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御駕親征

不林把原本屬千自只的責任推卸的幹蘭淨。讓閣部臣剛簡川黑鍋。這不過的皇帝爲了照顧自己的面子而採取的舉措。以朱摶的全局觀。深知北伐失利的責任己,所以只是一頓臭罵,並沒有把兵部諸臣

罪。

很煩躁的讓兵部臣工退下去之後,永樂皇帝朱林就乾清宮裡枯坐着……

外邊伺候着的宮人誰也不敢進去,一個個攏着手噤若寒蟬。

鼓之聲不時傳來,南京略帶潮溼的陰冷天氣愈發顯得寒氣侵骨了。每隔半個時辰,就有兩名當值的宮人從文華殿後邊的刻漏房中小跑着過來,直殿監的宮人則和小心的把“時辰牌”拿進殿中換,無聲的提着着朱林時辰已經很晚了。

朱橡是個很勤勉的皇帝。自永樂朝以來經常要熬到後半夜的安寢休息。但是今天晚上好像有點異樣,每半個時辰換一次時辰牌是宮中的慣例,直殿監的宮人已經接連換了六次時辰牌了,朱林還是如枯木一般坐書案之後。似乎根本就沒有動作。

天色已餐過了四,當值的老宮人端着一盞子紫蔘湯進去,加倍小心的放朱林案頭,小聲提醒道:”陛下,已經四了,淑麗娘”燈火照耀之下,朱摶微微擡頭。看了看當值的宮人,臉色緩和了許多:“你去告訴淑妃那邊,自今日起,聯不幸嬪妃了。還有,葷腥的東西也不用了

朱橡很煩躁的揮揮手:“下去吧。沒有傳喚,不要進來打攪聯。”

“是!”

當值的宮人又把紫蔘湯原樣不動的端了出來,心中暗道:“要出大事情了!”

皇帝不臨幸嬪妃,不動葷腥的情形,只有國家大祭之時纔會出現。如今已是歲尾,還不到祭祀的時候,顯然皇帝已經決定要做什麼大事情了,要不然不會如此!按照往日的情形,現的這個時辰朱橡就已經起牀準備上朝了。因爲不是朝期。枯坐了整整一個夜晚的朱橡又不許別人打攪,早就過來準備侍奉皇帝的奉御淨人只能殿外垂手而立,,

朱林的眼中佈滿了血絲,彷彿一夜之間就已蒼老是十歲一般。

北伐失利,三萬精銳被困而來不及救援,損失卻是不但是對於大明王朝,還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的步,單純的國力和軍事層面來講。並非是不能承受之痛。

可是作爲一國之君,需要的是洞悉通盤的大局觀,而不是一戰的勝負成敗。可是這一次北伐對於朱橡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朱橡的皇位來的不怎麼正道。這是全天下人都清楚的事情。不管建文皇帝對於大明是有功還是有過,畢竟是太祖皇帝欽點的接班人,朱橡以藩王的身份硬生生把建文給擠了下去,名聲上可就不那麼好聽了。

若是建文繼位之前奪得皇帝寶座的話,勉勉強強還可以說的過去。可建文皇帝位已經四年,又不是因爲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談不上是禍國殃民的昏君,就被朱橡搶了皇帝之位。這不僅是皇位替那麼簡單,還有一個傳承正統的問題。

所以從繼位開始,朱林忌諱的就是有人說他的皇位來路不正,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才,只要觸了這塊逆鱗,絕對是有殺錯無放過,甚至是殺的人頭滾滾也所不惜。

建文皇帝的皇位正到就極點,十分符合正統傳承法則太祖皇帝欽點的接班人,自然是不會有錯。所以朱林無法法理上確認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能以強力的殺戮來震懾天下。同時可能的用事實來證明。自己比建文要強,比建文適合執掌大明基業。只有做出了真正的文治武功,才能堵住天下悠悠衆口。

同時朱林也深知這只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既然朱林能夠奪了親侄子的江山,別人照樣可以。別的不說,就是自家的兒子也完全有理由這麼幹,到時候皇位的傳承可就真的亂了!

朱橡怕的就是這個!處心積慮的削藩,根本目的還是爲了防止出現第二次靖難,防止出現第二個朱林。而這北伐,與其說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還不如說爲了證明自己的武功遠勝建文,是適合掌管大明的人選。

只要能夠北伐成功,就可以丹事實說明這一點。

但是,北伐沒有成功,反而大敗!

