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禍根深埋

不管是在蒙古帝國的實力處於巔峰時期,還是現如今北元已崩潰在即各汗國都面臨壓力的情況下,草原上的部落之間從來就沒有實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於和平。

雖然也有短時期之內的合作。可這種臺作更多是爲了征服無法單獨征服的對手。弱肉強食強者通吃本就是永恆的規則,從來也沒有因爲誰而改變過。

當林三洪提出分享這個概念的時候。瓦圖王確實震驚了!爲了和那兩個部落結盟,不僅僅要把堆積在瓦圖部中的這點貨物分給別人,還要和他分享商隊帶來的龐大好處,以後商隊每一次送來貨物他們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來抽取好處!

這麼做的話,等於三個部落瓜分了內地商隊帶來的所有利益,而這些利益本應該是屬於瓦圖部落獨享的。

對手另外的兩個部落而言,這種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絕對比聯合庫爾庫曼共同瓜分瓦圖要實惠的多小也要長遠的多。可以想象得到,那兩個部落肯定很樂意接受這樣的結盟條件。

他們樂意接受並不等於瓦圖王可以接受。

主動把自己盤子裡烤熟的肥肉分一塊給別人,而且還是潛在的敵人,這個轉變不是那麼好接受的。

“尊敬的智者,我知道這樣做可以讓瓦圖暫時渡過難關,但是瓦圖也就失去了崛起的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那兩個部落將和瓦圖一樣強大”本來還想在強大以後吞併對方。可是按照林三洪的意見去做的話,那兩個部落也會飛壯大,這絕對不是任何一個瓦冉人樂意看到的情況:“瓦圖人沒有把肥肉送到別人嘴裡的習慣,而且那兩個部落沒有出什麼力氣,就平白得到了商隊的好處

“這確實是在幫助他們,但是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林三洪解釋道:“這不是白白送好處給別人,這是在聯合,是在結盟。是用好處把幾個部落捆綁在一起,共同防範強大的庫爾庫曼。只要三個部落聯合起來,以庫爾庫曼的實力再也不敢打我們的主意。只要假以時日,我們就可以吞併庫爾庫曼,成爲這一帶的霸主

一說起霸主,瓦圖王都要哭了:“可是智者,到時候會出現三個霸主。草原上的霸主只能有一個,而不是三個。三個霸主啊,我以長生天的名義起誓,三咋小霸主就好像天上出現了三個太陽

“不是:個,而是一斤。”林三洪豎着一根手指頭在瓦圖王面前來回比劃:“確實是一介”爲了長久和共同的利益,包括瓦圖在內的這三個部落都不可能脫離這個結盟狀態。不管生多大的災難,大家都會同生死共進退”

結盟之後,三個部落分享了所有利益,這種持久的利益可以保證沒有哪一個部落會退出聯盟,就算是要展要壯大也會把目光轉向三個部落以外的地區對外擴張,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強大庫爾庫曼。

瓦圖王大當然看清楚了其中的利害關係,關鍵的問題還有一個,也是瓦圖王最關心的事項:“可是智者,你想過沒有?結盟之後就有了三個領,我不認爲那兩個部落的頭人會服從我的命令,那兩個傢伙野心大的很,他們不可能做我的手下”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三個部落聯合起來之後,誰說了算?那兩個部落的領也不是小綿羊,怎麼可能乖乖聽從瓦圖王的命令?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若是王瓦圖王聽別人的命令,還不如干脆投降算了!“命令?不,沒有命令,爲什麼一定要聽某個人的命令呢?”林三洪笑道:“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商量着解決嘛,大家都同意之後也就無所謂是誰的命令了。”

“議政,智者說的議政。”其其格恍然大悟:“在擁有四海的黃金家族稱霸草原之前,很多部落聯盟都用這種法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取得所有人的一致同意。”在成吉思汗家族執掌草原之前,各部落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至於通行的蒙古文字則是以後的事情了。所以蒙古內部的這種議政制度並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就是“議政”這兩個字還是元朝以後的史學家加上去兩個明顯帶有漢人文化色彩的稱呼自然是出自漢人的書籍記載,而其其格經常閱讀一些此類書籍,立刻就想到了這個瓦圖王從來也沒有聽說過的字眼。

“不錯,就是議政。”林三洪肯定了其其格的說法:“既然是議政嘛,就不是哪個人說了算的。尊敬的領你說了不算,另外兩個部落的領也是一樣,所有的大小事務都要經過所有人的同意。”

拿出這麼大的好處給人分享小連個主導權都沒有,這顯然不在瓦圖王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可是我瓦圖部的好處在哪裡?”

