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

“項羽還未被追上麼?”金帳內劉邦焦躁地問着。

陰陵報回來的消息已經過了一天一夜,灌嬰的騎兵已經追向烏江。按照時間計算,應該在昨日傍晚追上項羽,今日凌晨送來捷報。那漢王劉邦緊張得睡不着,乾脆就不睡,挑起燈在帳中坐等。卻苦了那幫諸侯與文臣武將,都要陪着他老兄一起等。

項羽一滅,劉邦勢必會稱帝成爲天子。未來的天子都要熬夜等候,誰敢不等?

真是生氣啊!別人都在哈欠連連苦受煎熬,那小子卻在帳中呼呼大睡,簡直不把劉邦這個真龍天子放在眼中。

“項羽生死與否,並不能左右天下大勢。爲臣軍務在身,不能久候。”那小子說出的理由,劉邦氣得半死,“還有什麼比項羽生死更大的軍務?”他卻還真不能說什麼,只得道:“正是。軍務大事要緊,齊王且回早作安歇。”

他能說什麼?垓下之戰這小子立下如此大功,將那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擊敗。麾下有三十餘萬精兵強將,論起實力來比他這個漢王還要強。若是惹惱了這小子,也想與自己爭這個天下,還不知那些見風使舵的諸侯會向着哪一邊。

“項羽死了!”捷報未到,聲先至。破曉時分,劉邦金帳外傳來士兵們震天的歡呼。

“項羽真的死了麼?”劉邦立馬從案前站了起來。

只見四個將軍呼剌剌一起擠進帳門,卻是齊將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那王翳手中擰着一顆頭顱,血跡斑斑,重瞳兀自圓睜,不是那蓋世無敵的項羽還是誰?

“大王,項羽死前說將他人頭送與卑職,這斬殺項羽的功勞應該是卑職的。”呂馬童跪在地上高喊道。

“大王,是卑職三人先將項羽追到,與他力戰兩個時辰。那項羽久戰力竭,自裁而死。呂將軍只是剛剛來到,並未拼一刀一槍,如何能將這功勞算到他頭上?”那王翳也跪地據理力爭。

原來項羽死前雖說將首級送與故人呂馬童,可那王翳師兄弟豈能答應?這便干將起來。“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後那呂馬童幹不過聖劍門三師兄弟,首級被王翳搶了去。呂馬童當然不服,就隨三人一同鬧到這裡來。

戰場爭功古時是常有的事。可那劉邦這會兒哪有心情來斷這樁案子?

“項羽,我的好兄弟啊!天下之大,爲何不能容我二人並立於世?”劉邦下案一把接過那項羽的頭顱,捧在手中貓尿刷地就流了下來。

項羽是大王的好兄弟?是好兄弟卻不殺他誓不罷休?大王爲項羽之死慟哭流涕?帳中羣臣與衆諸侯相視愕然。

“漢王最會演戲?他這一次是不是又在演戲?”大家均想。

這一次劉邦不是演戲,項羽已死劉邦已經勝利在握他也不用演戲。從聚義滅秦開始,到楚漢相爭,七八年間,那劉邦無時無刻不將項羽視爲平生最大的對頭。如今這對頭終於死去,劉邦這一次是動了英雄惺惺相惜之情。

“大王之淚何等珍貴。項羽既已服誅,你該慶幸纔是,豈可爲這賊子所流?”美人軍師勸道。

“對對對,是該慶幸,大家都該慶幸。四位將軍且說說看,項羽到底是怎麼死的?”劉邦聽陳平一勸,也就不哭,將人頭放在案上,轉頭斷起案子。

四將各自將項羽之死經過陳訴。劉邦聽了哈哈一笑:“原來如此。四位愛卿皆是有功之臣,都封萬戶侯,各領千金賞賜,無需爭持。”

於是封呂馬童爲中水侯,封王翳爲杜衍侯,封楊喜爲赤泉侯,封楊武爲吳防侯,皆大歡喜。

一下子封了四個萬戶侯,四千金出手。劉邦對項羽之死,該當多麼高興?

