那場驚天動地的滅秦戰役之中。那“不戰勝毋寧死”的信念也曾支撐着他。歷史何其相似,那楚軍靠着這股信念踐踏秦將王離魚麗九陣如同秋風掃落葉,而今楚軍又要靠這股信念來闖他自己佈下的十面埋伏陣。

只可惜自己不是那王離,布的十面埋伏陣也不是那華而不實的魚麗九陣。等待楚軍將士的,只有是齊軍無情的剿殺。

※※※

聽着那熟悉的口號,項羽的腦中也是浮思聯翩。

昔日在那鉅鹿戰場上,曠世美姝——楚國長公主——墨家鉅子虞芷雅爲他魯公擊鼓助威,激起他沖天的鬥志。而今伴隨那佳人的,只有墳上一抔黃土,再無人舉素手提棒槌擂戰鼓爲他西楚霸王壓陣助威。今日他項羽,還有那沖天的鬥志與諸侯軍一戰嗎?

※※※

無情的戰場,繼續譜寫那一曲可歌可泣的戰爭進行曲。避過了齊軍炮轟箭射,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楚軍將士,剛突入齊軍陣地,就遭到如泰山壓頂般的殺戮。

十面埋伏陣,陣中有陣。這一次齊軍還是擺出那訓練有素的陣法,對倖存不到三萬的楚軍發起分割包圍殲滅戰。那火紅色的楚軍,被灰綠色的齊軍分割成一小撮一小撮,各自爲戰,各自被殲滅。看來不用一個時辰,整個戰鬥就會結束。

唯一的懸念還是那神功蓋世的西楚霸王何時授首?此番圍繞項羽而戰的齊將,就是聖劍門三十餘名弟子!

戰場廝殺不同於江湖決鬥,那項羽有驅策如風的烏騅馬在騎,如虎生雙翅。而聖劍門弟子並不能排出門中絕學大三才劍陣,發揮不了羣毆的優勢。雙方之間,還是一個混戰的局面。

便見刀槍並舉,斧鉞齊閃,烏騅一嘶,霸王振威。不到盞茶工夫,喪命在項羽大戟之下的聖劍門弟子就有三人。那項羽已將霸王神功催到極致,魔性也催谷到極致,整個臉膛竟變成了玄色。

※※※

在那不遠處一座山坳,出現了一行人向着戰場登騎而望。

這些人卻是一羣匈奴馬販。

“父王之言果然不錯,韓信用兵如神。如他掌漢廷軍馬,我匈奴難下中原也!”一年輕人望着那山下戰況嘆息道。

原來這年輕人是匈奴大單于冒頓的兒子稽粥單,內定的匈奴儲君。楚漢這場終極決戰事關天下今後形勢,冒頓上次潛入中原刺探軍情差點回不到漠北,此番又派兒子喬裝成馬販,來到垓下觀戰。

“項羽若死,大單于再不用顧忌發過的誓言,正好稱爲義弟報仇發兵中原。漢軍經過歷年混戰,絕不是我匈奴鐵騎的敵手。怎奈那韓信麾下的齊軍,戰力如此強大。與其交手,勝負實難意料!”說話之言便是匈奴名將,左谷蠡王烏赫巴獸。

只聽一人輕笑道:“王子何須多慮。我們中原人有句話叫做功高鎮主。那韓信立下如此大的功勞,必爲劉邦深忌,如何還會讓他執掌兵馬?只怕劉邦做夢都想除掉韓信,這才心安呢。”說話之人卻是個白衣秀士,來自趙地的漢奸趙利。

那趙利是誰?原來是遠得不能再遠的一位趙王后裔。怎麼個遠法?就像那劉備自報家門抖露的與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關係。

本來做趙王絕對輪不到趙利這號人物。可是扯得近的趙王后裔都已死絕,就輪到趙利這等人物產生想法了。

想法歸想法,但如今趙國已併入大漢疆土,百姓生活安康,誰還會擁護一個如過眼雲煙的趙王后裔出來造反。就算有人擁護,能幹得過擁兵百萬的漢王劉邦麼?

