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喜與優

朝堂每一個重要職位,都是有根腳的。韓立仁雖然早得知兒子會被提拔,但成爲吏部左給事中的重要位子,還是心虛。

韓家是個什麼樣子,韓立仁自然明白,兒子之前是欽天監主簿,正八品,驟然調到主要位子去,估計也是做一尊泥菩薩。

但他也明白,兒子這職位,很可能是太子府的意思,或其他人想太子府表達什麼意思。

實際上,誰也猜不中韓新勇升職的根源,吏部那位老大本來是朱子善這個左丞相安排的,可在韓新勇入職當天晚上,這位就去了左丞相府,給朱子善做解釋。

朱子善也明白,韓新勇上位是一個信號,表面了太子府那邊還是有影響力的,不容誰藐視。只是太子府的第一個動作,只能靜觀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朱子善氣惱兩天也就散了,太子劉靜對他肯定沒有好臉色,他也不在乎。左丞相府僅對皇上負責,自己做一個孤臣,這本身沒有錯的。劉靜能不能上位,誰敢肯定?

如果他朱子善目前就傾向太子劉靜,說不定明天就像楊盛文一樣,被髮配邊關。

親王府那邊這幾天比較平靜,劉佩親自到皇宮與大哥劉靜見面,道賀,之後還專程跑到太子府一聚。這都是做給外人看的,皇家兄弟之間,也有親情與兄友弟恭。

親王府表面平靜,但對劉佩而言,這時候也不敢立即對太子劉靜有什麼行動,主要是的觀望一番皇宮的態度。

誰知,韓新勇這個小小進士,才二十三歲,真正是小字輩。一下子升遷到吏部去,出任左給事中,從七品。在朝堂,品序與京都外是不一樣的,有些給事中品級不高,但卻是非同尋常的職位,權力很重。

如果過一些年,韓新勇再進一步,成爲吏部督給事中,正七品,就真正把住很多人都升遷之道卡。

這個職位有人,今後在朝堂就可提拔自己的人放在重要位置,逐漸蠶食朝堂的職權。這樣的可能性,哪怕只有一點,都會引發很多人的聯想。

劉佩如何不會多想?韓新勇莫名其妙地升遷,根腳自然不難看出是太子府,要不然,憑韓家如何能夠掙到這樣的職位?

更讓劉佩惱火的是,宮中顯然是默許了這件事,難道父皇還是舍不下那個在鬼門關邊呆着的廢物太子?

鎮邊王府的信息不算閉塞,但對京都的消息,確實稀少一些。鎮邊王爺也知道,他不受京都那些人的待見,隨流有人在京都打探消息。不過,這些都是基層人員,無法與在職位上的人接觸,自然信息並不靈通。

等從京都傳回太子進皇宮的事情,都在半個月後。另外,縣衙這邊,先兩天聽聞這個消息。

縣令賈紹民得知太子康復,也是歡喜。想着要不要將這個消息傳給楊家,想必,楊家對太子的身體好轉,是最關心的一個人。

但賈紹民也明白,自己這縣尊同楊盛文這樣的存在,直接去求見,還是有諸多不便的。楊家到柳河縣來,就受到限制,不插手地方諸事不與各方勢力結交。

至於楊繼業與蠻族、與鎮邊王府之間的往來,甚至與他這個縣尊都有不爲外人所知的利益關係,自然與楊盛文沒聯繫。

不過,猶豫之後,賈紹民還是知道跑楊家去,不多坐,就把這個消息說出去,然後感嘆幾句關於楊繼業的話,便急匆匆離開。

楊盛文與京都切斷了所有聯繫,這是他自己主動做的。除了之前一些人給他銀兩,救濟他家的花銷,其他一切都不再與外面聯絡。安心讀書,安心思考儒家的發展和未來的走向。

送走賈紹民,楊盛文站在門口一直不動,知道楊媽過來,見他不對勁,說,“老爺,這是怎麼了?可不要嚇我……”

楊盛文回過神來,看着老伴,笑了笑,說,“好事。縣尊過來,說是病了幾年的太子,前些天去皇宮見了皇上。張洪庭和韓立仁陪着太子前去,這是太子能夠視事了,對國家說來,是大喜事。”

“太子也是一個可憐的人兒,這些年遭罪太多。唉……”楊媽感概起來,“繼業這些日子也不知在哪,遊學這樣久,老爺你也不叫他回家?”