“摟大。

”林三洪遙指遠方,以充滿煽動性的口吻說道:“只要領和其他部落聯合起來,就會成爲這一帶最爲強大的勢力。有了內地商隊帶來的貨物,可以控制更多的部落,到時候,庫爾庫曼已不值一提,瓦圖的王者,您的目光應該看到整個草原,而不是一點點利益和虛名。”

林三洪不給瓦圖王思考的時間,以很快的度繼續說道:“只要有了最初的實力,蒼天覆蓋下的草地總有一天都會成爲瓦圖人的牧場。當年的成吉思汗也不是依靠乞顏部落才擁有整個草原,借力和聯合是必要的手段

成吉思汗鐵木真所建立的霸業值的每一個目光人爲之仰望,拓土萬里佔國無數,這樣的功績是每一個部落領做夢都想實現的輝煌。

聽到林三洪說出鐵木真的名字。瓦圖王的血忽然就是一熱,,

“一捆箭是不會被折斷的,被揮斷的只能是一支箭。”林三洪用蒙古人熟知的哲言說道:“聯合和分享將成爲瓦圖人崛起的基礎。現在的瓦圖部已經面臨一介。危機,尊敬的領只能拉更多的箭講來捆綁在起。必洲千憑瓦圖這一支箭,輕易就會被庫爾庫曼人折斷

“父親,林智者說的很對。不管以後如何,眼前的難關一定要過去。如果連庫爾庫曼這一關都過了,瓦圖只有滅亡。不論什麼樣的夢想。只有保證不被消滅纔有實現的可能其其格一針見血的指出其中關鍵:“以後怎麼樣先不去說,眼下之後先保證部落能夠抵擋庫爾庫曼的進攻,其他可以慢慢想辦法

其實這就是一咋。死局,唯一解開局面的辦法就是走聯合的道理,否則就是滅亡。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無論瓦圖王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必須走上聯合的道理。

只不過因爲瓦圖等部落素沒有分享的概念,一有機會就想着一家獨大稱王稱霸,受這種思維的侷限小不會想到把天大的好處拿出去分給別人。

現在林三洪提出了分享和聯合的概念,其實就是用利益把三個部落捆綁在一起,共同面對強大的庫爾庫曼。利益這條紐帶遠比最莊重的誓言和義氣更有實際效果。

誓言可以違背,義氣可以拋棄。但是沒有人會和利益過不去。

“武在想想吧。”瓦圖王無奈的說道:“我會認真考慮智者的建議。”

林三洪笑了笑,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口吻說道:“尊敬的領,我希望你儘快考慮清楚,時間拖的越久就越對部落不利,千萬不要等到庫爾庫曼人的騎兵衝進帳篷的時候再做出聯合的決定,那就太晚了”

瓦圖王父女離去。

老郭忽然一拍大腿:“我說東家。蟲事情分明就是你搞起來的嘛。你若是沒有主動把商隊引到這裡來。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麻煩事兒?不同意聯合就只能滅亡,大胖子領還考慮行麼?考慮來考慮去也只能按照東家劃下的路子走,要是我做領,當成就同意聯合了。”

“是的,瓦圖王只有選擇聯合,別的都是死路。”

“可是我就鬧不明白了,東家滿口利益,可到最後,咱們的利益在哪裡?”老郭把嘴巴撇到了耳根子上:“東家你千萬別對我說你自己撈不到什麼利益?白白幫別人出力不拿好處,東家你不會有這樣的好心。”

林三洪笑道:“這是不必說的,要是沒有好處誰幹這個?只不過該是咱們的好處現在還看不到,等到了時候,大家都會看到的,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等到那一天的到來。”

