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

綿蔓水東岸的趙軍探子,在漢軍渡河之前,也在嚴密地監視着這一邊的動靜。

漢軍集結也是預料之中,便有流星探子飛馬去向趙軍主帥陳餘報訊。那陳餘帶了十萬趙軍在棧道村駐紮觀漢軍動靜,到此河岸也只一個時辰。他聽探子彙報也不爲意動,想的是如何一戰將漢軍全殲,令探子繼續打探。

只可惜夜色晦暗,旗幟豎在筏前,那趙軍探子並不能辨清漢軍第一波渡河的是老卒還是新兵。漢軍一過綿蔓水,就開始列陣,把那旗幟高高插在陣勢前緣擋住趙軍探子視野。從河灘到東面地勢是從上向下,趙軍從下往上窺探,還是看不清楚。

渡河只須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後,漢軍的第二撥五千老卒又開始渡河。這一次韓淮楚親自出馬,領着將士們過河。

老弱殘兵不會配給馬匹,只有主力才配戰馬。待那渡筏近到岸邊,趙軍探子終於覺醒,先過河的原來盡是漢軍主力。

這一萬漢軍已經佔了漢軍精銳的三分之二,要想一口吞吃不讓其餘漢軍渡河談何容易?陳餘聞探子聽說,心中那“半渡而擊”的念頭終於泯滅。只想着漢軍過河就過河吧,等他們進到那白石嶺,我軍出動小分隊突襲燒掉漢軍渡筏截斷漢軍歸路,我把這十萬大軍往土門關一退,堅守關隘不出,叫這三萬漢軍是既進不得又退不得,活活困死在這井陘道上。

他的如意算盤雖好,可惜那狡詐的韓師弟不會讓他如願。一萬五千漢軍精銳悉數渡河之後,並沒有東進,而是就在那灘頭排兵佈陣。

“或許韓師弟是爲了掩護那剩下的一萬五千烏合之衆渡河。”陳餘揣測道。

“再探!再報!”陳餘對趙軍探子說道。

探來的消息是漢軍繼續在灘頭列陣,那陣越布越大,連後續渡河的新兵也參與到陣勢之中。

“韓信這是要做什麼,莫非他要在灘頭與我軍決戰?他到底讀過兵書沒有?”陳餘一聽探子彙報,簡直懷疑那韓師弟沒有喝過鬼穀道場的墨水。

那孫子兵法行軍篇寫得明明白白: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意思是說如果想同敵人交戰,則不要傍水而陣,以免陷於被動。正所謂“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纔是行軍打仗的金科玉律。

而那韓師弟竟大悖兵法,背水結陣,就是小學沒畢業的水平,豈不令人笑掉大牙!

而且那陣布得是怪模怪樣,左右前後均不對稱,與那縱橫家先賢傳下的各般戰陣佈局工整法度嚴謹截然不同,不知他要弄什麼玄虛。

只是漢軍背水結陣,一個巨大的新月形把那河灘圍得像鐵桶一般,想伺機燒了漢軍戰船斷漢軍歸路卻不能下手,未免有點遺憾。

※※※

韓淮楚出的這手怪招,讓陳餘很覺得困惑:現在到底打是不打?

不打,就看着漢軍把陣勢擺好而無動於衷?打,卻要遠離對趙軍最有利的戰場——土門。

漢軍要出這井陘道,只有向東過那土門。土門關有二十萬趙軍防守。自古守的一方比攻的一方更爲有利,就算是那秦國名將王翦,當年帶領軍隊質量不能同當今各路諸侯那些烏合之衆相提並論的大秦虎狼之師數十萬,也過不了李牧堅守的土門。漢軍只有區區三萬人馬,還有一半是老弱病殘,想攻土門簡直是自己找抽。

那陳餘思來想去,還是採用最保險的方案:在土門與漢軍決戰。

“以不變應萬變。讓漢軍來攻,殺你個片甲不留!”陳餘惡狠狠地想到。

他沉得住氣,可趙軍將領們已沉不住氣。那白麪將軍趙闖急諫:“大將軍,漢軍背水佈陣大背常理。何不趁他陣勢未峻,現在就攻上去潰敵於河灘?”