楊盛文也無語,老伴轉念將話題扯到兒子身上。可兒子在蘇杭的事情,他又如何敢透露?

對於王府軍去蘇杭作戰的事,荊蠻楚地都知道,蠻族軍在蘇杭兩戰皆勝的消息,早傳回來。楊盛文即使不出家門,但家裡得到的消息也不少。

而蠻族軍上下得到大量封賞,在蠻族那邊人人都稱讚少爺,這樣的消息自然也瞞不過楊家。

楊盛文並不深究,對於小兒子能夠令蠻族折服,讓蠻族感恩,是樂意見到的,至於兒子如何做到,他不想深究。不然,以楊家的關係和背後可動用的人手,要查明楊繼業所爲。

不過,他如今確實不會干預兒子做什麼,只要不做危害家國之事,就隨他折騰了。

最爲緊要的,是不能將兒子在外面所作的事情,說給老伴知道,不然,非要天天都念叨不可。

長子在邊關身亡,爲國赴死,於楊家而言,那是天大的禍。但楊家沒有在任何所在表露過心裡的苦,也是如此,楊盛文對老伴纔會隱瞞。

楊繼業自小顯得文弱,於讀書有些天分,體弱而內向。誰知因爲去年的三月三從樹上摔落下來,倒是讓他完全該了性子。

要不是知道兒子的轉變,誰也不信一個人會在短短一年間,變成完全不同的性子。

對於蘇杭那邊的戰事,楊盛文不去問,目前所知,也是從蠻族那邊傳過來的。兒子在蘇杭,沒有直接上戰場,卻在杭城外辦粥場,救黎民。

對於蠻族軍的戰事,自然會有楊繼業插手其間,楊盛文哪怕沒看到,他都明白這些。

如今的蠻族軍戰力如何,楊盛文也沒有明確的評價。能夠兩戰都殲滅倭寇,可一窺其貌,卻讓楊盛文放心不少。至於對兒子的安全問題,鐵叔也說過,有楊猛、巫豹在身邊,只要不落到大軍包圍之中,都不可能出事。

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697章 欽差到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135章 談崩了第130章 演 說第123章 讀與考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202章 開 倉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278章 九個一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516章 找王爺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661章 見面歡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249章 第一招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33章 信誠苑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421章 訴衷腸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284章 孫大炮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22章 刺 殺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218章 教 化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716章 出 擊第339章 挽 留第414章 張靖海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694章 夜 戰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456章 追與逃第32章 蘿蔔乾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8章 耶律鍾玉第84章 又見啞巴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157章 互 罵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4章 詭 異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485章 勝利了第85章 刮骨療法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135章 談崩了第697章 欽差到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24章 接戰前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716章 出 擊第62章 殺匪虎第528章 赴北地第678章 爭欽差大臣第173章 衝上去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109章 教數字第541章 完 勝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4章 詭 異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347章 芒勁角第551章 纏 鬥第528章 赴北地第28章 酬 謝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198章 降不降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
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653章 星星之火第697章 欽差到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第135章 談崩了第130章 演 說第123章 讀與考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202章 開 倉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278章 九個一第255章 客人稀少第516章 找王爺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661章 見面歡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249章 第一招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33章 信誠苑第59章 腸線及縫合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421章 訴衷腸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284章 孫大炮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22章 刺 殺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218章 教 化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716章 出 擊第339章 挽 留第414章 張靖海第509章 校長人選第694章 夜 戰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456章 追與逃第32章 蘿蔔乾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8章 耶律鍾玉第84章 又見啞巴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157章 互 罵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4章 詭 異第638章 楊韓相見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586章 再臨垣武城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485章 勝利了第85章 刮骨療法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135章 談崩了第697章 欽差到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424章 接戰前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716章 出 擊第62章 殺匪虎第528章 赴北地第678章 爭欽差大臣第173章 衝上去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109章 教數字第541章 完 勝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4章 詭 異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347章 芒勁角第551章 纏 鬥第528章 赴北地第28章 酬 謝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198章 降不降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