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

這彭城之仇,立馬就報。

漢軍十萬軍馬退出南山,勇將昌文侯灌嬰奉韓淮楚之令,領一萬軍馬秘密從陽城迂迴,繞行一天一夜,拂曉時分突然出現在楚軍大營前。

楚將廣定侯桓楚尚在酣睡,聽到漢軍殺到猶疑在夢中。只聽人喧馬嘶,殺聲一片,那灌嬰已攻破楚軍營寨。

那灌嬰的戰法極其古怪,劫營應該乘火打劫,漢軍卻並不放火。

那楚軍大營只有兩千人鎮守,幹掉他們只能算蠅頭小利。而楚軍營中囤積的兩萬斛軍糧,還有兩千匹珍貴的戰馬,纔是漢軍目標之所在。

搶馬!搶糧!漢軍一入營中,兵分兩路,一路直撲馬廄,一路直入糧囤。擋路者,殺!

等到楚軍察覺漢軍意圖,馬廄糧囤已被漢軍牢牢掌握。

接下來就是放馬出廄。不要說漢軍缺馬馬術不精,這批關中少年就憑那些高不足五尺的次等馬將馬術練得精熟。一跨上楚人的戰馬,就迸發出銳不可當的戰鬥力。

楚軍的騎兵無馬可騎,漢軍的步卒搖身一變變成了騎兵。如今楚軍的處境只能是兩個字——挨宰。

“殺殺殺!”楚軍營內殺聲震天,漢軍將士把因彭城兵敗升起的一腔怒火都發泄在刀光劍影之中。血債血還,只有用同樣的殺戮才能告慰泉下那數十萬聯軍的英靈。

楚軍徹底不敵。那桓楚帶着數百殘兵棄營而走,投南山而去。

※※※

原野之中,動地的馬蹄聲交織出一首悲壯進行曲,紅色的旋風席捲大地而來。

跨過汜水,追襲漢軍而來的楚軍,何曾想到漢軍並不想逃亡,而是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且說那楚軍騎士正在全力追趕,突然前方譁動,卻是那開路部隊——季布的騎兵駐停下來。

項羽禁不住喝問道:“前方爲何不追?”有騎士飛馳而來報回:“漢軍已在前方平原結下一個大陣,阻住去路。”項羽問道:“既遇漢軍,爲何不戰?”那騎士答道:“後將軍見那陣勢同時升起了漢王王旗與那漢軍主帥韓信的帥旗,唯恐有失,不敢與戰。”

這話說白了就是季布害怕。那季布會怕誰,是劉邦嗎?彭城一戰季布追殺劉邦追得上天入地,他纔不會害怕那流氓,害怕韓淮楚而已。

想季布當初在韓淮楚手下爲將,見識了韓淮楚行軍佈陣作戰的手段,早就口服心服。而今一見那“韓”字帥旗,哪敢輕舉妄動,要戰也要等項羽的大隊人馬到來再戰。

項羽也不責怪季布,心道那跨夫許是不及逃回滎陽,索性拼死一戰。只是奇怪那劉季不好好待在滎陽,居然也敢來,莫非彭城一戰還未將這廝殺怕?

項羽便道:“來得正好。諸君隨朕上前,看個究竟。”

※※※

夕陽西下,殘陽映血。一望無邊的平原上綠草如蔭,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由北到南橫跨在這片平原。這河便是索河是也。身着灰綠色軍服的漢軍西依索河,旌旗獵獵,鋪天蓋地擺下一個雁行大陣。

那雁行陣該如何擺?顧名思義,只見陣勢前方漢軍弩手十幾排層次分明,如大雁斜行分佈兩翼。正面亦是十餘重弩手手挽腳踏強弓勁弩,專司射殺敵方衝鋒陷陣的騎兵。在此之後,便是那漢王劉邦及主帥韓淮楚,軍師張良等重量級人物,由密密麻麻的盾手騎兵悍將拱衛。過了這一片,又是十幾重強弓勁弩佈置在陣勢後方,防備敵軍從身後包抄。

沒有任何花哨,這雁行陣的目的只有一個:給敢於犯陣的楚軍騎兵喂以飽箭!

說起這雁行陣,本來分爲兩種。一種是騎兵的雁行陣可用來迂迴包抄,一種是步兵的雁行陣便是這個樣子。漢軍騎兵不強與楚軍精騎對抗那是找死,只能用利箭來擋楚騎的鋒芒。

這雁行陣爲縱橫家前輩精英孫臏所創,在韓淮楚手中完善,直到今日依然保留用於現代戰爭,機槍狙擊戰與海戰使用頻頻。

與彭城大戰相比,對手同樣是這批楚軍精騎。而那時的漢軍人數多達二十萬,且步兵騎兵混雜。如今漢軍只有八萬餘,大部分是靠兩條腿走路的步卒,所擁有的所謂騎兵騎的是身高不足五尺的次等馬,數量只在三千左右。韓淮楚又拿什麼來與那橫掃千軍的楚軍鐵騎一決雌雄?