這個消息是捂不住的,一旦傳播開來,朱林的皇帝之位就愈發顯得來路不正了:不僅是以下犯上的謀逆篡位,而且志大才疏根本就不能帶領大明朝走向輝煌!尤其是前幾天劉塌自殺的消息,給朱林不小的打擊。

劉壕是誠意侯劉伯溫的兒子。與朱林的私人交情相當不錯,朱林爲燕王的這些念頭裡,經常到北平去看望,二人也是無話不談,絕對算是莫逆之交。

就是這樣的交情,當燕王朱林通過靖難成爲永樂皇帝之後,劉壕依然十分直白的指出朱林的皇位來路不整。

直白到了什麼程度呢?當時剛剛登基的朱林大肆斬殺建文舊臣,砍的人頭滾滾殺的血流成河,天下人無不色變心驚。但是始終使不得動這個和自己幾十年交情的劉塌。甚至招劉騾進宮,推心置腹的許以重權

位。

直到如今,朱摶依然清清楚楚的記着劉塌當時的從容:

劉螺根本就不承認永樂皇帝是大明朝的君主,而是依舊用幾十年來用慣了口吻和朱林說話:“不論殿下如何英武,縱是做出功超三皇德蓋五帝的壯舉,千秋百世之後,這一個“篡”字是逃不了的”

“難逃一個“篡,字”這是朱林心中永遠的傷疤。

朱摶的本心當中,還期望着能夠做出莫大的帝王功業,活鐵一般的事實來證明自己確確實實不建文加適合執掌這個帝國。

但是現實總是不如人已。

當年的太祖皇帝數次征伐蒙古,無不獲勝凱旋,奪了侄子皇位的朱橡一上來也搞北伐,卻弄了個灰頭土臉,這足以說明什麼了!

用北伐的輝煌大勝來做給自己的知己舊曰三做給天下人看看!現如今不僅北伐失利。就是劉翼也幟門自。

劉壕自的消息直接讓很多人暗地裡懷疑是遭了朱橡的毒手,畢竟朱林對於反對自己的人從來就沒有手軟過,殺一個始終不肯服軟的劉塌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劉壕之死確實和朱林沒有直接的關係,至少不是他殺死了劉螺。因爲這個時候的劉壕已經監牢之中。根本就用不着再用謀殺這樣下作的手段。但是輿論洶洶。下邊的臣工百姓雖然不敢名言,明裡暗裡卻把劉塌之死安到了朱林的頭上!

北伐的失敗影響太大了,已經直接影響到了皇位的正統傳承,這是一個王朝的根基。

朱橡難得的平心靜氣,仔細思量北伐失敗的原因。

非是大明王師戰力不濟,也不是前敵軍官畏懼怠戰,根本原因就是太遠了。

廣闊的草原夫漠爲戰場,動輒就是幾百裡甚至上千裡的軍事行動,後勤壓力可想而知。軍情無法及時彙總,一有變故就很難應對,通訊手段名言根本性的革之前,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只有一個。

朱橡左思着想,一直到了五初鼓。終於出了大殿,,

殿外恭候的宮人齊刷刷的行禮,青濛濛的天光之中,朱林徑直下了臺階,早到殿前的鍍金銅鍋之前,捧起還帶着一層冰凌茬子的冷水臉上抹了一把,,

冰冷的凍水讓朱林打了個寒戰。卻加清醒了,一把推開宮人遞過來的手巾,大聲說道:“傳熾兒與煦兒進宮見駕,即刻!”

