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

止你輩子都欠着我的,一輩子都爲我心疼”衆話就邯隙針。直擊心柔軟的心靈深處。不論這是不是愛情,這種情感都來的太過尖銳了。

用一輩子的心血和時光,換來一個心疼。值得還是不值得姑且不論。這種付出第一次讓林三洪感覺到無法承受的分量。

林三洪茫然了。

自以爲領先了幾百年的思想。未必能夠改變很多。

林三洪一直都試圖影響這個時代,卻不知不覺之間被這個時代所改變。而施加這咋,時代的影響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纔可以看到。個人的力量時代的面前就好似滄海一粟,即便是拿出一生一世的心血去改變,終結果也是咋,未知之數。

當一咋,人拿出他的一輩子作爲籌碼的時候,無論所做的事情是什麼。也不論這個事情是對是錯,這個舉動本身就已經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我知道三洪哥哥你想做什麼,也知道你準備怎麼做。其實不管大事小事,都是一樣的道理。重經營二字。只要經營的好了總會達到目的。

”春桃侃侃而談:“三洪哥哥經營你的大事情,我經營我的小作坊。也許我能幫到三洪哥哥也說不定。月娘嫂子雖然是你同牀共枕之人,卻也不知道你的心思。如此想來,我未必就不如月娘了。”

如此似是而非的想法。林三洪都不知道怎麼說了,過了好半晌子說道:“春桃妹子不想成親了。可成親不光是你我二人之事,還關係到其他的很多人

婚姻。永遠不僅僅是當事男女二人之間的事情。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總會牽扯到很多人。

“別人怎麼想,和我有什麼相干?我成親還是不成親又不是爲了做給別人看的

當春桃振振有辭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林三洪再一次膛目結舌:這樣的觀點即便是放幾百年後,也足夠前衛的,現春桃就有了這樣的想法,真不知是喜還是憂!

兄妹二人相對無言。

枯坐了好半天。春桃先開腔打破沉悶:“好了,好了,三洪哥哥。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一輩子很短的,十年都這麼過來了”

“不成親,我確實會爲了你而心疼一輩子,但是成了親,我會心疼你一輩子

這句話基本就相當於明朝版本的“我愛你”那麼直白了,自然是有石破天驚的效果。

聽到哥哥說起這句話,春桃登時就愣住了,臉色一瞬間幾度變化。面上的肌肉扭曲了幾下,做出一個古怪之極的神情,也不知道是想哭還是想笑”

“我”春桃忽然就“撲哧”一下笑出聲來,笑的前仰後合彷彿見到了什麼了不起的笑話一般。笑着笑着聲音漸漸變得低沉起來,片刻之間就已經帶上了哭腔。春桃的手指使勁抓撓着桌面,抓的吱吱有聲。低沉的哭聲也漸漸高亢起來,,

外面的人們聽着春桃裡間又是哭又是笑的。也不知道發了瘋,錢屠子夫婦擔憂的站起身子,想要進去看看。卻被林老夫人阻止:“不要緊。春桃這丫頭就是死心眼兒小看這個動靜應該是想通了什麼咱們且再等等吧。”

屋子裡的春桃又哭又笑,到了後來竟然趴林三洪的懷裡,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折騰起來。

等她哭的累了,宣泄完了胸中的不忿。林三洪網要開口說,春桃已經霍然起身,扯着林三洪的袖子就往外走:“什麼也不要說了,成親,趕緊成親,且莫耽擱了,要不然說不準什麼我就又要翻悔了”

春桃拉扯着林三洪出來,看了看外面等着的幾個人,以一副漫不經心的口氣的說道:“行,成親吧,這次大家應該滿意了吧?作坊裡還有點事情,我就先走了,什麼時候定了成親的日子,告訴我一聲就可以了。”

一片錯愕的目光之中,春桃不管不顧的去了。

既然已經答應成親了。春桃就已經是待嫁的娘。不管是羞澀難爲情還是扭扭捏捏的抹不開。都是常見的神色,可這樣一幅公事公辦的樣子委實讓人有點,,有點難以接受。

林三洪也沒有想到好好的一場親事終會是這樣的一個結局,現想起來。也許和春桃成親並不是爲她負責。這場婚姻本身也不一定就是對的呢,何論其他?