“哎,東家做事就是讓人看不明白,這就叫兵行詭道”老郭一邊讚歎林三洪,一邊拍着郭四妹的腦袋瓜子教崔道:小子,都跟東家學着點吧,你要是有東家一半的本事。我也就不費這個心了。

郭四妹細聲細氣的說道:“爹爹放心,我一定跟着東家好好學習”

作爲一個部落領,最先要考慮的必然是整個瓦圖的利益,而眼前的局面已經註定了他別無選擇,在滅亡和聯合之間,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已經很明顯了。

僅僅是隔了一天之後,瓦圖部派出去聯合其他兩個部落的人馬已經出”,

有了利益作爲核心紐帶;尤其是內地商隊帶來的這麼大的利益,任何一個部落都不可能拒絕。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三個部落的領就聚集在這個羣山懷抱的部落裡頭,開始仔細商談利益和義務的劃分。

爲了利益。三方的腦人物一面互相稱讚對方爲“最忠誠的朋友”一面急赤白臉分毫不讓的爭奪着有可能收入囊中的那一部分利益。有好幾次都已經爭吵了起來,三方領再不承認對方是“最忠誠的朋友”而是稱呼別人爲“吝嗇的沙老鼠不長毛的羊塌子”,

對於利益的爭奪還在繼續,洛種談判還在商量,林三洪一點也不擔心最終結果。只要三個部落肯坐下來商談,不管談判桌上的爭吵如何激烈,最終的結局都是已經註定的。當三個領坐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表明最終結盟是一個必然,現在的爭吵和謾罵只不過是爲了取得更多的利益而已,都是細節問題,不必擔心了。

果然如此。

四天之後,三個部落正式柿結盟約。

當三個領手拉手從帳篷裡走出來的時候,互相擁抱互相讚美,好像他們本身就是親生兄弟一樣。

盟約很快公之於衆,而三個部落領也稱呼對方爲“最可靠的兄弟比鋼鐵還要堅實的盟友騰格里長生天安排好的天然同盟”

一系列好聽好看的字眼,彷彿三個部落就是一個整體一樣。彷彿已經忘記了這麼多年來的互相算計和暗算,彷彿已經爲了幾頭牲口的歸屬而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

不管怎麼樣,同盟正式建成了。

三個部落領的表演有點拙劣。明明是爲了利益才走到一起,剛剛還在爲了一點點的份額而爭吵,轉眼之間就已經成了“朋友和兄弟”的關係,看來這些人也不是那麼豪爽,,

在盟約當中,彷彿和麪對有可能的敵人,其實就在暗示庫爾庫曼,是每一個部落的天然義務,任何一個部落和敵人爆戰爭之後,另外兩家即刻向對方宣戰,用一切手段支援盟友,有一切擊薦同的敵人。

這本是結盟的重要部分,但是在三個盟友心目中,只要盟約柿結,大家的實力聯合在一起之後,庫爾庫曼的實力反而出於下風,絕對不敢輕易和任何一個部落處於戰爭狀態。在庫爾庫曼的威脅不那麼顯眼之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把主要的心思用在“正事”上了。

如何瓜分商隊的貨物,這纔是比面對強敵更加要緊的“正事兒”

瓦圖佔有這些貨物的四成,其他兩個部落各佔三成,三介,部落爲了保護商隊的安全和商路的絕對暢通,會組建規模龐大的駱駐隊和騎兵隊伍。用武力來保證利益不

這些都是題中應有之意,唯一意外的是對於林三洪的“任命”

任命林三洪爲“三部聯盟通棄領”

這個比山塞更加山塞,甚至沒有經過林三洪本人的同意,林三洪都不知道這個不是官職的“官職”究竟有什麼職權,更不知道到哪裡領“俸祿”

在盟約飾結之後的宴會上,林三洪終於明白所謂的“三部聯盟通商領”是怎麼回事兒了。

從內地來的商人都是漢人,林三洪也是漢人,而這些商隊好像很聽林三洪的話,至少雙方是“熟人”的關係。和內地商隊的接洽,商談價格和貨物種類等等這些瑣碎的事情,都需要林三洪去辦理。