當值的宮人不敢擡頭,小聲的回報道:“陛下,是不是太早了?這個時辰,宮門還沒有開”

宮門的開閉都是準時準點兒,不是說什麼時候都可以進來的。朱林很不耐煩的甩了甩手上的水滴子:“那就開了宮門,規矩是人定的,聯今日就破了這個規矩”

宮內的制置和制度都是太祖皇帝時候流傳至今,大家都很自覺的遵守着,隨時開閉宮門這麼一個小事,朱林也不願意等待,而是明鑼明鼓的頗了朱元璋的規矩,

宮人不敢怠慢,急忙應聲前去辦理!等朱高煦和朱高熾兄弟二人見到當今天子的時候,朱林正坐一張鋪好了錦墊子的椅子上。兩個奉淨的宮人正忙而不亂的爲皇帝梳理頭髮整理鬍鬚。

這麼一大清早的就把兩個皇子喊來,顯然是有很重大的事情交代。

兩個人不約而同的暗自觀察,”

朱橡臉上還帶着疲憊之色,顯然是昨晚熬夜的緣故,可神色之間卻看不出什麼。

朱橡心中的焦慮自然不會兩個兒子面前表露出來,早已換上一副從容不迫的面容對兩個皇子說道:“北伐王師大敗的消息你們還不知道吧?”

北伐敗了?

兄弟二人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心裡都是一抽。

這一次是北伐是本朝精心準備的大動作,前期好像一直都打的不錯。接連個。蒙古人見了幾仗,都打勝了,怎麼忽然之間就敗了呢?

朱橡根本就不想細說前方的戰事。而是微微擡着頭讓宮人梳理鬍鬚。做着總結性的言語:“此次北伐之失,非戰之罪。實是因爲距離京師太過遙遠,補給不利通訊不見。往來書文傳遞都要耽擱很多時日。你們倆也都是帶過兵見過仗的,當曉的其中利害”

戰爭,具體到戰場上,時間差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斟良多時候確實可以左右成敗:“兒臣

朱橡不等朱高熾把話說完,就微微一笑,十分淡然的說道:“聯想清楚了,北伐事關重大,不容有失。所以喚你們倆過來,就是要你們替聯多分擔一些,行政上的事情以後你們兄弟二人要擔起來

這話是什麼意思?朱高熾和朱高煦都心知肚明。皇帝是準備下放大的權限了!

“聯要御駕親征,征討蒙古叛部

朱橡雖然說的已是十分的輕描淡寫,可兩個皇子腦袋裡還是“嗡”的一聲。後面朱橡都說了些什麼根本就沒有聽明白。只朱林父親是要御駕親征了!

皇帝親自到前線指揮,確實可以極大激勵士氣,也可以準確及時的做出軍事部署,但是御駕親征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好做的事情。漢高祖有白登之圍,隋焰帝有三徵之敗,也不見得皇帝到前線就一定可以打勝仗。加要緊的是萬一出了意外,,

“父皇,御駕親征不可輕

這個事情上,朱橡已經鐵了心,誰都不可能勸阻。讓兩個兒子過來也不是爲了聽他們的意見,因爲朱林本人決定下來的事務誰的意見都不可能阻止。朱橡只想交代一些事務,讓兩個兒子幫自己照顧好身後。而不是想聽他們關於御駕親征的看法。

“聯意已絕,爾等不必多言。”這個時候,從容鎮定的朱林終於撕下了僞裝,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小小車車爾部,居然敢墜我天威折我精銳,聯必踏平此部,以雪心頭之恨!”

“什麼?御駕親征?”當林三洪知道了這個內部消息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震驚!

歷史上,朱林發動的幾次北伐無一不是御駕親征,親自指揮軍隊和北元殘部對陣廝殺。可這也來的太快了吧?

朱橡登基的時間還不算長,就這麼急吼吼的要御駕親征,等於是把戰爭無限擴大化了。

皇帝親自帶兵打仗,和將帥統兵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刨除政治上的影響而言,單以軍事範疇而論。只要朱橡本人上了前線。就等於是把戰爭擴大到了極限。

朱橡帶兵打仗,本身就代表着大明王朝,這種戰爭就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戰,不存任何半途而廢的可能,除非是一方把另外一方徹底打趴下,否則戰爭就會曠日持久。

真要是御駕親征的話,全國總動員就已經如箭弦,必然集結整個,國家的人力物力來支撐戰爭,現的大明朝有這個實力?

從朱高煦傳遞過來的消息來看,朱林是真的鐵了心了以幾攔不住了,並且凡經着棄安這種安排必然先反應行政方面。然後才談得上經濟和動員。

朱橡要是帶着並去了西北,兩個皇子必然會獲得極大的發展機會。會起到一個事實上的“監國”的作用,只對皇帝本人負責,而不必理會什麼朝廷內閣。若是這樣的話,兩個皇子就成了皇帝的分身!

