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陳平獻策

受到張良的慫恿,韓淮楚生起了攻打彭城,與西楚項羽決戰之心。

按說以漢軍的實力,現在還不是同西楚叫板的時候。自鉅鹿之戰,楚軍將士經過那殘酷的大戰錘鍊,個個悍不畏死戰力驚人。後項羽分封諸侯,併吞九郡,幅員廣闊幾乎是二十個諸侯的總和。作了西楚霸王后,兵力得到飛速發展,總人數達到六十萬。而繳獲的秦軍大馬強弓,大型戰械,都裝備到各路楚軍之中。

漢軍的兵力目前還只有二十萬。雖經還定三秦之戰與韓淮楚的實戰演習,戰力遠在衆諸侯之上。但要與強大的楚軍相比,還是差差。

國與國的交鋒,勝負不在將帥,而在綜合實力。項羽從秦都咸陽劫掠的財物車載斗量,西楚九郡徵收外加從齊國劫回的糧草充盈倉敖。憑着這些資本,項羽再不像滅秦時那般爲錢糧而捉襟見肘,可以與漢軍隨時隨地放手一戰。而關中之戰,幾乎耗盡了蜀郡關中各地的存糧。今日大軍東進,漢軍帶的糧草不多,韓淮楚還是要靠“因糧於敵”這招摸着石頭過河。

對付項羽的辦法最佳的策略應該是先立下腳跟穩紮穩打,一步步併吞各路諸侯,逐步蠶食西楚勢力。到漢軍實力在楚軍之上時,再與之作生死之搏。

這策略在後來楚漢戰爭數年被劉邦採納,派韓淮楚滅魏吞趙破齊,策動英布等各路諸侯反楚,最後形成合圍之勢。而楚國四面受敵,連連征戰,國力耗盡,最後遂有垓下之圍,一戰亡國。

韓淮楚在鬼穀道場受過一年薰陶,怎不會明白這個道理?怎如此冒失,要挑起彭城之戰與楚軍直接擷頏?

原因還是那個曠世佳人。留佳人在項羽的霸王宮中,韓淮楚是食不甘味,睡不安寢,恨不能肋生雙翅,早日飛到彭城救出那終日以淚洗面的虞姬。

誰說紅顏不是禍水?傾國之貌,意思就是能亡國。

※※※

有利蒼守護張良,韓淮楚也放心。便連夜下山,回返軍營。

次日,韓淮楚騎着戰神寶駒,飛也似北上黃河。一渡過河,便馬不停蹄去往修武軍營面見劉邦。

“什麼!子房先生回來了?簡直是太好了!先生在哪裡?大將軍爲何不將他帶來?”

劉邦一聽張良從彭城逃回,從座上一蹦而起,拉着韓淮楚的手緊緊不放問道。

隨即他的喜悅被一盆冷水澆熄。“什麼!先生不肯見寡人?要寡人答允立公子信爲王才肯歸來?”

那劉邦是又喜又氣。喜的是教練從敵營逃出,他劉季再不用胡亂出拳,只須聽教練的便是。氣的是教練開下天大的價碼,請回張良要整個潁川。

“一山一水,皆是將士們浴血苦戰得來。潁川寡人志在必得,豈能因先生一人而予他人。”劉邦鬱悶地說道。

“潁川人丁稀少,且靠近西楚,極易受刀兵之災,對我漢國並無裨益。大王能容下一個殷王司馬卬,就容不下一個韓王信乎?”韓淮楚內心裡對劉邦的觀點絕對贊成,但受張良之託,依然違心地勸說。

“這哪裡能相提並論!司馬卬雖被封殷王,卻並無實權只是一個傀儡。寡人要他圓他就圓,要他方他就方。而先生稱的韓王,是要自主爲王。那潁川可是好大一片土地喔。”

韓淮楚微微一笑,問道:“若拿陳、碭、東海三郡與潁川相比,孰大孰小?”

劉邦惑道:“這還用說,當然是三郡大,潁川小。大將軍何故有此一問?”

韓淮楚便拜道:“臣欲領軍攻克三郡,直搗彭城,以此換來公子信潁川爲王。”

劉邦大喜,滿臉堆笑道:“大將軍這就要攻打彭城麼?我漢軍準備好了嗎?”

韓淮楚便侃侃而談:“楚軍主力現遠征齊國,現在正是攻打彭城的絕好機會。但大軍爲滎陽所阻,不能逾越潁川。若楚軍徵齊得手歸來,便錯失良機。子房先生有奇計可以破城,時不我待。且張良得歸,三軍士氣必爲之高漲。大王還要猶豫乎?”