雖然所有人都感覺到彆彆扭扭,可婚事總算是定下來了。

林三洪和春桃依舊是各忙各的,沒事人一般。

這些日子裡。春桃正着手開辦一個小型的織造作坊。以爲豐隆昌和其他繩絲作坊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春桃似乎不打算通過妥協和同行形成和平共處的局面。爲了開足工,只好想辦法自己織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絲不會擠壓的太厲害。

隙絲的利潤要加透明一些,而且前期的投入也很大,尤其是現,兩淅、兩江的縹絲作坊已經成了氣候。基本形成了“諸侯割據”的混戰局面,的級絲作坊很難進入這個市場。所以很多人都往下游轉移,開辦織造作坊。

織造作坊並不需要太大的規模,也不需要很多本錢就可以開始經營。只要置辦兩架織機,僱傭幾個織工,就可以開張營業。

江南還好一點,兩淅,尤其是淅西。這種小規模的織造作坊遍地開花。兩淅本就有織造的傳統,如今趁着商路的眼神和逐漸穩定下來的局面,中小規模的織造作坊是大行其道。

隙絲帶動織造似乎是一個必然,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爲海外航路的開拓。

三寶太監第三次下西洋已經回來了,西洋道路遙遠,要跨越漫無邊際的茫茫大海,以現的商業力量還無法形成這種規模的商業開發和市場開拓。西洋不行。但是東洋卻是可以的。

東洋和西洋的劃分,傳統上是以現的文萊爲分界線。這條分界線以內。其雲元二污統卜的大陸商業範圍六自示末以來僂寇的搶掠口繃習,所以這條海路也漸漸蕭條了下去。

自從永樂朝以來,三寶太監率領着大型船隊揚帆出海,實實的是震懾住了那些海賊僂寇。順帶着也繁榮了這條傳統意義上的海路。

絲綢和瓷器是出口海外的兩大項目,伴隨着海路的安定,整個絲織行業也得到了好處。

林三洪接連《飯後談》上發表了幾篇文字,大多是盛讚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曠世之舉,其中自然少不了“天下歸服,萬邦來朝”這樣的陳詞濫調,但是文字之外顯然透露出一層別的意思。

下西洋之舉耗資巨大,作用於何處?林三洪雖然說的意見很隱晦了,看差不多所有人都從字裡行間讀出了林三洪的弦外之音:下西洋應該具有多的商業色彩。

這種論調自然會受到工商百業的歡迎,但是事實卻沒有衆人想象的那麼美好。

譬如這一次下西洋已經是第三回了,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休息調整幾個月之後,龐大的整合船隊還會再次揚帆起航。

下西洋的隊伍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軍隊。無論是組織度還是人員,都是從軍隊中抽取。使用的裝備也是上乘之選。幾萬人規模的軍隊,放任何一片陸地上都不算小了,一旦到了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上,林三洪敢拍着胸脯子打包票:這個時代,這個星球人,還沒有哪個文明擁有這種能力。

永樂年間,鄭和的船隊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上,甚至是單純的海陸戰鬥能力而言,也是絕對是舉世無雙。這個時代。以航海著稱於世並且依靠航海起家的那幾個歐洲小邦,他們的航海家現正划着闊不及六步的小般板搶劫淡民呢。

有這樣的實力有這樣的基礎小甚至已經打出了大航海這張牌,一不做殖民擴張,而不爲商業打通道理,而是純粹的“友好交流”朱林不會真的這麼善良吧?

幕豬是什麼樣的人,林三洪已經無數次領教過了,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可以說奸詐暴戾,但是絕對和“善良。這樣的字眼有十萬八千里那麼遙遠的距離。

就是這麼一嚇,君王,明明已經鼓搗出了超大規模實力超強的無敵艦隊。卻不用正道上”

無論朝堂還是鄉野,已經公認了鄭和的船隊有兩大用途:

其一就剿滅縱橫流竄的僂寇和沿海盜匪。以靖大明海疆安定沿海。這一點林三洪是絕對不可能相信的,估計也沒有幾個人真正的會相信鄭和的船隊是爲了對抗僂寇和海盜而存的吧?現的僂寇確實存,可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不很大,甚至不必調動軍隊,完全依靠地方的清繳就可以做到“靖海疆安沿海。這個目標。出動鄭和船隊,而且不是一次兩次。接二連三的這麼鬧下來,就是爲了打幾艘僂寇的破船?簡直就是巨錘砸蚊一樣可笑,這裡頭的得失朱豬不可能算不清楚吧?