自發動靖難到如今,朱林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事物,無不是按部就班沉穩非常,怎麼這麼大的軍事戰略上卻表現的如此急躁?

輸出財帛金銀以消磨蒙古人的戰意。換取他們的牛羊馬匹皮革等物。逐步削弱其實力,這本是當初制定出來的長遠戰略。朱林不是看不到其中的好處,怎麼忽然之間就如此不管不顧的要御駕親征?

林三洪聳然不可能知道朱橡內心的真實想法,現再要朱高煦勸說朱抹放棄這樣的想法顯然已經是馬後炮了,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拾遺補缺!

朱高煦領着禮部,估計很快就有一份措辭強硬無比的外交書函發給蒙古人,然後就是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準備了。

這種規模的戰爭,不可搞兌打立刻就能打起來,即便是做全國總動員。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林三洪必須要有所準備了。

錢!揚州府上上下下都知道朝廷惦記着揚州收的那幾十萬兩銀子,前邊一直都是抵着賴着不肯拿出來。這回再不拿出來就真的說不過去了!皇帝都要親自上戰場了,下邊的官吏再吝嗇成這個樣子,藏着掖着和皇帝玩躲貓貓,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林三洪當即就做出了相應的安排。

召集各衙門的主官,給所有人把事情說明白了,其實也不必那麼多廢話,綜合起來就是一句:咱們的小金庫不動是不行了!

這樣的情形是明擺着的,雖然幾十萬兩銀子白白的送給朝廷確實讓很多人無比肉痛,可不這麼做還真的不行,只要一致同意北伐的事情上好好的表現一回。只要朝廷裡的動員令一下來,立刻就拿出銀錢報效。

鹽商那邊承諾的五十萬兩反而是很快就兌現了,

爲了揚州的四月盛會,各方面的宣傳和準備都已全面鋪開,只等着到時候狠狠的賺上一筆大的”

因爲臨近年關,揚州的大街小巷都已提前飄蕩出了年節的味道。

有些沉不住氣的人家已經把衣裳穿戴整齊,炫耀一般人羣中招搖而過,有些老成持重的則故意提着一大塊肉鄰居家門口路過,有意無意的顯露出生活條件的改善,,

那些調皮的娃娃已經得過不到年就把炮仗拿了出來,點燃之後扔到大街上一聲聲炸響,唬的行人受驚之後,惡作劇的孩子們躲一旁看的哈哈大笑,立刻就招來一頓臭罵,”

過幾祭竈節之後,揚州府臺衙門的後宅也熱鬧忙亂起來。一是因爲要過年了,粉刷技糊清掃之類的事情少不了,再就是府臺夫人剛剛誕下一個男嬰。

六斤一兩的大胖小子,讓林母歡喜的牙都要掉下來了,當取給這個,林家單傳的子孫命名爲:狗剩兒!

按照民間習俗,生兒的名字取的越的難聽,就越容易養活。這個嬰兒死亡率高居不下的時代,人們深信一個很難聽的名字可以讓閻王爺不再理會這些生的生命。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諸如“狗剩臭蛋兒”之列的乳名纔會層出不窮。

林母取出早已經做了不知道多少時日的禮物一套天藍色的嬰兒小衣給孩子穿上。

江南習俗,孩子出身後的第一身衣裳一定要用藍色,好是天藍色,這也是因爲同樣的原因。

人們爲了讓這個生的小生命攔家裡不被閻集爺帶走,含有“人攔天也攔”的意思。

就這麼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幾乎讓整個後宅翻了天!

府臺大人喜添貴子,又是嫡長子。請兩個奶孃似乎有點不大夠吧?調三個老成一點的丫頭纔算穩妥吧?尿墊子、棉褥怎麼也得弄十套二十套的,

別提那些端着熱水盆子,捧着人蔘湯來來回回的貼身丫鬟了。

大香和小香雖然已經升爲了偏房。可實際上依舊是杜月娘的丫鬟。夫人生了個小少爺出來,天底下已經沒有比這大的事情了,一整天下來,忙裡忙外忙的腳底板都要打屁股了,,

府衙裡的上上下下也忙着恭賀林大人喜得貴子,喜慶的話兒說了一遍又一遍:

“老爺後繼有人小少爺必然也是才華出衆

“小少爺生咱們揚州,天然就帶着揚州的靈氣兒,以後的出息肯定小不了。上朝聽政穿紫袍那是肯定的,”

林三洪也只能隨口應承着,隨手把散碎的喜錢打發下去。至於自己的這個兒子,雖然也有初爲人父的喜悅,可始終不是太看好這個孩子的

自古英雄出貧寒,從來富貴少偉男,這話雖不一定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可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錯的。

林家這邊自然是不消說的,上到林母下到僕役丫鬟,都把這個三代單傳的小傢伙當成是天上的明月。變着法的伺候着,唯恐小傢伙的照顧還不夠周到。

至於孩子母親那邊,那就把娃娃當成是了不得的寶貝了。

杜家上上下下連個男丁都沒有。忽然得了這麼一個嫡血親生的兒子。杜月娘歡喜的都分不清東南西北了。早派人給天豐號各個聯號送去了消息:天豐號有主了!百日之時必然要隆重慶賀

自己這個兒子,才網哇哇墜地,就已是衆人呵護的中心,估計這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磨難,等到長大之後,只要不是一個。紈絝子弟,林三洪就已經心滿意足,至於強爺勝祖那完全就是奢望。

按照林三洪的想法,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就讓母親帶着孩子回老家。畢竟孩子民間也是一種磨礪。可看到母親那份含嘴裡都怕化了寵愛勁頭,知道說了也是白說。老太太看着這個孫子比曰幾,門午都要親切,讓泣個娃娃尖受苦,老大太第個就孫%殿!

的一年終於到了,一片喜慶當中,已經進入永樂三年。

因爲一直要過了初五,官府纔會正式辦公,初五之前的這幾天當中。官府和民間一樣,都要過年而不辦公。就是朝廷裡也是如此,除非是關係特別重大的國家大事,否則各部各衙甚至是皇帝本人的印望都封着,有什麼事情等過了初五再處理。所以這幾天就是整個大明王朝的集體休假日期,民間走親訪友串門子的同時,官場上差不多也進行着同樣的事情。

各衙門裡的老爺們抓住這個難的的清閒機會,互相拜訪聯絡感情。自然少不了一些“禮尚往來”的勾當。

而林三洪的老同僚,也是當年的縣尊,金子煥金大人也藉着年的機會走動到了揚州。

說是走動,其實根本就是有事。否則他一個江寧府的州官老爺,就算是再有深厚的交情,也不大可能就因爲想看一眼老朋友就巴巴的跑到揚州府來。

因爲金子煥也是漢王系的人馬,雖然還不算什麼內部人員,起碼是走漢王的路子升上去,要不是因爲林三洪,當初他連七品縣尊的烏紗都不一定能保護住!

“林老弟,先賀你的添丁之喜

林三洪哈哈笑着對金子煥金老狐狸說道:“你我不是外人,就別弄這虛的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金子煥嘿嘿一笑:“林老弟。年前朝廷的調令就下來了,要調我到禮部任員外郎,”員列郎這個官職,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完全就是定員之外增置出來的,沒有什麼定製。屬於從五品,因爲金子煥本身就是州官,同樣是從五品,看起來是平調,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地方上的從五品怎麼能和六部的從五品相提並論?按照大明體制,京官比地方官的品級要高。中樞裡頭出來的從五品若是放到地方上,比從四品還要高出那麼一點點。現的林三洪身爲揚州知府,也不過是個正四品。所以說金子煥這個看似平調的任命,其實是高了好大一截。

如金子煥這樣的州官,若地方上任職,就算是考評優異可以升遷。而且又有實缺的話,多也就是調到府衙之下爲官,能往上調一格半品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可這個老傢伙一下就到了京官的從五品上。

京官當中,五品是一個門檻。就好像地方官員的三品是一大關一樣。已經升到了關鍵的時候。若是能夠再往上走,哪怕是稍微升那麼一點點,也是前途無量。當然,若是這個位置上始終得不到升遷,這一輩子基本也就再沒有什麼機會了。