逮着這等機會,劉邦是絕不猶豫。立馬說道:“好,就依大將軍之言,立公子信爲王。大將軍速去請回子房,雲寡人思念先生久矣。”

※※※

說動了劉邦,韓淮楚便告辭。剛出轅門,正跨上馬欲往南面而去,突聽身後一人喚道:“師兄且住!”

這世上還有何人會喚韓淮楚一聲師兄?在縱橫家衆弟子中,除了那花花腸子陳平,別無他人。

韓淮楚又驚又喜,轉過頭來。只見那陳平滿臉風塵,衣衫襤褸。那樣子簡直就像一個叫花子,哪有昔日大帥哥的影子。

韓淮楚急下馬,拉住陳平的手,欣喜道:“師弟,真是你麼?你不是在西楚作了素城侯麼?怎這般潦倒?”

陳平“嗨”了一聲,苦笑道:“別提了。自從鴻門宴上聽師兄之言,說那劉邦乃是師傅相中的真龍天子,師弟我就萌生棄楚投漢之念。前不久我出使河內,卻不能阻擋殷王降漢,羞於回見項王。正好藉着這個機會逃走,想來投奔漢王帳下作個謀臣。不料到轅門之外,士兵將我來意報知漢王,漢王卻不肯接見。故滯留在此多日,身上帶的盤纏幾乎耗盡。幸而遇見師兄,要不然再過幾天我就要捱餓了。”

韓淮楚訝道:“不至於吧。你爲官一年,想必也攢下一點銀兩,怎會這快耗盡?”

陳平嘆口氣道:“說來話長。師弟我那一點俸祿都在彭城買了田宅,出使之前走得匆忙,並未帶多少銀兩。此番先說動司馬卬反漢歸楚,項王賞金二十鎰,但那廝被漢軍擒住,降而復反。師弟無功獲賞,羞於受之,故封了那金掛印而去。到了黃河邊,與數乘客一起買舟渡河。船工見我衣着華麗,疑我有財寶藏身,幾人交頭結語,似有加害之心。幸而師兄曾提醒過我,在外行走財不露白。師弟我便心生一計,脫下衣衫,幫那些船工操舵。船工見我光身並未藏任何財寶,這才止害我之心。過了黃河,我連衣衫與佩劍都不敢拿,急忙溜走,這才保住一命。今日能見師兄,已是萬幸。”

韓淮楚聽得哈哈大笑:“你這小子,算是學了乖。咱們縱橫家弟子要是被歹人給做了,傳將出去,豈不叫天下英雄笑掉大牙。”

陳平鞠了一躬,說道:“師兄莫笑。還請師兄去向漢王說項,替師弟我引見漢王。”

韓淮楚奇怪道:“師弟你非無名之輩,曾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秦軍二十萬歸降。漢王聽你大駕光臨,早該隆重接待,虛心受教,奉爲上賓。爲何不想見你?”

陳平苦笑不迭道:“還不是鴻門宴上我堵在茅坑,漢王不能出來,聞了老半天的臭氣。此番聽說我來,不找我算賬已經客氣了,怎肯接見與我。”

韓淮楚忍俊不禁道:“待師兄我出馬,管叫漢王招你入營。只是要想得到漢王禮遇,還要看師弟你的本事。”

陳平連忙道:“我的本事,師兄還不放心嗎。只要漢王肯招見,憑我那三寸不爛之舌,一定讓他刮目相看。”

韓淮楚聽得大笑,便將馬栓在轅門,又進軍營見那劉邦。

※※※

劉邦聽說韓淮楚來意,連連搖頭:“就是那個在鴻門宴上將寡人堵在如廁外的陳平麼?絕對不行!”

韓淮楚笑道:“大王避陳平不見因如是乎?臣聞昔日齊國襄公亡故,衆兄弟爭位。管仲爲公子糾之師,爲弟子謀求王位,曾箭傷桓公。桓公既位之後,未因仇怨而殺管仲,反拜管仲爲相。齊國一時強大,遂爲天下霸主。些須小怨,何足掛齒。”

那劉邦還是搖頭,說道:“不行。聽滕公雲那小子與他家嫂子私通。如此品行不端之人焉能用之?”

連夏侯嬰也冒出來了,看來鴻門宴上陳平結怨不輕。韓淮楚失笑道:“盜嫂之說純屬子虛烏有。臣師弟心志高遠,豈會做出如此事來?”

劉邦沉默一陣,說道:“陳平先爲魏臣,後事西楚,今又背主投漢。如此反反覆覆,亂臣之屬。何能用之?”

韓淮楚長笑道:“臣亦曾先事張楚,後從西楚,今背楚來投,也是亂臣之屬不能用乎?亂世之中,豪傑擇主而侍,有何錯哉?”

