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聖妹的蠍尾

在高文還在構築壁壘時,伊斯萊爾之所以沒來攻擊他,就如高文事前的預測那般:很大可能是聖妹在伊斯坎達和伽色尼城間發起了次大型攻勢,所以不少蠻騎甚至可能有那位神秘而年輕的耶律大石統率,北上去和聖妹、格里高爾的軍勢糾纏了,導致伊斯萊爾在河對岸只能固守營壘不出——畢竟先前高文於馬爾卡渡口一戰殺死近兩萬信德士兵,屠滅以驍勇著稱的撒米萊騎兵,迄今讓伊斯萊爾膽寒不已——沒有耶律大石的配合,他不敢單獨冒然行動。

而另外面,聖妹之所以出擊這麼有底氣,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

伊斯法罕送來了大批的騎兵,這裡面有三千是純正的塞爾柱騎兵,但還有四五千是在克爾曼隘口未能登船的蒙古騎兵,他們被告知要殿後,實則就是被拋棄的犧牲品,最後這羣蒙古騎兵大多投降,並放棄了薩滿信仰皈依了新月教信義,被塞爾柱稱作“新信士隊伍”。

不管如何,當這一路騎兵經由赫拉特城加入聖妹的陣營後,卡貝阿米婭便信心十足地離開野營,在格里高爾和阿塔米兩位將軍的輔佐下,開始對伽色尼城前進。

得到情報的伊斯萊爾當然非常焦急,他便要求耶律大石“帶一萬騎兵火速馳回,去救伽色尼城”。

據說會議上的耶律大石極爲不滿,這位年輕的契丹英雄要騎兵迅速渡河,邊前進邊打擊高文,意見和伊斯萊爾相左。

無奈的伊斯萊爾便要求公平王親自下敕令,指示耶律大石必須“遵照伽色尼汗君的請求”去做。

於是耶律大石只能飲恨去救援伽色尼城。

在這段扯皮期間,高文的壁壘順利完工了。

但高文不知道的是,那邊聖妹的軍團,在面向伽色尼城的一道河谷裡,被幾乎從天而降的耶律大石軍擊敗——耶律大石先用兩翼蠻騎牽制住聖妹隊伍的首尾,而後親自率“腹心皮室”驟集,自中路乘虛猛突聖妹的營隊。

卡貝阿米婭在戰陣上哪是耶律大石的對手?不過好在她早就摸索練就了一套敵前撤退的本領:每戰預先讓八百名信徒手持火銃,埋伏在營隊的後列,稱爲“蠍尾隊”,然後這頭雌狐就帶着護衛騎兵扔下輜重只顧崩逃,而後耶律大石的麾下來追時,信徒伏兵在山巒裡忽然舉旗輪番排射火銃,大石的皮室騎兵當即被擊斃數十,不敢再追。

而後戰鬥不利的格里高爾、阿塔米和蒙古新信士軍諸部,陸續敗退回去,放棄對伽色尼的進攻閉營不出。

耶律大石也不戀戰,又拉着所有騎兵,在搶得不少輜重後,花了很大的精力急速馳回到希爾斯皮斯河這帶來,結果剛來伊斯萊爾就部署起“聲東擊西”之策。

具體來說伊斯萊爾的方案是:我率全營的軍馬,和“皇帝壁壘”(對高文野戰壁壘的綽號)對峙,你帶一萬精銳蠻騎在上游十六古裡處的一個淺瀨強渡過去,壓縮摧毀高文方的採牧地,讓對方陷於困境。

耶律大石在巡察了河對岸高文的壁壘後,憤然對伽色尼汗說:先前要強渡目的是不讓敵人立營成功,而汗君卻只顧牽掛王都畏首畏尾;現在敵人營壘、警哨皆成,防守嚴密,我們若半渡而敵人大至,等於自投榖中。再加上許多精銳騎兵,剛剛來回疾驅了數百里,人馬都需要蓄養精力才能再戰。

但伊斯萊爾態度也很激烈:“不動用閣下的皮室和束珊軍也行,讓蠻族組成的大小鶻軍上,如果你不願意出動一萬人,五千人亦可。”

結果大石更加憤怒,“五千人強渡,也是空殺我方士卒,敗壞士氣鬥志!”