所依仗的,就是這簡簡單單的雁行陣,就是漢軍弩手箭囊裡裝得滿滿的一枝枝鵰翎箭。

現代戰爭的飽和攻擊概念,這一次要用到古代戰場。

那漢王劉邦也不是對佈陣一竅不通。如今漢營之中各位小弟師從韓淮楚都學會了佈陣之法,他這個大哥要不學如何去帶兵打仗?於是乎暗地裡喚來幾位親信,偷着把韓淮楚所教的幾門陣法給他老兄擺上一擺。劉邦自以爲就那麼回事已經學會,其實不然。

彭城大戰他擺出的數陣,那是硬碰硬的陣法。項羽正要來與你拼命,你與他硬碰硬,那就看誰更硬。結果漢軍變成了雞蛋,被楚軍鐵騎這塊石頭一敲就破。

楚軍強,漢軍弱,直到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慘敗他老兄才搞明白這個真理。而弄懂這個真理的代價未免太重了點吧。

敵強我弱,當以守。

這一戰的關鍵是:守不守得住,漢軍的雁行陣經不經得起楚軍鐵騎那如洪水決堤般的兇猛衝擊。

※※※

眼光被無數戰火錘鍊得已經十分銳利的項羽,一眼便看出了漢軍這陣勢的威力。

“原來這跨夫想僅憑強弓勁弩來抵擋我楚軍的進攻。”烏騅馬上項羽以手搭眉,眺望着漢軍擺出的大陣,輕鬆地對身邊愛妃虞姬說道。

“這便是傳說中韓信所教漢軍演練的雁行陣麼?其正面拓寬,射出的箭弩加密,比起臣妾以往見過的陣勢,似乎殺傷力大增。”佳人從朱脣裡吐出的評價,貌似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這廝果然有點門道!雖然如此,不過是多射殺朕幾個弟兄而已。”項羽嘿嘿一笑:“這跨夫若想單憑這雁行陣擋住我楚軍鐵騎的衝鋒,那他就打錯主意。”

楚軍素來悍不畏死,衝鋒陷陣是踩着戰友的屍骨前仆後繼。只要衝入那雁行陣中,憑漢軍那些步卒絕對不是對手。

“這暴君已下定決心要硬攻!”佳人的擔憂正是如此,禁不住嬌軀微微一顫。

“信郎啊,你怎會這麼冒失,要選擇平原與這暴君決戰。若是這一戰你不能得勝,如何立足於這天地之間?若是你有所不測,芷雅又怎能苟活於世?”佳人心中,暗暗地埋怨。

主動請纓爲暴君陣前擊鼓助威是假,親眼來領略愛郎在戰場的風采纔是真。

※※※

被一羣戰將衆星拱月般圍住的韓淮楚,此刻正目不轉睛眺望着在項羽身邊的佳人。

多少次夢裡縈迴,多少次深深思念。盼望着有朝一日能相見吐露衷曲,想不到再次相見卻是在這你死我活的戰場!雖然相隔能望,這相思之話怎生吐得?正是: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韓淮楚淚眼濛濛,口中默默唸叨:“芷雅,芷雅,你的信郎便在這一邊,你可看清?”

韓淮楚能望見虞芷雅,而虞芷雅不能望見韓淮楚,只因她在楚軍戰陣的前列,而韓淮楚深藏在雁行陣的中央。

※※※

一聲霹靂響起,那項羽高聲呼問:“何位愛卿,爲朕一闖此陣?”

便有那楚將丁固應聲而出,高聲道:“爲臣願往!”

原來這丁固自從在靈壁突然迷失心智放走了劉邦,頗受項羽冷眼。此刻他亦看出門道,只要突入漢軍陣中,便可破這雁行陣立下頭功。於是想將功折罪。

他與季布是同母異父的兄弟。不是一個爹生的腦筋就是不一樣。那季布一見韓淮楚的旗號就知道不妙,他卻要搶頭功。頭功是那麼好搶的嗎?當炮灰者,先死。

那項羽道聲好,說道:“汝領五千軍馬從敵陣中央直衝而入,若是衝進敵陣便與之纏鬥讓其弩箭不能發出。朕自會率領大軍隨後殺到。”

丁固應聲稱喏,即領五千騎兵,手中撐起弧形輕盾,排成縱型隊列,準備衝鋒。

以當時最長射程的長弩計,楚騎若在三百米外漢軍當不會射擊。一旦進入三百米內,便是箭弩齊發如收割莊稼一般收割楚軍騎士的生命。能否快速越過這三百米的漢軍陣地前沿,讓倖存者比例高一點,便是戰鬥的關鍵。

楚軍的戰馬快如疾風閃電,在這一望無際平坦無堵的平原,只須半分鐘就可越過那三百米。

只見項羽高喊一聲:“擂鼓!”咚咚咚鼓聲敲響,丁固一馬當先,領着那五千楚軍騎士向着漢軍陣勢發出了潮水般的衝鋒。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五十米——漢軍弩手腳踏弓於,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早就臨陣以待。