“尊敬的領”那個年紀最大的部落領用“領”這個詞來稱呼林三洪:“遠方的商隊帶來的這點貨物解決了我們部落”我們三個部落的需求,但是三個部落比一個部落耍大,人口也要多,所以我們希望你能和商隊商量一下,帶更多的貨物過來,我們有的是牛羊和寶石。金沙也有不少,只要商隊能把貨物帶過來,我們就能買愕下”

另外一個面色黝黑的部落領用同樣生硬的漢話說道:“鹽巴,茶葉,絲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的,但是鐵器我們同樣需要,還有火藥,如果能有銅炮的話,那就真的是長生天的賞賜了,”

三個部落當中出現了四個領的奇怪場景,而林三洪這咋。嶄新出爐的“領”似乎沒有什麼職權,完全就是爲了和商隊打交道而臨時設置。

按照三個部落領的共同聲明,林三洪這個多餘出來的領雖然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權利,但是可以享受部落領的待遇,可以住和真正領一樣高大的帳篷,可以分和領一樣多的奴隸,三個部落中的任何部民見到林三洪之後必須行禮,

至於最寶貴的草場和牛羊”等部落真正富裕以後再說吧!蒙古人居然也玩起了這一套!

林三洪想笑。

所謂的領待遇,其實也沒有什麼。部落的人口本就有限,又是一個這樣的“領”要不要這個虛名完全就是無所謂的事情。

蒙古人需要鐵器,雖然生活方面也會用到鐵器,但是這些部落領口中的鐵器肯定不是指生產生活所用的鐵質工具,而是武器!即便是在內地!大明朝對於武器的管制也十分嚴格,偷偷運一批武器出來的話,對於任何一個商隊而言都有極高的難度。雖然漢王朱高煦主導的走私隊伍完全可以弄點武器過來,但是林三洪暫時還不認爲有這個必要,至於火藥和銅炮,三咋。部落領的想象力太豐富了吧?

“各位領,商隊不是,,不是什麼正經的路子,沒有經過內地官府的許可,還要面對官府的攔截等等困難。想必大家都是這一點吧。”

三個領齊齊點頭。

這一點人所周知,商隊是比較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走私。大明朝對於蒙古的物資封鎖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麼可能給派遣商隊過來?這些商隊都是提着腦袋賺錢的亡命之徒。肯定會面對來自官府和邊軍的壓力。

“帶的貨物太多,規模就會太大,很不利於隱藏,很有可能被邊軍察覺到。”這些都是常識。

“而且畢物太多,就會走的很慢,路途中生危險的話,就很難說了。”

瓦圖王終於說話了:“我想商隊應該已經打通了進入草原之後的前半截路程,至於後半截”我們正要組建大規模的騎兵和駱駝隊,可以出大漠去迎接商隊。只要在我們的馬蹄能夠踏上的地盤,我們的勇士會用彎刀保證商隊和貨物的絕對安全,”

三個部落聯合在一起之後,實力大增,保證商隊的安全和商路的暢通是重中之重,所以瓦圖王敢這麼說。這還是比較含蓄的保證。其實意思就是:商隊可以放心,只要我們的騎兵能夠到達的地方,不惜使用武力,不惜動戰爭

“好吧,我會對商隊表明的。”林三洪點頭說道:“只要武器”是鐵器,我會仔細問問商隊的頭領,儘量讓他們帶一點過來。我想我有必要提醒三位尊敬的領。鐵器的價格不會很低

“價錢?不,尊敬的三部聯盟通商領,價錢應該不會成爲一個阻礙。鐵器是我們自己要用的東西。就好像自己的雙手一樣,有嫌一雙手價格高的麼?”

“哈哈”衆人大笑。

武器這種東西完全就是爲了武裝自己,買進來之後不可能再賣出去。哪怕是有多餘的一部分。寧可丟在倉庫裡黴,也不可能再象對待其他貨物一樣加一次價碼賣給別知道會不會流到敵人的手中!