其二是爲了朝貢。組織如此規模的航海船隊,一次又一次出海遠航,是爲宣示大明國威,展現大明的雄厚國力,已震懾威服海外小邦。

老實說,開始的時候林三洪還真的相信了這一點,認爲朱林不惜巨大花費的組織大航海就是爲炫耀大明的國力。就爲了弄一個萬邦來朝的場面來滿足他本人千秋雄主的虛弱心。可是現看起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因爲性價比的問題。

目前而言,唯一能夠讓大明朝視爲禍患的也就是北邊已經殘破的蒙古諸地。至於東洋、西洋甚至是南洋的那些小邦,區區彈丸之地,能對大明構成什麼威脅?如果有必要,直接派遣軍隊去攻佔了,也比鄭和大航海要划算的多。當年沐家軍這樣的非中央武裝僅僅派遣了幾千人,刻打的占城“七百萬”大軍落花流水,值得派遣幾萬人遠航?

林三洪也聽說過一些風言風語,說永樂皇帝派遣鄭和萬里遠航。是爲了尋找靖難之時莫名其妙失蹤了的建文皇帝,免得建文皇帝打回來奪取江山。

這自然是一點邊際都沒有的謠傳,當時燕軍攻破都城之時,建文的下落確實有點玄虛。雖然朱林一再承認建文已死,可很多人都不相信。林三洪也不大相信建文真的會死京城之中,可要是說建文跑到了萬里之外的西洋,潛心發展等着打回來和朱豬爭奪江山,林三洪則不敢信了。就憑朱豬現的強勢統治。建文要真的還活着的話,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隱姓埋名藏的深,其他一切都算都會被朱橡碾爲齏粉。

雖然林三洪一直都不大清楚朱林爲什麼會如此執着的做出大航海的壯舉。可事實上這是一嚇。機會,大航海不管是用殖民擴張方面,還是用開拓商路方面,現這個時代,無人可擋。所以林三洪一再的通過《飯後談》暗示,表面大航海可以有加實際的效果和公用。

這種呼聲能不能引起應有的反應。林三洪的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反正已經做了應該做的,至於後能不能實現目標已經自己的能力之外。操心也沒有用了。唯一比較積極的影響就是一些大型的商號似乎看到了航海所帶來的潛利益。也組織自己的船隊,準備跟寶船大隊之後做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的海上貿易”

林三洪和春桃的婚事辦的很順利,也可以說是辦的很潦草。

簡簡單單的一乘小轎,邀了幾個不得不邀請的客人,拜了天地祖宗,二人就是夫妻了。

三日之後,已經是林家少夫人的春桃就又跑到了豐隆昌縹絲作坊,而且一去就是半個多月。後還是玉蘭等幾個作坊裡的大東家感覺不好意思了,連拉帶拽的把春桃送了回來”

果然和想象中的一樣,成親之後林三洪就有點後悔了。

和春桃雖然已經是事實止的夫妻,可情感上始終轉不過這個彎兒。根本就兒舊花恭桃當成是自只的媳婦,而春桃昆然沒有衆個和自只以牀上的男人當成是自己的丈夫,已經是“三洪哥哥三洪哥哥”的叫着,彷彿還是兄妹一樣。

唯一樂的眉開眼笑者就是林家老夫人了,老人家看來,只要把兩個人撮合到一起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是十全十美的好事,至於感情”這年頭什麼叫做感情?