楚軍戰馬的速度越來越快。三百米到,韓淮楚一聲令下,漢軍弩手毫不遲疑頓時一波亂射。

箭鏃刺破空氣,弓弦回彈與空氣劇烈的摩擦發出尖銳的呼嘯。無情的箭弩奪去那楚軍騎士英勇無畏的生命……

煉獄之後便是天堂,一個個楚騎一邊用盾牌抵擋漢軍的箭雨,一邊快馬揚鞭希望能儘快衝過這段煉獄抵達天堂彼岸。

可這煉獄的衝過不是他們希望的那麼短暫,奇怪的事情發生。

一匹匹戰馬正在快速馳騁,突然一個個發出淒厲的嘶鳴,蹄下一軟就此倒地,口中還吐着白沫。看那情況像是中毒。

但倒地的戰馬並沒有中箭,漢軍的箭弩上並沒有下毒。這毒從何而來?

原來這古怪就出在漢軍陣地前沿三百米內的這塊草地。

乍眼一看,這草地平平坦坦草深一尺與周圍的草地一模一樣,卻不知這草地是漢軍精心佈置的人工草皮。那是用一張張麻毯收漿變硬爲基底,鋪上一層厚厚的土壤,把其他地方的草移植過來,看上去便與普通的草地無異。只是那基底已插上密密麻麻尖銳的鐵釘,釘子上淬了快速發作的毒藥。

有人會問,三百米的人工草皮,那該花多少錢,漢軍花得起嗎?

一個足球場長約一百米。漢國幅員之大已是諸侯中的老二,搞十幾個足球場總搞得起吧。

一直以來關中預備營都在製作這人工草皮的基底。等彭城大戰結束,基底也搞得差不多。漢軍駐守南山時,韓淮楚便秘密派人將此處圈起,挖開積土,鋪上了一張張精心準備的基底。再從附近移植一批草過來,就變成了今日這般。

這三百米的陣地前沿就是漢軍自己也不敢過,楚軍戰馬一踏入其中,馬蹄踩釘,不倒纔怪。

衝鋒在前的戰馬紛紛倒地,衝在後面的馬匹來不及收勢撞得人仰馬翻。楚軍那些騎士滾入那佈滿鐵釘的“草地”,與那些戰馬一樣口吐白沫,沒有被利箭射死,卻被釘上的毒蟄死。人馬相互傾軋,亂成一團。

那丁固衝得最快,一杆長槍舞得好箭不能近身,身下的馬卻不知去躲閃那遍佈草叢的毒釘,早就連人帶馬一起摔下。在漢軍一波亂箭之中,丁固被射得萬箭穿心,活活紮成了一隻刺蝟。

“趕快退軍!”項羽見勢不妙,急令鳴金。

楚軍的鳴金聲響起。可戰馬這麼一衝刺容易收住勢頭嗎?還在一股腦地繼續往前衝呢。一匹匹戰馬倒下,一個個戰士摔入那陣地前沿就像疊羅漢一樣,死了一批又來一批。就這麼區區三百米,成了楚軍騎手名副其實的煉獄。

終於那後排的騎士見光景不對,緊急把身下的馬勒住。五千精騎已死了一半。

“這狡猾的韓信,有朝一日叫他落在我手,讓他也嚐嚐萬箭穿心的滋味!”季布死了兄弟,對韓淮楚恨得入骨,在楚軍陣前咬牙切齒地叫罵。

※※※

倖存的楚軍騎士往後退兵,重新歸於陣中。

平白無故就折損了兩千多弟兄外加那珍貴的戰馬,項羽那一雙重瞳迸發出爍人的光芒。此時此刻,他生劈了韓淮楚的心情都有。

“大隗莊一戰被這廝逃得性命,果然後患無窮。今日之戰若不能誅殺這廝,何以告慰數千名弟兄死去的英魂!”項羽依然鬥志不減,高聲說道。

“陛下還要戰麼?”衆將齊聲奇問。

“正是!”項羽響亮地說道。

楚軍雖損兵折將,人馬依然有兩萬之多。

虞子期問道:“這漢軍陣地前方已被韓信做了手腳不能穿過,我軍如何作戰?”

項羽大戟一指漢軍那張開如雁行的兩翼中的左翼:“彼處不可能動手腳,就從彼處下手!”

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二章 吸血狂魔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二十五章 擋住去路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章 兵敗如山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十章 師弟作說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七章 刎頸之交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十二章 追兒何在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十四章 韓信掛帥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
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二十二章 吸血狂魔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二十五章 擋住去路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五十四章 破泣爲笑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章 兵敗如山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二十六章 魚死網破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十章 師弟作說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三十三章 懷王立約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五十章 袖裡乾坤第二十二章 羚羊掛角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第三十八章 鐵索橫江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七章 刎頸之交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九章 世外桃源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四章 領袖羣倫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十二章 追兒何在第七章 陳年軼事第十四章 韓信掛帥第三十四章 將軍歸來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