員外郎雖然不是什麼重要的官職。實權也沒有多少,可這個坎很關鍵。金子煥口口聲聲說是朝廷的調令,可無論是他本人還是林三洪,心裡都清楚的很:什麼朝廷不朝廷的,這根本就是漢王的關係,要不然京城中的衙門多如牛毛,爲何偏偏把這個不上不下的金子煥調到禮部?還不是因爲禮部是由漢王領着的嘛!因爲兩個人都是漢王門人,這種事情也不必多言。既然都是自己人。金子煥也不必假惺惺的說什麼“朝廷天恩粉身難報”之類的場面話兒,而是開門見山的說道:“朝廷只是出了這麼一紙調令,真正上任還要等些時日。我已經去漢王那邊拜望過了,聽着漢王的意思,禮部上下可能要有大的變動”

按說金子煥這樣的地方官比適合去拜望朱高煦,不過眼看着就要去禮部任職了,去見一見漢王這個暫領吏部的王爺,也是正常走動,任誰也說不出什麼碎嘴子。漢王朱高煦確實是有提拔自己的親信的意思,也曾暗示過金子煥,禮部的格局很快就要有大變,而且這是經過皇帝授意的。

“禮部尚估計要下來了,看漢王的意思,鄭賜這個人頗和皇上的胃口,估計會用禮部尚書的位子上,”

“鄭賜這個,人素無大功,也沒有什麼過錯,勝謹小慎微按部就班。漢王私下裡已經和他溝通過了,對於當下的時局,他說也不出什麼真正的東西。”金子煥呵呵笑道:“所以漢王那邊點了我一下,讓我問問老弟臺你的意思,看看禮部這邊能有什麼作爲,”

金子煥這種八面玲瓏的官吏,擅長的就是揣摩上意,不必漢王明說。也明白朱高煦的意思:禮部名義上是由漢王統領,其實還是直接受命於朱橡本人。如今朱橡正準備御駕親征,估計要放手禮部了,當今這種局面之下,禮部的大方向應該把握哪裡!

林三洪是漢王門下第一智囊,尤其是深遠的眼光和對大局的精準把握,素來爲朱高煦所信服,這才讓金子煥來問計。

看來朱高煦和朱高熾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雖然還不至於互相拆臺,可都想關鍵時廢皇帝面前有所表現,好壓對方一頭,,

林三洪想了想說道:“當今萬歲是網毅果斷,他決定的事情別人再想阻攔也攔不住。御駕親征看起來頗多不妥,可萬歲既然決定了,就只能順着他的意思去做,禮部的重心應該圍繞這一次御駕親征展開

“漢王也是這麼個意思,可細節方面,”

“細節嘛,可就不是那麼好拿捏的了。我估摸着,皇上肯定知道御駕親征的壞處,之所以決意如此,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我也仔仔細細的想過了,皇上一接到前線失利的消息。立刻就要御駕親征,絕對不是爲了戰場的勝負得失,很有可能是爲名”

自朱橡上臺以來,殺伐之氣確實過重,對於內部的整合也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只要再休養生息幾年,北伐的把握也就大。朱林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卻做的這麼急躁,估計也不是真的就想一舉把蒙古蕩平。當然也沒有這樣的實力。

建立服衆的武功,或許這纔是根本吧。不管怎麼樣,從朱林如此操切的御駕親征,就可以看出他急需一場勝利。

是足夠大的勝利就可以,系幹能不能把蒙古真正打爬,辜並不那麼重要朱林需要的不勝利不是來自於軍事層面,而是希望藉着軍事上的一場輝煌勝利來給自己正名。這樣的話林三洪不好說出來,只好含蓄的表達一下,金子煥也是有玲瓏心肝的老油條了,自然可以領會得到。

“我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禮部這邊的事物可以分成虛實兩個部分。實的這一部分呢,也不必我多說,漢王自然可以做到,無非是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做一些挑撥離間之舉,讓他們內訌的加厲害,拉攏一些受欺壓的部落,爲北伐減輕軍事壓力!”

