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二旅團

簽署《山界條約》之後,整個的黎波里宣告降服在了新的羅馬帝國權杖下,化爲了高文所轄版圖的顏色。『而許多來自小亞細亞的“郡區助理官”和“畢業生”也開始被分配到此區來,他們精細地分配田產,整備海6貿易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收購馬龍派的掛毯織物和德魯茲派的陶製品,他們自己也開始在劃出的聖俸土地上築起農莊、倉庫,在貝里圖斯種植花卉,在朱拜勒種植葡萄,在西頓種植桑樹,在的黎波里種植各色橡木和穀物,最重要的是在推羅大量種植一種經濟作物,即“祖克雷”也就是甘蔗。

先前許多東征的戰士曾吃過這種“祖克雷”,他們驚訝於這種作物的甜度,並稱哪怕是竟日的鞍馬勞頓,只要吃上一小節便能再次精力勃勃。但不管是安條克還是耶路撒冷,或是因爲治政者的短視,或者是氣候水土的限制,都未能讓領國內的甘蔗種植形成規模。

而推羅城面靠大陸的高原土地,是最適宜種甘蔗的,同時一所實驗性的榨糖作坊也被修建起來。

但很快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工人就拒絕在此工作,十分生氣的安德奧達特瞭解了情況,原來熬製蔗糖的鐵鍋在攪拌之下,裡面的液體會變得異常粘稠。

粘稠到何種程度——已經爲此死了三名工人,還有七名工人殘廢掉了——只要工人稍微不慎,手足或身體的某個部位粘連進去,便徹底完蛋,粘到手只能砍手,粘到腳只能削足......

於是安德奧達特便準備僱傭異族人來做工,但很快異族人也不做,他們不願意面對這種隨時產生死亡的危險工作,“寧願違背教義在黎巴嫩養豬,也不願在推羅城熬祖克雷!”許多裹着頭巾的異教徒公然如此說道。

無奈的安德奧達特只能將製糖的工坊暫時關閉,他通過書信向都城的陛下說出自己的困惑:“祖克雷的工坊需要大量人手,但知情者都不願冒險,而若是提高薪資,也許能在安納托利亞或塞浦路斯招到合宜數量的人手,可是這樣生產成本將極度飆升,會嚴重影響祖克雷製品的銷路。”

不久,高文送來簡潔的回信,“那就從也門那裡大量購買奴隸,記住不需要千金買來的那種奴隸,那是供哈里或蘇丹警備或歡娛用的,我們只要價值五個或十個金幣甚至價格更低廉的黑奴。也門那裡的新月教歷年都會深入阿非利加的內地,擄掠購買大批奴隸,我們要成爲他們最穩固最豪爽的客人,還有也可藉機和中轉站的阿比尼西亞帝國加強聯繫,適當時候邀請阿比尼西亞皇帝派來使節,和朕商談如何加強兩國睦鄰友好關係。”

安德奧達特的內心有些牴觸這樣的作爲,但——他馬上就要帶着軍隊返歸到都城去,慈母般的巴塞麗薩宣佈要給他與他妻子更顯耀的品階和俸祿,他還要在都城中樞裡擔當更重要的官職,將來不出意外的話,伯里爾的位子會由他來繼承——的黎波里設立了朱拜勒督軍區,由亞美尼亞人普拉吉特擔當督軍職務,其餘地區全是皇室特轄區,將來來管理政府、商埠和港口的將是高文內宮裡的侍從隊伍,未來的奴隸買賣和安德奧達特不會有很大關係,最起碼這位蓄着蘑菇頭的年輕人是如此想的。

次年四月適航的風吹起後,安德奧達特終於統領大軍從的黎波里出,前往君士坦丁堡了!

留在的黎波里地區的,是督軍區的四千名原本就在這裡的老邊民,還有馬龍派、德魯茲派也會提供大量輕裝的僱傭軍協助防務。

而馬拉什、薩莫薩塔的邊民軍,則6續借安條克的6路,攜帶戰利品與犒賞返歸各自的防區。

而被安德奧達特帶往皇都的,是吉麥吉斯旅團、菲羅梅隆旅團,還有數郡的民軍士兵,另外根據高文的授意——德意志蘭窮漢隊伍被擴編爲“阿勒曼尼旅團”,而先前降服的挪威士兵們則被改爲了“米德加德旅團”,他們的聖俸田產集中咋在新佔的塞浦路斯和的黎波里地區。米德加德意思是“界牆”,在古老的維京傳說當中這道牆和崇山峻嶺,橫亙在冰封的荒原上,爲人類擋住了嚴寒霧氣當中兇殘巨人的侵襲。

一艘艘輕重船隻揚着帆,從推羅、西頓港口出航,向着遙遠的西方進,安德奧達特最早進攻塞浦路斯島的偏師,不過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幾支民軍隊伍,而現在和他一道歸去的,足足有四個旅團。

現在高文手中的野戰主力旅團已經有足足十二個。

紅手、守衛者、吉麥吉斯三翼老牌旅團外,還有菲羅梅隆、希拉波利斯(此兩支是菲羅梅隆戰役後,收編的皇帝降兵),及柏勒洛豐、葉凡杜尼(一支是狄奧格尼斯舊部,一支是馬拉什亞美尼亞的降兵),還有奧普希金、尼卡兩個旅團(佈雷努斯的舊部拆分開來),先前在維澤城又以色雷斯舊普洛尼亞地主爲核心組建了“保加利亞旅團”,再加上安德奧達特在東方新建的阿勒曼尼和米德加德兩個旅團,恰好是十二之數。

安德奧達特的四個旅團浩浩蕩蕩,於兩個月後進入到皇都內,整個都城沸騰了!