瑣碎的事宜基本已經處置完畢。剩下的就是:大分配了!對於這些貨物,兩個部落領和他們的手下早就眼紅心熱,只不過是出於一個賣給人應有的矜持和部落領的尊嚴。故意做出熟視無睹的樣子,其實心裡早已經佈滿鹽巴茶葉和各種貨物的影子了。

終於等到了按照份額分配的時候,再也不必客氣,再也不必理會什麼矜持,兩個部落領親自下手。把一包包的鹽巴一袋袋的粗茶放到馬背上,還有絲綢和各種物資”

看着這些本屬於瓦圖部的東西一點一點進了別人的口袋,瓦圖王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心如刀絞的羣味兒,,

不過這些東西可不是平白扔出去的,這兩個盟友除了留下各種用來交易的寶石和金沙等物之外,還答應在下次商隊到來的時候用部落裡的戰馬來交換一些大家都有需求的貨物。而最最關鍵的是,三個部落皆爲盟友,讓庫爾庫曼這個強敵再不敢打什麼主意,否則就是空前慘烈的

爭。

瓦圖部得到了兩個盟友,解決了生存問題,而兩外那兩個部落似乎也得到了同樣的好處!又過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翹期一…瓦圖人終幹仰來了他們渴望凡久的內地商 。※

負責迎接和保護商隊的聯軍彷彿凱旋而歸接受檢閱的部隊一樣,把胸脯子挺的高高,下巴都昂到了天上去。

無論是前邊的馬隊還是後代負載着貨物的駱鴕隊,以爲是三個部落聯合起來,規模要比以前大的多。在沙漠中往返一次需要很長時間。確實一個很辛苦的營生,而這一次聯軍中的勇士有足夠的資格在父老面前驕傲一次:因爲他們打了勝仗,保護了商隊的安全,實現了部落裡對商隊許下的諾言。

在進入大漠之前,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某些敵人的挑唆,竟然有一股來路不明的蒙古輕騎試圖劫持商隊。雖然商隊本身就有武裝力量。但是在廣闊無邊的大草原上。神出鬼沒的蒙古輕騎是所有人的噩夢。

在關鍵時復,聯軍的馬隊和這些小股的敵人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戰鬥,用他們手裡的彎刀打敗了敵人,保護了商隊的絕對安全。

當三個部落領聽說這個,很“驚險”的事件之後,立刻就惱了臉面:

“這是對我部落的公然侮辱,我們的勇士會讓敵人付出血的代價。”

“這是耍扼殺我們的強大,我的彎刀會代替長生天降下懲罰。戰爭。絕對是戰爭

“遠道而來的朋友請放心,就算是穿越重重的大漠,我們也會消滅這個部落。”

“改道?不,我們的朋友,請相信我們共同的勇士,沒有改道的必要。瓦圖人沒有懼怕敵人而繞道的習慣。我以騰格里的名義起誓,下一次你們來的時候”,不,這一次你們妾的時候,你們會親眼看到敵人的滅亡,這種事情絕對不會再出現了,絕對不會!”

三個部落領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剿滅試圖劫持商隊的部落,讓這個敢於搗亂的傢伙永遠的從草原上消失,至少在商路附近消失的無影無蹤。

那澤州很恰當的表達了謝意,但是作爲一個“商人”還是要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在索回了瓦圖部上一次欠下的貨款之後,開始商談這一次的交易。

在這一次交易當中,貨物的數量明顯不上一次要大的多,因爲途中出現了一點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意外。按照事先的約定,負責保障商隊安全和商路暢通的部落要賠償出來這一部分損失,這也是草原上的規矩,最起碼以前的庫爾庫曼部就是這麼做的。

雖然這點損失在這大數量的貨物當中不算什麼,可依然讓窮怕了的部落肉痛心疼,:個部落領暗自商定。一定要儘快以最可靠的手段保證商路的安全。

最可靠的手段就是:武力,讓那個小部落永遠的消失!這些日子以來,三個部落的大軍已經開始集結,去大漠的另一頭去追殺一個根本就不認識的部落,這種看似荒謬甚至根本就是無厘頭的戰爭。不僅得到了部落領們的一致認同,也得到了部落當中普通牧民的支持。

因爲那些人傷害的不是商隊的利益,歸根到底還是傷害了大家的利益。如果這一次戰爭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完全勝利,商隊很可能會懷疑部落的實力,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及時有效的加以解決。

看到部落裡的牧民如此的熱心的爲戰爭做着準備,很多人都準備拿起彎刀參加到軍隊當中的時候,老郭不得不出感慨:

“我就奇怪了,這些人都瘋了不成?穿過可怕的大漠去遙遠的地方動一場戰爭”算是戰爭吧。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我只知道遠交近攻,從來也沒有聽過近交遠攻的,這划得來嗎?”