外交和間諜其實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一個個衣冠楚楚言之煌煌的外交人員未必就真如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背地裡都做着諸如刺探、挑撥之類的細作勾當。讓後世人爲之色變的錦衣衛,這個時候還沒有那麼狼藉的名聲。除了作爲內宮的侍衛之外。和禮部有很大牽連。早明初。太祖朱元樟徵朝鮮的時候,就把錦衣衛作爲暗探和細作使用,而且屢屢建立奇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錦衣衛這個東西,創立之初。名聲其實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對外戰爭中,也確實有真正的功勞。錦衣衛的銳變,其實要從朱林統治的中晚期算起……

打着件交的幌子,從軍事的事實,這就是禮部可以做到的事情,想必漢王朱高煦早就着手這麼幹了。

“至於虛的呢,就是對冉了。可以大肆宣揚皇上的文治武功,有三分功也要說成是十分。若是戰場上有了勝利,”

“就吹噓成可以扭轉乾坤的大勝!”金子煥很快就明白了林三洪的話中之意:,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威懾那些蒙古小部,也可以讓皇上落下十成的武功盛名!”

林三洪微笑着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西北荒漠橫亙萬里,大大小的蒙古部落多如牛毛。車車爾這樣的大部落肯定是要用戰爭來解決的。但是還有很多小部落完全可以利用戰爭本身的威懾力拉攏過來。以禮部的能力,做到這一點應該不是很困難

大明朝,異姓封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當年的朱元障封了那麼多異姓王。可終都親手砍下了這些王爺的腦袋。唯獨一個雲南的沐王還,可沐英是朱元璋的乾兒子,雖是異姓。也算是父子。所以明朝官場上。恭喜別人封王封侯就是一句罵人的話,等於是詛咒對方被朝廷抄家砍頭。

但這並不表示明朝的王爺就都姓朱。同樣也存着幾個其他姓氏的王爺一蒙古王。

當初朱元障北伐蒙古的時候,屢屢佔據上風,利用軍事優勢和優厚待遇這兩條枷鎖,也招降了幾個蒙古貴族。爲了顯示大明朝的寬仁。是爲了起到示範效果希望可以有多的蒙古部落投到大明朝的旗幟之下。朱元璋對這些歸順過來的蒙古人從來也不吝封賞,曾封了好幾個蒙古人爲王,比如忠順王、恭順王等等。

既然前朝都能招降幾個蒙古大部落過來,讓他們成爲大明朝的子民。現應該也可以做到。反正這裡和西北相隔萬里,招降三兩個部落之後,完全可以說成是外交史上的輝煌大勝,封個王爺下去既厚賞了那些歸順的小部落,也彰顯了大明朝的威風一個可以封王的蒙古部落都納入了大明版圖,這可是比戰場上真刀真槍通過搏殺換回來的勝利加有面子的事情。

“漢王暫領吏部,手頭上應該有這方面的東西,這個時候若是用上了。比其他時候加有用。而且皇上御駕親征,擺出來的場面一定大的驚人,招降幾個小部落應該不難!”

金子煥連連點頭:“我會把這層意思報給漢王,我見漢王的時候,漢王那邊還有一層意思”皇上大徵即,缺錢的地方肯定很多。漢王手底下也短着呢。漢王讓我問問你集報效多少上去”

錢,又是錢。

漢王問林三洪可以報效多少銀子,肯定不是說他可以給朝廷報效多少。而是說可以給漢王報效多少。

朱橡御駕親征,朱高煦肯定的出點錢意思意思,這個意思還太了。

漢王朱高煦要建立自己的勢力。花錢的地方肯定很多,也攢不下幾個錢。早就知道林三洪揚州這邊發了一筆大財,這個,時候不打揚州的秋風那才真是活見鬼了呢。

林三洪出錢,給了朱高煦,然後漢王朱高煦再用自己的名義給朝廷報效上去。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事情。若是放別人身上,林三洪肯定是一個銅板也不願意出,可朱高煦就不一樣了,既然這麼直白的張口借錢了,,也不是借,因爲這筆錢肯定不會歸還。林三洪作爲漢王門下第一人,肯定也要意思意思,而且意思的太少了也不行。這年頭,有錢也是一個罪過。

林三洪揚州任上,確實弄了很多錢,可這些錢都被一雙雙通紅的眼珠子盯着。這邊漢王已經張口直接要了,等朱林御駕親征做總動員的時候,林三洪還的出一大筆。

林三洪咬了咬牙,伸出倆手指頭金子煥眼前晃了晃:“你回去告訴漢王,我這邊報效二十萬

“漢王的意思是,你能不能拿出五十萬來

“五十萬?當我是挖到了金山不成?”林三洪先是高叫了一聲,看着金子煥笑嘻嘻的樣子,明白朱高煦確實是缺錢,只好無奈的說道:“好吧,我把府庫的邊邊角角清掃清掃。看能不能湊出五十萬來,”

“贊!”