等到入秋的時候,大明朝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林三洪不得不寫了摺子遞到中樞。

徐皇后逝世了。

自從朱林夫婦二人到北平居住之後,就把國家軍政交給了有監國之責的朱高煦。而朱高煦和他的漢王系人馬也搭理的有聲有色,雖然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建樹,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砒漏。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力求穩妥。

雖然是監國了,可負正有影響的大事。朱高煦這個監國之人純粹就是個擺設,還要請示北平的永樂皇帝,要不然就無法生效。朱林本人雖然不國都之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他對這個帝國的控制已經堅如磐石。

徐皇后逞朱林的結髮之妻。夫妻二人感情和睦,而且朱高熾和朱高煦簡王朱高凝,朱豬所有的這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后的嫡親子女,喪事自然要用高規格。

仁號誠慈的封號是經過諸多學士仔細商議過的,呈到朱林面前的時候。立剪就被朱林罵的狗血淋頭。大罵這些學士簡直就是狗屁不如的窮酸,“仁孝誠慈”這四字遠遠無法匹配徐氏儀華,一定要弄出好的封號來。

幾次三番之後,終於商議出了“配天齊聖”這樣的名號,總算是對了朱林的心思。

南京本有徐皇后的陵墓,而朱林又北平給徐皇后修建了極爲奢華的陵墓。

雖然說徐皇后生前喜愛北方生活。可是按照祖制絕對是應該葬南京。可朱林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些,做出了將妻子葬北平的架勢,到了這個時候,遷都之事已經算是水落石出了。

徐皇后若是葬北平的話。永樂皇帝朱林大行之後必然是要合葬,僅僅是憑藉這一點,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反對遷都的一派雖然很不情願,甚至準備再一次搬出祖制來制止一意孤行的朱林,可絕對不是現。即便是南京,大家也聽說了:自徐皇后病重之後。永樂皇帝的脾氣刻,變得極是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動輒打殺宮人,有時候甚至根本就沒有理由就耍殺人。

這個時候絕對不是觸怒朱林的好時機。皇后屍骨未寒就又拿遷都的事情扯皮,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距離真正的入葬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國喪已經開始了。

宗室子弟紛紛接到旨意,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規章制度前去祭拜,然後就是各地藩王和各國使節。再次就是有爵位的功臣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有爵個的人員都可以到皇后陵前是表達哀思。除非是特旨恩准的。否則都得乖乖的呆原地不能動。尤其是宗室子弟和各個藩王,這咋。時候沒有接到特旨,是絕對不能亂動的,否則就可以視爲謀逆,可以直接調兵剿滅乙

如林三洪這種無知無權的侯爵,雖然沒有機會去北平,可摺子總是要上一上。哪怕是根本就沒有人注意,這樣的程序也得走。

等輪到林三洪給朝廷上摺子表達哀悼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多月以後了。

自從徐皇后過世之後,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母儀天下的皇后臨終有什麼遺言影響到了朱林,永樂皇帝再沒有猶豫,立剪就冊封朱高煦爲太子,只不過是賞下了太子的官服和儀仗,只要正視的冊封儀式恐怕要等到徐皇后的喪事以後了。

這個摺子要遞到禮部,然後通過禮部中轉一下才會繼續往上送。

按照以前的舊制,林三洪讓秘書宛若書寫了一份中規中矩的摺子,準備親自送到禮部衙門,卻沒有立刻成行,而是選擇先祭奠一下曾經的戰友郭沸烈。

老郭身死異鄉,連一把骨頭都沒有帶回來,永遠的留了草原上。今日正是老郭的祭日。大清早林三洪就院子裡擺開一張小小的桌子。桌子上一小壺上好的佳釀。

擺上了老郭留下來的唯一遺物郭四妹後送給林三洪的那條腰帶。

林三洪盤腿坐桌旁,滿滿的斟上一盞子好酒,遙對西北方向:“老郭呀,我老家裡給你敬酒了,你要是有心思就回來嚐嚐,聚香坊的十六年佳釀,輕易吃不到。”

“我知道你不喜哭哭啼啼的樣子,我也不哭,老郭呀,其實你這的是一條漢子。只不過現的四妹”算了。我也不說了,你自己就留草原上照看着你的兒子呢,也不必我廢話了。”