於是伽色尼汗便問大石,該如何應對希爾斯皮斯河的戰事。大石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便提出長期對峙下去,“大公平王的軍隊若是出擊,定會在馬魯城(莫夫城)取得輝煌大勝,可那樣卻容易過早暴露實力,依我看大公平王牙軍的素養和敵酋高文的不相上下,甚至猶勝之,但惜乎兵員不多......”

“那大公平王爲什麼不向帝國求助更多精銳奴隸(伊斯萊爾認爲宋國勁銳等同於突厥的奴兵)來增援這裡的戰場呢?”

聽到伽色尼汗這句話,耶律大石臉色稍微錯動下,但很快就答覆說,“至冬天時分,就該有更多的皇宋牙軍士兵抵達,汗君大可安心。”

不過最後耶律大石還是拗不過對方,表示願意出動三千鶻軍騎兵,配合二千伽色尼騎兵,發起強渡戰鬥。

而伊斯萊爾則帶二萬伽色尼主力出營砦,牽制“皇帝壁壘”裡的敵人,聲東擊西。

規定戰鬥的時分到來,許多士兵登上幕牆,看着在希爾斯皮斯河野戰壁壘的對岸耀武揚威的伽色尼大軍:十多頭裝飾華美的戰象立在陣隊中央嘶吼着,兩側狹長的方陣全是甲冑閃閃發亮的伊斯萊爾伊克塔騎兵隊伍,再往後是數不清的信士步兵,更爲恐怖的是立在戰象附近的廓爾喀步兵,他們個子矮小,大多隻有五個安娜尺那麼高,但手裡卻舉着讓人膽寒的標誌性彎刀,刀統統插在鞘中,因爲一旦出鞘必須要見敵人的血。他們的勇猛善戰和寧死不屈甚至感染了向來以兇悍而著稱的突厥士兵,所以伊斯萊爾招攬了三千人進入他的軍營,並準備在關鍵時刻投入這羣小個子屠夫來盡情大開殺戒。

豎起各色旗幡和金銀標識的象轎當中,伊斯萊爾端坐其上,望着河岸對面羅馬皇帝巨大的壁壘,在那裡的幕牆和塔樓裡,似乎不斷有一塊塊的反光物體,似乎是玻璃造就的,也許是士兵武器折射。

“繼續挑釁敵人。”如潮的詬罵聲裡,伊斯萊爾擡高手,示意所有人不要停,繼續狠狠地罵下去。

終於,對面壁壘裡奇怪的光亮消失了,整個壁壘變得死般的寂靜,只有士兵的鐵盔還在其後偶然晃動幾下,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個個小黑點。

