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

一個腳步聲輕輕地走近,只到近前,陷入沉思中的韓淮楚才意識到。

他一擡眼,只見戴着面具的韓信手拿一冊竹簡而來。

“老兄,這句‘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如何解釋?”韓信很謙虛地問道。

“這傢伙何時學起兵法來了?”韓淮楚訝然。

韓信請教的問題是他們縱橫家前輩精英孫武所著孫子兵法第五章《兵勢》中的一句,貫通兵法的韓淮楚當然清楚。而這位居心叵測的韓信居然也學起兵法,令韓淮楚對他倒要另眼相看。

“這書是哪裡來的,你何時學的兵法?”韓淮楚不動聲色問道。

“我這將來要作大將軍的,不會兵法怎麼行?你去關東征戰之時,我偷偷拿走你放在書房的一本兵書,老兄你不會生氣吧。”韓信輕鬆地說道。

“我說過這府中的一切,只要你喜歡,皆可拿去,哪裡會生氣。這個勢就像引弦待發,一發而不可收。這個節就像手扣弩機那般短促有力,慎而發之,一發有千鈞之重,必要制敵死地。”韓淮楚微笑着耐心解釋道。

“到底是在鬼穀道場混過的,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這句‘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又如何解釋?”

韓淮楚又耐心地爲韓信解釋道:“勝者之戰,如積水衝出千仞山澗,勢不可擋。”

於是那韓信問一句,韓淮楚答一句,不知不覺就這麼過了一炷香的工夫。

忽然韓信將那書簡一闔,問出一句:“若彭城一戰我軍不勝,楚軍必傾力追擊。老兄你認爲該當在何處狙擊爲好?”

韓淮楚神情古怪地望了韓信一眼,“原來這傢伙也在考慮這未來的一戰如何去打。看來他真不簡單,以前倒小看他了。”

“在滎陽城外南山處,與楚軍決戰。”韓淮楚將沉思過後得來的一點想法拋出。

“爲何要在南山?”韓信很認真地問道。

“南山地勢,利於步兵設伏,不利騎兵驅馳。現在關中缺少戰馬,軍中以步卒居多騎兵配備不成比例。不揚長避短,如何能擋住項羽的騎兵?”

“可是——”韓信囁嚅了一下嘴脣,欲言又止。

韓淮楚警覺地撲捉到這一聲“可是”,立即問道:“莫非老弟有不同之見?”

那韓信從袖中攏出一張羊皮,原來是一幅軍事地圖,卻也是韓淮楚擺在書房之物。他將那地圖在案上攤開,手指一處問道:“老兄你看這裡狙擊楚軍如何?”

韓淮楚一觀那地圖,爲之愕然。

韓信手指的地方在滎陽南面的京縣與索縣之交,卻是遠離崎嶇山林的平原。這個時代,要拿步兵在毫無險阻的平原與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步兵廝殺,就像拿着雞蛋敲石頭一樣。

“莫非韓信學兵法學得腦袋灌水,可這傢伙剛纔問出的幾個問題小生略一解釋他就明白了,看出來也是個智商頗高之人,哪像腦袋灌水的樣子?”

一個念頭在韓淮楚腦中突生,“這傢伙定是看了史書上關於這一戰的記載,備了課而來!”

轉瞬他便想到,若是這一戰真是在平原打的,步兵是如何戰勝西楚騎兵?漢軍拿什麼去克敵制勝?

貌似在哪部電視劇中看到,韓信燒燬敖倉積慄,引誘楚軍進入平原,用精心準備的兵車陣勝過項羽一回。

可韓淮楚知道電視劇那是扯淡。漢軍現在最珍貴的一是戰馬,二是糧秣。以自己的性格,怎會捨得放一把大火燒燬敖倉?就目前戰場發展的趨勢,那兵車已經落伍遠不比騎兵機動靈活驅策如風,自己怎會把這即將在戰場淘汰的兵車搬弄出來?

對於京索之戰,史書上記載極其簡單,而且衆說紛紜,各自矛盾。韓淮楚壓根就沒讀過這一段歷史,腦子裡一點映象還是從那些八卦又八卦的電視劇中得來。

可他沒讀過這段歷史,那居心叵測的韓信未必就沒有讀過。

韓淮楚腦中念頭直轉,炯目盯向韓信,笑着問道:“京索之交地處平原,平原之地於步卒不利,老弟手指此處是何用意?”