“老郭呀。你這個人不虧是精銳的鷂子出身。你這一輩子就好像斥候一樣,來時快如閃電,去時無影無蹤。除了我們這些人,恐怕也沒有幾個會記得你了

“還不錯,”林三洪把美酒淅瀝瀝的潑灑地上:“老郭你還給我留下了這條破腰帶,好歹也算是留下了個念想。什麼時候我想起你的時候。就可以看看這腰帶。”

“這東西是你隨身之物吧?看起來有些個年頭了。”

雙層硬牛皮的腰帶有四指闊,中間襯了一層軟皮子,一看就曉得是軍中之物。邊邊角角的地方早磨的泛起了毛邊兒,想來這就是老郭馳騁縱橫之時所用的。因爲腰帶經歷的年月太過久遠,顏色已經成爲深褐。縫住中間那層軟皮子的絲線已經裂開,,祭奠完了老郭,林三洪收起這條極具紀念意頭的軍用皮腰帶。右手接觸腰帶正中部位之時,忽然發覺內襯的那層軟皮子似乎有點異樣。

裡頭明顯是掖着什麼東西!

以爲是老郭留下的唯

心品,林蘭洪是上心不過,若裡頭真的有什麼東西。也泄四嘰留給郭四妹的,取出來看看要是有用就想辦法送到瓦圖部落去。

小心的摳開縫仞的密密實實的絲線小心翼翼的從裡頭拽出一條黃色絲絹。

看到這嚇,東西,林三洪啞然失笑:“老郭呀老郭,想不到你的腰帶裡還藏着掖着這麼個玩意兒。想來是你的哪個紅顏知己送的定情信物吧?虧你能如此貼身保存這麼久。咦,不對,,

林三洪很快就發現這塊絲絹根本就不是想象中那個癡情女子送的情定信物。因爲一般情況下,那些女子都會送一些諸如手帕絲帶之類的東西給自己的意中人。而這塊絲絹並不是四四方方的手帕,也不是條狀的絲帶。而是長約一尺半,寬不及四寸的布料子,呈一個很不規則的形狀,尤其是邊角處。明顯是用鋒銳的刀尖劃下來的切口。仔細一看。才發覺這咋。東西是從某件衣物的袖子上切下來的。

這是什麼東西?

細細的展開絲絹,方發現絲絹的背面有很多字跡,因爲字跡太過潦草。已經有點模糊,需要仔細辨認。

“內臣不正。景隆誤國,議和已裂。叛軍已達金川,聯奈何巡狩?太祖百戰江山今落燕逆之手,當思光復。臨危之際,授西水門守郭爲留守鎮國大將軍

後的一枚印顯然是用鮮血林三洪加上去的,顏色已經發烏,仔細辨認。居然是建文皇帝的小壘,,腦袋裡的“嗡。的就是一聲。林三洪弓腳冰涼,傻子一樣僵立當場!也不知道過了多少時候,才漸漸恢復過來,卻好像是做了賊一樣,東張西望唯恐被別人看到,趕緊把絲絹收到懷中,又下意識的使勁按了按,才終於舒出一口長氣,再次跌坐地!

“老郭,,你點是死了也不讓人安生啊心這一出你唱的太大了,,

“老郭呀,你”你居然是建”那個皇帝后時候加封的留守鎮國大將軍,我,,我服你了還不成麼?。

再次伸手到胸前,攔了摸那塊柔軟的絲絹,感覺就好像揣着一顆隨時都可能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的戰鬥一樣。眼光總是不由自主的四下環視,做了虧心事被人發現一樣。

這個太危險了,要是讓別人知道了,別說一個林三洪,就是一萬介,林三洪都不夠朱林砍的。

前革朝建文皇帝的臣子,永樂朝再怎麼戰戰掛救夾起尾巴做人。朱豬都要以雷霆手段清洗下去,永樂初年的血腥屠殺人們都還記得,那可真是殺的人頭滾滾愁雲慘霧,多少公卿勳貴都被抄家慘死,也不知道株連了多少人。

現這個血腥屠殺的風潮雖然已經過去了,可朱林從來也沒有放送過對前朝舊臣的捕,只要稍微抓住一點把柄,就別指望有活命的機會。

當初方孝孺那樣的典型刻不必說了,僅僅是剛剛過去不久的永樂八年,就因爲這個斬下了七千多個腦袋,”