※※※

“什麼事大家這般高興啊?”就像聽到緊箍咒一般,門外傳來韓淮楚那爽朗的聲音,劉邦臉上的笑容就是一僵。

收拾完項羽,就該輪到這韓信。對付這百戰百勝威名震於四海的小子,比那項羽還要困難。劉邦一聽到韓淮楚的聲音都是汗毛直豎。

只聽門外小兵歡天喜地答道:“稟齊王,大喜事!那西楚霸王已經自裁而死。”

韓淮楚道聲:“是麼?”一陣風般走進帳中,眼睛直勾勾地向着那案上項羽那顆人頭望去。

“西楚霸王,你到底還是難逃一死。遠在大漠的追兒,聽到這個噩耗,不知會有多麼傷心?”韓淮楚凝望着項羽的人頭,心中一陣潸然。

說到底那項羽與他並無冤仇,只是一個戰友之子。他算到項羽能逃到烏江,存心放項羽一條生路,偏偏項羽還是選擇了絕路。

天下大事一定,韓淮楚就要遠走大漠與心愛的追兒相會。他卻不知道,心愛的追兒已經來到中原,早就知道了這個噩耗。

“齊王來得正好。快看,那項羽已經伏誅,他的人頭就在這裡。”衆人說道。

韓淮楚轉向劉邦,問道:“大王將如何處置項王的人頭?”

“當然是懸於轅門,顯我軍威。”劉邦不假思索道。

“不可也。項王雖死,楚地並未夷平。那季布仍在江東嘯聚餘黨企圖負隅頑抗。不如收斂項王屍骨,以厚禮安葬,以示大王仁厚之心。項王餘黨聞之,必感念大王之德,必會望風而降。”韓淮楚諫道。

一顆人頭賺得那些項羽餘孽來降哪怕一座城池都是划算。劉邦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聽就欣然採納:“就依愛卿所奏。項羽曾被義帝封爲魯公,便依魯公之禮葬於谷城。”

“項太傅,這就算是戰友爲你做的最後一件事吧。”韓淮楚聽劉邦頒下旨來,心中生出一絲安慰。

谷城在現今湖北省境內,與那義弟賜給項羽的封地魯地相去萬里,劉邦爲何要將項羽葬於谷城?

劉邦當然不會做這離譜的事。原來是諧音的緣故。山東曲阜五泉莊附近有一城名爲古城,當地百姓訛稱古城爲“谷城”。

那項羽的屍體已經被爭搶的將士扯爲數截。劉邦便令裁縫將屍體縫好,與首級合爲一處,送到谷城安葬。

項羽殺義帝,死後卻以義帝之封安葬。

※※※

楚漢之爭行將結束,接下來的事就是追亡逐北清理西楚殘餘。其中最大的敵人有兩股,一股是西楚後將軍季布在江東聚集的五萬楚軍,一股是那臨江王共尉的叛軍,大約也有七八萬人。

本來韓淮楚是聯軍總司令,這份心須由他來操。依韓淮楚的意思,那共尉乃蠅頭小患只須以些許兵力看住,自己先解決季布再回頭收拾他不遲。哪知劉邦說道:“諸侯軍百萬大軍何須多慮,可分兵治之。可遣劉賈督十萬漢軍攻打江陵,必能一戰克之。”

劉賈是他的族弟。再不扶持一把自己人,那軍中威信都讓韓信給佔去了。

“臨江國面臨亡國必死戰。十萬軍太少,勞師遠征恐與戰不利也。”韓淮楚說道。

“共尉年少無知,剛被項羽殺得大敗。劉賈驍勇善戰必能凱旋歸來。”看來劉邦對他族弟十分有信心。

老闆既然這麼說了,韓淮楚也不便多言。便頒下軍令,自提齊軍三十萬征伐江東。衆諸侯與劉邦攻略陳郡泗水各地,劉賈督十萬漢軍攻打臨江,三管齊下。

※※※

伐江東的韓淮楚兵團並未遇到什麼麻煩,那季布聽說項羽一死料知民心已散再難與韓淮楚抗衡。齊軍剛剛渡江,便遣散部屬,帶領一幫心腹逃往海外。不及旬月,會稽城攻破。

劉邦略楚的戰役也還順利。他聽從張良的建議,由項伯出頭遊說楚地各部落,採用招安的策略,逐一將陳郡泗水剩下的地域攻克。

這時的項伯已經被劉邦賜姓爲劉,封爲射陽侯。(時過境遷劉邦已經今非昔比,那昔日定下的娃娃親當然成了黃花菜。)