林三洪小聲道:“這就是利益的厲害之處了。部落還沒有實力蕩平一切阻礙的時候,只能如此作爲,沒有別的辦法,而且這次戰爭勢在必行。”

“就算三個部落聯合起來,能有多少人馬?去遙遠的地方和一個部落打仗,這,,這不是站在,而是羣毆。

瓦圖部落總人口有限,而且生存環境並不怎麼好,其他的兩個部落基本也差不多,不可能養得起很多正規軍隊。真正到了需要打仗的時候。很多所謂的士兵都是由牧民直接組織起來就拿到前線上使用。

對於見慣了大場面的老郭來說。這種程度的戰爭根本就算不上戰爭。最多算是一夥人羣毆而已:“我還是想念咱們大明啊”

郭師烈由衷的感慨道:“歷次北伐。無一不是動輒幾十萬大軍,加上後勤人員和沿途的民夫,一百萬總不會缺。那纔是真正的戰爭,嘖嘖。這點小踢小鬧的,不夠看!”

“實力,實力在那裡擺着,這種小部落怎麼可能和大明朝的傾國之力相提並論,就算是三個部落聯合起來。總人口也不過幾萬人而已。去掉老幼病殘,能有多少人?還要防範庫爾庫曼,能組建千人規模的隊伍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是啊,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我還是想念咱們大明朝,國家大了人多了,好處是明顯的。”郭姊烈帶着十分明顯的懷念神色說道:“幾十萬作戰的大軍,也只有咱們大明朝纔拿的出來。打仗還是要氣勢的。如泰山壓頂一般的平推橫掃。那纔有意思

“那是因爲咱們大明朝有遼闊的幅員,有數以億兆計算的人口爲基礎。只要在財政上積攢三五年,隨時都可以組織起大規模的軍隊,就是跨國遠征也不是很大的問題。這就是綜合實力上的巨大差異了”

佔據了遼闊的富庶之地,擁有海量勤勞的人口和先進技術,這是根本中的根本,也是大明朝不可動搖的優勢之所在。

對於這一點,永樂皇帝朱林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北伐勝利之後,北邊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也許在戰爭消滅的那幾萬敵人並不能從根本上徹底削弱對手,卻可以打散敵人的組織,讓草原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心賞封鎖爲老的情況下沒有五年以卜的時間,敵人就丹力做愕掛正意義上的敵對舉動,連有效的騷擾都很難做到。

這一此北伐,耗資巨大,對於永樂朝來說也不可能長久的支撐下去。在消滅了敵人的主力之後,朱林的戰略目的已經完成,並沒有試圖長久的佔領多少地盤,很明智的選擇退回來。

目的已經達到了,自己的威望也提高了,是事後休養生息了。

再過三幾年之後,瞅着哪個敵人有崛起的勢頭,就可以一棒子打下去。只要持續削弱對手,大明朝的敵人將自己走向滅亡。

這也是自大明立國以來所奉行的策略,在無法徹底消滅敵人的情況下,就讓敵人陷入內亂和持續的衰落狀態。蒙古一亂,就可以從中漁利。今天可能支持東蒙古打西蒙古,甚至結成聯軍也可以。明天就有可能聯合西蒙古打以前的盟友,,

就是這荊良明顯的手法,居然屢試不爽,頻頻礙手。這自然是有大明朝挑撥離間的因素在內,其實更只要還是蒙古內部的紛爭和不懂隱忍之道。稍微強大一點之後立刻就大肆擴張,挑戰大明朝的權威。而大明朝也時時刻刻都在盯着北邊的局勢。不管是哪咋。部分的對手強大之後。立刻就是聯合弱小的一方打擊將要崛起的勢力。再過幾年弱小的這一方展起來之後,再回過頭來敲打一番。不管怎麼樣。都不允許有過分強大的任何一個勢力存在。