林三洪說是湊,其實已經是答應了給朱高煦五十萬兩白銀去報效給

可揚州這邊出完了這五十萬,並不等於說就沒事兒了。那五十萬可是以朱高煦的名義報效上去的。天下人都知道揚州有錢,到時候林三洪還得再出一次血報效朝廷!

第85章 賄賂之事第119章 國之大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28章 回來了第14章 鬧新春(1)第110章 欽差當如班定遠第6章 屠戶的眼光第77章 站住,別動第29章 再聚首第165章 合流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27章 肥美親事第163章 老兵不死(2)第81章 法相第163章 老兵不死(2)第23章 籌謀(2)第8章 斷送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96章 退走第18章 收在身邊第51章 明路一條第96章 退走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16章 萬貫跑了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36章 真正的有錢人第43章 摘桃子第165章 合流第38章 官場瘟神第24章 保全第173章 江湖不遠第16章 萬貫跑了第176章 理想第5章 叫花子進宅第143章 百年之計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71章 深夜召見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16章 萬貫跑了第25章 一旗迎風第50章 膽大包天第49章 貪官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49章 貪官第43章 摘桃子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86章 驚聞第72章 說重點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55章 千里行始足下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103章 長舌婦第9章 高聲叫好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152章 小小聰明第157章 膨脹的心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51章 四妹呀四妹第10章 原來如此第72章 說重點第14章 鬧新春(1)第130章 捉狐狸第73章 威福並重第114章 觸怒第87章 有王名楚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97章 到底是誰第26章 有彩禮嗎第7章 解除了第113章 暴風中心第52章 劉備摔孩子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169章 百年大計第85章 賄賂之事第63章 這年頭都缺錢第94章 真的打不過第67章 埋下伏兵待驚雷第173章 江湖不遠第31章 我不升官誰升官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30章 錢你出第50章 膽大包天第70章 等人第135章 萬事俱備第53章 一絲牽萬縷第57章 人情冷暖挺身出第57章 人情冷暖挺身出
第85章 賄賂之事第119章 國之大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28章 回來了第14章 鬧新春(1)第110章 欽差當如班定遠第6章 屠戶的眼光第77章 站住,別動第29章 再聚首第165章 合流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27章 肥美親事第163章 老兵不死(2)第81章 法相第163章 老兵不死(2)第23章 籌謀(2)第8章 斷送第144章 輝煌背後是付出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96章 退走第18章 收在身邊第51章 明路一條第96章 退走第106章 揪住尾巴了第154章 扭轉乾坤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16章 萬貫跑了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36章 真正的有錢人第43章 摘桃子第165章 合流第38章 官場瘟神第24章 保全第173章 江湖不遠第16章 萬貫跑了第176章 理想第5章 叫花子進宅第143章 百年之計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160章 瘋狂蠱惑第71章 深夜召見第141章 一波又起第16章 萬貫跑了第25章 一旗迎風第50章 膽大包天第49章 貪官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82章 極品啊極品第49章 貪官第43章 摘桃子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170章 安身根本第126章 買個美女回家去第86章 驚聞第72章 說重點第131章 放與縱之間第55章 千里行始足下第146章 發配軍前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103章 長舌婦第9章 高聲叫好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1章 終於找到鴨子了第152章 小小聰明第157章 膨脹的心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第151章 四妹呀四妹第10章 原來如此第72章 說重點第14章 鬧新春(1)第130章 捉狐狸第73章 威福並重第114章 觸怒第87章 有王名楚第147章 兵無常勢第166章 塞翁之馬第97章 到底是誰第26章 有彩禮嗎第7章 解除了第113章 暴風中心第52章 劉備摔孩子第107章 特殊愛好第169章 百年大計第85章 賄賂之事第63章 這年頭都缺錢第94章 真的打不過第67章 埋下伏兵待驚雷第173章 江湖不遠第31章 我不升官誰升官第149章 黃雀背後是狼羣第30章 錢你出第50章 膽大包天第70章 等人第135章 萬事俱備第53章 一絲牽萬縷第57章 人情冷暖挺身出第57章 人情冷暖挺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