那些人還不過是捕風捉影的和前革朝扯上了一點點關係,或者根本就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無辜者。可朱林屁股底下的皇個本來的來路不正。忌諱前朝之事,寧可錯殺三千也不肯放過一個,只要聽到一點風聲,也懶得理會是不是無辜了。先把腦袋砍下來,然後株連所有親朋族黨斬草除根以後再說其他。

象這種“欽命。的留守鎮國大將軍,明擺着是準備謀反的,下場可想而知。

林三洪忽然記起老郭某次閒談中曾經說過,“這一輩子當過大的官職就是九品的看門官”看來此言不虛呀。刻連建文皇帝的“衣帶詔”中都說郭沸烈是西水門的城門守,確確實實是個九品的芝麻官

“老郭呀老郭,你誆的我好苦啊,你說你這一輩子當過大的官就是個九品城門守,可逆老郭分明就是執掌天下兵馬的鎮國大將軍呀林三洪本想讓這句玩笑話使自己輕鬆一點,不過這個目的顯然沒有達到:“哦,我忘記了,其實你也沒有撒謊,皇帝都沒有了,你這個臨時任命的大將軍肯定也不算數了吧?。

奉國靖難是燕王朱林一方的說法,當時打進京城據說也是爲了“清君側”當然事實絕對不是這樣小要不然皇位也不會到了朱林的屁股底下。建文皇帝一方當然不會承認這種說法,絕對會視朱林爲叛逆賊軍。這絕對不是什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扯皮。而是血淋淋的生死搏殺。勝者得到一切,敗者一無所有。

不管是造反的逆賊也好。是奉國靖難的英雄也罷,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後的結局就活生生的擺億兆百姓眼前。因爲靖難之戰的後時候過去的時間還不算長,很多人還記得當時的情形,就是林三洪這種生活京城之側的小民也能知道一些一鱗半爪的傳聞,結合老郭留下來的這份“衣帶詔。也可以想象出當時是個什麼樣子。

叛逆的燕軍忽然殺到近前。當時的京城肯定亂成了一鍋粥,建文皇帝手中不是沒有抵抗的力量,而是一時間不能迅速的調動過來。眼看着燕軍就要殺進來的時候,不得不委屈求援使用了和燕軍談判的緩兵之計。衆所周知當時代表建文皇帝的談判特使就是曹國公李景隆。

建文皇帝當然不指望李景隆談判桌上讓燕軍退兵,因爲當時的情況已經不可能依靠一場兵臨城下的談判就可以解決,這完全就是緩兵之計,希望可以拖延多的時間好讓自己的軍隊趕過來。按照當時很多人的說法,建文皇帝需要少七天的時間,所以建文希望李景隆這個談判特使可能的拖延時間,即便是談判破裂。也可以利用京城的堅固城防做後的抵抗,若是能拖延到援軍到來之際,大勢仍然可爲。

讓寬仁溫良的建文皇帝所沒有想到的是。李景隆等人當天就開始正式談判。當天就宣佈談判破裂。到了這個時候。就算建文皇帝是傻可以看出來李景隆只經想用別的手法結束戰旭奸他衆個皇帝。

皇帝可以換,只要自己的前程和官位能保住,管他誰做皇帝?所以李景隆不僅沒有主動替建文皇帝爭取足夠的時間,反而與燕軍合謀。裡應外合打開了金川門歡迎燕軍入城。

待到建文皇帝發覺的時候。燕軍已經殺了進來,到了這個時候。再說什麼都太晚了。

局面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快速崩壞,四周喊殺之聲已起,到處都是呼喊着“奉國靖難”的燕軍。建文皇帝知道大勢已去,倉皇撤離京城。這個時候各嚇,主要的城門已經被燕軍封鎖,而且建文皇帝這個價值高的目標就算出了城門肯定也跑不遠。唯一的辦法就是走水門,通過水路快速逃離。

而這介,時候,手下沒有幾個兵的郭沸烈正是西水門的城門守。微不足道的九品芝麻官,考驗他的時候到了。

這個時候,郭弗烈有兩咋,選擇,其中一個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封死西水門,然後招呼近咫尺的燕軍捉拿建文皇帝,這樣的話,一場大好的功名富貴肯定是跑不掉的。這對於百戰餘生卻一直默默無聞的郭姊烈無疑有極大的誘惑。