那韓信聳了聳肩,語焉不詳道:“兵書上不是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嗎?看似不可能而爲之,正可收出其不意之效。”

韓淮楚猛一拍掌:“好個看似不可能而爲之。看來不用多久,老弟這兵法就可學到家了。”

韓信笑呵呵道:“謬讚謬讚。我只是有這麼一個想法。至於這一戰要怎麼打,還是要老兄來運籌帷幄。”

原來韓淮楚也猜錯,那韓信對這一戰的過程印象也是不甚清楚,只因他讀過的史書寫得朦朦朧朧,搞得他說出的話也朦朦朧朧。

只是韓淮楚證明了一點:這戰場的位置能夠確定,就在京縣與索縣之交。

一個超大的難題擺在韓淮楚面前,就是如何在平原上以手中現有的步兵,收拾掉項羽麾下那橫掃千軍不可一世的鐵騎。

韓淮楚繼而想,“這傢伙既然讀過史書,收拾老章魚一戰應該很清楚。不知他讀的這一戰過程與小生方纔思索出的是否一樣?”於是笑問:“韓信啊,這廢丘之敵必須解決方能無後顧之憂。你說說看,這一戰該怎麼打?”

那廢丘之戰史書上潑墨甚多,對這一戰韓信知道的比京索之戰多。聽韓淮楚問起,立馬挺直腰桿,笑嘻嘻吹起牛皮:“這個小弟早有良策。只須待渭水河水猛漲挖掘堤壩,那廢丘地勢低窪必城牆盡毀,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收廢丘於囊中。”

驚人的相同!簡直與韓淮楚醞釀的計劃一模一樣!

韓淮楚聽那韓信眉飛色舞在講,頻頻點頭,心中更加確信這小子穿越時空之前,備課的工夫下得十足。

待韓信說完,韓淮楚冷不丁問上一句:“老弟可知何時河水猛漲?”

這一問把韓信問得滿臉通紅,啞口無言。史書上說河水猛漲不假,但真要漲起來,還要靠老天幫忙送一場連續數天的大雨。萬一老天的心情不好,不願意幫忙呢?

只會照搬史書的韓信就這麼被韓淮楚問住,愣愣地說不出一句話來。

韓淮楚本意不是揭韓信的老底讓他難堪,而是心有顧慮。

從韓信的話證實了廢丘之戰確實用的水攻。但挖掘河堤說來簡單,做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渭水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河面寬廣,一旦決堤要造成多大影響?那便是洪澤千里,良田盡毀,萬家湮滅。

現在關中黎庶皆是漢王劉邦的子民,讓他們活活淹死的事以劉邦那仁德愛民的聲望斷不會讓它發生,只有將下游百姓統統遷走,纔可以絕堤放水。

一旦百姓遷走,那河水萬一漲不起來,韓淮楚這個大將軍豈不要名譽掃地?

現在渭水水位還沒有河堤高。審查天時地理,確定渭水上游有一場持續的大雨山洪暴發河水暴漲,纔可以着手遷移百姓這件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

而這遷居大事,必須要同主管內政的蕭何商量。韓淮楚便決定要去找蕭何一番。

※※※

那蕭何與韓淮楚一樣,宅第也是漢王劉邦賞賜的,要不然窮得叮噹響的蕭何也買不起這麼一間豪宅。他那丞相府與韓淮楚的大將軍府在同一條街,一個在東頭,一個在西頭,走上幾步就到了。

蕭何聞說韓淮楚登門,笑臉迎入客廳,問道:“無事不登三寶殿。韓大將軍今日到此有何要事?”

韓淮楚笑嘻嘻地說道:“聽說昔日漢王攻入咸陽秦宮之時,你私藏了不少圖籍。老蕭,幫我翻翻,看看那縣誌上說渭水每年什麼時候水漲?”