“被漢軍牽着鼻子走不如牽着漢軍鼻子走。那韓信狡詐得很,說不定布了什麼圈套等着我軍去鑽。咱們只要守住土門,他就無計可施。”陳餘很自信地對衆將說道。

“就這一片河灘,連迂迴的餘地都沒有,那韓信能布什麼圈套?”趙軍衆將不解,又問那陳餘。

那陳餘要是知道漢軍有什麼圈套,就是韓淮楚肚子裡的蛔蟲了。問他他也不知,只說道:“憑本帥對吾師弟的瞭解,總而言之,一定有陷阱。”

※※※

這個師兄真是太瞭解他的師弟了,不佈下圈套,就憑韓淮楚手裡這麼幾張牌,如何能攻過井陘。

韓淮楚此刻的心情,就像那遊戲裡要打通關的角色,一步步如履薄冰,一步也不能失敗。

好在遊戲開始沒有出現意外,東方天際晨曦微露,這三萬軍馬已經全部過了這綿蔓水,那前無古人的偃月大陣已經布好,決戰的一天悄然來臨。

※※※

下面的任務就是清場,讓趙軍的耳目從這戰場消失。

這個任務很簡單。那井陘道本就狹窄,左右壓根就藏不住什麼人,那趙軍的探子都在前方。漢軍的偃月陣向前一個挺進,就嚇得那趙軍探子,準備焚燒渡船的小分隊扭頭就跑。

漢軍只向前挺進了一里路,正好來到那菱形的戰場,身後的空擋已不可能再有人窺探。於是關榮而艱鉅的任務落到了軍師蒯通與漢軍驍將灌嬰的頭上——兵出秘徑,直插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

挑選出的奇兵,有兩千騎兵與三千步卒,皆是百戰老卒,漢軍的絕對主力。

本來以蒯通那副身子骨,韓淮楚並不準備讓他去跟着漢軍將士攀附懸崖,披荊斬棘。可蒯通堅持要去。他說道:“師弟之計雖妙,但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焉知會出什麼意外?師兄我這把老骨頭也不能上陣殺敵,就跟着昌文侯去爲他出謀劃策。”韓淮楚只得從他。

五千漢兵已經沿着河灘飛快向北面插去,那蒯通還在與韓淮楚做最後的道別。

“師弟,我這支人馬一帶走,你的擔子就艱鉅了。可一定要挺住啊!”蒯通緊緊地拉住韓淮楚的手說道。

誰都知道,手中只有一萬能戰之士的韓淮楚,面對二十萬趙軍的瘋狂進攻,要迎接的一場怎樣殘酷的戰鬥。

韓淮楚苦澀地一笑,同樣叮囑一句:“師兄不見到趙軍傾巢而出,一定不要輕舉妄動打草驚蛇。”

傾巢的概念,按照韓淮楚與蒯通預先的設想,就是趙軍營中留守的軍馬不足一萬。以五千百戰老卒突然發動襲擊對付那一萬弱旅,當能勝出。不須殲滅,只須把他們趕跑就達到戰略目的。

那蒯通道聲:“這個師弟盡請放心。”一踩馬蹬,就要提繮上馬。

“把軍師照顧好。”他身後傳來了韓淮楚對漢軍將士們的叮囑。

蒯通回頭望了韓淮楚一眼,一甩馬鞭,決然而去。

※※※

漢軍五千奇兵沿河北上,很快駐紮在岸邊監視漢軍動靜的趙軍屯長冷遷那一屯人全部米西。那冷遷本來是想燃放爆筒放出煙火信號向趙軍報警,只可惜放了個啞彈。

斷崖下的打鬥聲驚醒了崖上的張耳。那張耳被韓淮楚“拋棄”在斷崖幾乎有一個月,每日盼着漢軍到來是左盼左不來,右盼右不來,今日終於盼到“親人”們到來是喜出望外,急忙垂下一條繩索。

漢軍就用張耳那條“做種”的繩子,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上崖的人數不斷翻番。爬上一批大力士後,一起用韓淮楚做好的槓桿撬下大石。那大石滾落砸在綿蔓水中震耳欲聾的聲響,連那三十里外列好背水陣的漢軍這邊都能聽到。

這大石一去掉,道路豁然開朗。然後用韓淮楚所教的動滑輪之法與結好的網兜,將一匹匹沉重的戰馬吊上峰來。

這種事情寫來簡單,做起來卻是艱難無比。總之是人多力量大,筆者在此也不贅言。到午牌時分,五千將士連同兩千匹戰馬全部上了崖頂。

探路者已經開始往前面披荊斬棘,後來者沿着前面開闢的道路繼續前進。一支殺傷力極大的漢軍奇兵,正向着目的地——抱犢寨一步步地挺進。

※※※

井陘道上漢軍與趙軍已經接上了火。卻是漢軍主帥韓淮楚親自帶領那三千騎兵向駐紮在白石嶺的趙軍搦戰。

那韓淮楚好生扎眼,頭頂紫金盔,身着駝龍甲,身下是赤炭如火的戰神寶駒。身後一騎手舞一杆“韓”字帥旗緊跟身後,之後便是漢軍鼓樂隊,肩上掛着鼓猛敲,手中拿着號一個勁地吹,那架勢不像是來打仗倒像是來迎親。