此刻皇都的改造計劃已完成了三分之一,男皇和女皇都表現出很大的剋制,要求工匠們優先以舊的宮殿或教堂、修道院爲基石,興建起大市場、大谷倉和諸處官邸來,而自己的家庭依舊蝸居在加利波利行宮裡。但現在高文卻宣佈,在梅斯大街和大賽馬場間建起道壯觀的凱旋門,“此門以安德奧達特爲名,他的妻子將被擢升爲三等內宮品階,得以披上紫袍,自由出入宮禁。”

藍黨和紅黨的代表,都裡歡慶的民衆都站在街道兩側,高呼歡呼將士在的黎波里、塞浦路斯取得的顯赫功勳,帝國統一的神聖傳統又在各個階層的心中被激活喚醒。

君士坦丁廣場上,親自爲諸位將軍授勳的高文、安娜還宣佈:

“此後爲都城及整個帝國民衆歡娛考慮,朕將許可全國內各個城鎮舉辦羅馬賽馬、賽里斯蹴鞠、德里板球、巴格達馬球、塞爾柱射箭與克里特鬥牛六種賽事,皇都尤其不例外,它將承辦這六種賽事裡的大決賽。”

第19章 巖洞第30章 銃決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14章 宮城之落第59章 絲綢花第5章 阿鐵第73章 異邦使徒第28章 熟絲薔薇第32章 女將軍第92章 聖馬可的決心第23章 分歧第85章 鐵牆(上)第4章 布蘭姆森第21章 挑撥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14章 排水第31章 游擊戰第100章 借船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33章 好轉第19章 爵位之爭(下)第44章 城牆爆裂第58章 聲北擊東第33章 進退選擇第7章 大區第3章 新路第31章 逃離的路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57章 橄欖枝第28章 把柄第25章 老饕斯達烏拉喬斯第60章 實力探詢第30章 調停仲裁者(上)第13章 姐弟第92章 御墨官的詫異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48章 目標確定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15章 彩色的夢與灰色的雨第4章 布蘭姆森第80章 不平等條約第35章 殿後第89章 對女執政官的處置第21章 朱昆蒂娜宮第52章 新兵支隊與駐屯地第43章 梅登斯計劃第44章 守捉官的決意第58章 永不回頭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9章 大漩渦第66章 焚和退第75章 逆戰第68章 猜疑第106章 計中計第43章 莫利亞新軍第54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中間地帶”第60章 色雷斯志願軍(下)第69章 堡寨羣第91章 十萬火急第66章 艾琳的過激第50章 草甸鏖兵(上)第80章 勸降書第58章 世界之焚燒者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63章 現實裡的戰場第75章 咽喉第80章 靈魂鼓手第53章 閃擊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1章 巨人歌利亞第93章 迪姆.胡瑟欣第28章 庫曼之酒第57章 新武器第93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上)第62章 女霍爾姆剛加第79章 翻車魚戰船第9章 僅以身免第31章 加冕登基第10章 血戰拒馬牆 下第78章 偵測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54章 宏第13章 屹立不倒第48章 阿拜多斯之戰第22章 城陷第21章 來自埃德薩的消息第78章 犬獵狐第64章 死屍.靴子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95章 安娜的契約第27章 危機第58章 伏咚第102章 更改命令第67章 犒賞第22章 播種第39章 博希蒙德的猶豫
第19章 巖洞第30章 銃決第94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中)第14章 宮城之落第59章 絲綢花第5章 阿鐵第73章 異邦使徒第28章 熟絲薔薇第32章 女將軍第92章 聖馬可的決心第23章 分歧第85章 鐵牆(上)第4章 布蘭姆森第21章 挑撥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14章 排水第31章 游擊戰第100章 借船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33章 好轉第19章 爵位之爭(下)第44章 城牆爆裂第58章 聲北擊東第33章 進退選擇第7章 大區第3章 新路第31章 逃離的路第110章 打道回府第55章 卡薩的私鬥第57章 橄欖枝第28章 把柄第25章 老饕斯達烏拉喬斯第60章 實力探詢第30章 調停仲裁者(上)第13章 姐弟第92章 御墨官的詫異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48章 目標確定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15章 彩色的夢與灰色的雨第4章 布蘭姆森第80章 不平等條約第35章 殿後第89章 對女執政官的處置第21章 朱昆蒂娜宮第52章 新兵支隊與駐屯地第43章 梅登斯計劃第44章 守捉官的決意第58章 永不回頭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9章 大漩渦第66章 焚和退第75章 逆戰第68章 猜疑第106章 計中計第43章 莫利亞新軍第54章 山雨欲來第18章 “中間地帶”第60章 色雷斯志願軍(下)第69章 堡寨羣第91章 十萬火急第66章 艾琳的過激第50章 草甸鏖兵(上)第80章 勸降書第58章 世界之焚燒者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18章 爵位之爭(上)第63章 現實裡的戰場第75章 咽喉第80章 靈魂鼓手第53章 閃擊第6章 安娜的冊封第1章 巨人歌利亞第93章 迪姆.胡瑟欣第28章 庫曼之酒第57章 新武器第93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上)第62章 女霍爾姆剛加第79章 翻車魚戰船第9章 僅以身免第31章 加冕登基第10章 血戰拒馬牆 下第78章 偵測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54章 宏第13章 屹立不倒第48章 阿拜多斯之戰第22章 城陷第21章 來自埃德薩的消息第78章 犬獵狐第64章 死屍.靴子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95章 安娜的契約第27章 危機第58章 伏咚第102章 更改命令第67章 犒賞第22章 播種第39章 博希蒙德的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