那趙利乾脆就來到匈奴賣身投靠,欲借匈奴之兵恢復他那趙國。這個傢伙頗有頭腦,爲冒頓賞識,做了匈奴的軍師。

稽粥單笑道:“但願如軍師之言。只要韓信此人在中原一天,就是我匈奴的心腹之患。”

※※※

匈奴王子在密切注視着垓下戰局,那制定出漢興楚亡這個天命的仙界也是分毫不敢大意。

那個狂言要顛覆天道唯他獨尊的魔帝姬風,絕不會任看着項羽滅亡。那魔帝是何等神通?只要他伸出一根手指,諸侯百萬大軍就是一羣螻蟻任他宰割。

只怪那鎮元子放不開,捨不得自家那人蔘果,竟想着偷回五莊觀摘採果子。被那化身爲樹葉的冥河老祖窺到採人蔘果的手法,急忙千里傳訊給那魔帝姬風。

結果那鎮元子只採到兩枚人蔘果,那魔帝姬風一來趕緊開溜。剩下的二十七枚人蔘果,都進了姬風的肚子。

姬風憑藉那人蔘果魔功暴漲,一拳轟出,竟將那環繞時空明輪終日旋轉不休的結界轟出一個窟窿。

雖然那時間是相當的短,也就只是一瞬間。可證明了姬風的修爲,已達到與鴻鈞混鯤等人比肩的地步。無數妖魔就利用那一瞬間的工夫,走出了時空明輪,歸到姬風的滅天大旗之下。

那姬風功力暴漲,合女媧陸壓鴻鈞混鯤之力也能將他鎮服。最爲憂慮的是,他那有毀天滅地之能的焚天大陣即將煉成,如同楚漢之間的終極對決,一場仙魔之間的終極決戰即將開演。

四位骨灰級的仙人同時悟出,這場終極決戰地點就在垓下。魔帝必會傾盡全力來顛覆“漢興楚亡”的天道,而仙界也要誓死捍衛這個他們自己制定的天道與魔帝一戰。

在那垓下戰場的上空,東西方羣仙齊集。既有西方衆聖,也有天庭各路神兵神將,三山五嶽四海十方各路仙人。均是各揣法寶,臨陣以待。

雲端之上,赫然並立着女媧,陸壓,鴻鈞,混鯤,身後均是光芒萬丈瑞氣千條。那媧皇宮女媧娘娘左手挽天蛇杖,右手捧一口煉妖壺,肩後插四柄寶劍。右側三聖母楊嬋撐起無極傘,手中赫然便是天地三盞靈燈之一的寶蓮燈。

那女媧的左側,立了一位道人,仙風道骨氣定神閒,卻是那欲以一柄神斧拯救三界衆生的毅城仙翁黃石公。

黃石公一介凡胎俗子,道行低微,是如何上天的?就憑他那一招“混沌初開”,又如何能敵過那毀天滅地之能的焚天大陣?

道行低微並不重要,那女媧,陸壓,鴻鈞,混鯤自會將功力輸給他。這五年來(也就是天上五天),黃石公一直在媧皇宮中。第一天接受女媧娘娘傳功,第二日接受陸壓道君傳功,第三日接受鴻鈞老祖傳功,第四日接受混鯤祖師傳功,第五日重新磨練那招“混沌初開”,已將那斧招練成有當年真神盤古開天闢地的威勢。(難怪那赤松子找不到他。)

盤古開天,卻奪了自己的仙壽形神俱滅。黃石公對那焚天大陣傾力一擊,也將與盤古一般不存於天地之間。

女媧需要的,只是黃石公胸中那股犧牲自我,拯救世界的浩然正氣。這股大無畏的浩然正氣,就是祂當初挑選黃石公的原因。

※※※

“魔帝來了!”雲端中羣仙望着西方一團鋪天的黑雲滾滾而來,發出一陣顫慄的喊聲。

“衆仙休要驚慌,這不是魔帝到來。”女媧啓開朱脣說道。

這團黑雲確實不是魔帝姬風旗下羣魔,而是極西之地的撒旦路西華,領着魔兵魔將爲姬風助陣而來。

對於路西華來說,幫姬風就是幫自己。那姬風能用焚天大陣滅了東西方仙界,也就可以滅了那極西之地的主宰耶和華。

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三十九章 姐弟相會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一章 風雲突起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間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三十一章 放水決堤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三十八章 國士無雙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
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門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三十九章 姐弟相會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一章 風雲突起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十五章 小吏連敖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六章 一念之間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五章 討債而來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三十一章 放水決堤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四章 焚天大陣第三十三章 金蠶偷盞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三十八章 國士無雙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七章 魔劍易主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