這一下也把那陳餘惹惱。“就這丁點人馬也敢來挑戰,本帥這裡每個人吐口唾沫星都能把你淹死,簡直不知道死字怎麼寫。”一聲令下,派出那勇將趙闖,率領五萬趙軍殺下嶺來。

想三千漢騎怎能同五萬趙軍廝殺?兩軍戈來矛往廝殺一陣,漢軍便露出敗相。

只聽韓淮楚一聲令下:“收兵!”鳴金聲響,正在與趙軍廝鬥的漢軍騎士一個個掉轉馬頭就往回逃。一路逃,一路把那旗幟軍械儀仗鼓號扔得滿山道都是。

“原來所謂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就是這點本事!”那趙闖殺得興起,領着趙軍衝着河邊追殺過來。

趙闖是將門世家熟讀兵書,難道不懷疑漢軍是詐敗嗎?

詐要有詐的道理。凡詐敗者,多是設下埋伏引誘追者入轂而後從側面身後夾擊。如今山道只有這麼一條,兩邊高不可攀,那漢軍如何能設下埋伏?

再看漢軍那逃跑的狼狽樣,連那“韓”字帥旗都能扔得下,哪像是詐敗的樣子?

要知道那時打仗士兵們就看旗仗,旗在軍心在,旗倒軍心倒,兵敗。漢軍的帥旗已倒,那一個個趙軍就像吃了興奮劑,興沖沖追殺漢軍而來。

就看漢軍逃到那結好的偃月大陣之前,突然從陣中分開一條道路。漢軍騎士沿着那道衝入陣中,大陣又迅速合攏。

到了這個份上趙軍哪裡肯舍。那最先追來的趙軍騎手一個個猛向漢軍陣營裡衝。匹馬當先的便是那趙軍鎮關主將趙闖。

趙闖想得是十分明白:墜着那逃亡的漢軍衝,就不怕漢軍放箭,可以一舉沖垮漢軍結好的陣勢。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

這個村也沒有這個店。看那趙闖臨近,只聽鼓聲一響,櫓盾開啓,處在那偃月大陣前排的漢軍立即滾出三排鏈子手,兩邊各扯住一條精鋼鐵鏈,便要來陷趙闖的馬匹。

趙闖胯下那匹踏雪追風白龍駒是匹寶馬,驚覺得快,“希律律”一聲長嘶,直立起來,沒有被鏈子鎖絆倒,卻把背上的趙闖掀下馬來。

如旋風而來在他身後的那些趙軍騎手哪裡收勢得及,一股腦地撞在直立的追風白龍駒上。就見一陣人仰馬翻,漢軍陣前頓時如疊羅漢般倒下一排。那可憐的趙闖剛剛落地,只覺窩心一痛,卻是被自己人戰馬前蹄踏中,頓時眼前一黑,死於非命。

“殺!”陣勢前緣的漢軍哪肯放過這等機會,立時如跳澗猛虎般掩殺出去,大刀長槍向着一個個摔得鼻青臉腫的趙軍騎手猛砍猛扎。

主將陣亡,趙軍不敢戀戰,急忙搶回趙闖的屍首,敗逃而去。那偃月陣前,只遺下一堆死屍。

※※※

剛纔還生龍活虎的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就這樣簡簡單單地掛掉了!陳餘看着那趙軍搶回來的趙闖屍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趙將軍爲國捐軀,死得好冤啊!”“殺盡漢狗!爲趙將軍報仇!”白石嶺上,一個個趙將目光噴火,慫恿着陳餘再次出兵。

那趙闖確實死得冤,沒有死在漢軍手上,卻死在自己人馬蹄之下。

陳餘一怒之下,就要到那漢軍陣前看那韓師弟到底擺出了什麼厲害的陣勢。欲知這井陘一戰如何激烈精彩,請繼續追讀本文。

(筆者按:那趙闖的屍體本來要運回趙都襄國禮葬,卻因戰事未停就擱放在白石嶺。井陘關破之後,趙闖的屍體被土人埋葬於白石嶺,建廟紀念這位抗漢烈士。那廟就名白麪將軍祠。後世有人誤以爲白麪將軍就是陳餘,其實不然。那嶺上還有一座陳餘墓,豈有同一個嶺上既建廟又建墓的道理?)

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四十一章 泣而無淚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二十八章 隱龍護身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六章 張耳逃生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
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二十三章 黎山老母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四十一章 泣而無淚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十五章 極樂之鄉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四十七章 將軍站穩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二十八章 隱龍護身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二十七章 跨夫韓信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十九章 飛燕掌門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六章 張耳逃生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一章 雲夢聖君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六章 揭竿而起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三十一章 學萬人敵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