總的來說,局勢始終控制在大明朝手中,鄭和已經帶着他的船隊揚帆出海,四處宣揚大明國威,讓天下番邦都見識到大明朝的雄厚國力,這是朱林的本意。

但是朱林並不開心,也開心不起來。

內部平定之後解除了外在的潛在威脅,但是真正的危險來在帝國內部。

以強硬手段實行集權制度,這種做法本身就和祖制不符。大明太祖皇帝建立起來的內閣制度形同虛設。這個帝國離開了皇帝就無法運轉。把天下權利都集中爲皇權,看似和違背了朱元樟的本意,也頗爲人唸叨,其實朱林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至少建立內閣制度的朱元樟就沒有真正拿內閣當一回事兒。當初廢除承相成立內閣,根本原因還是爲了集權,而不是建立一個可以自行運轉的權利中心。當初朱元璋建立內閣的時候,內閣其實沒有多大的權利,到了朱林時代,內閣完全秘書化了,這在明初是一個很明顯的局勢。至於後來大明朝的內閣開始真正治理國家之後,基本已經不需要皇帝了,雖然皇權還在,可是皇帝卻被秘書化了。明朝某個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不見外臣,內閣照樣可以讓國家正常運轉。這是一個不錯的進步,但是覺得朱元樟的本意。至少在明初幾個強勢皇帝手中。內閣就是秘書而已,讀者不能用看待明朝中晚期內閣的眼光看待明初的內閣,尤其是朱林時期的內閣更不適合這一套。

權臣是不可能產生了,帝國也不可能被篡奪,大明朝出不了王莽也出不了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根本就不具備權臣成長的土壤。

真正讓朱捷擔憂的還是帝國的繼承人問題。

在實力上明顯領先的兩個皇子當中。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明顯已經在競爭了,爭奪的就是太子諸個。未來的皇位之爭已經提前展開了。

大王爺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之間的爭鬥已經半公開化,雙方都在不遺餘力的擴張勢力,若不是強勢的朱林牢牢掌控着全局,估計兩個兒子互相下絆子互相打悶棍這樣下三類的手法早就使了出來,到時候受損的還是這個帝國。

太子遲早就是立的,儲君一定要有。

可是立誰爲太子?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目前來看,兩個兒子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總體實力上,因爲年深日夾的經營和積累,大王爺朱高熾明顯佔據了上風。而且朱高熾辦事沉穩,素有“賢王”之名。雖然朱林一點也不拿“賢王”這樣的名聲當成什麼本事,可這個虛名在士林和文官體系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從目前看來,朝廷裡主張立大王爺朱高熾爲儲君的呼聲很高。

而漢王朱高煦也不遜色。做事情大刀闊斧,不怕得罪人,不計較什麼名聲,頗有點兒拼命三郎的架勢。這一點很討朱林本人的喜歡。因爲只有真正辦事情的人才會這樣。纔會得罪人,那些抹稀泥的和事老永遠都會落下好名聲。現在的大名帝國不需要建文那種有好名聲的皇帝。也不需要什麼寬仁溫和。

自從朱高煦的《大明國》書文出爐之後,朱林甚至有立刻就立漢王朱高煦爲太子的衝動,因爲這種思想完全可以作爲大明朝歷代皇帝的知道方針,不立漢王朱豬都覺得可惜了。但是很快就現《大明國》一文並非出自朱高煦的手筆,完全是牲三洪捉刀代筆之作。這讓朱林很失望。

漢王朱高煦更象自己,卻實力不夠。而且現在看來他做事情的手段還有夠成熟不夠老練。

大王爺朱高熾擁有龐大的人脈。名聲也不錯,但是他過於保守,過於追究名聲這種不需要的東西。

兩個兒子的優點和他們的缺點一樣明顯,這就讓太子之爭更加撲朔迷離了。

爲了皇位,不管多麼慘烈的爭鬥都有可能出現,關於這一點,親手動靖難,親手從侄子建文這個名正言順的皇帝手中把龍椅奪了過來的朱豬深有體會。

如果不趕緊確立太子的話,兩個兒子之家的爭鬥將更加激烈,到時候真要是動起來,肯定會極大傷害到這個帝國。朱豬絕對不希望大明朝再出現一次兄弟之間的“靖難之爭”