“你這小子問這作甚?渭水漲不漲關你何事?”蕭何捻着鬍鬚問道。

“關係可大呢。要是渭水水漲超過河堤,咱們在廢丘城處河堤拿起鋤頭這麼一挖,你說將會如何?”韓淮楚比劃着說道。

“呀!”蕭何驚訝地怪叫:“老章魚這次要淹成死魚了。”

“對,本帥此次擬定的作戰計劃便是水淹廢丘。就勞動你這右丞相大駕,替我查查歷年縣誌。查不出來,軍法從事!”韓淮楚板起臉說道。

“去你這小子,少跟我來這一套!”蕭何在韓淮楚小腿上重重一踹,笑呵呵忙着去書房翻他那私藏的圖籍去了。

※※※

翻來翻去,查出來的結果令韓淮楚大失所望。

那渭水上游並不是每年都有汛情,而是時有時無,並無規律可循。就算有時大雨滂沱,那河水也只漲到河堤的半腰,水勢並不能沖垮那廢丘城。

“史書上分明是說小生一把大水沖垮了廢丘城?究竟出了什麼差錯?”韓淮楚看着蕭何拿來的一大堆竹簡,目瞪口呆。

“你這小子怎會出此主意要水淹廢丘?爲將者須先查天時地理,這道理你這縱橫家弟子居然不懂?”蕭何好不容易逮着這機會,板着臉訓道。

“原來如此!”韓淮楚挑出一冊竹簡,望着那上面記載,興奮地說道。

原來渭水確實猛漲過甚至沖毀河堤,那是在三十年前,而且頻頻發生。原因是在渭水上游的崤山,有幾處高丘因地勢走向,一旦遇上大雨,就山洪暴發流入渭水。後來呂不韋任秦相國,勵精圖治,爲關中百姓作了一件好事。他用韓國水利專家鄭國的建議,在崤山挖掘了一個水庫,用封堵疏導的辦法將山洪引入水庫。從此渭水安寧,再無災害。

“要是把那封堵的地方挖開,將改道的溝渠堵住,讓山洪重新注入渭水。一旦遇上大雨,渭水豈不是要猛漲?”韓淮楚拍手說道。

“這主意不錯,關鍵是那大雨何時能下。要是天公不作美,你這小子能呼風喚雨嗎?”蕭何仍然搖頭。

“呼風喚雨本帥不能做到,但查看一下那大雨何時能下還是不難。”韓淮楚自信地笑道。

“得了得了韓大將軍,我怎不知道你在鬼穀道場學得一身審查天時的秘技。只可惜當時老夫只是一個管家,沒能學會這些套路,至今想起來就覺得遺憾。我說韓信啊,你能不能把這套路教一教我?”蕭何厚着臉笑問。

“可以!但你要拜本帥爲師。叫上一聲師傅,包你學會。”韓淮楚拽起來也是六親不認。

“呸!還想讓老夫拜你爲師!老夫又不領兵打仗,不學這些套路就會死人嗎?”蕭何氣罵道。

韓淮楚也不管蕭何,揹負着手,在大廳內踱着念道:“龍出深澗,雲來從之;虎嘯山嶺,風必起焉。天地之變,皆是有徵;風雨欲來,天象有警。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堆絮,雷雨快臨;黃雲翻舒,冰雹自來。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蜻蜓低飛,魚躍水面,蚯蚓出洞,螞蟻上牆,皆示有雨。西北天開鎖,晴日將至……”

韓淮楚將師門審查天時的秘傳口訣念得格外緩慢,一字一頓,顯然是要蕭何聽得清楚。一句句口訣從蕭何耳中聽下,那蕭何聽得是格外用心。

韓淮楚將那口訣唸完,說道:“若是本帥得知有雨,這百姓遷居的大事還要你這右丞相來操辦。”蕭何連連點頭:“這是當然,總不能要你這大將軍來辦吧。”

韓淮楚一拱手,道聲告辭,轉身即走。

蕭何急道:“這麼快就走,你那口訣老夫還未聽清呢!”

只聽一陣哈哈大笑:“誰要你腦筋遲鈍。老蕭,你非我縱橫家內傳弟子,只是一個管家,傳給你這師門秘技已算不錯的了。學會多少就算多少吧。”隨着那聲音落下,韓淮楚已去得遠了。

蕭何氣得只是跺腳,在後叫罵道:“就你們這些內傳弟子能啊。我蕭何哪裡及不上你們?”

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八章 閉門三推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三十一章 放水決堤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
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八章 閉門三推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五章 韓信葬母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四十五章 天羅地網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四十章 仁義之師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三十六章 萬里相托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三十一章 放水決堤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八章 韓信佈陣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四十八章 一個神話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