但是郭炮烈是跟隨太祖皇帝經年的老兵。骨子裡依然認可建文這嚇。太祖皇帝親傳的大明帝王,至於朱林。僅僅是燕王罷了。

所以郭師烈打開水門放走了建文皇帝。

想想當時的情形,肯定是四面血火處處殺聲。這樣的大背景下。老郭放走了一咋,皇帝。對於當時已經衆叛親離沒有人可以信賴的建文皇帝而言,老郭無疑是一個大大的忠臣。所以臨走之時。任命郭弗烈爲留守的鎮國大將軍,就是希望老郭能夠帶領終於建文的地方兵馬恢復秩序,甚至是迎請皇帝回京。這種想法當時的情況下看起來十分荒誕。皇帝的小命都要保不住了,還任命什麼大將軍?連一個兵都沒有的大將軍有什麼用?

其實仔細想來,當時的局勢並沒有完全崩壞,地方上還有大量忠於建文的軍隊,只要找好機會,不是沒有扳回一點局面的可能。但是建文過分高估了臣子們的忠誠之心。朱林攻下京城之後並沒有繼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坐穩了皇帝的位子,大的反對聲音不是來自其他各地方的軍隊,而是來自朝中的一些文官。

文官反對朱林,只承認燕王而不承認朱株的皇帝身份,雖然忠臣之心可嘉。其實一點作用也沒有。至於這些忠誠於建文的文官是什麼下場,看看方孝孺就知道了。

按照林三洪的推想,郭沸烈也很快就認清楚了形勢,所以趁着局勢的混亂就跑掉了,帶着兒子四處流利,終於流浪到了豐隆昌縹絲作坊,終於見到了林三洪,這纔有了後來的一切,,

建文皇帝失敗的大的原因並非是因爲戰力不如,也不是因爲內奸的忽然叛變,究其根源,還是因爲燕軍出現的太快了。終究到根子上。則完全就是因爲某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關鍵時刻給了燕軍先鋒指揮官朱高煦以信心,讓朱高煦放棄顧慮冒險渡江,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忽然殺到了京城,大軍兵臨城下,促使建文君臣內部出現了分歧。不僅導致了建文王朝的滅亡,也徹底改變了老兵郭沸烈的後半生。而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就是當時的林三洪無疑。

建文皇帝手中有兵,還做着死守長江的打算,根本就沒有料到朱高煦會冒險渡江,所以後關頭是無法及時調兵回援京師”

說到後。深發改變老郭後半生的人物不是別人,正是林三洪。

“老郭,你是我見過好的士兵,絕對是好的。”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用老郭身上實是太貼切不過了。

即便是王朝覆滅的時候。老郭心裡依舊存了力挽狂瀾的心思,要不然也不會接受建文皇帝這種沒有用的冊封。王朝一番滅亡,接受這種冊封會有多大的風險老郭一定很清楚,但是他還希望有挽回的可能。還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成爲大將軍打回來。

時也罷,勢也罷,老郭終究沒有做成大將軍,一直到死他也還是老兵一名。

想來老郭早就看清楚了大明朝的形勢,已經不對挽回建文朝做任何幻想了。所以才願意跟着林三洪南北奔走。但是他生命的後時候,隱隱約約感受到了某種變化,一切似乎還有可能,兒子做了瓦圖王。遠萬里之外,局勢似乎也有崛起一股力量的可能,所以他笑了。所以他改變了主意,答應瓦圖王讓自己的兒子和其其格成親,想來內心深處也有藉助蒙古力量的想法吧?