河川平緩涌動,一邊是死寂,這顯得另外邊的叫陣更加聒噪而寂寥,好像無數人在唱獨角戲,就連坐在象轎上的伊斯萊爾也覺得有點尷尬起來。

第59章 方策第18章 沃爾特.桑薩瓦爾第44章 亞吉.西揚第7章 五分一津貼第52章 解圍第93章 Pax Romana第59章 大潰逃第59章 霹靂手段第60章 以水代兵第105章 聖誕攻勢第1章 國債第58章 驢子尾巴第8章 新月戰術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63章 競逐第49章 營務官第14章 喬模喬樣第89章 聖馬可與豬第73章 絞殺第24章 皇帝的告誡第63章 皇帝的夢第86章 鐵牆(中)第52章 琺琅盒第57章 五國第62章 少年狂想曲第64章 建造者大衛第76章 邀請第58章 索金第61章 故地第82章 皮洛絲卡第13章 聖妹到來第63章 塞琉西亞浴場第36章 入營第17章 十二旅團第95章 密文第40章 小販般的皇帝第97章 集結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8章 卡林西亞親王第59章 扣押第82章 大祭司頭顱第34章 總得活下去第27章 博希蒙德長袖善舞第21章 初戰第18章 背後第84章 大石的“憐憫”第58章 聲北擊東第113章 精實案第93章 Pax Romana第72章 援兵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115章 坦白第111章 Pronoia(上)第64章 切肉時的信諾第6章 焦點.喀爾斯第45章 帝王最後之證據第56章 金幣旗標第84章 拋石機第5章 隱修士第56章 渺茫第4章 歸國之人第49章 鴉宮暗影第108章 血城第81章 《都拉佐條約》與威尼斯監察官第25章 神鷹第25章 伊薩克降服第29章 給安條克的回信第78章 偵測第49章 風暴前的平靜第7章 小翻車魚的仇焰第103章 五月十八(上)第4章 兩岸對陣第18章 內情第1章 子城第27章 博希蒙德長袖善舞第25章 先正後奇第20章 哈桑第29章 輕箭第81章 墜落第56章 馬格倫迪烏斯之策第99章 古法淨化第88章 奧興采邑第70章 湖上新亭好第51章 破障第83章 射傷第87章 滅宋者第109章 法蒂瑪艦隊第30章 銃決第52章 解圍第47章 壁虎斷尾第49章 管家露相第67章 犒賞第89章 不滿足的熊第5章 阿鐵第68章 “正義”被驅逐第55章 博希蒙德的哀慟第9章 皇子的希冀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74章 隱修士帶來的逆轉
第59章 方策第18章 沃爾特.桑薩瓦爾第44章 亞吉.西揚第7章 五分一津貼第52章 解圍第93章 Pax Romana第59章 大潰逃第59章 霹靂手段第60章 以水代兵第105章 聖誕攻勢第1章 國債第58章 驢子尾巴第8章 新月戰術第105章 博希蒙德的部署第63章 競逐第49章 營務官第14章 喬模喬樣第89章 聖馬可與豬第73章 絞殺第24章 皇帝的告誡第63章 皇帝的夢第86章 鐵牆(中)第52章 琺琅盒第57章 五國第62章 少年狂想曲第64章 建造者大衛第76章 邀請第58章 索金第61章 故地第82章 皮洛絲卡第13章 聖妹到來第63章 塞琉西亞浴場第36章 入營第17章 十二旅團第95章 密文第40章 小販般的皇帝第97章 集結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8章 卡林西亞親王第59章 扣押第82章 大祭司頭顱第34章 總得活下去第27章 博希蒙德長袖善舞第21章 初戰第18章 背後第84章 大石的“憐憫”第58章 聲北擊東第113章 精實案第93章 Pax Romana第72章 援兵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115章 坦白第111章 Pronoia(上)第64章 切肉時的信諾第6章 焦點.喀爾斯第45章 帝王最後之證據第56章 金幣旗標第84章 拋石機第5章 隱修士第56章 渺茫第4章 歸國之人第49章 鴉宮暗影第108章 血城第81章 《都拉佐條約》與威尼斯監察官第25章 神鷹第25章 伊薩克降服第29章 給安條克的回信第78章 偵測第49章 風暴前的平靜第7章 小翻車魚的仇焰第103章 五月十八(上)第4章 兩岸對陣第18章 內情第1章 子城第27章 博希蒙德長袖善舞第25章 先正後奇第20章 哈桑第29章 輕箭第81章 墜落第56章 馬格倫迪烏斯之策第99章 古法淨化第88章 奧興采邑第70章 湖上新亭好第51章 破障第83章 射傷第87章 滅宋者第109章 法蒂瑪艦隊第30章 銃決第52章 解圍第47章 壁虎斷尾第49章 管家露相第67章 犒賞第89章 不滿足的熊第5章 阿鐵第68章 “正義”被驅逐第55章 博希蒙德的哀慟第9章 皇子的希冀第74章 《從軍苦樂歌》第74章 隱修士帶來的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