還是再看看吧,朱捷等着,若是哪個兒子最先犯了錯誤,就會失去機會了,”

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105章 獨角戲第114章 觸怒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74章 最後叮囑第53章 一絲牽萬縷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29章 再聚首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136章 真正的有錢人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08章 發動第148章 汝爲螳螂我爲蟬第153章 牧野之局第171章 桃子熟了第62章 根基之地第57章 人情冷暖挺身出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75章 越來越少第137章 喜憂參半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29章 兩手準備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52章 劉備摔孩子第25章 一旗迎風第7章 解除了第101章 清官第6章 屠戶的眼光第44章 當頭棒喝第100章 我說你寫第104章 鬥智鬥勇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91章 別尿,有人在看第155章 藕斷絲連第63章 這年頭都缺錢第152章 小小聰明第50章 膽大包天第24章 保全第12章 除夕夜(1)第75章 妻不如妾第138章 御駕親征第61章 熱鬧第40章 深意無人知第55章 千里行始足下第51章 明路一條第117章 牢獄之災第37章 春桃完敗第164章 老兵不死(3)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第45章 內忙外亂第85章 賄賂之事第55章 千里行始足下第43章 摘桃子第125章 溫柔鄉第121章 此題無解第78章 水淺王八多第90章 折騰小丫鬟第17章 成親攻略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73章 江湖不遠第156章 三洪已第98章 回答我吧第51章 明路一條第72章 說重點第138章 御駕親征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66章 小登科第165章 合流第116章 卸磨殺驢第42章 意圖整人第75章 妻不如妾第28章 回來了第38章 官場瘟神第128章 真假不自知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81章 法相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98章 回答我吧第120章 豪霸雄主第15章 鬧新春(2)第14章 鬧新春(1)第174章 最後叮囑第101章 清官第30章 錢你出第143章 百年之計第23章 籌謀(2)第151章 四妹呀四妹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35章 我有老婆了,謝謝第23章 籌謀(2)第75章 妻不如妾
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105章 獨角戲第114章 觸怒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74章 最後叮囑第53章 一絲牽萬縷第111章 火中取栗真不怕燙第29章 再聚首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02章 隔牆有耳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136章 真正的有錢人第4章 爲了媳婦忍着吧第108章 發動第148章 汝爲螳螂我爲蟬第153章 牧野之局第171章 桃子熟了第62章 根基之地第57章 人情冷暖挺身出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75章 越來越少第137章 喜憂參半第58章 你的苦我的樂第129章 兩手準備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52章 劉備摔孩子第25章 一旗迎風第7章 解除了第101章 清官第6章 屠戶的眼光第44章 當頭棒喝第100章 我說你寫第104章 鬥智鬥勇第80章 廟小妖風大第91章 別尿,有人在看第155章 藕斷絲連第63章 這年頭都缺錢第152章 小小聰明第50章 膽大包天第24章 保全第12章 除夕夜(1)第75章 妻不如妾第138章 御駕親征第61章 熱鬧第40章 深意無人知第55章 千里行始足下第51章 明路一條第117章 牢獄之災第37章 春桃完敗第164章 老兵不死(3)第172章 老郭的遺產第45章 內忙外亂第85章 賄賂之事第55章 千里行始足下第43章 摘桃子第125章 溫柔鄉第121章 此題無解第78章 水淺王八多第90章 折騰小丫鬟第17章 成親攻略第39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第173章 江湖不遠第156章 三洪已第98章 回答我吧第51章 明路一條第72章 說重點第138章 御駕親征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66章 小登科第165章 合流第116章 卸磨殺驢第42章 意圖整人第75章 妻不如妾第28章 回來了第38章 官場瘟神第128章 真假不自知第34章 官老爺巴結我第81章 法相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98章 回答我吧第120章 豪霸雄主第15章 鬧新春(2)第14章 鬧新春(1)第174章 最後叮囑第101章 清官第30章 錢你出第143章 百年之計第23章 籌謀(2)第151章 四妹呀四妹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35章 我有老婆了,謝謝第23章 籌謀(2)第75章 妻不如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