劉邦急忙立起,滿臉堆笑道:“大將軍何能同陳平相比。那陳平不過是臉蛋漂亮,肚裡未必有貨。”

韓淮楚笑道:“我縱橫家弟子,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無一不是奇謀之士。大王若疑心陳平之能,不如召而試之。”

劉邦拗不過韓淮楚一再舉薦,便道:“既如此,便傳陳平進見,寡人倒要看看,大將軍口中的奇謀之士是個怎樣人物。”

※※※

那陳平聞漢王召見,整理衣冠,不慌不忙走進劉邦金帳。

拜見畢,劉邦先按招賢見士的禮數出牌,問道:“寡人慾兵指彭城,勢欲與項王一爭天下。不知先生有何計見教與寡人?”

那陳平放聲狂笑:“不忍見大王尋敗,故而冒死來諫。”

劉邦一聽,氣得是直打哆嗦,心想這又是哪裡冒出的一個狂徒,說俺自己找敗仗打,簡直是找死。

韓淮楚在一邊卻偷着樂,心想劉邦哪裡知道咱們縱橫家的套路?陳平這小子把那一驚一乍的詭辯之術算是學精了。

劉邦氣歸氣,礙在韓淮楚的面子也不好發作,問道:“何故先生雲寡人伐楚便是尋敗?”

陳平依然面不改色,問道:“陳某聞大王越東出關,攻城略地,興師與西楚爭雄。敢問大王,自比項王如何?”

劉邦心裡嘀咕,“這些縱橫家弟子怎都一個腔調,老是問這些叫俺難堪的問題。”見韓淮楚在向他瞪眼,只好按當初見韓淮楚的回答重新答一遍:“不瞞先生,項王武勇無敵,打仗寡人不如項王也,實無必勝之計。”

陳平俯身拜道:“幸見大王有此自知之明,不至於自尋死路也。大王興師伐楚,欲併吞四海成湯武偉業,其志可嘉。然出師無因,不過是想取項王而代之。陳某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師出無名,事故無成。”

劉邦何等人精?聽得漸漸入耳,“原來這小子是要俺找個出兵的藉口,倒有點道理。”臉色頓時緩和下來,笑道:“既有此言,必有良策,願聞先生高見。”

陳平便氣定神閒說道:“古語有云:‘明其爲賊,敵乃可服’。項羽所爲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僕又聞仁不以勇取,義不以力奪。爲今之計,若令三軍之衆爲義帝素服,以告諸候,爲此東征,四海之內莫不仰德,此乃三王之舉也。”

韓淮楚聽得暗暗叫好:“這小子果然有套路,竟把義帝的牌位給端了出來忽悠人。”

想那義帝熊心雖名爲天下共主,各路諸侯哪有一個把他放在眼裡,心裡都當他是個廢物。項羽暗殺那放牛娃,明裡宣稱是被盜匪所殺,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是項羽派人下的手。那項羽高高在上,大家躲他還來不及,誰敢把這事揭露出來自己找死。

而陳平這個花花腸子居然想出爲義帝弔喪,討伐項羽弒君之罪,真是一個人才。

劉邦聽得喜形於色,立即改了態度,恭恭敬敬起身道:“善!非聞先生之言,寡人幾乎失策也。”立馬喊道:“來人,給先生看座。”

便有侍者端來一幾。陳平也不客氣,大刺刺坐下了。

那劉邦便問:“先生從彭城而來,不知彭城情況如何?”

陳平答道:“大王誠欲伐楚,正是良機。臣在楚營,深知齊地戰況,今項王徵齊方半,而齊人衆志成城保衛家邦。項王已成騎虎之勢,難以抽身西顧。大王不若藉此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徑取彭城,襲其巢穴,事倍工半也。若待項王平齊歸楚,氣勢增漲,如何能夠再取。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大王自行斟酌。”

劉邦越聽越歡喜,問陳平道:“先生居楚爲何官職?”陳平道:“官拜都尉,才淺勉爲。”

劉邦點點頭道:“寡人亦以先生爲都尉,如何?”陳平道:“誠恐難盡此責。”劉邦笑道:“只怕不盡先生之才學。”當即拜陳平爲都尉,使爲參乘,典護軍,陳平一一拜受。

那劉邦還要與陳平攀談,韓淮楚卻要返回軍營,恐入夜黃河難渡,便行告辭。

陳平用自己的才學打動了劉邦,證明自己不是個草包。風雲際會,漢初四傑至此盡歸漢營。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追讀本文。

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二章 吸血狂魔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十一章 倒在槍口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四十章 秘密武器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二章 相遇韓信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
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章 連下三郡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十六章 君權爲重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二章 吸血狂魔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九章 刑馬立約第五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四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十七章 大錯特錯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三章 芒碭起義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二十一章 倒在槍口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六章 按兵不動第四十章 秘密武器第十三章 包羅萬象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二章 相遇韓信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十章 油盡燈枯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五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五十一章 單于立誓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