或許是這樣,或許根本刻不是這樣,老郭已經去了,事實的真相如何,恐怕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了。

這麼重大的時候,又是隨時都危險發生的草原上,所以老郭肯定把這個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兒子。顯然郭四妹也知道父親的腰帶裡藏着一個什麼樣的驚天秘密。所以只留下了這個腰帶。

開始的時候,郭四妹似乎沒有打算讓林三洪知道這個秘密,可是到了後。郭四妹終還是把腰帶給了林三洪。讓他“到回老家”

也許那個時候的郭四妹還不能肯定這個做法的對錯,要不然也不會僅僅把腰帶給林三洪卻不肯說出其中的秘密。

“東家你是個做大事情的。”

也只有到了這咋。時候,林三洪才能加深刻的理解老郭這句話的含義。

“老郭呀。我確實是想做大事情,你也是個想做大事的,可是”林三洪很仔細的收起了腰帶,再斟一盞美酒撒地上,遙對西北方向唸叨着:“可是你的大事和我的大事不是一碼事啊!”

第97章 到底是誰第65章 大登科第41章 我是在唱戲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132章 男兒身第110章 欽差當如班定遠第61章 熱鬧第33章 預防針第17章 成親攻略第171章 桃子熟了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81章 法相第28章 回來了第16章 萬貫跑了第75章 妻不如妾第95章 麻桿打狼第96章 退走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第145章 進退不得第135章 萬事俱備第89章 別有用心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85章 賄賂之事第47章 官場如戰場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46章 爲了烏紗第130章 捉狐狸第85章 賄賂之事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59章 禍根深埋第86章 驚聞第120章 豪霸雄主第17章 成親攻略第121章 此題無解第75章 妻不如妾第133章 不到揚州不知道錢少第138章 御駕親征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59章 激烈反應第139章 皇帝也缺錢第21章 美人的期待第103章 長舌婦第60章 大亂鬥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81章 法相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79章 夾住了第66章 小登科第12章 除夕夜(1)第64章 送禮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0章 原來如此第101章 清官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84章 好處第115章 富貴害人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66章 小登科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69章 百年大計第75章 妻不如妾第44章 當頭棒喝第96章 退走第54章 誰不想賺錢?第28章 回來了第103章 長舌婦第44章 當頭棒喝第123章 都是爲了能生娃娃第60章 大亂鬥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158章 合縱連橫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01章 清官第125章 溫柔鄉第17章 成親攻略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88章 殃及無辜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73章 威福並重第84章 好處第112章 欽差也瘋狂第71章 深夜召見第90章 折騰小丫鬟第59章 激烈反應第33章 預防針第18章 收在身邊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145章 進退不得第35章 我有老婆了,謝謝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24章 保全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61章 熱鬧第87章 有王名楚第164章 老兵不死(3)
第97章 到底是誰第65章 大登科第41章 我是在唱戲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132章 男兒身第110章 欽差當如班定遠第61章 熱鬧第33章 預防針第17章 成親攻略第171章 桃子熟了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81章 法相第28章 回來了第16章 萬貫跑了第75章 妻不如妾第95章 麻桿打狼第96章 退走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第145章 進退不得第135章 萬事俱備第89章 別有用心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85章 賄賂之事第47章 官場如戰場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46章 爲了烏紗第130章 捉狐狸第85章 賄賂之事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59章 禍根深埋第86章 驚聞第120章 豪霸雄主第17章 成親攻略第121章 此題無解第75章 妻不如妾第133章 不到揚州不知道錢少第138章 御駕親征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59章 激烈反應第139章 皇帝也缺錢第21章 美人的期待第103章 長舌婦第60章 大亂鬥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81章 法相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79章 夾住了第66章 小登科第12章 除夕夜(1)第64章 送禮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0章 原來如此第101章 清官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84章 好處第115章 富貴害人第76章 小別勝新婚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66章 小登科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69章 百年大計第75章 妻不如妾第44章 當頭棒喝第96章 退走第54章 誰不想賺錢?第28章 回來了第103章 長舌婦第44章 當頭棒喝第123章 都是爲了能生娃娃第60章 大亂鬥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158章 合縱連橫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01章 清官第125章 溫柔鄉第17章 成親攻略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88章 殃及無辜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73章 威福並重第84章 好處第112章 欽差也瘋狂第71章 深夜召見第90章 折騰小丫鬟第59章 激烈反應第33章 預防針第18章 收在身邊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145章 進退不得第35章 我有老婆了,謝謝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24章 保全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61章 熱鬧第87章 有王名楚第164章 老兵不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