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任的大明皇帝,朱棣的嫡親侄子,建文皇帝,行的就是削藩集權之事,其實這個舉動本身並沒有錯,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事情。只不過因爲手段用的不恰當,而且太過於急功近利,過於相信中樞的權威,這才落得悽慘下場。林三洪這麼說,若是個心眼兒小的皇帝,立刻就會暴跳如雷的命令左右把林三洪拉出去砍了。
朱棣的皇位是怎麼來的?還不是挑着“奉國靖難”的旗號篡位而來?當初靖難的時候,朱棣的實力並不佔據優勢,也曾在明裡暗裡得到那些藩王的支持,即便是那些沒有幫忙的也沒有幫倒忙,而是躲在一邊等着看建文的笑話。這個時候說起這些削藩的事情,一句“挑撥”就能讓林三洪死無葬身之地。
林三洪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再不敢往下說,終究沒有說出“削藩”這個建文皇帝想做而沒有做成的字眼來。
聽了林三洪這麼幾句之後,朱棣並沒有勃然大怒,更不會擊節叫好,而是沉吟不語。
林三洪趕緊跪倒請罪:“臣萬死!”
在很多時候,做臣子的即使是說對了,也不會落下好下場,尤其是在這種事情上,當年的晁錯還不是被當作替罪羊給犧牲掉了麼?若是朱棣還沒有下定削藩的決心,爲了穩住地方藩王,只怕也會犧牲掉眼前的這個言官,林三洪就沒有機會見到明天的太陽。
可這也是個機會,要是說對了時機,以後就會飛黃騰達,富貴功名什麼的就不必說了,關鍵是可以讓自己跨出關鍵性的一步。危險是有點,不過朱棣深夜召見,顯然是已經下了決心,所以總的說來,勝算應該在八成以上甚至可以達到九成。
朱棣站起身,來回走動幾步,林三洪這才注意到永樂皇帝竟然是個瘸腿之人,似乎是左腿有點不便的樣子,走路的時候總是顯得一高一低。
“你年紀輕輕,有這樣的見識已是不凡,只可惜我大明朝不是人人都有你這樣的眼光……”朱棣仰頭看着天上的月亮,似乎是嘆息了一聲,對身邊的護衛千戶說道:“劉成,宣旨吧。”
劉成展開早就準備好的黃綾聖旨說道:“林三洪接旨。”
這可是很正式的聖旨了,林三洪急忙跪接。
“奉天秉運,大明天子詔曰,言官林三洪者,自任中以來,辨明刑獄,劾威福亂政之官,提京樞吏治爲功,彰百官風紀,希進大用,特簡拔爲考功清吏使。委以奉敕地方,拊循湖廣。凡地方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有大臣奸邪小人構黨者,可專其敕行事……”
考功清吏使是個從五品的官職,而且是那種臨時性質的職務,並沒有一定的定製,只有在三年一次的官員考績中才會任命數量不等的人員擔當,辦完了差事之後還要撤銷。因爲考功清吏使的職責就是考覈地方官員的政績,按照慣例,這個職位的官員都是由吏部和督察院共同推舉,林三洪是御史出身,有這麼個任命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幾十年之後,這個職位才成爲常設的官職,並且由從五品提爲正五品,劃歸吏部管轄,明末就又撤了,恢復爲以前的臨時性質。)
“你這個考功清吏的欽差大臣要下到湖廣之地,替朕看一看那些地方官員,是不是奉公守法公忠體國……”朱棣低頭看了看林三洪,意味深長的說道:“背後的意思朕也就不多說,你也是聰明人……”
“是!”林三洪擡頭說道:“考功清吏不過是表面的工夫,萬歲是要臣到湖廣一帶考察百官行止,爲將來的……削藩做準備。”
“你明白就好,領旨吧。”
等到林三洪恭恭敬敬的領了聖旨,叩頭謝恩完畢之後,朱棣又道:“事關重大,朕怕你辦不好,所以還有一道旨意留給你。劉成,取第二道聖旨給他聽聽。”
怎麼?還有聖旨?
劉成繼續取出第二封聖旨,展開念道:“佞臣賊子林三洪者,枉不顧天恩體恤之意,渾不念朕寬仁之心,竟威福地方捏造謠傳,妖言惑衆於前,挑撥朕於諸藩屏之兄弟之誼於後,不誅之則國法何存?此等獠奸之宵小,實爲國之禍苗,凌遲處死,夷九族難消其罪……”
剛纔還是加官進爵委以欽差之任,還不等林三洪歡喜呢,忽然之間就又是一道降罪的聖旨。不僅要把林三洪凌遲碎剮,還要株連九族。
跪着的林三洪聽得汗流浹背……
就聽朱棣說道:“這道降罪的旨意朕先不給你,留着等你把事情辦砸了再頒不遲,朕的良苦用心想必你也明白了吧?”
這道旨意是什麼意思,林三洪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己雖然成了欽差,可終究缺少和地方實力藩王鬥爭的實力資本,若是能順順利利的抓到湖廣藩王的把柄,讓朝廷完成削藩的大事,封賞肯定是少不了的。若是把事情辦砸了,肯定會激化地方藩王和中樞之間的矛盾。到時候爲了緩和皇帝和藩王的緊張關係,爲了給朝廷爭取時間,朱棣肯定會把林三洪給咔嚓掉,而且還要株連九族,把林三洪作爲替罪羊和犧牲品給推出去。然後把臉一抹就和藩王套交情,到那個時候,所有和削藩有關係的事情就都是林三洪一個人爲了“挑撥”地方中樞的關係而製造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總之就是一句話:事情辦不好,你林三洪就是我大明朝的晁錯,就是削藩失敗的犧牲品,所有的黑鍋都給你準備好了,你想不背黑鍋都不行。
真要到了那個地步,別說是一個漢王朱高煦,就是朱棣本人也保不住小小的林三洪了。
既然朱棣已經把旨意說明了,就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林三洪知道自己沒有退路更沒有別的選擇,把牙一咬說道:“萬歲放心,臣雖肝腦塗地,也要把差事做的妥妥帖帖。”
“好了,朕知道你的血誠之心,要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去辦理。”朱棣好似倦了,揮揮手說道:“你下去吧,好好的準備準備,但有所需給煦兒那邊知會一聲,可便宜行事……”
林三洪很恭敬了告了退,在劉成的帶領下出了皇宮,還在感嘆剛纔的事情:“這個朱棣可真是個做皇帝料子,紅臉黑臉都給他做了,難道這就是帝王心術中的福威並重?要我到湖廣去和藩王打對臺,這戲不好唱啊……不對,這事情好像不大對頭哇!”
出了皇宮之後,走在空蕩蕩的大街上,林三洪才感覺到有點不對頭,仔細一想,終於察覺出其中的破綻:我說呢,就我這樣一個小小的御史言官,既沒有資歷又沒有功勞,怎麼可能一步登天成爲欽差大臣?一定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