唯獨劉賈的軍隊在江陵遇到共尉的殊死抵抗,吃了一個大敗仗而回。

原來那共尉叛漢之後,料知劉邦饒他不過。歸國後立馬打出爲項羽報仇的旗號,吸納楚軍殘部敗軍,整頓兵馬。拜逃來的楚國大將蒲耳爲上將軍,竟然聚起十餘萬軍馬。舉國同仇敵愾共御外敵,又糧草充足。劉賈也非名將,深入到人家家門口作戰,焉能不敗?

劉邦得知大怒,又調遣周勃再增十萬軍馬殺向臨江……

※※※

劉邦極想過一下帶兵打仗的癮自個去把共尉的頭顱的斬下,可這時還有重大的事情在等着他——登基即位天子。征討共尉的事只有差他人去辦。

衆諸侯都已擺平。齊王韓信已經凱旋歸來,沒有他的擁戴那做真龍天子只是一句空話。

定陶城內,劉邦爲韓淮楚擺下盛大的慶功宴。文臣武將,各路諸侯濟濟一堂,觥酌交錯間,劉邦頻頻舉盅,笑得是格外燦爛。

“韓愛卿,你說煩不煩,各路諸侯都上表請寡人稱帝以安天下。聞帝者有德者居之,寡人何德何能敢竊望天子之位。”藉着酒勁,劉邦笑說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王功比天高,德被蒼生,理應稱帝。”羣臣,衆諸侯站了起來,一起奏道。

劉邦沒有說話,只將眼看向韓淮楚。

韓淮楚早料到如此,長身而起,奏道:“大王起於細微,滅亂秦,威動海內。又以闢陋之地,自漢中行威德,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願大王以幸天下。”

“韓愛卿也這麼說嗎。寡人再要推辭,可就拂了大家之意。”劉邦笑眯眯地說道。

※※※

黃道吉日二月甲午,山東省定陶縣仿山鄉姜樓村起了一個高臺。劉邦在羣臣於衆諸侯擁戴之下,晉皇帝位,史稱漢高祖。國號依然爲漢。封呂雉爲後,呂雉之子劉盈爲太子,定都洛陽。(漢遷都長安是後來的事。)

五年的楚漢戰爭終於結束,白骨堆中,無數秦末戰亂中成名的英雄豪傑一個個相繼倒下,一個巍巍的大漢帝國站立起來。

一直將劉邦扶上這天子之位,立下豐功偉績的軍事巨人韓淮楚,望着那處身高臺,冠冕在身的劉邦,第一次感到是那麼的遙遠,再也不會是與自己稱兄道弟的那個劉邦。

接下來的事韓淮楚清清楚楚:劉邦將會勸說自己解散部屬,然後把自己改封到楚地。接着來一個“僞遊夢澤”,貶自己爲淮陰侯。

那與劉邦並坐的呂雉也不再是陳倉戰前贈自己戰袍的呂雉,將以蛇蠍手段騙自己入長樂宮,一把竹籤將自己插死。

當然,韓淮楚已經爲自己安排了替死者——那真正的韓信,那把竹籤插不到他身上來。但他一想起這些事情來,還是感到無比的激憤與悲哀。

史書上韓信人生的分水嶺就在劉邦稱帝之時。之前是不世之功,無限榮光,之後是一落千丈,墜入谷底,身敗名裂。

“創立大漢的使命已經完成,是該自己抽身而去的時候了。”韓淮楚對自己說道。

(第十一卷完)

【第十二卷 一片丹心照汗青】

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三章 土德之徵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二十一章 溫柔陷阱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二十五章 擋住去路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三章 漂母饋食
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三章 土德之徵第十六章 誰挽狂瀾第六十二章 將軍煲湯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三十章 死局成活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二十一章 溫柔陷阱第十一章 披肝瀝膽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二十章 絕壁尋蹤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五章 天池真人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二十一章 金針刺穴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二十五章 擋住去路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三章 小河淌水第五十一章 火攻降敵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三十二章 梨花帶雨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二十八章 把臂同行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十章 隱隱生痛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六十八章 伐謀伐交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遊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三章 漂母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